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离子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5173发布日期:2018-08-08 00:16阅读:15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离子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负离子,又称“空气维生素”,它如同阳光、空气一样是人类健康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科学研究表明:负离子在空气中的含量是决定空气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空气中含有适量的负离子不仅能高效地除尘、灭菌、净化空气,同时还能够激活空气中的氧分子而形成携氧负离子,活跃空气分子,改善人体肺部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抗病能力,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使人精神焕发、充满活力等等。因而负离子发生装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负离子是通过负离子发生装置的脉冲振荡电路,将低电压通过高压模块升压为直流负高压,经过碳素纤维尖端不断产生负直流高电晕,高速的发射出大量的电子(e-),而电子无法长久存在于空气当中(在空气中存在的电子寿命只有ns级),立刻会被空气中的氧分子(O2)捕捉,从而形成负离子,它的工作原理与自然现象“打雷闪电”时产生负离子的现象相一致。

然而,目前的负离子发生装置因受其结构限制,所产生的负离子浓度一般较低,效果不甚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离子发生装置,提高所产生的负离子浓度。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负离子发生装置,包括负离子发生器和多个导电碳刷,还包括壳体、碳刷支架和金属件;

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第一安装空间;

所述碳刷支架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平行设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内;每个所述碳刷支架呈直线结构,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有多个碳刷安装位,每个碳刷安装位上固定一个所述导电碳刷,相邻的两个导电碳刷的间距为第一预设值;

所述金属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金属板,各所述第一金属板平行设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内,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金属板之间分布有一个所述碳刷支架,所述第一金属板与相邻的碳刷支架的垂直间距为第二预设值;

所述负离子发生器包括正高压输出极和负高压输出极,所述金属件连接至所述正高压输出极,各个所述导电碳刷串联后连接至所述负高压输出极。

可选的,所述金属件还包括第二金属板,各所述第一金属板的同一侧的边部分别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金属板。

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内设有安装骨架,所述安装骨架上设有支架卡槽和金属件卡槽;所述碳刷支架卡设于所述支架卡槽中,所述金属件卡设于所述金属件卡槽中。

可选的,所述负离子发生器还连接有正极弹针和负极弹针,通过所述正极弹针和负极弹针与外设电源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壳体内还形成有用于固定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的第二安装空间。

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隔板;

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依次围设形成一矩形空间;

所述隔板的相对两侧边部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侧板的内壁和第三侧板的内壁,将所述矩形空间划分为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和所述第二安装空间。

可选的,所述第二安装空间的底部固定设有底板,顶部可拆卸式设有盖板。

可选的,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输出的负高压为-5.5KVDC~-7.5KVDC时,所述第一预设值为20mm~32mm,第二预设值为25mm~37mm。

可选的,所述第一金属板的长度与所述碳刷支架的长度一致。

可选的,所述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均为铝合金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对导电碳刷与地线的分布结构进行合理设计,可以在避免出现打火现象的前提下尽量缩小相邻两个导电碳刷的间距以及导电碳刷与地线的间距,从而有效提升所产生的负离子的浓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负离子发生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负离子发生装置的爆炸图。

图示说明:负离子发生装置10、壳体11、负离子发生器12、碳刷支架13、多个导电碳刷14和金属件15、正极弹针16、负极弹针17、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第三侧板113、第四侧板114、隔板115、安装骨架116、支架卡槽117、金属件卡槽118、盖板119、第一金属板151、第二金属板15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为:通过对导电碳刷与地线的分布结构进行合理设计,以在避免出现打火现象的前提下,尽量缩小相邻两个导电碳刷的间距以及导电碳刷与地线的间距,从而有效提升所产生的负离子的浓度。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离子发生装置,其主要包括:壳体11、负离子发生器12、碳刷支架13、多个导电碳刷14和金属件15。

壳体11内形成有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第一安装空间用于安装碳刷支架13、导电碳刷14和金属件15,第二安装空间用于安装负离子发生器12。

具体地,壳体11包括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第三侧板113、第四侧板114、隔板115。其中,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第三侧板113和第四侧板114依次围设形成一矩形空间;隔板115的相对两侧边部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侧板111的内壁和第三侧板113的内壁,从而将四个侧板围设形成的矩形空间划分为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

碳刷支架13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在碳刷支架13的数量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时各个碳刷支架13平行设于第一安装空间内。每个碳刷支架13呈直线结构,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有多个碳刷安装位,每个碳刷安装位上固定安装有一个导电碳刷14,相邻的两个导电碳刷14的间距为第一预设值M。碳刷支架13的数量以及每个碳刷支架13上安装的导电碳刷14的数量,可根据实际的通道大小来确定,具体不限定。

金属件15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金属板151,各个第一金属板151平行设于第一安装空间内,且相邻的两个第一金属板151之间分布有一个碳刷支架13,每个第一金属板151与相邻的碳刷支架13的垂直距离为第二预设值N。此外,金属件15还包括第二金属板152,各个第一金属板151的同一侧的边部分别固定连接至第二金属板152,使得各个第一金属板151连接为一整体,方便装配。第一金属板151的长度不小于碳刷支架13的长度。

第一安装空间内还固定设有安装骨架116,该安装骨架116上设有支架卡槽117和金属件卡槽118。在装配时,碳刷支架13卡设于支架卡槽117中,金属件15卡设于金属件卡槽118中。当然,碳刷支架13与金属件15的装配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不局限于卡接方式。

第二安装空间的底部设有底板,顶部可拆卸式设有盖板119,负离子发生器12固定设于第二安装空间内。

负离子发生器12包括正高压输出极和负高压输出极;金属件15连接至正高压输出极,作为虚地;各个导电碳刷14串联后连接至负高压输出极。负离子发生器12还连接有正极弹针16和负极弹针17,负离子发生器12通过正极弹针16与负极弹针17与外设电源电连接。

金属件15的第一金属板151和第二金属板152具体可以为铝合金板,也可以为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其他金属材质,如铜。碳刷支架13也采用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金属材质,如铜。

综上,本实施例的负离子发生装置的装配方法为:将负离子发生器12固定装设于第二安装空间内,之后盖上盖板119;将安装有导电碳刷14的碳刷支架13卡入第一安装空间内的安装骨架116上相应的支架卡槽117中,将金属件15卡入安装骨架116上相应的金属件卡槽118中;同时,将各个导电碳刷14串联后连接至负离子发生器12的负高压输出极,将金属件15连接至负离子发生器12的正高压输出极。至此完成负离子发生装置10的装配,在应用时外接电源通过正极弹针与负极弹针向负离子发生器12供电,负离子发生器12工作,将负高压输出至导电碳刷14,利用导电碳刷14高效地释放出大量的负离子。

应用上述结构的负离子发生装置10,可在避免打火的前提下尽量缩小导电碳刷14的间距以及导电碳刷14与第一金属板151之间的间距,从而有效提高产生的负离子浓度。以负离子发生器12的负高压输出-5.5KVDC~-7.5KVDC为例,此时相邻的两个导电碳刷14的间距M可以为20mm~32mm,每个第一金属板151与相邻的碳刷支架13的垂直距离N可以为25mm~37mm,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所产生的负离子浓度。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