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开关机构的防误触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7554发布日期:2018-06-12 21:42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开关机构的防误触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钮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开关机构的防误触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电子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已得到广泛使用。电子设备的电源开关、重置键、功能键等按钮一般均为外露的结构,便于操作。然而在电子设备处于运行状态下,突然关闭或断电的情况容易导致数据丢失,或误触发功能键有可能导致进程意外中断,将使计算机在非主观意向情况执行关机、复位重启、光盘弹出等操作,从而造成程序中断、文件丢失、硬件损坏等状况,甚至发生不法挽回的损失。特别是网络型的服务器,由于服务器随时在运行中,而且必须经常进行维护,因此在维护的过程中,该服务器处在开机的状态下,维修人员于维修过程中的动作很多,若不小碰触即切断电源或重新启动计算机,对服务器及计算机造成不小的潜在危机。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防误触的按钮装置,以避免误触电源开关、复位键等,减少对服务器及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运行造成影响,已成为目前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制一种具有保护结构、能够限制用户操作的防误触按钮,以避免电子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因用户失误意外触发按钮,而导致异常运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开关机构的防误触动装置,包括外壳、开关、顶杆,开关设在外壳内,顶杆贯穿外壳,顶杆外露于外壳的一端设有手柄,顶杆处于外壳内的底端与开关对齐,其特征在于:

外壳呈方形,外壳包括壳体、盖体,壳体顶部开口,盖体扣合在壳体上部;

顶杆底端靠上部位设有限位板,限位板与壳体底面平行,壳体的前后两内壁、靠近限位板两端的位置设有挡板和挡槽,挡板与挡槽的中部对齐;

壳体顶面设有弹簧,用于将被按下的盖体弹起;

盖体中部设有长孔,长孔向壳体的前后方向延伸,与挡板和挡槽的布置方向一致;顶杆贯穿长孔,能在长孔内前后移动;顶杆顶部位于盖体内侧、靠近盖体的位置设有滑板。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顶面与盖体内部顶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顶杆的垂直行程。进一步地,所述顶杆在长孔内的行程小于或等于挡板长度与挡槽深度之和。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呈圆形或长条形,其圆形的直径或长条形的宽度大于长孔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顶面设有凹槽,弹簧内嵌于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的底面和/或挡槽的顶面为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板的两端或一端向下折弯,形成锁止部;所述挡板向上倾斜;挡板向上倾斜的角度与限位板末端折弯的角度相等;手柄上设有开环或闭环的提手。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部的折弯角度为10~90度。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和锁止部均呈L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顶杆上设置限位板、挡板和挡槽等阻挡装置,使顶杆不能够直接地向下移动、接触开关,从而能够避免按钮的误触发;此外,倾斜或L形设计的阻挡装置,使顶杆并非按简单的横竖直线蛇形线路移动,更进一步排除其他非主观意识的触动操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功能完善,适于在各种按钮式开关上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外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使用状态(一)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使用状态(二)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使用状态(三)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使用状态(四)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外壳 11壳体 12盖体 13弹簧 14挡板 15挡槽 16长孔

2开关

3顶杆 31手柄 32限位板 33滑板 34锁止部 35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一种用于开关机构的防误触动装置,包括外壳、开关、顶杆,开关设在外壳内,顶杆贯穿外壳,顶杆外露于外壳的一端设有手柄,顶杆处于外壳内的底端与开关对齐,外壳呈方形,外壳包括壳体、盖体,壳体顶部开口,盖体扣合在壳体上部;顶杆底端靠上部位设有限位板,限位板与壳体底面平行,壳体的前后两内壁、靠近限位板两端的位置设有挡板和挡槽,挡板与挡槽的中部对齐;

壳体顶面设有弹簧,用于将被按下的盖体弹起;盖体中部设有长孔,长孔向壳体的前后方向延伸,与挡板和挡槽的布置方向一致;顶杆贯穿长孔,能在长孔内前后移动;顶杆顶部位于盖体内侧、靠近盖体的位置设有滑板。

如图3、4、5、6,使用时,向前推动手柄,顶杆带动限位板向前移动,限位板前端进入挡槽内,后端脱离挡板的阻挡;向下按动手柄或盖体,顶杆和盖体一同向下移动,至限位杆前端与挡槽底部接触时,挡槽限制顶杆和盖体继续向下移动;向后推动手柄,顶杆向后移动,限位板前端脱离挡槽的阻挡;此时,顶杆可以无阻碍地向下移动,从而触发开关。顶杆的返回操作按如下反向操作即可,弹簧有助于顶杆返回原位。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顶面与盖体内部顶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顶杆的垂直行程,即盖体向下移动的最大行程小于或等于顶杆从原位到能够触发开关的行程,由此,盖体的向下行程被壳体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顶杆通过手柄和滑板限定在盖体上,也即顶杆的向下行程也被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从而保护开关不被顶杆过度接触,造成开关的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顶杆在长孔内的行程小于或等于挡板长度与挡槽深度之和。顶杆向前移动、其杆部抵到长孔前沿时,限位板前端进入挡槽内且前端不与挡槽侧壁发生接触,同时限位板后端刚好脱离挡板,即限位板后端的垂线与挡板前端的垂线相离,挡板不会对限位板造成阻挡。由此,通过长孔对顶杆的行程进行限制,以减少、避免限位板与壳体内壁的碰撞,也能够通过盖体来限制使用者的操作行为,以防止该装置遭到破坏。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呈圆形或长条形,其圆形的直径或长条形的宽度大于长孔的长度。手柄(即顶杆)与盖体发生相对移动,手柄前后移动时,盖体保持不动。如果手柄的宽度小于长孔的长度,则手柄前后移动后,会导致长孔暴露在外,会有异物进入壳体内,影响按钮和开关正常工作;反之,手柄宽度大于长孔的长度时,手柄能够始终覆盖长孔,避免长孔暴露在外。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顶面设有凹槽(图中未示出),弹簧内嵌于凹槽内。盖体向下移动,可将弹簧压缩入凹槽内,弹簧本身的高度不会影响盖体向下移动到壳体顶端的行程。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挡板的底面和/或挡槽的顶面为斜面。按照上述使用方法,顶杆在恢复原位时,需要手动将手柄前后推动,以使限位板从挡板、挡槽的底面(此处将挡槽的顶面和挡板的底面统称为底面),脱离,造成操作不便。本实施例将上述底面设计为斜面,当盖体受弹簧弹力顶起时,限位板两端可自动沿倾斜的底面蛇形向上移动,使顶杆恢复原位,以方便按钮的下次触发。进一步地,挡板、挡槽、以及限位板两端的边缘,均可处理为圆角过渡,使限位板(即顶杆)的向上移动更加顺畅自如。

实施例三:

如图8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实施例限位板的两端或一端向下折弯,形成锁止部;所述挡板向上倾斜;挡板向上倾斜的角度与限位板末端折弯的角度相等;手柄上设有开环或闭环的提手。本实施例可有效避免因非主观意识操作而误将手柄前后推动,造成开关的误触发。使用本实施例时,需先通过提手将手柄向上移动,使锁止部脱离向上倾斜的挡板,再向前推动手柄,按如前所述方法操作顶杆。同理,挡槽的底面也可以按照挡板的设置方法设为倾斜状,配合同侧限位板末端的锁止部,能够二次防止误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部的折弯角度为10~90度。

实施例四:

如图9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实施例挡板和锁止部均呈L形,二者相扣合。相比较于倾斜设置的锁止部和挡板,直角L形的挡板能够更有效防止误操作,能够完全避免倾斜面在极端情况下也会被误触发的可能性。同理,挡槽的底面也可以按照挡板的设置方法设为L形,配合同侧限位板末端相扣合的锁止部,能够二次防止误操作。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发明创造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创造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