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频同轴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61482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频同轴电缆。



背景技术:

现在高频同轴电缆的绝缘层一般采用实心PE(聚乙烯)材料或发泡PE(聚乙烯)材料。根据同轴电缆特性阻抗计算公式:,其中Z0为特性阻抗,D为绝缘外径,d为导体外径,ε为绝缘介电常数,采用实心PE绝缘时,绝缘层厚度尺寸D较大,对应的特性阻抗过大,传输信号时衰减较大,成本很高。采用发泡PE绝缘形式时,由于发泡结构为多孔隙结构,可以增大绝缘介电常数,有效减少阻抗,但是不确定的孔隙结构使其沿长度方向的截面不固定,绝缘介电常数固定值,进而导致到同轴线的特性阻抗的变化,也会影响信号传输特性,且发泡PE材料物料成本较高,也会使同轴线的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频同轴电缆,传输数据衰减小,稳定性高,重量轻,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高频同轴电缆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频同轴电缆,从内至外依次设有内导体、绝缘层、屏蔽层和护套层,所述绝缘层包括内壁、外壁以及连接内壁和外壁的多个连接筋,所述连接筋间隔设于内壁和外壁之间,所述连接筋包括第一连接筋和第二连接筋,所述第一连接筋与第二连接筋截面均为梯形,所述梯形包括小头端和大头端,所述第一连接筋的大头端连接内壁,小头端连接外壁,所述第二连接筋的大头端连接外壁,小头端连接内壁。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筋与第二连接筋的截面梯形的两侧边为向外突出的弧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筋和第二连接筋间隔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筋与第二连接筋之间设有间隙。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绝缘层采用挤出工艺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绝缘层材料为绝缘聚乙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屏蔽层为铜线缠绕而成。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高频同轴电缆的有益效果是:绝缘层包括内壁和外壁,内壁与外壁之间间隔设置的多个连接筋,相比实心结构,这种带间隙的中空结构减少了材料使用量,进而减低了整体结构重量,减少了成本,且带间隙的中空结构,增大了绝缘介电常数,降低了特性阻抗,同时该绝缘层沿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不发生变化,绝缘介电常数的数值固定,传输数据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频同轴电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请参考图1,一种高频同轴电缆,从内至外依次设有内导体40、绝缘层30、屏蔽层20和护套层10。

所述内导体40为铜或其他合金材料所制,其为信号传输的载体。

所述绝缘层30,包括内壁、外壁以及连接内壁和外壁的多个连接筋,所述绝缘层30采用挤出工艺一体成型,保证其结构稳定性,不会减少绝缘层的强度,同时绝缘介电常数不变化,保证同轴电缆的传输稳定性。所述内壁紧贴内导体40设置,所述外壁紧贴屏蔽层20设置。

所述连接筋间隔设于内壁和外壁之间,所述连接筋包括第一连接筋31和第二连接筋32,所述第一连接筋31与第二连接筋32间隔设置,且二者之间有一定间隙。绝缘层这种带间隙的中空结构,增大了绝缘介电常数,降低了特性阻抗,在绝缘层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减少传输损耗。

所述第一连接筋31与第二连接筋32截面均为梯形,所述梯形包括小头端和大头端,所述第一连接筋31的大头端连接内壁,小头端连接外壁,所述第二连接筋32的大头端连接外壁,小头端连接内壁,通过多个第一连接筋31与多个第二连接筋32的反向设置,保证了该绝缘层上下整体结构的支撑稳定性,所述第一连接筋31与第二连接筋32的截面梯形的两侧边为向外突出的弧形,该结构提高了梯形结构的支撑力和耐压能力。

所述屏蔽层20为铜丝按一定方向缠绕而成的网状结构,用于屏蔽干扰信号。

所述护套层10包裹屏蔽层20设置,其材料为PVC(聚氯乙烯)材料,可保护同轴线内部结构不受外部作用力的影响。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