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信号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14902阅读:772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信号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信号发射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信号塔。



背景技术:

信号塔,其外形像塔,是通信网络运营商所建立的一种无线信号发射装置;也是公用的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即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范围内,通过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

无线城市普及以来,信号塔又做为了城市WIFI的信号发射基点。目前,现有的信号塔在搭建时,通常会在信号塔的旁边建一个用于放置电控柜的座体,保证电控柜不直接与地面接触。然而,座体的设计增加了电控柜的占用空间,提高了原料成本和时间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信号塔,减少了空间占用,可实现快速地组装搭建,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原料成本和时间成本。

一种组合式信号塔,包括底座和塔身;所述塔身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上,塔身的上部安装有天线杆,塔身的顶部安装有避雷针;所述底座包括上三角架、下三角架以及三根底座支撑柱,上三角架和下三角架均采用三根龙骨依次连接呈三角形,上三角架和下三角架的每个角部均与底座支撑柱连接,上三角架和下三角架相互平行,上三角架位于底座支撑柱的上部,下三角架位于底座支撑柱的下部;塔身的下端与底座的底座支撑柱的上端连接;上三角架的相邻两个龙骨之间设有上承载梁,相邻两个上承载梁之间设有上加强梁,一组相对应的上加强梁和上承载梁之间设有上横梁;下三角架的相邻两个龙骨之间设有下承载梁,相邻两个下承载梁之间设有下加强梁,一组相对应的下加强梁和下承载梁之间设有下横梁;下三角架的下承载梁之间连接有稳固板;所述电控柜安装在稳固板上。

优选地,所述塔身包括多个相互堆叠连接的连接框架,每个连接框架包括三角架和三根框架支撑柱,三角架采用三根龙骨依次连接成三角形,三角架的三个角部分别连接有框架支撑柱,且三角架位于框架支撑柱的上部。

优选地,所述连接框架的三角架上的相邻龙骨之间设有承载梁。

优选地,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连接框架的三角架的龙骨与底座的上三角架的龙骨之间形成的矩形对角线通过中部连接杆进行加固,两个相邻连接框架的三角架的龙骨间形成的矩形对角线通过框架连接杆进行加固。

优选地,所述连接框架采用铝镁硅合金材质。

优选地,所述塔身还包括抱杆,抱杆的一端通过U型螺栓固定连接在塔身的框架支撑柱上,天线杆通过螺栓与抱杆的另一端连接。

优选地,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上三角架的龙骨和下三角架的龙骨形成的矩形对角线上通过底座连接杆进行加固。

优选地,所述所述下三角架的下承载梁和下加强梁形成的区域内连接有相适配的稳固板。

优选地,所述稳固板采用花纹板。

优选地,所述底座采用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摒弃了传统的座体结构,通过将底座设计成三角形框架结构,上三角架的上承载梁、上加强梁和上横梁的设计,以及下三角架的下承载梁、下加强梁和下横梁的设计,使得底座的稳定牢固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将电控柜安装在下三角架的稳固板上,使电控柜布置在信号塔的内部,减少了信号塔建设的空间占用,节约了空间资源,降低了原料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实现了快速地组装搭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底座下三角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底座上三角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底座,11-上三角架,111-上承载梁,112-上加强梁,113-上横梁,12-下三角架,121-下承载梁,122-下加强梁,123-下横梁,124-稳固板,13-底座支撑柱,14-底座连接杆,2-塔身,21-连接框架,22-三角架,23-框架支撑柱,24-中部连接杆,25-框架连接杆,26-抱杆,3-天线杆,4-避雷针,5-电控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信号塔,包括底座1、塔身2和电控柜5,塔身2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塔身2的上部安装有天线杆3,塔身2的顶部安装有避雷针4。底座1包括上三角架11、下三角架12以及三根底座支撑柱13,上三角架11和下三角架12均采用三根龙骨依次连接呈三角形,上三角架11和下三角架12的每个角部均与底座支撑柱13连接,上三角架11和下三角架12相互平行,上三角架11位于底座支撑柱13的上部,下三角架12位于底座支撑柱13的下部,塔身2的下端与底座1的底座支撑柱13的上端连接。底座1采用钢结构,增大了底座1的重量,提高了底座1的稳定性。

上三角架11的相邻两个龙骨之间设有上承载梁111,相邻两个上承载梁111之间设有上加强梁112,一组相对应的上加强梁112和上承载梁111之间设有上横梁113。下三角架12的相邻两个龙骨之间设有下承载梁121,相邻两个下承载梁121之间设有下加强梁122,一组相对应的下加强梁122和下承载梁121之间设有下横梁123,下三角架12的下承载梁121之间连接有稳固板124,电控柜5安装在稳固板124上。本实施例中,下三角架12的下承载梁121和下加强梁122形成的区域内连接有相适配的稳固板124,稳固板124采用花纹板。同一竖直平面内,上三角架11的龙骨和下三角架12的龙骨形成的矩形对角线上通过底座连接杆14进行加固,进一步增强了底座1的稳固性和牢固性。

塔身2包括多个相互堆叠连接的连接框架21,每个连接框架21包括三角架22和三根框架支撑柱23,三角架22采用三根龙骨依次连接成三角形,三角架22的三个角部分别连接有框架支撑柱23,且三角架22位于框架支撑柱23的上部。连接框架21的三角架22上的相邻龙骨之间设有承载梁24。同一竖直平面内,连接框架21的三角架22的龙骨与底座1的上三角架11的龙骨之间形成的矩形对角线通过中部连接杆24进行加固,两个相邻连接框架21的三角架22的龙骨间形成的矩形对角线通过框架连接杆25进行加固。连接框架21采用铝镁硅合金材质,使得连接框架21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重量得到减轻。塔身2还包括抱杆26,抱杆26的一端通过U型螺栓固定连接在塔身2的框架支撑柱23上,天线杆3通过螺栓与抱杆26的另一端连接。塔身2的框架支撑柱23的下端与底座1的底座支撑柱13的上端通过螺栓连接。

本实施例中,抱杆26的数量为24根,天线杆3的数量为12根,塔身2的每一个角部对应的框架支撑柱23上设有8根抱杆26,上下每两根抱杆26配合固定一根电线杆。

本实用新型摒弃了传统的混泥土底座结构,通过将底座1设计成三角形框架结构,上三角架11的上承载梁111、上加强梁112和上横梁113的设计,以及下三角架12的下承载梁121、下加强梁122和下横梁123的设计,使得底座1的稳定牢固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将电控柜5安装在下三角架12的稳固板124上,使电控柜5布置在信号塔的内部,减少了信号塔建设的空间占用,节约了空间资源,降低了原料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实现了快速地组装搭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