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SB插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45735发布日期:2018-07-27 22:35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USB插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USB(Universal Serial Bus)技术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一种电子接口技术,目前市场上的移动电话、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通常都采用USB接口与计算机进行数据传输。但是,目前市场上的USB插头在长期使用中容易受到外力的干扰,使插头弯曲甚至折断,从而损坏USB插头,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SB插头连接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USB插头连接器因插头部分容易弯曲折断而导致USB插头连接器损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USB插头连接器,该USB插头连接器包括本体、端子和壳体,本体包括基部和从基部的第一端凸伸出来的舌部,舌部上开设有多个端子插槽,多个端子分别插设在端子插槽内,且各个端子与各个所述端子插槽一一对应,壳体包覆本体;此外,USB插头连接器还包括固定件,本体上开设有固定件插槽,固定件插槽贯穿基部并延伸至舌部,固定件插设在固定件插槽内,且固定件的第一端穿过基部后位于舌部,固定件的第二端位于基部。

进一步地,固定件具有第一抵靠部,固定件插槽设置有抵接部,抵接部与第一抵靠部相配合以止挡固定件。

可选地,USB插头连接器包括多个固定件,且本体上开设有多个固定件插槽,多个固定件分别插设在固定件插槽内,且各个固定件与各个固定件插槽一一对应,多个固定件插槽均匀分布在本体上。

优选地,固定件和固定件插槽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一个固定件对应一个固定件插槽;两个所述固定件插槽分别位于多个端子插槽的两侧。

进一步地,上述各固定件插槽与端子插槽均不相通。

进一步地,固定件整体位于本体的内部;或者,固定件的与第一抵靠部相对的一侧的高度与舌部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所在的高度相同;或者,固定件插槽的延伸至舌部的部分贯穿舌部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固定件的朝向舌部上表面的一侧的高度小于舌部的上表面的高度和/或固定件的朝向舌部下表面的一侧的高度小于舌部的下表面的高度。

进一步地,端子包括端子接触部、端子连接部和端子焊接部,端子接触部弹性凸出于端子插槽外,端子连接部连接端子接触部与端子焊接部,端子连接部镶嵌于端子插槽内,并使端子焊接部延伸出端子插槽。

进一步地,USB插头连接器还包括后盖,后盖连接于基部的第二端;后盖包括第二抵靠部,第二抵靠部与基部的第二端相抵接,且固定件的第二端与第二抵靠部相抵接。

进一步地,后盖还包括从第二抵靠部向后延伸出来的支撑部;第二抵靠部上开设有贯穿第二抵靠部的端子尾部插槽,支撑部上预留有与端子尾部插槽连通的多个开口,端子连接部继续延伸至端子尾部插槽中,端子焊接部穿出开口,并且端子、端子尾部插槽和开口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基部的第二端的端面上开设有定位槽,第二抵靠部上向外凸伸有定位柱,定位柱插入定位槽中,以定位连接本体与后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SB插头连接器,其本体上固定有固定件,该固定件的一端固定在本体的舌部,固定件的另一端延伸至本体的基部,当连接器的舌部受到外力干扰时,固定件能够有效的抵抗外界的干扰力,从而增强USB插头连接器的舌部的抗弯强度,降低舌部因受外力而弯曲折断的风险,能有效地减小外力对连接器的损伤,以保证该USB插头连接器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USB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USB插头连接器的本体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USB插头连接器的固定件的与第一抵靠部相对的一侧的高度与舌部的上表面的高度相同时的剖示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USB插头连接器的固定件整体位于本体中时的剖示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USB插头连接器的端子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USB插头连接器的后盖与本体装配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USB插头连接器的后盖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USB插头连接器的未装配端子时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USB插头连接器的装配端子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USB插头连接器的壳体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USB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本体;101、固定件插槽;11、基部;111、抵接部;113、定位槽;114、卡接槽;115、凹槽;12、舌部;121、端子插槽;20、端子;201、第一端子;202、第二端子;21、端子接触部;22、端子连接部;221、端子凸起;222、端子倒刺;223、端子连接部的尾部;23、端子焊接部;231、第一端子焊接部;232、第二端子焊接部;30、壳体;31、套接部;32、上搭接部;33、下搭接部;34、卡持孔;35、左卡接部;36、右卡接部;37、凸胞;40、固定件;41、第一抵靠部;50、后盖;51、第二抵靠部;511、端子尾部插槽;512、定位柱;513、搭接板;514、第一凸块;52、支撑部;521、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结构。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结构内部的连通或两个结构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USB插头连接器包括:本体10、端子20和壳体30,其中,本体10采用绝缘材料注塑成型,且本体10包括基部11和从基部11的第一端凸伸出来的舌部12,舌部12上开设有多个端子插槽121,多个端子20分别插设在端子插槽121内,且各个端子20与各个端子插槽121一一对应,壳体30包覆本体10;该USB插头连接器还包括固定件40,本体10上开设有固定件插槽101,固定件插槽101贯穿基部11并延伸至舌部12,固定件40插设在固定件插槽101内,且固定件40的第一端穿过基部11后位于舌部12,固定件40的第二端位于基部11。

本实施例提供的USB插头连接器,除了包括能保证连接器正常工作的本体10、端子20和壳体30以外,其本体上还固定有固定件40,且该固定件40的一端设置在本体10的舌部12,固定件40的另一端延伸至本体10的基部11,从而使固定件40牵连在舌部12与基部11之间,当连接器的舌部12受到外力干扰时,固定件40能够有效的抵抗外界的干扰力,从而辅助提高舌部12和基部11之间过渡位置处的抗破坏能力,从而增强USB插头连接器的舌部12的抗弯强度,降低舌部12因受外力而在舌部12与基部11之间的过渡位置处弯曲折断的风险,有效地减小外力对连接器的损伤,可以有效地保证该USB插头连接器的正常工作。

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上述固定件40具有第一抵靠部41,开设于本体10上的固定件插槽101设置有抵接部111,抵接部111与第一抵靠部41相配合以止挡固定件40。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固定件40可以设有多个,且本体10上与之对应的开设有多个固定件插槽101,多个固定件40分别插设在固定件插槽101内,且各个固定件40与各个固定件插槽101一一对应,多个固定件插槽101均匀分布在本体10上。其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上述固定件40和固定件插槽101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一个固定件40对应一个固定件插槽101;两个固定件插槽101分别位于多个端子插槽121的两侧。

本实施例提供的固定件的材质为金属材质,且进一步的优选为强度较大的金属,以尽可能的增大舌部的抗弯强度,降低连接器的舌部因外力而折断的风险。

进一步地,上述的各固定件插槽101与端子插槽121均不相通。当固定件40受到外力作用时,固定件40位于舌部12的一端可能会因抵抗外力而产生弯曲变形,从而导致固定件位于舌部12的一端弯折,固定件插槽101与端子插槽121不连通,可以有效地避免因受力而弯折的固定件40对端子20产生损伤。

具体地,如图4所示,上述固定件40可以整体位于本体10的内部,此时固定件40完全被包裹在舌部12和基部11内;或者,固定件40的与第一抵靠部41相对的一侧的高度与舌部12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所在的高度相同;或者,固定件插槽101的延伸至舌部12的部分贯穿舌部12的上表面,固定件40的朝向舌部12上表面的一侧的高度小于舌部12的上表面的高度(未示出);或者,固定件插槽101的延伸至舌部12的部分贯穿舌部12的下表面,固定件40的朝向舌部12下表面的一侧的高度小于舌部12的下表面的高度(未示出);或者,固定件插槽101的延伸至舌部12的部分同时贯穿舌部1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固定件40的朝向所述舌部12上表面的一侧的高度小于所述舌部12的上表面的高度,且所述固定件40的朝向所述舌部12下表面的一侧的高度小于所述舌部12的下表面的高度(未示出);或者,固定件插槽101的延伸至舌部12的部分同时贯穿舌部1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固定件40的朝向舌部12上表面的一侧的高度小于舌部12的上表面的高度,固定件40的另一侧与下表面的高度相同(未示出);或者,固定件插槽101的延伸至舌部12的部分同时贯穿舌部1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固定件40的朝向舌部12下表面的一侧的高度小于舌部12的下表面的高度,固定件40的另一侧与上表面的高度相同(未示出)。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USB插头连接器的端子20包括端子接触部21、端子连接部22和端子焊接部23,端子接触部21弹性凸出于端子插槽121外,所述端子连接部22连接所述端子接触部21与端子焊接部23,端子连接部22镶嵌于端子插槽121内,并使端子焊接部23延伸出端子插槽121。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端子20包括第一端子201,第一端子201呈竖直条状,其具有一弹性凸出于端子插槽121外的端子接触部21,该端子接触部21为一呈倒“V”形的接触部,本实施例提供的USB插头连接器插设在相应的插座(未示出)时,端子接触部21可与插座的信号接触端电性连接,以传输数据信号。此外,该第端子还包括一细长的端子连接部22,以及端子连接部22的背离端子接触部21的一端的上端向右侧或向左侧水平弯折并向后延伸所形成的一平板状的第一端子焊接部231,该端子连接部22靠近第一端子焊接部231的一端的上下两侧分别凸伸出两端子凸起221,且端子连接部22靠近第一端子焊接部231的一端的上侧还凸伸有若干端子倒刺222,两端子凸起221及若干端子倒刺222卡持在本体10上,以使端子更好的被固定在本体内。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端子20还包括第二端子202,第二端子202的结构与第一端子201的结构基本相似,其不同之处仅在于:第二端子202的第二端子焊接部232,是经由第二端子202的端子连接部22的背离端子接触部21的一端的下端向左侧或向右侧水平弯折并向后延伸所形成的。第二端子焊接部232和第一端子焊接部231分成上下两排排列,可以使端子更为合理的利用本体10的内部空间,以避免因端子20过多而将本体10做的过大,从而浪费材料、增加成本。

具体地,如图2、图6和图7所示,上述的USB插头连接器还包括后盖50,后盖50连接于基部11的第二端;后盖50包括第二抵靠部51,第二抵靠部51与基部11的第二端相抵接,且固定件40的第二端与第二抵靠部51相抵接;基部11的第二端的端面上开设有定位槽113,第二抵靠部51上向外凸伸有定位柱512,定位柱512插入定位槽113中,以定位连接本体10与后盖50。后盖50与本体10通过定位槽113和定位柱512相互配合实现定位连接,可以使后盖50的第二抵靠部51紧密的抵接于本体10的基部11的第二端,同时,固定件40的第二端也与第二抵靠部51紧密的抵接,可以将贯穿基部11设置的固定件40牢牢的固定在本体10的内部,有效地降低了因固定件40在本体10的内部出现松动,而使固定件的抗弯能力降低的风险。

具体地,如图7至图9所示,上述后盖50还包括从上述第二抵靠部51向后延伸出来的支撑部52;第二抵靠部51上开设有贯穿第二抵靠部51的端子尾部插槽511,支撑部52上预留有与端子尾部插槽511连通的多个开口521,端子连接部22继续延伸至端子尾部插槽511中,端子焊接部23穿出开口521,并且端子20、端子尾部插槽511和开口521一一对应。

上述的端子尾部插槽511呈“┌”或“┐”或“┘”或“└”的形状,且两种形状的端子尾部插槽521交错排列,分为上下两排,上排呈“┌”或“┐”的端子尾部插槽511对应插设第一端子焊接部231,下排呈“┘”或“└”的端子尾部插槽521对应插设第二端子焊接部232,端子连接部的尾部223固定在端子尾部插槽511的竖直部分内。端子尾部插槽511的横向部分贯穿支撑部52并形成上述的开口521,且开口呈上下两排对称排列,端子焊接部23穿过端子尾部插槽511的横向部分并对称的置于开口521内。

具体地,如图7所示,后盖50的第二抵靠部51的上表面朝基部11所在的方向延伸出一搭接板513,搭接板513的中间部位向上凸出有一第一凸块514,相对的,基部11的下表面的中间部位向下凸出有一第二凸块(未示出)。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USB插头连接器的壳体30包括一套接部31,且套接部31的上表面的朝向舌部12所在的方向向上弯折后再向水平方向继续延伸形成有上搭接部32,套接部31的下表面的朝向舌部12所在的方向向下弯折后再向水平方向继续延伸形成有下搭接部33,上搭接部32和下搭接部33的中间部位分别预留有一个卡持孔34。当壳体30包覆本体10时,上述套接部31套接在本体10的舌部12上,上搭接部32搭接在基部11和后盖50上,后盖50的搭接板513搭接与基部11的上表面,并使第一凸块514卡入上搭接部32上的卡持孔34内;相对地,下搭接部33搭接在基部11的下表面,并使第二凸块卡入上搭接部32上的卡持孔34内。通过上述的各个部件将本体10和后盖50紧密装配在一起,并使端子20及固定件40更好的固定在本体10内,以保证插头连接器的稳定工作。

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10所示,基部11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内凹陷形成有两个卡接槽114。相对应地,套接部31的左侧的朝向舌部12所在的方向向左弯折后再向水平方向继续延伸形成有左卡接部35,套接部31的右侧的朝向舌部12所在的方向向右弯折后再向水平方向继续延伸形成有右卡接部36。当壳体30包覆本体10时,左卡接部35和右卡接部36相对应的卡入位于基部11的左右两侧的卡接槽114内,以防止壳体30发生左右摆动,而影响插头连接器的正常使用。此外,壳体30的上搭接部32、下搭接部33、左卡接部35以及右卡接部36上分别向外凸伸有至少一凸胞37,用以加强各相应部位的强度,以增强壳体30的整体强度。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USB插头连接器的壳体由金属板冲压而成,上、下搭接部及左、右卡接部的设置,既改善了插头连接器的屏蔽性能,又增强了插头连接器整体的强度,使插头连接器整体的电气和物理性能都得以改善,从而提高了插头连接器的使用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11所示,在基部11靠近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凹槽115。壳体30包覆本体10后,在基部11和后盖50上注塑一层塑胶外套(未示出),液态的塑胶可填充入后盖50及基部11的外部空间,待塑胶凝固后后盖50便无法退出;同时,液态塑胶还能够流入上述的凹槽115内,用以加强塑胶外套的固持力,保证插头连接器不会由于受外力而从塑胶外套中脱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