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铝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8892阅读:71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线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铜铝接头。



背景技术:

现有电机、变压器使用铝电磁线时,常常需要与铜接头进行连接。目前,铜接头与铝接头连接主要采用电阻焊等焊接方式实现,该方式主要存在的缺点是:焊接难度大,焊接质量难以保证。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铜接头与铝接头连接难度大和连接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铜铝接头,以降低铜接头与铝接头连接难度大,并保证连接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铜铝接头,包括接头本体,所述接头本体包括铜本体和铝本体,所述铜本体的一端与所述铝本体的一端通过摩擦焊接的方式连接。

优选地,所述铜本体远离摩擦焊接位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的截面尺寸与待连接的铜接头的截面尺寸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第一盲孔的截面为圆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盲孔的截面为方形。

优选地,所述铝本体远离摩擦焊接位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盲孔,所述第二盲孔的截面尺寸与待连接的铝接头的截面尺寸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第二盲孔的截面为圆形。

优选地,所述第二盲孔的截面为方形。

优选地,所述铝本体为采用1050A型的铝材制作而成的铝本体。

相比于背景技术介绍内容,上述铜铝接头,包括接头本体,接头本体包括铜本体和铝本体,铜本体的一端与铝本体的一端通过摩擦焊接的方式连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经过多次试验验证,铜本体与铝本体通过摩擦焊接的方式连接,连接质量稳定可靠;而上述铜铝接头在使用过程中,铜本体与待连接的铜接头连接,铝本体与待连接的铝接头连接,铜与铜之间的连接、铝与铝之间的连接,更容易实现,且连接更加稳定,连接质量更容易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铜铝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上图1中,

铜本体1、铝本体2、摩擦焊接位3、第一盲孔4、第二盲孔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铜铝接头,以降低铜接头与铝接头连接难度大,并保证连接质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铜铝接头,包括接头本体,接头本体包括铜本体1和铝本体2,铜本体1的一端与铝本体2的一端通过摩擦焊接的方式连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经过多次试验验证,铜本体与铝本体通过摩擦焊接的方式连接,连接质量稳定可靠。

相比于背景技术介绍内容,上述铜铝接头在使用过程中,铜本体与待连接的铜接头连接,铝本体与待连接的铝接头连接,铜与铜之间的连接、铝与铝之间的连接,更容易实现,且连接更加稳定,连接质量更容易保证。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铜本体1远离摩擦焊接位3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盲孔4,第一盲孔4的截面尺寸与待连接的铜接头的截面尺寸相对应。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摩擦焊接位是指铜本体与铝本体摩擦焊接的位置。通过上述第一盲孔,铜本体在与带连接的铜接头连接时,可以将铜接头嵌入第一盲孔,然后采用压接的方式连接,这样连接操作更加方便。并且第一盲孔的截面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方形,还可以是根据实际生产中待连接的铜接头的截面形状选择其他形状。

同理,铝本体2远离摩擦焊接位3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盲孔5,第二盲孔5的截面尺寸与待连接的铝接头的截面尺寸相对应。通过上述第二盲孔,铝本体在与带连接的铝接头连接时,可以将铝接头嵌入第一盲孔,然后采用压接的方式连接,这样连接操作更加方便。并且第二盲孔的截面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方形,还可以是根据实际生产中待连接的铝接头的截面形状选择其他形状。

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铝本体优选采用1050A型铝材制作而成,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1050A型铝材制作而成的铝本体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举例,还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其他铝材制作而成的铝本体。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铜铝接头进行了详细介绍。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上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