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拉防水安全接线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13608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拉防水安全接线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接线设备,特别是一种抗拉防水安全接线扣。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在供电的线路中,两根导线之间相互连接是必不可少的,处于使用安全的问题,特别是电线在潮湿环境和地面以下埋藏环境中,电路的接线防水一直是个问题,传统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接头部位进行多层防水胶布的缠绕来达到防水目的,但是这种防水处理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在接线时由于多层的缠绕和使用材料的差异,接头费时费力且效果不稳定;二是,由于只用了防水胶布的接头,因而抗拉能力很差,一旦拉力稍大很容易拉开接头,轻者受潮进水,重者直接线路断开形成断路,无法供电,使用不安全;因此,如何保证接线效率且牢固安全是需要认真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是提供一种抗拉防水安全接线扣,可有效解决现有电路接线不稳定、抗拉能力差、使用不安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第一扣体包括高强度绝缘硬质塑料的长半空心体和两端对称连为一体的第一半圆锥体、第二半圆锥体,第一半圆锥体的直径面中部开有沿锥体轴向的第一半圆通孔、第二半圆锥体的直径面中部开有沿锥体轴向的第二半圆通孔,长半空心体内壁上一边开有与第二扣体的插接槽相对应的插接头,另一边有与第二扣体上插接头对应的插接槽,所述的第二扣体结构与第一扣体相同,第一扣体上的插接头插入第二扣体上的插接槽内,构成长空心体,长空心体内装有用于保护导线的黄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新颖独特,接线效率高,使用安全方便,成本低,效果好,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扣体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横截面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扣体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横截面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如图1、2、3、4、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扣体A和第二扣体B,第一扣体A包括高强度绝缘硬质塑料的长半空心体1和两端对称连为一体的第一半圆锥体2、第二半圆锥体3,第一半圆锥体2的直径面中部开有沿锥体轴向的第一半圆通孔4、第二半圆锥体3的直径面中部开有沿锥体轴向的第二半圆通孔5,长半空心体1内壁上一边开有与第二扣体B的插接槽对应的插接头7,另一边有与第二扣体B上插接头对应的插接槽8,所述的第二扣体B结构与第一扣体A相同,第一扣体A上的插接头7插入第二扣体上的插接槽内,构成长空心体,长空心体内装有用于保护导线的黄油6。

为了保证使用效果和使用方便,所述第一扣体A、第二扣体B长均为80mm。

所述长半空心体1为圆形或方形,圆形直径为15mm。

所述的插接槽8包括第一插接槽8-1和第二插接槽8-2,每个插接槽底部均有凹圆卡槽8-3,所述的插接头7包括第一插接头7-1和第二插接头7-2,插接头7的下端部有与凹圆卡槽8-3相对应的卡头7-3。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将线路的接头部位先用胶布包裹住,在接头9部位的两端导线11各打一个结10,结11的尺寸大于两端通孔的直径,导线11两端伸出两端的通孔,然后将接头9与两个结10同时置于第一扣体(或第二扣体)中的黄油内,再将第一扣体的卡头与第二扣体的卡槽对应扣合在一起,扣紧成一体结构即可,接头快速,工作效率高,由于结的尺寸大于通孔的直径,当两端导线被拉时,由于结的作用不会被拉断,而且黄油对导线起到保护作用,使接头不易被氧化,是用寿命长,安全,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第一扣体、第二扣体由高强度硬质塑料一体成型,使得本实用新型产品轻便、抗拉强度大,不易老化,造价低,操作简单。

2、本实用新型第一扣体、第二扣体合拢形成的空腔内出厂时内置黄油,可以保证扣紧后有效防水,而且省去了现场涂抹黄油的不便,使野外作业更便捷。

3、第一扣体、第二扣体结构完全相同,因此,在生产时只需生产一个扣体就可以,使用时,任意两个扣体均可结合使用,只要倒换一下方向即可,使用起来更方便,而且如有一个扣体损坏,可很方便的更换损坏的扣体,不影响另一个扣体的正常使用,节约资源。

4、第一扣体、第二扣体的连接是通过4个插接头和4个插接槽进行一次性固定来实现的,确保了密封性和整体强度。

5、用新型结构简单,新颖独特,使用方便,成本低,稳定,效果好,可有效解决现有电路接线不稳定、抗拉能力差的问题,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