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拆卸锂离子电池组镍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0577发布日期:2018-08-29 00:46阅读:8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维修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拆卸锂离子电池组镍带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由于比能量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小、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等诸多优势而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锂离子电池受限于技术原因,每个锂离子电池的体积和容量较小,如果需要获得较大的输出电压,需要将多个锂离子电池串联后形成电池组来使用。

授权公告号为CN20616363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组,包括上支架、下支架以及设置于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的12个电芯,12个电芯按照3排4列进行排列,其中每列电芯的电极方向安排相同,12个电芯通过镍带结构相连接。

授权公告号为CN20582856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组模块结构,包括多个电芯,电芯外设置有壳体,壳体内部的缝隙填充有有机硅胶,电芯的正、负极端上焊接有镍带集流体,镍带集流体连接有铜集流体,所述括壳体阻燃性ABS材料或铝合金外壳。电芯与电芯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5~5mm,有机硅胶导热系数为0.3~1.0W/(m·k),体积电阻率≥1×1014Ω·cm,耐温温度为-50℃~200℃。在振动过程中起到缓冲作用,提高了模块的耐振动能力;有机硅胶具有较好的导热能力,导热系数远大于空气导热系数0.023W/m·k,可以将内部热量迅速导出,同时可以使模块内部温度达到均衡状态。

锂离子电池组在维修时,需要先进行拆解,拆解过程中涉及到将镍带取下,拆卸镍带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容易损坏锂离子电池。现有技术中缺少合适的用于拆卸锂离子电池组的镍带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拆卸锂离子电池组镍带的装置,可以方便快捷地拆卸锂离子电池组的镍带。

一种用于拆卸锂离子电池组镍带的装置,所述锂离子电池组包括多个固定于固定底座上的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间使用镍带进行连接,所述装置包括支架,支架上设有用于放置锂离子电池组的操作台,操作台上方设有由第一气缸驱动可升降的铲刀,工作时,铲刀下降铲断镍带与锂离子电池之间的焊点。

所述操作台上具有与固定底座的底部配合、用于定位锂离子电池组的定位机构。

所述定位机构为两条平行的凹槽。

还包括用于固定锂离子电池组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为设置于操作台上方由第二气缸驱动可升降的压板。

所述铲刀为排列成一排的多个,所有铲刀固定于一横杆上,所述横杆连接第一气缸的活塞杆。

所述支架上设有导向杆,所述横杆上设有供所述导向杆穿过的导向孔。

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操作台上方的铲刀由第一气缸驱动下降铲断镍带与锂离子电池之间的焊点,由气缸驱动精确控制铲刀下降高度,避免损坏电池,可以方便快捷地拆卸锂离子电池组的镍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装置用于处理的锂离子电池组包括多个固定于固定底座上的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间使用镍带进行连接。

如图1和2所示,一种用于拆卸锂离子电池组镍带的装置,包括支架1,支架1上设有用于放置锂离子电池组的操作台2,操作台2上具有与锂离子电池组的固定底座的底部配合、用于定位锂离子电池组的定位机构。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机构为两条平行的凹槽3。当然,不同锂离子电池组的固定底座结构和形状可能存在差别,相应的,定位机构也需要进行适应性的改变,而且也还可以通过锂离子电池组的侧面来进行定位,而不必一定通过底面来定位。

操作台2的上方设有由第一气缸5驱动可升降的铲刀4,第一气缸5固定于支架1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铲刀4的数量,一般锂离子电池组中的电池按规律排列成一排排,铲刀4的数量可以跟一排电池的数量相当,这样每次可以处理一排电池,比较方便。在一个实施例中,铲刀4为排列成一排的5个。铲刀4为圆柱形,顶端具有尖的刀刃,所有铲刀4固定于一横杆7上,横杆7连接第一气缸5的活塞杆6。

为了使铲刀4运行时方向控制较好,支架1上设有导向杆8,导向杆8共有两根,分别位于横杆7的两端,横杆7上设有供导向杆8穿过的导向孔。

为了保证铲刀4工作过程中锂离子电池不易移动位置,本实用新型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锂离子电池组的固定机构,该固定机构为设置于操作台2上方由第二气缸10驱动可升降的压板9。

工作时,先将锂离子电池组放置到操作台2上,由定位机构进行定位,然后第二气缸10驱动压板9从顶部压紧固定锂离子电池组,再由第一气缸5运行驱动铲刀4下降铲断镍带与锂离子电池之间的焊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