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8901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固线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线夹,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进行电能表更换时,需要先将旧表上的电线拆下,然后将电线与新的电能表进行连接,在此操作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在将旧表上的电线拆下之前必须做好标记或记录,在将电线接到新表的端子上时,必须参照原来的标记,按规定的顺序将电线接入新表,否则会造成接线错误,造成故障或事故,在更换电表的过程中,可谓费事又费时,工作效率低下,安全得不到保证。因此,针对电能表更换费事又费时的现象,设计一种工具解决该技术问题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线夹,在拆除旧表之前,使用固线夹将表下端的线固定住,再拆除旧表,在安装新表时,可直接将已经固定好位置的所有线头一次性接入新表内,既方便电能表的更换,又可防止出现接线错误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固线夹,包括上线夹体1、下线夹体2、搭扣3、锁孔4、连接体5,所述固线夹由硬质塑料制作,所述上线夹体1的一端设锁孔4,所述下线夹体2的一端设搭扣3,所述上线夹体1的另一端和下线夹体2的另一端之间由连接体5柔性连接,所述上线夹体1的上端面设有多个纵向的半圆形通孔,所述下线夹体2的上端面设有多个纵向的半圆形通孔,所述连接体5折叠后,上线夹体1的上端面与下线夹体2的上端面闭合为一体,上线夹体1的半圆形通孔与下线夹体2的半圆形通孔的位置一一对应,闭合为圆形通孔,所述搭扣3塞入锁孔4内,将上线夹体1与下线夹体2锁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固线夹,其中搭扣3表面布置浅槽。

前述固线夹,其中上线夹体1的半圆形通孔、下线夹体2的半圆形通孔的表面沿圆周方向布置多道浅槽。

前述固线夹,其中搭扣3表面布置突起物。

前述固线夹,其中上线夹体1的半圆形通孔内侧布置突起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直接将已经固定好位置的所有线头一次性接入新表内,既方便电能表的更换,又可防止出现接线错误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固线夹的展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固线夹的锁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固线夹的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固线夹包括上线夹体1、下线夹体2、搭扣3、锁孔4、连接体5,所述固线夹由硬质塑料制作,所述上线夹体1的一端设锁孔4,所述下线夹体2的一端设搭扣3,所述上线夹体1的另一端和下线夹体2的另一端之间由硬质塑料制作的连接体5柔性连接,所述上线夹体1的上端面设有多个纵向的半圆形通孔,所述下线夹体2的上端面设有多个纵向的半圆形通孔,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体5折叠后,上线夹体1的上端面与下线夹体2的上端面闭合为一体,上线夹体1的半圆形通孔与下线夹体2的半圆形通孔的位置一一对应,闭合为圆形通孔,所述搭扣3由硬质塑料制作,有一定的弹性,搭扣3塞入锁孔4内将上线夹体1与下线夹体2锁紧。

优选地,搭扣3表面布置浅槽或细小的突起物,增加摩擦力,防止搭扣3从锁孔4中滑脱。

优选地,上线夹体1的半圆形通孔、下线夹体2的半圆形通孔的表面沿圆周方向布置多道浅槽,或上线夹体1的半圆形通孔内侧布置突起物,以防止被线夹固定的电线从固线夹中脱落。

目前,供电部门使用的智能电能表虽然由多个厂家生产,但智能电能表都是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统一生产的,所以只需要根据电能表的型号以及现场使用的电线规格来设计相应型号的固线夹。电能表的接线方式有单相、三相三线和三相四线三种,其中单相电表接线方式较为简单,无需用到固线夹,常用的是三相三线和三相四线这两种类型的固线夹,此外,现场接入三相电能表的电线大多选用的是尺寸为4mm2的铜线,也有少数选用的是尺寸为2.5mm2的铜线,所以固线夹的线孔大小可设计成4mm2和2.5mm2两种规格。

固线夹制作材料应选用硬质塑料(PBT+(30%±2%)GF)。

例如,更换一块三相四线智能电能表,并且现场使用的电流电压线均为4mm2的铜线,那么应选择线孔尺寸为4mm2的三相四线型固线夹,如图3所示,在拆除旧表之前,先用固线夹将表下方的线固定住,再将旧表拆除,在旧表位置挂上新表,并将被固线夹固定住的线头直接接入到新表的接线孔内,待新表装好后取下固线夹即可。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