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碱性电池负极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8045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碱性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碱性电池负极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圆柱形状的碱性电池的制作完成后,由于碱性电池原材料不完全纯净,电池钢壳电镀层不够致密,此外,生产的环境也会引入一些杂质,氢气容易在这些杂质表面析出,从而使电池内的气压增加并有可能发生爆炸。不同的电池厂家生产的碱性电池内部生成的气量不一样,有的厂家的原材料纯度经过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严格把关,电池内产生的气量会小很多,但一般不可能杜绝。由于碱性电池内部不可避免地会生成气体,电池内部压力会大于大气压力,这样电池密封圈时刻承受一个向外的应力,当电池不能承受电池内部压力后,可能会发生爆炸的危险,现有电池的结构是设置密封圈,在密封圈上设有防爆阀,虽然可以防爆,但无法有效避免电池漏液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能有效调节电池向外排气以防止爆炸发生并能吸液的碱性电池负极密封结构。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碱性电池负极密封结构,包括负极盖以及密封圈,所述负极盖连接负极集流体,所述密封圈包括中心柱,所述负极集流体穿过所述中心柱中心的通孔而伸出,所述负极盖上有放气孔,所述密封圈与所述负极盖之间设有吸液柱,所述吸液柱内有空腔,所述空腔中有吸液棉,所述吸液柱的侧壁有排气孔,所述吸液柱的一端与所述负极盖接触而另一端与所述密封圈接触并与所述密封圈上的防爆孔相对,所述防爆孔内有防爆阀片。

所述吸液柱为两个,对称布置。

所述吸液柱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

所述吸液柱的两端开口。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负极盖上有放气孔,所述密封圈与所述负极盖之间设有吸液柱,所述吸液柱内有空腔,所述空腔中有吸液棉,所述吸液柱的侧壁有排气孔,所述吸液柱的一端与所述负极盖接触而另一端与所述密封圈接触并与所述密封圈上的防爆孔相对,所述防爆孔内有防爆阀片,可以在电池内部压力过大时,将所述防爆阀片冲开,气体进入吸注柱中,气体经吸液柱侧壁上的排气孔排出,进入负极盖与密封圈间的空间,然后自所述负极盖上的放气孔排出,随着气体排出的电解液进入吸液柱,被吸液棉吸收,不会排到电池外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碱性电池负极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所示,一种碱性电池负极密封结构,包括负极盖4以及塑料制作的密封圈2,负极盖与电池外壳1之间通过密封圈2密封,密封圈2的外围部12置于负极盖与电池外壳之间,将负极盖与电池外壳间的缝隙密封,密封圈的一侧与负极盖4相接触,另一侧由电池外壳1上形成环形凹槽卡接限位在电池内部,所述负极盖连接负极集流体3,所述密封圈包括中心柱5,所述负极集流体穿过所述中心柱中心的通孔而伸出,所述负极盖上有放气孔11,所述密封圈与所述负极盖之间设有吸液柱8,所述吸液柱内有空腔,所述空腔中有吸液棉9,所述吸液柱的侧壁有排气孔10,所述吸液柱的一端与所述负极盖接触而另一端与所述密封圈接触并与所述密封圈上的防爆孔6相对,所述防爆孔内有防爆阀片7。

所述防爆阀片7为在密封圈上于防爆孔6的上下两侧去除一定厚度的上下侧部分剩余后的薄片部分,厚度小于所述密封圈的厚度,与密封圈为一体式结构。

其中,所述吸液柱为两个,对称布置,不但起到吸液作用,还具有支撑负极盖的作用,与中心柱一起对负极盖形成支撑,防止电池负极盖在密封时被压变形。

所述中心柱5并与所述负极盖相接触,其通孔的底部具有包裹集流体与负极盖焊接连接的连接盘13的大口径孔,可以将连接盘直接包在内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吸液柱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开口端与防爆孔6相对。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吸液柱也可以是两端开口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负极盖上有放气孔,所述密封圈与所述负极盖之间设有吸液柱,所述吸液柱内有空腔,所述空腔中有吸液棉,所述吸液柱的侧壁有排气孔,所述吸液柱的一端与所述负极盖接触而另一端与所述密封圈接触并与所述密封圈上的防爆孔相对,所述防爆孔内有防爆阀片,可以在电池内部压力过大时,将所述防爆阀片冲开,气体进入吸注柱中,气体经吸液柱侧壁上的排气孔排出,进入负极盖与密封圈间的空间,然后自所述负极盖上的放气孔排出,随着气体排出的电解液进入吸液柱,被吸液棉吸收,不会排到电池外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