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没接地状态时开门的联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0613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没接地状态时开门的联锁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柜的联锁,具体涉及一种防止没接地状态时开门的联锁机构。



背景技术:

在断路器开关柜中,下柜部分通常是用来布置电气连接,在隔离开关操作时,电气连接部分通电,此时如果打开下门,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问题,因此,对于断路器开关柜的下门,只有当接地状态时才允许开门,禁止进入带电隔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没接地状态时开门的联锁机构,能够防止非接地状态下开门。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没接地状态时开门的联锁机构,包括机构板、禁止开门状态操作接地开关的装置以及非接地状态禁止开门的装置,机构板上设有能够移动从而露出或遮住接地输入轴的联锁板,联锁板上设有能够与禁止开门状态操作接地开关的装置联动的联锁片,当下门打开时,联锁板处于遮住接地输入轴的状态,防止接地操作,当下门关闭时,推动开门状态操作接地开关的装置通过联锁片带动联锁板移动至处于露出接地输入轴的状态,允许接地操作;接地输入轴上设有能够随接地输入轴的转动而改变位置的联动机构,该联动机构在接地输入轴转动到非接地状态时,通过非接地状态禁止开门的装置锁住下门,当接地输入轴转动到接地状态时,非接地状态禁止开门的装置松开下门,允许开门。

进一步地,禁止开门状态操作接地开关的装置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构板上的杠板,杠板的一端与联锁板配合,另一端与连杆配合,连杆的下端通过连板连接一锁片,当下门打开时,锁片被隔板挡住,杠板与连杆配合的一端不能下移,因而杠板的另一端抵住联锁片,限制联锁板向露出接地输入轴的方向移动,从而禁止接地操作;当下门关上时,推动锁片离开与隔板干涉的位置,此时杠板处于非限制状态,联锁板能够被移动从而露出接地输入轴,允许接地操作。

进一步地,锁片呈L形,其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连板上,隔板上设有能够容纳锁片的另一端伸入的插孔,当下门打开时,锁片自然转动,其另一端伸入插孔内,锁片在插孔上方设有挡片,当锁片伸入插孔内时,该挡片位于插孔上方,与隔板干涉配合,从而通过禁止开门状态操作接地开关的装置限制联锁板的移动。

进一步地,当下门关闭时,下门的门边顶抵L形锁片的底端,使得L形锁片转动至挡片与隔板脱离干涉,杠板的限制状态被解除,此时能够进行接地操作。

进一步地,非接地状态禁止开门的装置包括安装在接地输入轴上的凸轮套以及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构板上的分合指示板,分合指示板的一端套设在凸轮套的外围并能够随凸轮套的转动联动,分合指示板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连杆,连杆的另一端连接连板,当接地输入轴转动至非接地状态时,通过连杆带动连板下移至伸入到下门的锁孔内,将下门锁住,此时无论联锁板处于隐藏或露出接地输入轴的位置,都无法进行开门操作。

进一步地,分合指示板的一端呈半圆环形,半圆环形的中部通过转轴安装在机构板上,分合指示板的另一端呈板条形与连杆联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接地输入轴的外部设置了一块可移动的联锁板,通过禁止开门状态操作接地开关的装置来控制联锁板在开门状态时挡住接地输入轴,只有在关门状态是才允许打开联锁板对接地输入轴的遮挡,通过非接地状态禁止开门的装置在非接地状态时通过连板锁住隔板和下门,只有在接地状态时才能打开柜门。本实用新型结构可靠,性能稳定,通过机械的方式确保了只有在接地状态下才能打开下柜门,在打开下柜门的情况下,无法再次操作接地开关(例如接地开关合闸),防止实践中的误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禁止开门状态操作接地开关的装置在开门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从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3是禁止开门状态操作接地开关的装置在关门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4是图2从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5是禁止开门状态操作接地开关的装置在可操作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从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7是非接地状态禁止开门的装置在接地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图7从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9是非接地状态禁止开门的装置在非接地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从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机构板,2-联锁板,3-联锁片,4-接地输入轴,5-下门,6-杠板,7-连杆,8-连板,9-锁片,10-隔板,11-插孔,12-挡片,13-凸轮套,14-分合指示板,15-转轴,16-腰形孔,17-销钉,18-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没接地状态时开门的联锁机构,包括机构板1、禁止开门状态操作接地开关的装置以及非接地状态禁止开门的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非接地状态禁止开门的装置来防止机构在非接地状态的情况下打开带电隔柜的柜门,同时也通过禁止开门状态操作接地开关的装置防止在带电隔柜开门的状态下再次操作接地开关(使断路器处于非接地状态),非接地状态禁止开门的装置和禁止开门状态操作接地开关的装置完全通过机械结构来实现,机械结构的限制确保实践中不会出现误操作的现象。

禁止开门状态操作接地开关的实现是:机构板1上设有能够移动从而露出或遮住接地输入轴的联锁板2,联锁板2上设有能够与禁止开门状态操作接地开关的装置联动的联锁片3,当下门5打开时,联锁板2处于遮住接地输入轴4的状态,防止接地操作,当下门5关闭时,推动开门状态操作接地开关的装置通过联锁片3带动联锁板2移动至处于露出接地输入轴4的状态,允许接地操作。

具体来说,如图如图1-2所示,禁止开门状态操作接地开关的装置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构板1上的杠板6,杠板6的一端与联锁板2配合,另一端与连杆7配合,连杆7的下端通过连板8连接一锁片9,锁片9呈L形,其较短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连板8上,隔板10是一块布置在开关柜下门5门框上的板,隔板10上设有能够容纳锁片9的较长的一端伸入的插孔11,当下门5打开时,锁片9自然垂落转动,其较长的一端伸入插孔11内,锁片9在插孔11上方设有挡片12,当锁片9伸入插孔11内时,该挡片12位于插孔11上方,与隔板10干涉配合,相当于,锁片9被隔板10挡住,由于被隔板10挡住,锁片9无法向图中的c方向移动,因而连板8和连杆7均被限制住,不能向图中的b方向移动,杠板6与连杆7配合的一端不能下移,因而杠板6的另一端就抵住联锁片3,从而限制联锁板2向图中的a方向移动,此时联锁板2挡住接地开关输入轴4,不允许接地操作;图1中i方向表示关门的方向,如图3-4所示,当下门5关上时,下门5内侧的门边向内推进,推动锁片9较长的一端从插孔11中离开,锁片9逐渐脱离于隔板10之外,不再与隔板10干涉被隔板10挡住,此时杠板6处于非限制状态,也就是说,杠板6的一端不在抵住联锁片3,联锁板2便能够被向a方向移动从而露出接地输入轴4,允许接地操作,如图5-6所示,此时为露出接地输入轴4的状态。

但是在开门之后,便不允许再操作接地输入轴改变断路器的接地状态了,这个功能便是在禁止非接地状态下开门,通过非接地状态禁止开门的装置来实现。

对于禁止非接地状态下开门的操作,其实现是:接地输入轴4上设有能够随接地输入轴的转动而改变位置的联动机构,该联动机构在接地输入轴4转动到接地状态时,通过非接地状态禁止开门的装置锁住下门5,当接地输入轴4转动到非接地状态时,通过非接地状态禁止开门的装置松开下门5,允许开门。

具体来说,如图7-10所示,非接地状态禁止开门的装置包括安装在接地输入轴4上的并能够随接地输入轴4转动的凸轮套13以及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构板1上的分合指示板14,分合指示板14的一端呈半圆环形,半圆环形的这部分套设在凸轮套13的外围,其中部通过转轴15安装在机构板1上,当凸轮套13随接地输入轴4向图中的d方向转动时,由于其凸轮的外廓,会带动分合指示板14的半圆环形这段绕转轴15转动,则分合指示板14的另一端也会随之移动,分合指示板14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连杆7并与连杆7联动,分合指示板14与连杆7的联动可以是:连杆7上设有腰形孔16,分合指示板14与之联动的一端设有销钉17,销钉17能够在腰形孔16内滑动,从而带动连杆7跟随分合指示板14的转动而向图中的e方向移动(在禁止开门状态操作接地开关的装置中,杠板6与连杆7的配合也可以通过销钉和腰形孔的配合来实现),连杆7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连板8,当接地输入轴4转动至非接地状态时,通过连杆7带动连板8向图中的c方向移动至伸入到下门5的锁孔18内,将下门5锁住,隔板10上始终设有一个通孔能够容纳连板8的下端穿过,连板8的下端穿过隔板10并伸入下门5的锁孔18后,将下门5与隔板10以及下柜柜体锁在一起,此时无论联锁板3处于隐藏或露出接地输入轴的位置,都无法进行开门操作,只有当接地输入轴4转动到接地状态时,凸轮套13才会带动分合指示板14转动至将连板8抬升至离开锁孔18的位置,松开下门的锁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