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0224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飞行器现有的智能电池的盖体和壳体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导致更换电池芯体的工序复杂,而且,拆卸盖体和壳体的过程中,容易产生部分螺丝丢失,不能实现快速组装盖体和壳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电池,包括壳体、盖体和按钮部件,盖体设有导轨,按钮部件沿导轨的方向滑动安装于盖体上,盖体插拔盖合于壳体,且盖体通过按钮部件与壳体互锁。

一种实施例中,壳体设有导向孔,盖体设有导向柱,盖体通过导向柱插入导向孔时与壳体盖合。

一种实施例中,导向孔在壳体内部的围设面呈外弧状,导向柱与围设面接触的外表面呈弧状。

一种实施例中,导向柱与壳体相对的一面呈内凹形状。

一种实施例中,导向柱于内凹侧设有加强筋。

一种实施例中,按钮部件包括按压部、导向轴、弹性件和限位架,导轨包括与限位架配合的第一滑轨和与导向轴配合的第二滑轨;

导向轴一端固接于按压部,弹性件套接于导向轴,限位架与按压部固定连接并围合成一框架,且导向轴位于框架内;

导向轴置于第二滑轨,限位架置于第一滑轨,挤压按压部时,限位架沿第一滑轨的方向滑动,导向轴沿第二滑轨的方向滑动。

一种实施例中,按钮部件还包括卡接部,卡接部下部位于导向轴上方,并固定于按压部上。

一种实施例中,壳体设有容置卡接部的第一容置槽,并于第一容置槽的上方设有容置按压部的第二容置槽;

盖体插入盖合于壳体上时,挤压按压部,并向下按压盖体,当卡接部的自由端卡入第一容置槽,按压部卡入第二容置槽时,盖体与壳体锁固。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智能电池,通过盖体与壳体的插拔连接,并通过按钮部件实现两者的互锁,无需螺丝固定,组装盖体和壳体时节省材料和组装成本,而且,按钮部件通过滑轨的导向进行直线运动,使用手感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智能电池的壳体和盖体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智能电池的盖体内部结构图;

图4为按钮部件与导轨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盖体与壳体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例提供一种智能电池,包括盖体1、壳体2和按钮部件3,为避免壳体2与盖体1之间通过螺丝固定,本例的盖体1与壳体2插拔盖合,且两者之间通过按钮部件3互锁。

如图1所示,壳体2设有导向孔21,盖体1设有导向柱11,盖体1通过导向柱11插入导向孔21时与壳体2盖合。

进一步,为了实现盖体1与壳体2顺利插接,本例的导向孔21在壳体2内部的围设面22呈外弧状,导向柱11与围设面22接触的外表面也呈弧状,当导向柱11插入导向孔21内时,导向柱11与导向孔21的弧面相贴合,导向柱11与导向孔21通过圆滑弧面的配合顺利插入或拔出,盖体1与壳体2插拔连接的局部入大图如图2所示。

进一步,为了避免导向柱11插入导向孔21时,导向柱11与壳体2相对的面产生干涉,本例的导向柱11于壳体2相对的一面呈内凹状,这样,导向柱11插入导向孔21时,可以避免导向柱11与壳体2直接接触,防止两者之间产生干涉。

进一步,为了加强导向柱11的强度,本例于导向柱11的内凹侧设有加强筋。

盖体1的内侧面的结构图如图3所示,盖体1内侧设有导轨12,按钮部件3沿导轨12的方向直线滑动安装于盖体1上,当盖体1插接于壳体2上时,通过挤压按钮部件3实现两者互锁,达到盖体1与壳体2组装的目的,由于导轨12的设置,使得,本例的按钮部件3根据导轨12的直线导向,沿直线轨迹滑动安装于盖体1上,若不设置导轨12,则按钮部件3在运动的过程中其自由端不受空间约束会左右摇摆,使得按钮部件3产生曲线运动,挤压按钮部件3时,需要手动控制才能使按钮部件3顺利安装于盖体1上,使用手感差,而本例的导轨12使按钮部件3运动的过程中,按钮部件3的自由端能在导轨12的导向空间内直线运动,与按钮部件3曲线运动相比,不需要手动控制按钮部件3的运动方向,增加了按钮部件3的使用手感,同时,也方便操作按钮部件3。

具体的,如图4所示,按钮部件3包括按压部31、导向轴32、弹性件33和限位架34,导轨12包括与限位架34配合的第一滑轨121和与导向轴32配合的第二滑轨122,导向轴32一端固接于按压部31,弹性件33套接于导向轴32,本例的弹性件33优选为弹簧,限位架34呈匸型,限位架34与按压部31固定连接,二者围合成一个四边形框架,导向轴32位于该四边形框架内,导向轴32置于第二滑轨122,限位架34置于第一滑轨121,挤压按压部31时,限位架34沿第一滑轨121的方向滑动,导向轴32沿第二滑轨122的方向滑动,以实现按钮部件3直线滑动安装于盖体1上,另外,第二滑轨122上设置有拱形体123,当限位架34与拱形体123接触时,拱形体123的上端面对限位架34的下端面具有抵制作用,以防止按钮部件3滑落于盖体1。

为了实现盖体1与壳体2通过按钮部件3实现互锁,进一步,按钮部件3还包括卡接部35,卡接部35下部位于导向轴32上方,并固定于按压部31上,按压部31外缘设有限位块36,壳体2设有容置卡接部35的第一容置槽23,并于第一容置槽23的上方设有容置按压部31的第二容置槽24,且第二容置槽24于槽口外边沿设有用于抵挡限位块36的挡圈25;当盖体1通过导向柱11插入于壳体2的导向孔21内时,盖体1盖合于壳体2上,挤压按压部31,并向下按压盖体1,当卡接部35的自由端卡入第一容置槽23,按压部31卡入第二容置槽24时,松开按压部31,按压部31在弹性件33的作用下向外弹出,当限位块36抵制挡圈25时,盖体1与壳体2锁固,盖体1与壳体2的组合示意图如图5所示。

当需要拆卸盖体1与壳体2时,挤压按压部31,使卡接部35脱离第一容置槽23,按压部31脱离第二容置槽24,盖体1的导向柱11脱离壳体2的导向孔21,完成盖体1与壳体2的拆卸。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