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形交叉微带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4126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微带天线。



背景技术:

微带天线是近30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天线,所谓的微带天线就在一个薄截止基(如聚四氟乙烯玻璃纤维压层)上,一面附上金属薄层作为接地板,另一面用光刻蚀等方法做出一定形状的金属贴片,利用微带线和轴线探针对贴片馈电,这就构成了微带天线。当贴片是一面积单元时,称它为微带天线,若贴片是一细长带条则称其为微带振子天线。

微带天线一般应用在1~50GHz频率范围,特殊的天线也可用于几十兆赫。和常用微波天线相比,有如下优点:

(1)体积小,重量轻,低剖面,能与载体(如飞行器)共形。

(2)电性能多样化,不同设计的微带元,其最大辐射方向可以从边射到端射范围内调整,易于得到各种极化类型。

(3)易集成,能和有源器件、电路集成为统一的组件。

现代通信技术飞速发展,所需要传输速率越来越高,带宽也越来越宽,国际上各种不同形式,不同材料的微带天线也越来越多,由此展开对更好性能更高能效的微带天线研究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树形交叉微带天线,该天线采用金属箔形成树形叉,并在不同极化阵脚之间相互交叉插线,形成响应迅速、辐射分量最大化的微带天线。

一种树形交叉微带天线,包括基板和金属薄片,金属薄片自生成附着在基板上,其特征在于,该金属薄片包括一对相对衍生树状阵脚,分别为第一树状阵脚和第二树状阵脚,两个树状阵脚均包括主干帧和分支帧,其中第一/第二树状阵脚的主干帧之间的间距L符合1/3ξ>L>1/5ξ的条件关系,而ξ为一个树形交叉单元的宽幅;其分支帧具有多股分支,属于不同树状阵脚的分支相互交叉布置。

该树形阵脚包括互相衔接关联的主干帧和分支帧,在一个连续的主干帧上向两侧分出树形开叉的若干股分支,形成分支帧;其每一股分支朝向两个树状阵脚之间的分支为正极性分支,而朝向两个树状阵脚之外的分支为负极性分支。

正极性分支的宽度比负极性分支的宽度小10%~15%,是为了降低交叉之间的辐射带重叠效应。

该分支帧的宽幅L’<L,根据极性角度的大小,其长度H范围符合1/2ξ>H>1/4ξ。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树形交叉微带天线,该天线采用金属箔形成树形叉,并在不同极化阵脚之间相互交叉插线,形成响应迅速、辐射分量最大化的微带天线。结构简单,成本低,适合大工业化量产引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树形交叉微带天线;

其中:11、基板;12、金属薄片;20、第一树状阵脚;21、主干帧;22、分支帧;30、第二树状阵脚;31、主干帧;32、分支帧;

L:主干帧之间的间距;

L’:分支的宽幅;

H:分支的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考附图1,一种树形交叉微带天线,包括基板11和金属薄片12,金属薄片12自生成附着在基板11上,该金属薄片11包括一对相对衍生树状阵脚,分别为第一树状阵脚20和第二树状阵脚30,两个树状阵脚均包括主干帧21/31和分支帧22/32,其中第一/第二树状阵脚的主干帧21/31之间的间距L符合1/3ξ>L>1/5ξ的条件关系,而ξ为一个树形交叉单元的宽幅;其分支帧具有多股分支,属于不同树状阵脚的分支相互交叉布置。

该树形阵脚包括互相衔接关联的主干帧和分支帧,在一个连续的主干帧21/31上向两侧分出树形开叉的若干股分支221/321,形成分支帧22/32;其每一股分支221/321朝向两个树状阵脚之间的分支为正极性分支,而朝向两个树状阵脚之外的分支为负极性分支。

正极性分支的宽度比负极性分支的宽度小10%~15%,是为了降低交叉之间的辐射带重叠效应。

该分支帧的宽幅L’<L,根据极性角度的大小,其长度H范围符合1/2ξ>H>1/4ξ。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树形交叉微带天线,该天线采用金属箔形成树形叉,并在不同极化阵脚之间相互交叉插线,形成响应迅速、辐射分量最大化的微带天线。结构简单,成本低,适合大工业化量产引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