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传感器及其形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42028发布日期:2018-07-13 21:10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和光电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图像传感器及其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图像传感器是把图像信号转化成电信号的半导体装置,图像传感器被分为电荷耦合传感器(ccd)和cmos图像传感器。

电荷耦合传感器(ccd)虽然成像质量好,但是由于制造工艺复杂,只有少数的厂商能够掌握,所以导致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特别是大型ccd,价格非常高昂,而且其复杂的驱动模式、高能耗以及多级光刻工艺,使其制造工艺中存在很大困难,不能满足产品的需求。

cmos图像传感器的低能耗,以及相对少的光刻工艺步骤使其制造工艺相对简单,而且cmos图像传感器允许控制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和模数转化器被集成在芯片上,使其可以适用于各种尺寸的产品中,且广泛适用于各种领域。

然而,cmos图像传感器并不是完美无缺的,cmos图像传感器的性能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图像传感器及其形成方法,以降低成像滞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传感器,包括:基底,所述基底内具有阱区,所述阱区包括第二区以及分别位于第二区两侧的第一区和第三区,且所述第一区和第三区分别与第二区两侧邻接;位于所述第二区阱区内的若干沟槽;位于沟槽内以及沟槽顶部两侧基底表面的栅极结构,所述栅极结构充满沟槽;位于所述第一区的阱区内的光电二极管;位于所述第三区的阱区内的浮置扩散区。

可选的,所述沟槽的深度为:0.05微米~0.5微米。

可选的,所述沟槽的个数为2个或者2个以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区、第二区和第三区沿第一方向分布;若干所述沟槽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排列。

可选的,沿垂直于第一方向上,所述沟槽的尺寸为:0.05微米~0.3微米。

可选的,所述阱区内具有第一掺杂离子;所述掺杂区内具有第二掺杂离子,所述第二掺杂离子的导电类型与第一掺杂离子的导电类型相反;所述浮置扩散区内具有第三掺杂离子,所述第三掺杂离子的导电类型与第一掺杂离子的导电类型相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传感器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基底,所述基底内具有阱区,所述阱区包括第二区以及分别位于第二区两侧的第一区和第三区,且所述第一区和第三区分别与第二区两侧邻接;去除部分第二区阱区,在所述第二区阱区内形成若干沟槽;在所述沟槽内以及沟槽顶部两侧基底表面形成栅极结构,所述栅极结构充满沟槽;在所述第一区的阱区内形成光电二极管;在所述第三区的阱区内形成浮置扩散区。

可选的,所述沟槽的形成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一区和第三区基底表面形成第一掩膜层,所述第一掩膜层暴露出部分第二区阱区的顶部表面;以所述第一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阱区,形成所述沟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图像传感器中,所述掺杂区和阱区构成光电二极管。所述第二区阱区内具有沟槽,所述沟槽用于后续容纳部分栅极结构。所述栅极结构不仅与沟槽两侧的基底以及沟槽底部的基底接触,所述栅极结构还与沟槽的侧壁接触,使得所述栅极结构与基底的接触面积较大,则栅极结构底部的沟道面积较大,因此,栅极结构对基底的控制能力较强。后续图像传感器在读取过程中,在所述栅极结构顶部施加额外电路来降低栅极结构底部的电势。由于栅极结构对基底的控制能力较强,因此,额外电路较容易降低栅极结构的电势,即可达到栅极结构底部的电势低于光电二极管底部的电势。所需额外电路的功耗较低,有利于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图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至图3是一种图像传感器工作时的电势状态图;

图4至图9是本发明图像传感器的形成方法一实施例各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图10至图11是本发明图像传感器工作时的电势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性能较差。

图1是一种图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1,基底100,所述基底100内具有阱区(图中未示出);位于部分阱区表面的栅极结构103;位于所述栅极结构103两侧阱区内的掺杂区101和浮置扩散区102。

上述图像传感器为cmos图像传感器,所述阱区内具有第一掺杂离子,所述掺杂区101内具有第二掺杂离子,所述第二掺杂离子的导电类型与第一掺杂离子的导电类型相反,所述掺杂区101和阱区之间形成光电二极管。所述光电二极管用于产生电子,所述浮置扩散区102用于存储由光电二极管产生的电子,所述栅极结构103用于将由所述光电二极管产生的电子传递到所述浮置扩散区102。

请参考图2,图2是光电二极管内电子传输前的电势分布示意图,所述栅极结构103底部的沟道关闭,光生电子存储在光电二极管内。

请参考图3,图3是光电二极管内电子传输的电势分布示意图,所述栅极结构103底部的沟道开启,所述栅极结构103将光电二极管产生的电子传输至浮置扩散区102内。

上述方法中,为了提高光电二极管的满阱容量(fullwellcapacity,fwc),增加光电二极管顶部和底部的电势差。然而,增加光电二极管101顶部和底部的电势差,使得光电二极管底部的电势较低,则后续传输电子时,所述光电二极管底部的电势低于栅极结构103底部的电势,即:所述栅极结构103难以完全开启,则电子难以完全传输至浮置扩散区102,导致出现成像滞后(imagelag)。一种降低成像滞后的方法包括:在所述栅极结构103顶部施加额外的电路来降低所述栅极结构103底部的电势。

然而,由于所述栅极结构103与基底100的接触面积较小,则所述栅极结构103底部的沟道面积较小,使得栅极结构103对基底100的控制能力较弱,则额外电路降低栅极结构103底部电势的能力较弱。为了达到栅极结构103底部的电势低于光电二极管底部的电势,需要增大额外电路的功耗,使得成本较高。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传感器的形成方法,包括:去除部分第二区阱区,在所述第二区阱区内形成沟槽;在所述沟槽内以及沟槽顶部两侧基底表面形成栅极结构,所述栅极结构充满沟槽;在所述第一区阱内形成光电二极管;在所述第三区阱区内形成浮置扩散区。所述方法形成的图像传感器的成本较低。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4至图9是本发明图像传感器的形成方法一实施例各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4和图5,图5是图4的俯视图,图4是图5沿第一方向x的剖面示意图,提供基底200,所述基底200内具有阱区250,所述阱区250包括第二区b以及分别位于第二区b两侧的第一区a和第三区c,且所述第一区a和第三区c分别与第二区b两侧邻接;去除部分第二区b阱区250,在所述第二区阱区250内形成若干沟槽201。

所述阱区250内具有第一掺杂离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掺杂离子为p型离子。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掺杂离子为n型离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底200的材料为硅。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基底的材料为锗、硅锗、绝缘体上硅或者绝缘体上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沟槽201的个数为两个。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沟槽的个数为两个以上。

所述第一区a、第二区b和第三区c沿第一方向x分布;若干所述沟槽201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x,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排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沟槽201的形成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一区a和第三区c阱区250表面形成第一掩膜层,所述第一掩膜层暴露出部分第二区b阱区250的顶部表面;以所述第一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阱区250,形成所述沟槽201。

所述第一掩膜层的材料包括氮化硅或者氮化钛,所述第一掩膜层作为形成沟槽201的掩膜。

以所述第一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阱区250的工艺包括:干法刻蚀工艺和湿法刻蚀工艺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组合。

所述沟槽201用于后续容纳部分栅极结构,使得栅极结构不仅与沟槽201两侧的基底200以及沟槽201底部的基底接触,所述栅极结构还与沟槽201侧壁的基底200接触,使得所述栅极结构与基底200的接触面积较大,有利于提高栅极结构对基底200的控制。后续图像传感器在读取过程中,在所述栅极结构顶部加额外电路来降低栅极结构底部的电势,由于栅极结构对基底200的控制能力较强,因此,较容易实现栅极结构底部的电势低于光电二极管底部的电势,有利于后续将光电二极管产生的电子传输至浮置扩散区内,有利于降低成像滞后。所述额外电路所需的功耗较低,有利于降低成本。

所述沟槽201的深度为:0.05微米~0.5微米,选择所述沟槽201深度的意义:若所述沟槽201的深度小于0.05微米,使得后续栅极结构底部沟道的面积较小,则栅极结构对基底200的控制能力仍较弱,因此,需要额外电路的功耗仍较大,不利于降低成本,;若所述沟槽201的深度大于0.5微米,使得栅极结构底部的电势低于浮置扩散区顶部的电势,不利于栅极结构将电子传输至浮置扩散区。

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上,所述沟槽201的尺寸为:0.05微米~0.3微米。

所述基底200内还具有隔离结构(图中未示出),所述隔离结构用于实现不同器件之间的电隔离。

所述隔离结构的材料包括氧化硅或者氮氧化硅。

请参考图6,在所述沟槽201(见图5)内以及沟槽201顶部两侧的部分基底200表面形成栅极结构202,所述栅极结构202充满沟槽201。

需要说明的是,图6与图5的剖面方向一致。

所述栅极结构202包括位于部分基底200表面、沟槽201侧壁和底部表面的栅介质层(图中未标出)以及位于栅介质层表面的栅极层。

所述栅极结构202的形成方法包括:在所述基底200表面、以及沟槽201的侧壁和底部表面形成栅介质膜;在所述栅介质膜表面形成栅极膜,所述栅极膜的表面具有第二掩膜层(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掩膜层暴露出部分栅极膜的顶部表面;以所述第二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栅极膜和栅介质膜,直至暴露出基底200表面,形成所述栅介质层和位于栅介质层表面的栅极层。

所述栅介质膜的材料包括氧化硅,相应的,栅介质层的材料包括:氧化硅。所述栅介质膜的形成工艺包括:化学气相沉积工艺或者物理气相沉积工艺。

所述栅极膜的材料包括硅,相应的,所述栅极层的材料包括硅。所述栅极膜的形成工艺包括:化学气相沉积工艺或者物理气相沉积工艺。

所述第二掩膜层的材料包括氮化硅或者氮化钛。所述第二掩膜层用于形成栅介质层和栅极层的掩膜。

以所述第二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栅极膜和栅介质膜的工艺包括:干法刻蚀工艺和湿法刻蚀工艺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组合。

所述栅极结构202用于将后续光电二极管产生的电子传输至后续浮置扩散区。

部分栅极结构202位于所述沟槽201内,使得栅极结构202不仅与沟槽201底部的基底200以及沟槽201两侧的基底200表面接触,所述栅极结构202还与沟槽201侧壁的基底200的接触,使得所述栅极结构202与基底200的接触面积较大,则所述栅极结构202底部的沟道面积较大,因此,有利于提高栅极结构202对基底200的控制。后续在栅极结构202顶部加额外电路,额外电路用于降低栅极结构202底部的电势。由于栅极结构202对基底200的控制能力较强,因此,额外电路较容易实现所述栅极结构202底部的电势低于光电二极管底部的电势,有利于栅极结构202将光电二极管产生的电子传输至后续的浮置扩散区内。所需额外电路的功耗较低,有利于降低成本。

请参考图7,在所述第一区a的阱区250内形成掺杂区204。

所述掺杂区204的形成步骤包括:在所述栅极结构202的侧壁和顶部表面、以及第三区c基底200表面形成第一光刻胶203;以所述第一光刻胶203为掩膜,在所述第一区a阱区250内形成掺杂区204。

所述第一光刻胶203用于保护栅极结构202顶部和部分侧壁、以及第三区c基底200,防止栅极结构202和第三区c基底200内也形成掺杂区204。

以所述第一光刻胶203为掩膜,在所述第一区a阱区250内形成掺杂区204的工艺包括:第一离子注入工艺,所述第一离子注入工艺包括第二掺杂离子,所述第二掺杂离子的导电类型与第一掺杂离子的导电类型相反,因此,所述掺杂区204与阱区250之间形成光电二极管。所述光电二极管用于吸收光子产生电子。

在本实施例中,则第二掺杂离子为n型离子,例如:磷离子或者砷离子。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掺杂离子为p型离子,例如:硼离子或者bf2+离子。

请参考图8和图9,图9是图8的俯视图,图8是图9沿第一方向x的剖面示意图,去除所述第一光刻胶203;去除所述第一光刻胶203之后,在所述栅极结构202顶部和侧壁和第一区a阱区250表面形成第二光刻胶205,所述第二光刻胶205暴露出第三区c部分阱区250的部分表面;以所述第二光刻胶205为掩膜,在所述阱区250内形成浮置扩散区206。

需要说明的是,图8与图4的剖面方向一致,图9与图5的剖面方向一致。

去除所述第一光刻胶203的工艺包括:灰化工艺。

所述第二光刻胶205用于保护栅极结构202顶部和部分侧壁、以及第一区a的阱区250。

以所述第二光刻胶205为掩膜,在所述阱区250内形成浮置扩散区206的工艺包括第二离子注入工艺,所述第二离子注入工艺包括第三掺杂离子,所述第三掺杂离子的导电类型与第一掺杂离子的导电类型相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掺杂离子为n型离子,例如:磷离子或者砷离子。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掺杂离子为p型离子,例如:硼离子或者bf2+离子。

所述浮置扩散区206用于存储光电二极管204产生的电子。

由于栅极结构202底部具有沟槽201,使得栅极结构202与基底200的接触面积较大,则所述栅极结构202底部的沟道面积较大,因此,栅极结构202对基底200的控制能力较强。后续图像传感器在读取过程中,在所述栅极结构202顶部加额外电路,额外电路用于降低栅极结构202底部的电势,由于栅极结构202对基底200的控制能力较强,因此,较容易实现栅极结构202底部的电势低于光电二极管204底部的电势,有利于栅极结构202将光电二极管产生的电子传输至浮置扩散区206,有利于降低成像滞后。额外电路所需的功耗较低,有利于降低成本。

图10至图11是本发明图像传感器工作时的电势状态图。

请参考图10,光电二极管内电子传输前的电势分布示意图。

所述栅极结构202底部的沟道关闭,光生电子存储在光电二极管内。

请参考图11,光电二极管内电子传输的电势分布示意图。

所述栅极结构202底部的沟道开启,所述栅极结构202将光电二极管产生的电子传输至浮置扩散区206内。

在电子传输的过程中在栅极结构202顶部加额外电路来降低栅极结构202底部的电势。

当所述栅极结构202底部无沟槽201时,当所述栅极结构202底部的沟道开启后,所述栅极结构202的电势为11。当所述栅极结构202底部有沟槽201时,所述栅极结构202不仅与沟槽201底部的基底200以及沟槽201两侧的基底200接触,所述栅极结构202还具有沟槽201侧壁的基底200接触,则所述栅极结构202与基底200的接触面积较大,则所述栅极结构202对基底200的控制能力较强。则额外电路需要的功耗较低,即可实现栅极结构202底部的电势22低于光电二极管底部的电势,有利于栅极结构202将光电二极管内的电子传输至浮置扩散区206内,有利于降低成像滞后。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传感器,请继续参考图8和图9,包括:

基底200,所述基底200内具有阱区250,所述阱区250包括第二区b以及分别位于第二区b两侧且的第一区a和第三区c,且所述第一区a和第三区c分别与第二区b两侧邻接;

位于所述第二区b阱区250内的若干沟槽201(见图2);

位于沟槽201内以及沟槽201顶部两侧阱区250表面的栅极结构202,所述栅极结构202充满沟槽201;

位于所述第一区a阱区250内的掺杂区204;

位于所述第三区c阱区250内的浮置扩散区206。

所述沟槽201的深度为:0.05微米~0.5微米。

所述沟槽201的个数为2个或者2个以上,所述第一区a、第二区b和第三区c沿第一方向x分布;若干所述沟槽201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x,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排列。

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上,所述沟槽201的尺寸为:0.05微米~0.3微米。

所述阱区250内具有第一掺杂离子;所述掺杂区204内具有第二掺杂离子,所述第二掺杂离子的导电类型与第一掺杂离子的导电类型相反;所述浮置扩散区206内具有第三掺杂离子,所述第三掺杂离子的导电类型与第一掺杂离子的导电类型相反。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