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硫酸烟气转化升温电炉专用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3577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硫酸烟气转化升温电炉专用电缆。



背景技术:

在实际的硫酸转化生产中,需要使用到感应电炉,因为感应电炉需要倾翻等动作,因此在感应电炉线圈和电源之间需要使用柔性连接,这就需要进行电连接用的电缆。目前用于硫酸转化生产中的电缆是耐高温性差,抗腐蚀性弱,信号干扰大,而且遇明火易燃烧,使用寿命一般只有1-2年;造成企业的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而生产的成本却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而提供的一种硫酸烟气转化升温电炉专用电缆,具有耐高温、防腐蚀,屏蔽性能好,而且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一种硫酸烟气转化升温电炉专用电缆,包括监控线芯、控制线芯、酚醛棉纤维塑料绝缘层和氟橡胶外护套;三根所述控制线芯和一根监控线芯通过醛棉纤维塑料绝缘层绕包成缆芯;所述缆芯的中心设置有一根光缆单元,缆芯的间隙中设置有缓冲填充层;所述醛棉纤维塑料绝缘层外设置有铜导体屏蔽层;所述铜导体屏蔽层外依次设置有耐火云母带和半导电屏蔽层;所述半导电屏蔽层外设置有金属屏蔽层;所述金属屏蔽层外设置有氟硅橡胶绝缘层;所述氟硅橡胶绝缘层外设置有氟橡胶外护套;所述铜导体屏蔽层内设置有一根引流线。

进一步的,所述半导电屏蔽层与金属屏蔽层之间还设置有绝缘编织绕包带。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屏蔽层外还设置有交联聚乙烯绝缘层。

进一步的,所述交联聚乙烯绝缘层外还设置有钢带铠装层。

进一步的,所述耐火云母带、半导电屏蔽层和钢带铠装层内均设置有水冷管。

进一步的,三根所述水冷管的中心分别与缆芯的中心连线之间的角度都是12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该电缆使用在硫酸转化升温炉中,平均有效使用寿命达到15年,耐高温、防腐蚀,屏蔽性能好,而且具有轻质、防火、遇明火不燃烧、无烟、无毒、无滴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监控线芯;2、控制线芯;3、水冷管;4、铜导体屏蔽层; 5、引流线;6、耐火云母带;7、半导电屏蔽层;8、绝缘编织绕包带;9、金属屏蔽层;10、交联聚乙烯绝缘层;11、钢带铠装层;12、氟硅橡胶绝缘层;13、氟橡胶外护套;14、缓冲填充层;15、光缆单元;16、酚醛棉纤维塑料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硫酸烟气转化升温电炉专用电缆,包括监控线芯1、控制线芯2、酚醛棉纤维塑料绝缘层16和氟橡胶外护套13;三根所述控制线芯2和一根监控线芯1通过醛棉纤维塑料绝缘层16绕包成缆芯,控制线芯2和监控线芯1的导体均采用三根横截面积为150mm2或者185mm2的铜导体;所述缆芯的中心设置有一根光缆单元15,缆芯的间隙中设置有缓冲填充层14;所述醛棉纤维塑料绝缘层16外设置有铜导体屏蔽层4;所述铜导体屏蔽层4外依次设置有耐火云母带6和半导电屏蔽层7;所述半导电屏蔽层7外设置有金属屏蔽层9;所述金属屏蔽层9外设置有氟硅橡胶绝缘层12;所述氟硅橡胶绝缘层12外设置有氟橡胶外护套13;所述铜导体屏蔽层4内设置有一根引流线5。

铜导体屏蔽层4、半导电屏蔽层7和金属屏蔽层9设置在监控线芯1、控制线芯2和光缆单元15外围,使电缆中原来整束的电子流被逐层分割成若干小束的电子流,来达到减弱电感,减小损耗,屏蔽缆芯中的信号干扰的问题。氟硅橡胶绝缘层12和氟橡胶外护套13的设置使本电缆在硫酸转化升温炉中使用时,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的作用,使用寿命最高可达18年,而常规的电缆用在硫酸转化升温炉中使用时,寿命非常短,只有1-2年的时间。该电缆的伸长率为200-300%;撕裂强度在30-40kN/m之间,在200-250℃下可长期工作,性能稳定,而且具有轻质、防火、遇明火不燃烧、无烟、无毒、无滴落的优点。

作为优先方案,所述半导电屏蔽层7与金属屏蔽层9之间还设置有绝缘编织绕包带8,使结构之间连接性好,绝缘性优良。

作为优先方案,所述金属屏蔽层9外还设置有交联聚乙烯绝缘层10,交联聚乙烯绝缘层10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很小,且受温度影响不大,提高了绝缘性能。

作为优先方案,所述交联聚乙烯绝缘层10外还设置有钢带铠装层11,增强结构的强度,有效保护内部的元件,可以提高耐压等级。

作为优先方案,所述耐火云母带6、半导电屏蔽层7和钢带铠装层11内均设置有水冷管3,具有自降温的功能。

作为优先方案,三根所述水冷管3的中心分别与缆芯的中心连线之间的角度都是120°,分布均匀,可以实现有效的降温。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