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压式开关的遥控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33514发布日期:2018-06-08 19:25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按压式开关的遥控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遥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按压式开关的遥控组件。



背景技术:

现在市面上大多数开关为机械按压式开关,需要使用者亲自手动按压。对于使用者来说,这样的操作带来不便,尤其是对于独居老人、残障人士、行动不便者以及睡在上铺的人,当他们需在夜间开灯或打开其他电器时,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程度的危险。

目前,也有一些解决方案,例如:通过蓝牙控制磁铁磁极来远程控制电灯开关,但技术中的对于永久磁铁的安装要求非常高,安装难度大,而且若要保持关灯状态,须对直流电磁铁加持续的正向电压,非常耗电不环保,另外磁铁可能会对其他电路造成一定的干扰,因此这类装置并不理想。此外,也有采用传感器与舵机来远程控制电灯开关的技术方案,这类装置大多结构负载、体积较大、因此其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然而使用者的居住场所内通常不止一个开关,这样一来安装起来会很麻烦,多个装置之间相互挤占空间可能不能满足安装要求,另外也影响墙面、台面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压式开关的遥控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按压式开关的遥控组件,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至少一个执行器,安装在按压式开关的近旁;以及遥控器,被用户持有,与执行器通过红外信号通信连接,用于控制执行器的工作状态,其中,遥控器包含:第一壳体;按键组,设置在第一壳体上,供用户操作;单片机,设置在第一壳体内,与按键组电性连接,根据用户对按键组的操作生成相应的发射控制指令;红外信号发射器,设置在第一壳体上,与单片机电性连接,根据发射控制指令发射红外信号;以及第一电池,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用于对按键组、红外信号发射器和单片机进行供电,执行器包含:第二壳体,呈L型,具有一固定面,该固定面用于将第二壳体固定在按压式开关的近旁;红外信号接收器,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用于接收红外信号;芯片,设置在第二壳体内,与红外信号接收器电性连接,基于接收的红外信号生成电机控制指令;微型电机,设置在第二壳体内,与芯片电性连接,根据电机控制指令运转;电动推杆,设置在第二壳体内,一端与微型电机连接,另一端暴露在第二壳体的外部与按压式开关的按压平面相垂直,电动推杆在微型电机的带动下做直线运动,从而按压按压式开关;以及第二电池,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用于对红外信号接收器、芯片、微型电机以及电动推杆进行供电。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压式开关的遥控组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电动推杆为直流式滚珠丝杠电动推杆。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压式开关的遥控组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电动推杆为直流式滚珠丝杠电动推杆。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压式开关的遥控组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执行器的数量为多个,按键组具有与多个执行器一一对应的多个按键单元,多个按键单元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多个执行器一一对应的多个标示。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压式开关的遥控组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二壳体的固定面上设置有黏贴层,该黏贴层上附着黏贴胶。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压式开关的遥控组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二壳体的长×宽×高为(2cm~5cm)×(2cm~5cm)×(2cm~5cm)。

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按压式开关的遥控组件,因为包括执行器和遥控器,遥控器包含第一壳体、按键组、单片机、红外信号发射器以及第一电池,执行器包含第二壳体、红外信号接收器、芯片、微型电机、电动推杆以及第二电池,所以,用户通过操作遥控器发射红外信号,执行器接收红外信号后微型电机运转带动电动推杆进行直线运动,从而实现按压开关。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按压式开关的遥控组件操作方便,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按压式开关的执行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安装方便、适用范围广,几乎适用于所有按压式开关附近,如落地电扇开关附近、插座开关附近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按压式开关的遥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执行器的尺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执行器的安装示意图(一);以及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执行器的安装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按压式开关的遥控组件作具体阐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按压式开关的遥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的按压式开关的遥控组件100包括遥控器10和执行器20,遥控器10与执行器20通过红外信号通信连接,用于控制执行器20的工作状态。执行器20的数量可为多个,多个执行器20通过同一遥控器10来控制其工作状态。

遥控器10被用户持有。遥控器10包含第一壳体11、按键组12、单片机13、红外信号发射器14以及第一电池15。

按键组12设置在第一壳体11上,供用户操作。当执行器20的数量为多个,按键组12具有与多个执行器20一一对应的多个按键单元12a,多个按键单元12a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多个执行器20一一对应的多个标示。在本实施例中标示采用数字编号的形式,但不以此为限制,在实际情况中,也可采用文字、符号或图形等标示形式。

单片机13设置在第一壳体11内,与按键组12电性连接,根据用户对按键组12的操作生成相应的发射控制指令。

红外信号发射器14设置在第一壳体11上,与单片机13电性连接,根据发射控制指令发射红外信号。

第一电池15设置在第一壳体11内,用于对按键组12、红外信号发射器14和单片机13进行供电。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执行器的尺寸示意图。

执行器20安装在按压式开关的近旁。执行器20包含第二壳体21、红外信号接收器22、芯片23、微型电机24、电动推杆25以及第二电池26。

如图2所示,第二壳体21,呈L型。第二壳体21的整体尺寸满足:长度a为2cm~5cm;宽度b为2cm~5cm;高度c为2cm~5cm。L型结构的厚度i为1~2cm。第二壳体21具有一固定面20a,固定面20a上设置有黏贴层,该黏贴层上附着黏贴胶,黏贴层外还具有保护膜,在未使用时保护膜用于保证黏贴胶不被干燥、污染。撕开保护膜后,用户可通过固定面20a将执行器21固定在按压式开关的近旁。

红外信号接收器22设置在第二壳体21内,用于接收红外信号。

芯片23设置在第二壳体21内,与红外信号接收器22电性连接,基于接收的红外信号生成电机控制指令。

微型电机24设置在第二壳体21内,与芯片23电性连接,根据电机控制指令运转。在本实施例中微型电机24的机身长度不超过50mm。

电动推杆25设置在第二壳体21内,其一端与微型电机24连接,另一端暴露在第二壳体21的外部与按压式开关的按压平面相垂直。电动推杆25在微型电机24的带动下做直线运动,从而实现按压按压式开关。在本实施例中电动推杆25为直流式滚珠丝杠电动推杆,不设自锁功能。该电动推杆25包括推杆本体部分和机体部分,该机体部分的长度为1.5~3cm。

第二电池26设置在第二壳体21内,用于对红外信号接收器22、芯片23、微型电机24、电动推杆25进行供电。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执行器的安装示意图(一);以及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执行器的安装示意图(二)。

执行器20可适用于多种按压式开关,以图3和图4为例示意。如图3所示,执行器20可安装在墙壁的按压式开关200近旁,其中,图3左侧为安装示意图的主视图,右侧为安装示意图的右视图。如图4所示,执行器20也安装在插线板形式的按压式开关300的近旁。

本实施例的按压式开关的遥控组件使用过程如下:

以控制电灯的按压式开关举例,用户在使用前,先把黏贴层外的保护膜撕下,将执行器20贴在按压式开关近旁的合适的位置处。当电灯处于关闭状态时,若用户需要开灯,只需手持遥控器10,按下遥控器10上相应编号的按键单元12a。此时,红外信号发射器14将发射红外信号,执行器20侧的红外信号接收器22接收后,通过芯片23控制微型电机24运转,带动电动推杆25向前延伸触压到按压式开关以实现按压,进而开启电灯。电动推杆25为直流式滚珠丝杠电动推杆,由于其行程很短,不设自锁功能,因此电动推杆25的延伸端很快就达到极限位置,在开关被按压下后,延伸端会往回收缩一段距离,由于电动推杆25最终不会停留在最大行程处,这就给下次关灯操作提供了条件。用户若需要关灯,只需再按一次遥控器10上的同一编号的按键单元12a,通过再次的控制,即可实现关灯操作。

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按压式开关的遥控组件,因为包括执行器和遥控器,遥控器包含第一壳体、按键组、单片机、红外信号发射器以及第一电池,执行器包含第二壳体、红外信号接收器、芯片、微型电机、电动推杆以及第二电池,所以,用户通过操作遥控器发射红外信号,执行器接收红外信号后微型电机运转带动电动推杆进行直线运动,从而实现按压开关。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按压式开关的遥控组件操作方便,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按压式开关的执行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安装方便、适用范围广,几乎适用于所有按压式开关附近,如落地电扇开关附近、插座开关附近等。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动推杆为直流式滚珠丝杠电动推杆,由于不设自锁功能,最大推力不需太高,功率小,大大降低了其制造难度,而且使用时节约能耗。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中的执行器通过具有黏贴层的固定面来将其黏附在按压式开关附近,如此安装和卸载都非常方便,而且固定面的面积小,这样也使得其适用范围更广,不需要占用非常大的黏贴空间。

进一步,当执行器为多个时,也采用同一个遥控器来控制多个执行器,每个按键单元具有对应的编号,方便用户进行操作。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