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防误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80255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继电器防误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继电器防误碰装置。



背景技术:

出于供电可靠性考虑,现在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网普遍采用分相操作的断路器。但在电网实际运行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断路器偷跳和保护没有启动等原因,进一步导致断路器三相不一致的现象出现。断路器三相不一致会导致零序、负序电流较大,如果这些零序、负序电流持续很长时间,就会导致重负荷线路的零序保护四段越级误动作。因此,在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网的断路器机构箱中,往往装设断路器三相不一致继电器用以恢复断路器三相全相运行,避免出现上述情况。

针对断路器三相不一致继电器,对其外观进行研究时发现,继电器的动作触点裸露在外面,在进行需要打开机构箱的工作中,存在人为误动继电器动作触电的风险,进而造成误分线路开关。不仅影响线路可靠运行,也会给电力系统的设备造成一定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继电器的动作触点裸露在外面容易造成误动或者误操作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继电器防误碰装置,包括挡板、一对卡件,所述的挡板靠近继电器的一面设置有导轨式卡槽,所述的一对卡件对称固定在继电器的两侧,所述的导轨式卡槽与一对卡件卡合固定。该装置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避免继电器误碰误操作现象的发生,且该装置方便拆卸,便于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的挡板是由透明树脂材料制造。方便人员从外部观察继电器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的挡板为罩式。可以加强对继电器的保护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的继电器防误碰装置不密封。方便继电器的散热。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轨式卡槽为开在挡板内部的槽。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轨式卡槽是由挡板上凸起的结构形成的矩形槽,所述的卡件截面为矩形,所述的卡件与导轨式卡槽卡合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轨式卡槽是由挡板上凸起弯曲的结构与挡板靠近继电器的表面形成的槽,所述的卡件有弯曲部,所述卡件截面为L形,所述的弯曲部与导轨式卡槽卡合固定。该种卡槽卡和效果更优。

进一步地,所述的卡件由弹性材料制成。使得卡和更加稳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该装置结构设计简单、便于拆卸与迁移使用,可以有效避免人员误碰误操作;卡件和防护外壳的不密封结构设计,便于散热;防护外壳的半包裹结构设计既满足了防误碰的设计需求,也节省了材料;该导轨式卡槽继电器防误碰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制作简易,便于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导轨式卡槽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导轨式卡槽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导轨式卡槽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罩式挡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如图1-6所示,一种继电器防误碰装置,包括:挡板2、一对卡件3,所述的挡板靠近继电器1的一面设置有导轨式卡槽5,所述的一对卡件3对称固定在继电器的两侧的支架上4,所述的导轨式卡槽与一对卡件卡合固定。该装置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避免继电器误碰误操作现象的发生,且该装置方便拆卸,便于操作。

所述的挡板是由透明树脂材料制造。方便人员从外部观察继电器工作状态。

所述的挡板为罩式,如图6。可以加强对继电器的保护效果。

所述的继电器防误碰装置不密封。方便继电器的散热。

所述的导轨式卡槽为开在挡板内部的槽。如图3。

所述的导轨式卡槽是由挡板上凸起的结构形成的矩形槽,所述的卡件截面为矩形,所述的卡件与导轨式卡槽卡合固定。如图4。

所述的导轨式卡槽是由挡板上凸起弯曲的结构与挡板靠近继电器的表面形成的槽,所述的卡件有弯曲部,所述卡件截面为L形,所述的弯曲部与导轨式卡槽卡合固定如图5。

所述的卡件由弹性材料制成。使得卡和更加稳固。

该装置采用硬质塑料外壳,能够与继电器的导轨卡槽完美契合,便于装卸。由于该导轨式卡槽继电器防误碰装置采用的是透明的硬质塑料外壳,可以在继电器正常工作不需要拆卸继电器防误动装置时,使作业人员能方便的看到继电器的工作状态。

左右两个固定卡件均采用两个相同形状的硬质塑料卡件叠放而成,中间通过两个螺丝进行固定。导轨式卡槽继电器防误碰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先将左右两个卡件固定在需要做防护的继电器的左右两侧,然后将硬质透明塑料防护外壳通过设计的卡槽卡在左右两个卡件上。透明的防护外壳可以方便工作人员观察继电器触点的吸合状态。通过卡槽安装的防护外壳也便于拆卸,方便工作。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