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结构、软性电路板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79863发布日期:2018-08-03 18:08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连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结构、软性电路板装置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通常采用连接结构来连接第一板及第二板,其中,连接结构通常为螺钉与螺丝座,将螺丝座设于待连接的第一板及第二板之间,并使得螺丝座固定于第二板靠近第一板的表面上,再通过电钻从第一板远离第二板的表面将螺钉旋进第一板及螺丝座上。然而电钻工作时,会导致第一板及第二板损坏。而当将该连接结构应用到显示面板中,此时第一板与第二板分别为第一软性电路板及第二软性电路板,其中第二软性电路板贴附于背光模组的背板上,在将两个软性电路板连接过程中,由于电钻的施力不仅会对两软性电路板造成影响,还会使背板因产生褶皱而变形,进而造成光学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连接结构会导致第一板及第二板损坏的问题,提供一种连接结构、软性电路板装置及显示面板。

一种连接结构,用于连接相对的第一板以及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连接板,固定于所述第二板靠近所述第一板的表面上,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二板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与所述第一通孔正对,所述连接板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置槽连通的第二通孔;

连接件,包括连接杆及设于所述连接杆一端的连接帽,所述连接杆的侧面开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内壁设有螺纹,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连接帽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所述第二容置槽与所述第二通孔正对;以及

螺纹杆,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后,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并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螺纹连接。

在上述连接结构中,螺纹杆从连接板的侧面与连接杆螺纹连接,在此连接过程中,因连接而施加的力不直接作用于第一板及第二板上,从而可以有效避免第一板及第二板损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帽远离所述第一板的表面设置有定位标记,当所述定位标记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正上方时,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容置槽正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帽远离所述第一板的表面开设有一字槽,以方便所述限位件的拿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纹杆包括螺杆部及与所述螺杆部垂直连接的顶端部,所述顶端部与所述连接板的侧面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杆部呈锥形结构,所述第二容置槽的结构为锥形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保持不变,且等于所述螺杆部的最大直径。

一种软性电路板装置,包括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板及所述第二板分别为第一软性电路板及第二软性电路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远离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的表面,所述固定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一容置槽正对的第三通孔,且所述连接帽容置于所述第三通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且位于所述第一软性电路板及所述连接帽之间。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背光模组,包括背板;

上述的软性电路板装置,所述第二软性电路板固定于所述背板。

在组装上述显示面板时,先将第二软性电路板设置于背板上,再在第二软性电路板远离背板的表面设置连接板,并使得连接板位于第二软性电路板的端部,然后在第二软性电路板上电连接第一软性电路板(第二软性电路板与第一软性电路板的中部电连接),最后使得螺纹杆从连接板的侧面与连接杆螺纹连接。在上述组装过程中,因连接而施加的力不直接作用于第一软性电路板与第二软性电路板上,从而可以有效避免第一软性电路板与第二软性电路板损坏,而且还能够避免对背板产生正面的冲击,从而避免背板产生褶皱,进而能够避免产生光学不良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软性电路板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软性电路板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连接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螺纹杆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的固定板、第一软性电路板及第二软性电路板的截面图;

图6为一实施例的软性电路板装置的侧视图;

图7为一实施例的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的软性电路板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连接结构、软性电路板装置及显示面板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连接结构、软性电路板装置及显示面板首选实施例。但是固定结构及应用该连接结构、软性电路板装置及显示面板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连接结构、软性电路板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连接结构、软性电路板装置及显示面板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见图1,传统的软性电路板装置10的第一软性电路板100与第二软性电路板200的中部采用压接的方式电连接,而由于软性电路板本身存在柔性和弹性,容易出现翘曲等现象,导致第一软性电路板100与第二软性电路板200断开。为使得第一软性电路板100与第二软性电路板200之间的连接稳固,通常将第二软性电路板200远离第一软性电路板100的表面粘结于基板(图未示)上,再在第一软性电路板100远离第二软性电路板200的一侧设置固定板300(固定板300的硬度大于软性电路板),并在第一软性电路板100与第二软性电路板200之间设置螺丝座400,螺丝座400位于第二软性电路板200的端部。然后使用电钻从固定板300的一侧将螺栓500旋进依次层叠设置的固定板300、第一软性电路板100及螺丝座400内。

然而,当上述软性电路板装置10为显示面板的组成部分时,此时,基板为显示面板的背光模组的背板,第二柔性电路板200远离第一软性电路板100的表面粘贴于背板上,在将螺栓500打入固定板300、第一软性电路板100及螺丝座400内时,由于电钻施加的力会传递至背光模组的背板上,导致背光模组的背板产生褶皱,进而导致显示面板产生水波纹现象,也即导致显示面板的显示存在光学不良的问题。

请参见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软性电路板装置20,该软性电路板装置20应用于显示面板中,具体地,该软性电路板装置20设于显示面板的背光模组的背板上。其中,背光模组为显示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

其中,软性电路板装置20包括第一软性电路板100、第二软性电路板200及连接结构600。其中,第一软性电路板10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10。连接结构600用于连接相对的第一软性电路板100及第二软性电路板200。

具体地,连接结构600包括连接板610、连接件620及螺纹杆630。其中,连接板610固定于第二软性电路板200靠近第一软性电路板100的表面上,连接板610远离第二软性电路板200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容置槽612,第一容置槽612与第一通孔110正对,连接板610的侧面开设有与第一容置槽612连通的第二通孔614。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置槽61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通孔614的延伸方向垂直。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连接件610通过胶粘的方式粘贴于第二软性电路板200上。

连接件620包括连接杆622及设于连接杆622一端的连接帽624,连接杆622的侧面开设有第二容置槽622a,第二容置槽622a的内壁设有螺纹(图中未示),连接杆622远离连接帽624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110后,容置于第一容置槽612内,第二容置槽622a与第二通孔614正对。螺纹杆630穿过第二通孔614后,容置于第二容置槽622a内,并与第二容置槽622a的螺纹连接。

上述显示面板中的软性电路板装置20在连接件620的侧面设置第二容置槽622a,同时在连接板610的侧面设置与第二容置槽622a正对的第二通孔614,使得在固定第一软性电路板100及第二软性电路板200的过程中,螺纹杆630能够穿过第二通孔614并容置于第二容置槽622a,也即从连接杆622的侧面进行固定,使其连接过程中的施力方向发生改变,并且可以避免直接使用电钻进行连接固定,不仅能够避免第一软性电路板100及第二软性电路板200损坏,还能够避免固定连接过程中对背光模组中的背板产生正面的冲击,从而避免背板产生褶皱,进而能够避免产生光学不良的问题。

进一步,连接帽624远离第一软性电路板100的表面设置有定位标记624a,定位标记624a位于第二容置槽622a的正上方,在将连接杆622穿过第一通孔110并容置于第一容置槽612后,转动连接帽624设置有定位标记624a的一侧靠近第二通孔614,且定位标记624与第二通孔614的投影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如此,能够方便快速判断第二容置槽622a在连接杆622侧面的相对位置,以保证第二容置槽622a与第二通孔614正对。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定位标记624a可以采用蚀刻或者设置凸起的方式进行标记。其他实施例中,定位标记624a也可以采用其他不易掉落的标记方式。

更进一步,连接帽624远离第一软性电路板100的表面开设有一字槽624b,以方便连接件620的拿取,且一字槽624b的与第二通孔614延伸的方向平行。可以理解,此时,定位标记624a可以设置于一字槽624b内。本实施例中,为了不影响连接件610的拿取,定位标记624a与一字槽624a具有一定的偏移。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连接杆622及连接帽624均为圆柱体结构,一字槽624b沿连接帽624的径向方向延伸,相应地,第二容置槽622a也是沿连接杆622的径向方向延伸,且一字槽624b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容置槽622a的延伸方向平行。如此,通过一字槽624b可以确定第二容置槽622a与连接板610的相对位置,而定位标记624a的设置可以使固定连接过程中保证第二容置槽622a与第二通孔614正对。

具体地,请参见图6及图7,螺纹杆630包括顶端部632及与顶端部632垂直连接的螺杆部634,顶端部632与连接板610的侧面抵接,螺杆部634呈锥形结构。如此能够方便螺纹杆630的旋进及旋出。相应地,第二容置槽622a的结构也为锥形结构。以便螺杆部634与第二容置槽622a紧密配合连接,以免产生松动。更具体地,第二通孔614的内径保持不变,且等于螺杆部634的最大直径,此时,螺纹杆630的顶端部632刚好与连接板610的侧壁抵接。如此,避免螺杆部634突出,从而进一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以及避免凸出部分对其他零件的影响。

请继续参见图6,本实施例中,螺杆部634中的螺纹延伸的长度与第二容置槽622a延伸的长度相等。其他实施例中,螺纹杆630的螺纹也可以自螺杆部624远离顶端部632的一端延伸至第二通孔614所对应的位置,也即,螺纹的延伸长度也可以大于第二容置槽622a的延伸长度,此时再使得位于第二通孔614的螺纹杆630的螺杆部634的外径与第二通孔614的内经匹配,且第二通孔614也设置有与螺纹相配合的螺纹,如此能够进一步增加螺纹杆630固定的牢固性。

进一步地,软性电路板装置20还包括固定板300,固定板300设置于第一软性电路板100远离第二软性电路板200的表面,固定板300开设有与第一通孔110及第一容置槽612正对的第三通孔310,且连接帽624容置于第三通孔310内。如此,能够减少连接帽624突出固定板300的高度,甚至连接帽624的高度与固定板300的高度齐平,不会增加整体的厚度,避免对整体的厚度造成影响。尤其在将软性电路板装置20应用至便携式设备时,由于对厚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此时,连接帽624需要与固定板300的高度齐平,以避免增加整体结构的厚度。其他实施例中,第三通孔310的直径与第一通孔直径110也可以相等,此时,连接杆622固定连接的过程中,依次穿过第三通孔310及第一通孔110,并容置于第一容置槽612内。

更具体地,软性电路板装置20还包括缓冲垫(图中未示),缓冲垫套设于连接杆622,且位于第一软性电路板100及连接帽624之间。具体地,缓冲垫采用软性材料制成,例如海绵、硅胶等,避免螺纹杆630在紧固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挤压力。

需要说明是,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结构600用于连接第一软性电路板100及第二软性电路板200,从而构成软性电路板装置20。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连接结构600可以用于连接任何材质的第一板及第二板,以避免因连接而施加的力直接作用在第一板及第二板上,从而可以避免第一板及第二板损坏。而且当第二板远离第一板的表面固定于基板时,可以避免因连接而施加的力间接作用于基板,导致基板产生褶皱等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例,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