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耦合功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7333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耦合功分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射频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耦合功分器。



背景技术:

通信系统的超宽带(330MHz-2700MHz)要求系统有不同的功能。目前传统的功分器功能单一,市面上现有的功分器一般只有一个公共口和二到四个功分口,其本身的体积已经显得很大,当要通过外接耦合器来实现超宽频带耦合,这种耦合方式又增加了系统整体尺寸、质量和成本。

考虑到现在的这种状况,本公司在原有的功分器结构上加以改进,加入了耦合口,这样一个器件既有原来的功分器的功能,又有了耦合器的功能,将两种功能集成在一个器件上,相比原来的器件显得更加简单方便;同时在生产时能节省物料成本,调试时能节省时间,现场装配时能大大节省安装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耦合功分器。解决了,功分器功能单一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耦合功分器,包括长条形的壳体,壳体内设置有传输杆,壳体一端设置有公共口,壳体另一端设置有功分口,传输杆一端与公共口连接,传输杆另一端与功分口连接,传输杆上套设有聚四氟耦合套,聚四氟耦合套上开设有第一轴孔,壳体上设置有耦合接头,耦合接头与耦合接头内导体一端连接,耦合接头内导体另一端贯穿第一轴孔并位于聚四氟耦合套和传输杆之间。

如上所述的传输杆上套设有两个支撑环,聚四氟耦合套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环连接。

如上所述的聚四氟耦合套套设在传输杆上靠近公共口的一端。

如上所述的功分口为2~4个。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功分器的基础上添加了耦合器的功能,这样降低了整个系统的体积,安装难度,同时也节省了成本;

2、在外壳和传输杆中间采用聚四氟耦合套做耦合层,长度为96mm,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能量的衰减;

3、在传输杆和聚四氟耦合套中间采用支撑环套起固定作用,这样可以提升三阶互调的指标;

4、传输杆相当于一个阻抗变换器,它是一体式的,每一节的直径不同,呈变截面的结构。这样既降低了成本,又提升了频带宽度和功率容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2为聚四氟耦合套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传输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支撑环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聚四氟耦合套的剖面连接示意图;

图6为支撑环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公共口;3-功分口;4-耦合接头;5-第二轴孔;6-支撑环;7-聚四氟耦合套;8-传输杆;9-耦合接头内导体;10-第一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一种耦合功分器,包括长条形的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传输杆8,壳体1一端设置有公共口2,壳体1另一端设置有功分口3,传输杆8一端与公共口2连接,传输杆8另一端与功分口3连接,传输杆8上套设有聚四氟耦合套7,聚四氟耦合套7上开设有第一轴孔10,壳体1上设置有耦合接头4,耦合接头4与耦合接头内导体9一端连接,耦合接头内导体9另一端贯穿第一轴孔10并位于聚四氟耦合套7和传输杆8之间。传输杆8上套设有两个支撑环6,聚四氟耦合套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环6连接。聚四氟耦合套7套设在传输杆8上靠近公共口2的一端。功分口3为2~4个。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信号经过公共口2、传输杆8后由功分口3进行功分输出,由于传输杆8上靠近公共口2的部分套设有聚四氟耦合套7,聚四氟耦合套7两端与支撑环6连接,支撑环6套设在传输杆8上,使得聚四氟耦合套7与传输杆8之间形成耦合空腔,耦合接头内导体9的端部穿过第一轴孔10并位于聚四氟耦合套7和传输杆8之间的耦合空间内,使得传输杆8上的信号可以通过空间耦合到耦合接头内导体9上,并通过耦合接头4输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从功分口3至公共口2,传输杆8的直径依次阶梯性增小,支撑环6固定在传输杆8上直径变化的台阶处,有助于改善三阶互调指标。

优选的,聚四氟耦合套7的长度为96mm,整个传输杆8的长度为347mm,从功分口3至公共口2,每段传输杆8的直径依次为8.7mm,8.5mm,8.1mm,7.7mm,7.25mm,4.5mm,4mm。每段传输杆8的长度分别为54.5mm,48mm,48mm,48mm,48mm,48mm,48mm。整个传输杆8起一个阻抗变换器的作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替代,但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髓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外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