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抗器固定结构及电气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4523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电抗器固定结构及电气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抗器固定结构及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电抗器是依靠线圈的感抗阻碍电流变化的电器。如图1所示,为目前常规的大型电抗器1的示意图,该大型电抗器1的前、后两侧分别包括多个固定孔11和吊装孔12。

由于大型的电抗器1的重量往往达到300公斤,因此在将上述大型电抗器1安装到机柜2时,如图2、3所示,需先使用叉车将大型电抗器1吊装到机柜2内,并通过固定螺丝(打开机柜2的后门固定大型电抗器1的后侧的固定孔11上的固定螺丝)进行固定。大型电抗器1安装完毕后,再进行其他电气部件的安装。

为提高功率密度,如图2所示,现有的机柜2内器件紧密布局。但在大型电抗器1需要维护时,由于人力无法将大型电抗器1拖出机柜2,需要借助叉车等工具吊装,并需要拆除机柜2内其他电气部件,从而导致大型电抗器1维修困难或无法维修,甚至只能整机报废。

如图3所示,为方便对大型电抗器1进行维护,还可在机柜2内预留大型电抗器的维修空间,但这必然导致整机体积较大,功率密度低,从而使产品失去竞争力。

此外,上述大型电抗器1在维护时,必须打开机柜2的后门才能拆卸后面的固定螺丝,而无法实现前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大型电抗器维护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抗器固定结构及电气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抗器固定结构,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且所述第一支架安装到所述电抗器的顶部,所述第二支架安装到所述电抗器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架上具有螺纹传递孔,且所述螺纹传递孔垂向设置;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部具有平移部件。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抗器固定结构中,所述第二支架上的平移部件为滚轮,且所述滚轮的底部突出于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面。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抗器固定结构中,所述第一支架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孔,且所述第一固定孔用于将所述第一支架固定到垂向面。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抗器固定结构中,所述第二支架由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构成,且所述第一支撑件固定在所述电抗器的前侧,所述第二支撑件固定在所述电抗器的后侧;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上分别包括两个滚轮;所述第一支撑件上具有多个第二固定孔,且所述第二固定孔用于将所述第一支撑件固定到水平面。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抗器固定结构中,所述第一支架上具有一个螺纹传递孔,且所述螺纹传递孔位于所述电抗器的重心所在的垂向线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抗器固定结构中,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多个吊装孔。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抗器固定结构中,所述第一支架的顶部具有水平设置的架板,且所述螺纹传递孔位于所述架板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气设备,包括机柜以及位于所述机柜内的电抗器;所述机柜内具有提升螺栓及水平支架,,且所述提升螺栓位于所述水平支架上方;所述电抗器通过如上所述的电抗器固定结构安装到所述机柜内;所述提升螺栓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所述螺纹传递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支架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所述水平支架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气设备中,所述机柜内具有水平横梁,且所述提升螺栓位于所述水平横梁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气设备中,所述机柜内具有垂向固定面,且所述垂向固定面位于所述水平横梁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电抗器固定结构及电气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电抗器顶部的第一支架增加螺纹传递孔并在电抗器底部的第二支架增加平移部件,无需拆除机柜内的其他电气部件即可实现电抗器的拆装,大大方便了对电抗器的维护操作。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在第一支架增加第一固定孔,并配合第二支架前侧的第二固定孔,无需打开机柜后门即可拆装电抗器,维护代价相对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电抗器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电抗器装配到机柜的示意图;

图3是另一现有电抗器装配到机柜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抗器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利用升降工作台将本实用新型的电抗器安装结构推送到机柜的示意图;

图6是将本实用新型的电抗器安装结构进行垂向提升的示意图;

图7是撤除升降工作台的示意图;

图8是将本实用新型的电抗器安装结构下方到机柜的水平支架的示意图;

图9是将本实用新型的电抗器固定在机柜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电抗器固定结构实施例的示意图,该电抗器固定结构可将电抗器3安装到机柜。本实施例中的电抗器安装结构包括第一支架41和第二支架42,且上述第一支架41安装到电抗器3的顶部,第二支架42安装到电抗器3的底部。上述第一支架41上具有螺纹传递孔411,且该螺纹传递孔411垂向设置;第二支架42的底部具有平移部件。

具体地,上述第二支架42具有水平的底部,该第二支架42上的平移部件可采用滚轮421,且该滚轮421的底部突出于第二支架42的底面。通过该结构,可推动安装有第二支架42的电抗器3在水平面上平移。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平移部件可才能用现有的其他结构,例如滑轨等。此外,与现有方案类似,第二支架42上还可具有固定结构,以将第二支架42固定在机柜内。

特别地,可在第一支架41上仅设置一个螺纹传递孔411,且该螺纹传递孔411位于电抗器3(该电抗器3上安装有第一支架41和第二支架42)的重心所在的垂向线上。具体地,可在第一支架41的顶部设置水平的架板,且螺纹传递孔411位于该架板上。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在第一支架41上设置多个螺纹传递孔411,从而通过多个螺纹传递孔411实现电抗器3的垂向升降。

如图5-9所示,为将电抗器3安装到机柜5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先将升降工作平台6置于机柜5的正前方(该升降工作台6的上表面具有延伸到该升降工作台6的主体部分的外侧的水平台板61,且该水平台板61上可具有限位导向结构),并调整升降工作平台6使水平台板61的高度至电抗器3的安装位置(水平台板61插入到机柜5内,并位于机柜5内的水平支架54的上方)。然后,将固定有第一支架41和第二支架42的电抗器3置于升降工作台6上,并按图5中的箭头方向推动电抗器3在水平台板61上平移,直至电抗器3进入到机柜5内的预定位置。

在电抗器3平移到机柜5内的预定位置偶,将机柜5内的提升螺栓52(机柜5内具有水平横梁51,提升螺栓52位于该水平横梁51上)与第一支架41上的螺纹传递孔411螺纹连接,如图6所示,使用扳手等正向拧动(例如顺时针)提升螺栓52(机柜5内具有垂向固定面53,且该垂向固定面53位于水平横梁51下方,从而可阻止电抗器3随提升螺栓52转动),使第一支架41、电抗器3及第二支架42垂向提升,并使第二支架42的滚轮421脱离升降工作台6的水平台板61。由于水平台板61的厚度不大,因此提升螺栓52仅需使电抗器3垂向提升很小的距离即可,例如1-3厘米。

在第二支架42的底部脱离升降工作台6的水平台板61后,如图7所示,按照箭头方向将升降工作台6的水平台板61从机柜5内抽出(由于电抗器3底部的第二支架42已脱离水平台板61,因此升降工作台6可轻易抽出)。

在升降工作台6抽出后,如图8所示,使用扳手等反向拧动(例如逆时针)提升螺栓52,从而电抗器3缓慢下行,直到第二支架42的底部降至机柜5内的水平支架54上。此时,如图9所示,使用固定螺栓将第二支架42固定在水平支架54上,完成电抗器3的安装。

在需对电抗器3进行维护时,可按上述的安装过程反向进行,即先拆除固定螺栓,再使用扳手等正向拧动提升螺栓52,使电抗器3整体上升,直到第二支架42的底部脱离水平支架54(第二支架42的底部与水平支架54之间的间距可容纳升降工作台6的水平台板61)。然后,调整升降工作台6的水平台板61的高度,并将水平台板61插入到第二支架42的底部与水平支架54之间。接着反向拧动提升螺栓52,电抗器3缓慢下降,直到第二支架42上的滚轮421降至水平台板61上且提升螺栓52从第一支架41上的螺纹传递孔411脱出。最后,拉动电抗器3使滚轮421在水平台板61上滚动,电抗器3离开机柜5,从而可对电抗器3进行维护。

通过以上的安装和拆卸过程可知,上述电抗器安装结构无需在机柜5中为电抗器3留出较大的维护空间,不仅方便对电抗器3进行维护,而且提高了整机的功率密度。

此外,实现正面维护(即在拆卸电抗器3时无需打开机柜5的后门),上述第一支架41上还可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孔412。通过第一固定孔412,第一支架41可固定到垂向面(例如机柜5内的垂向固定面53)。相应地,第二支架42由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构成,且第一支撑件固定在电抗器3的前侧,第二支撑件固定在电抗器3的后侧;第一支撑件上具有多个第二固定孔422(位于电抗器3后侧的第二支撑件则无需设置第二固定孔422),通过第二固定孔422,可将第一支撑件固定到水平面(例如机柜5中的水平支架54)。

当然,为了使电抗器3平稳移动,上述第二支架42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上分别包括两个滚轮421。

为方便在机柜5外移动电抗器3,与现有方案类似,可在第一支架41上设置多个吊装孔413。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气设备,包括如图5所示的机柜以及位于机柜内的电抗器;该机柜内具有提升螺栓及水平支架,电抗器通过如图4所示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安装到机柜内;其中提升螺栓与第一支架上的螺纹传递孔螺纹连接;第二支架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机柜内的水平支架上。

上述电气设备的机柜内还具有水平横梁,且提升螺栓位于水平横梁上。在机柜内还具有垂向固定面,且垂向固定面位于水平横梁下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