线缆屏蔽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63486阅读:1184来源:国知局
线缆屏蔽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连接结构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线缆屏蔽接头。



背景技术:

电缆也称为线缆,现有的电气设备与电缆通过线缆接头连接。电缆铺设好后,为了使其成为一个连续的线路,各段线必须连接为一个整体,这些连接点就称为电缆接头。电缆接头是用来锁紧和固定进出线,起到防水防尘防震动的作用。

目前的线缆接头结构对屏蔽编织层的要求较高,且容易导致屏蔽接触不良或者外力导致编织层拉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对屏蔽编织层的要求低,提高屏蔽效果的线缆屏蔽接头。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线缆屏蔽接头包括屏蔽管、屏蔽罩、屏蔽环和绝缘套筒;

所述屏蔽管的内部设置有供线缆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内孔和第二内孔,所述第一内孔的内径大于第二内孔的内径,所述第二内孔适配线缆的最大外径;

所述屏蔽罩的内部设置有供线缆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三内孔和第四内孔,所述第三内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四内孔的内径,所述第四内孔适配线缆的最大外径;

所述屏蔽罩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孔内,所述屏蔽环设置于所述第三内孔内;

所述绝缘套筒设置有供线缆穿过的第三通孔,所述绝缘套筒的一端穿进所述第三内孔并抵顶所述屏蔽环,所述绝缘套筒位于所述第一内孔内;

所述屏蔽环、屏蔽罩、屏蔽管和绝缘套筒同轴心设置。

进一步地,线缆屏蔽接头包括线缆密封圈,所述线缆密封圈嵌于所述第二内孔内。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内孔远离所述第二内孔一端设置有内螺纹,用于与外部的外螺纹适配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绝缘套筒的外径与所述屏蔽环的外径相同。

进一步地,上述绝缘套筒的第三通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五内孔和第六内孔,所述第六内孔内径大于所述第五内孔内径,所述第六内孔一端穿进所述第三内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屏蔽管、屏蔽罩、屏蔽环和绝缘套筒的安装配合,实现对线缆屏蔽层与连接器的快速可靠连接,再通过螺纹与外部接头主体连接进行密封,结构简单,安装简便,对屏蔽编织层的长度要求低,安装后的接头屏蔽更可靠,对工人的操作技能要求低,提高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线缆屏蔽接头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线缆屏蔽接头的分解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线缆屏蔽接头的组装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线缆屏蔽接头的组装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所述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4所示,提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线缆屏蔽接头,包括屏蔽管2、屏蔽罩3、屏蔽环4和绝缘套筒5;屏蔽管2的内部设置有供线缆1穿过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内孔和第二内孔,第一内孔的内径大于第二内孔的内径,第二内孔适配线缆1的最大外径;屏蔽罩3的内部设置有供线缆1穿过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包括相互连通第三内孔和第四内孔,第三内孔的内径大于第四内孔的内径,第四内孔适配线缆的最大外径;屏蔽罩3设置于第一内孔内,屏蔽环4设置于第三内孔内;绝缘套筒5设置有供线缆穿过的第三通孔,绝缘套筒5的一端穿进第四内孔并抵顶屏蔽环4,绝缘套筒5位于第一内孔内;屏蔽环4、屏蔽罩3、屏蔽管2和绝缘套筒5同轴心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屏蔽罩3和屏蔽环4采用板材冲压成型,可批量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屏蔽罩3、屏蔽环4和线缆1的互相配合保证了产品的可靠性和一致性。线缆1由内向外分别是中心为导体11,沿外包裹一层为内绝缘体,然后依次为屏蔽层12、外绝缘体,根据需要对线缆1一端剥出指定距离的导体11和屏蔽层12,使之呈圆柱台阶设置,将屏蔽管2第二内孔一侧、屏蔽罩3第四内孔一侧依次穿套线缆1剥出导体的一端,屏蔽管2的第一内孔内径大于第二内孔内径,第二内孔内径适配于线缆1的最大外径,第二内孔与第一内孔之间形成第一台阶;屏蔽层12由屏蔽线设置而成,屏蔽层12设置成喇叭状,屏蔽环5穿套于线缆1剥出导体11的一端,并抵顶于屏蔽层12的内表面;屏蔽罩3的第三内孔内径大于第四内孔内径,第四内孔内径适配于线缆1的最大外径,第三内孔与第四内孔之间形成第二台阶,屏蔽环5抵顶屏蔽层12内表面至第二台阶,第三内孔的内表面与屏蔽层12的外表面贴合;再将绝缘套筒5穿套于线缆1剥出导体11的一端,并穿进第三内孔内,通过绝缘套筒5将屏蔽环4固定于屏蔽罩3内,屏蔽管2向绝缘套筒5方向滑动,屏蔽罩3抵顶于第一台阶,且绝缘套筒5位于第一内孔内,再将屏蔽管2远离第二内孔的一端与外部连接器的插头主体8连接。实现了对线缆进行屏蔽,安装简便,对线缆1的屏蔽层12的长度整齐度要求低,安装后的接头屏蔽更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线缆屏蔽接头包括线缆密封圈6,线缆密封圈6嵌于第二内孔内。设置线缆密封圈6加强屏蔽管2与线缆1的紧密效果,第一内孔远离第二内孔一端设置有内螺纹,用于与外部的外螺纹适配连接。如图3所示,连接器插头主体8与屏蔽管2连接的一端设置有适配于内螺纹的外螺纹,通过内外螺纹的适配连接固定管,可以是线缆1保持密封的良好性。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绝缘套筒5的外径与屏蔽环4的外径相同。绝缘套筒5的第三通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五内孔和第六内孔,第六内孔内径大于第五内孔内径,第六内孔一端穿进第三内孔。在另一实施例中,绝缘套筒5的外径也可大于屏蔽环4的外径。屏蔽罩3的第三内孔适配于屏蔽环4的外径加上屏蔽层12的厚度,使屏蔽环卡紧于屏蔽罩3,再通过屏蔽套筒5穿进屏蔽罩3,并与屏蔽环4抵顶住,再通过滑动屏蔽管2与连接器插头主体8紧密连接,屏蔽罩3与屏蔽管2内的第一台阶抵顶,此时屏蔽层12压在屏蔽罩3和屏蔽环4之间,实现了良好的导通,并且安装后的接头屏蔽更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在连接器插头主体8面向线缆屏蔽接头的一端设置有密封槽,在密封槽处并设置有密封圈9;连接器插头主体还设置有压线端子7,压线端子7穿套于线缆1拨出的导体11上,并与线缆1固定,且远离线缆一端的压线端子7与连接器插头主体8固定连接,通过屏蔽管2与连接器插头主体8的螺纹固定连接,增加密封圈9加强屏蔽管2与连接器插头主体8之间的连接密封性,防止线缆接头内渗入水分和潮气,使线路通畅,电缆保持密封,并保证电缆接头处的绝缘等级,使其安全可靠地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屏蔽连接结构,通过屏蔽管2、屏蔽罩3、屏蔽环4和绝缘套筒5的安装配合,实现对线缆屏蔽层12与连接器的快速可靠连接,再通过螺纹与外部接头主体连接进行密封,结构简单,安装简便,对屏蔽屏蔽层的长度要求低,安装后的接头屏蔽更可靠,对工人的操作技能要求低,提高装配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