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新能源充电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79862发布日期:2018-08-03 18:08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新能源充电桩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以节约能源、环保无污染等众多优点逐渐取代传统汽车而被广泛使用。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是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的载体,然而传统中充电桩设置模式单一,充电过程中仅仅是依靠充电端头与充电部插接时的摩擦力保持不动状态,如果不小心碰触到充电端头或是受拉扯充电线的影响匀有可能导致充电端头的脱落,从而造成充电中断现象,另外,传统中,充电部内的导电片一般设置相对靠外,这种导电片很容易被金属片或者金属杆件接触到,因此,当缺乏安全意识的人将金属片或者金属杆件插入到充电端头中时容易发生触电的事故,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新能源充电桩装置。

本发明装置的一种新型新能源充电桩装置,包括充电桩体、设置于所述充电桩体右侧端面内的充电端部以及与新能源汽车连接的充电端头,所述充电桩体底部一体式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底部设有配重块,所述充电桩体顶部固定设有防雨棚,所述充电端部右端面设置有口部朝右且与所述充电端头相配合的口槽,所述口槽左端壁中上下对应设置有口部朝右的插腔,两个插腔之间设置有与两个插腔互通的通透腔,所述通透腔左端壁中上下对应设置有与所述通透腔互通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插腔之间设置有互通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中平滑安装有第一滑臂,所述第一滑臂朝向所述第一滑槽的端面安装有转轮,所述第一滑臂朝向所述插腔的端面固定安装有送电片,所述插腔背向所述通透腔的端壁中设置有左右伸展的滑腔,所述滑腔邻近所述插腔的端壁右侧设置有与所述插腔互通的通透槽,所述滑腔背向所述插腔的端壁右侧设置有槽孔,且所述槽孔背向所述滑腔的端壁中固定安装有磁性装置,所述滑腔中安装有可左右平滑地滑块,所述滑块右侧设置有上下互通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中安装有可上下平滑地第二滑臂,所述第二滑臂一端探入所述通透槽中,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磁石,所述滑腔右端壁中设置有互通所述口槽的通透孔,所述通透孔中平滑安装有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的固定臂,所述固定臂右端探入所述口槽中,所述滑腔背向所述插腔的端壁左侧设置有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左端壁固定安装有与市电连接的送电块,所述第四滑槽中还平滑安装有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且与所述送电片电连接的电联块,所述滑腔中还安装有用以驱动所述滑块左右平滑地驱滑装置,所述驱滑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滑腔左端壁中的马达以及与所述马达连接的螺杆,所述滑块中设置有口部朝向所述马达的螺丝槽,所述螺杆右端探入所述螺丝槽中并与所述螺丝槽配合连接,所述马达外侧设有承载装置,所述承载装置包括除振厚板与降热铝片,所述插腔背向所述第二滑槽的端壁上设置有开合器,所述通透腔中安装有用以驱动所述第一滑臂平滑地顶推装置;所述充电端头左端面上下对应设置有与所述插腔相配合的插柱,所述插柱中设置有上下互通且与所述第二滑臂配合的锁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顶推装置包括左右平滑地安装在所述通透腔中的滑架,所述滑架左端面上下对应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槽配合的顶轴,所述顶轴左端探入所述第一滑槽中并设置有与所述转轮相配合的斜滑面,所述滑架上下端面对应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臂相配合的连动孔,所述通透腔右端壁中设置有凹腔,所述凹腔右端壁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滑架固定连接的第三弹力件,所述滑架上下端面分别与位于上端的插腔底壁和位于下端的插腔顶壁平行。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除振厚板设置在所述马达的上端和下端且与所述马达固定连接,所述降热铝片设置在所述马达的前端和后端且与所述马达的外壳固定连接,所述降热铝片的上端和下端均与所述除振厚板固定连接,所述马达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多片所述降热铝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滑槽左右端壁中对应设置有第一导滑槽,所述第一导滑槽中平滑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滑臂固定连接的第一导滑块,所述第一导滑槽中还安装有与所述第一导滑块连接的第一弹性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滑槽左右端壁中对应设置有第二导滑槽,所述第二导滑槽中平滑安装有与所述第二滑臂固定连接的第二导滑块,所述第二导滑槽中还安装有与所述第二导滑块连接的第二弹性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滑臂到所述充电端部右端面的距离与所述锁孔到所述充电端头左端面的距离相等,所述固定臂的长度与所述滑腔右端壁到所述充电端部右端面的距离相等,且所述插柱的长度与所述开合器到所述充电端部右端面的距离相抵。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腔右端壁相抵且所述滑架与所述通透腔右端壁相抵时,所述第二滑臂与所述连动孔在同一竖直线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动孔背向所述通透槽的端壁到所述插腔背向所述通透腔的端壁的距离与所述磁石的长度相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发明装置中的充电端部在初始状态时,所述滑块右端面与所述滑腔右端壁相抵,所述固定臂右端面与所述充电端部右端面齐平,且所述电联块不与所述送电块接触,由此,所述送电片不带电,且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导滑块被朝向所述第一滑槽顶压而使所述转轮探入所述第一滑槽中,所述送电片收缩在所述第二滑槽中而未探入所述插腔中,由此可大大增加了充电安全性;

由于本发明装置中的充电端部在初始状态时,在所述第二弹性件 的作用下,所述第二导滑块被朝向所述槽孔顶压而使所述磁石探入所述槽孔中,并使所述第二滑臂背向所述磁石的端面与所述插腔背向所述通透腔的端面平齐,从而允许插柱插入到所述插腔中;

本发明装置在充电时,将所述插柱对准所述插腔并向左推进,当所述充电端头左端面与所述固定臂右端面相抵时,所述第二滑臂与所述锁孔对准,且所述插柱与所述开合器接触,所述开合器控制所述马达正向运行并控制所述磁性装置通电,所述磁性装置通电后可驱动所述磁石朝向所述插腔滑动,所述磁石可带动所述第三滑臂朝向所述插腔滑动,由此,所述第三滑臂可穿过到所述锁孔并插入到所述连动孔中,而所述马达正向运行时,所述马达可通过所述螺杆驱动所述滑块向左滑动,所述滑块可通过所述第三滑臂带动所述插柱和滑架向左滑动,所述滑架向左滑动时,所述斜滑面可作用于所述转轮,从而可驱动所述第一滑臂朝向所述插腔滑动,所述第一滑臂可带动所述送电片朝向所述插腔滑动,当所述滑块滑动到所述滑腔最左端时,所述马达停止运行,且所述磁性装置下电,此时所述电联块与所述送电块相抵,所述送电片与所述插柱相抵,由此,所送电块可通过所述电联块将市电传导到所述送电片上,从而可实现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

由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时,所述插柱被所述第三滑臂与所述滑块相固定,且由于所述螺杆与所述螺丝槽的配合连接,因此所述插柱被锁定在所插腔中,从而可避免因不小心对充电端头发生碰撞时造成断电现象,可大大增加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连接时稳定性;

由于本发明装置在普通杆件插入到所述插腔中时,所述第三滑臂无法插入到所述连动孔中,因此,所述滑块无法向左滑动,故所述电联块不会与所述送电块接触,所述送电片无法探入插腔中并且不带电,故可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大大减小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充电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充电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充电端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第一滑臂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马达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装置的一种新型新能源充电桩装置,包括充电桩体9、设置于所述充电桩体9右侧端面内的充电端部10以及与新能源汽车连接的充电端头41,所述充电桩体9底部一体式设有固定座91,所述固定座91内底部设有配重块92,通过所述配重块92可增加所述固定座91支撑时的稳定性,所述充电桩体9顶部固定设有防雨棚93,所述充电端部10右端面设置有口部朝右且与所述充电端头41相配合的口槽14,所述口槽14左端壁中上下对应设置有口部朝右的插腔12,两个插腔12之间设置有与两个插腔12互通的通透腔18,所述通透腔18左端壁中上下对应设置有与所述通透腔18互通的第一滑槽20,所述第一滑槽20与所述插腔12之间设置有互通的第二滑槽57,所述第二滑槽57中平滑安装有第一滑臂21,所述第一滑臂21朝向所述第一滑槽20的端面安装有转轮210,所述第一滑臂21朝向所述插腔12的端面固定安装有送电片211,所述插腔12背向所述通透腔18的端壁中设置有左右伸展的滑腔25,所述滑腔25邻近所述插腔12的端壁右侧设置有与所述插腔12互通的通透槽251,所述滑腔25背向所述插腔12的端壁右侧设置有槽孔33,且所述槽孔33背向所述滑腔25的端壁中固定安装有磁性装置30,所述滑腔25中安装有可左右平滑地滑块29,所述滑块右侧设置有上下互通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中安装有可上下平滑地第二滑臂32,所述第二滑臂32一端探入所述通透槽251中,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磁石31,所述滑腔25右端壁中设置有互通所述口槽14的通透孔,所述通透孔中平滑安装有与所述滑块29固定连接的固定臂11,所述固定臂11右端探入所述口槽14中,所述滑腔25背向所述插腔12的端壁左侧设置有第四滑槽27,所述第四滑槽27左端壁固定安装有与市电连接的送电块26,所述第四滑槽27中还平滑安装有与所述滑块29固定连接且与所述送电片251电连接的电联块28,所述滑腔25中还安装有用以驱动所述滑块29左右平滑地驱滑装置,所述驱滑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滑腔25左端壁中的马达24以及与所述马达24连接的螺杆23,所述滑块29中设置有口部朝向所述马达24的螺丝槽290,所述螺杆23右端探入所述螺丝槽290中并与所述螺丝槽290配合连接,所述马达24外侧设有承载装置,所述承载装置包括除振厚板241与降热铝片242,所述插腔12背向所述第二滑槽37的端壁上设置有开合器22,所述开合器22用以控制所述马达24正向运行并控制所述磁性装置30通,所述通透腔18中安装有用以驱动所述第一滑臂21平滑地顶推装置;所述充电端头41左端面上下对应设置有与所述插腔12相配合的插柱410,所述插柱410中设置有上下互通且与所述第二滑臂32配合的锁孔411。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顶推装置包括左右平滑地安装在所述通透腔18中的滑架16,所述滑架16左端面上下对应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槽20配合的顶轴19,所述顶轴19左端探入所述第一滑槽20中并设置有与所述转轮210相配合的斜滑面190,所述滑架16上下端面对应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臂32相配合的连动孔17,所述通透腔18右端壁中设置有凹腔15,所述凹腔15右端壁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滑架16固定连接的第三弹力件13,所述滑架16上下端面分别与位于上端的插腔底壁和位于下端的插腔顶壁平行。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除振厚板241设置在所述马达24的上端和下端且与所述马达24固定连接,所述降热铝片242设置在所述马达24的前端和后端且与所述马达24的外壳固定连接,所述降热铝片242的上端和下端均与所述除振厚板241固定连接,所述马达24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多片所述降热铝片242,所述降热铝片242用以吸收并散发所述马达24运行时产生的热量,所述除振厚板241用以减少所述马达24在运行时产生的震动力,防止震动力过大而影响本装置的正常运行。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第二滑槽37左右端壁中对应设置有第一导滑槽38,所述第一导滑槽38中平滑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滑臂21固定连接的第一导滑块40,所述第一导滑槽38中还安装有与所述第一导滑块40连接的第一弹性件39,所述第一弹性件39用以将所述第一导滑块40朝向所述第一滑槽20顶压而使所述转轮210探入所述第一滑槽20中。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第三滑槽左右端壁中对应设置有第二导滑槽36,所述第二导滑槽36中平滑安装有与所述第二滑臂32固定连接的第二导滑块34,所述第二导滑槽36中还安装有与所述第二导滑块34连接的第二弹性件35,所述第二弹性件35用以将所述第二导滑块34朝向所述槽孔33顶压而使所述磁石31探入所述槽孔33中,并使所述第二滑臂32背向所述磁石31的端面与所述插腔12背向所述通透腔18的端面平齐。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第二滑臂32到所述充电端部10右端面的距离与所述锁孔411到所述充电端头41左端面的距离相等,所述固定臂11的长度与所述滑腔25右端壁到所述充电端部10右端面的距离相等,且所述插柱410的长度与所述开合器22到所述充电端部10右端面的距离相抵,从而在所述插柱410插入到所述插腔12且所述充电端头41左端面与所述固定臂11右端面相抵时,所述第二滑臂32与所述锁孔411对准,且所述插柱410与所述开合器22接触。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在所述滑块29与所述滑腔25右端壁相抵且所述滑架16与所述通透腔18右端壁相抵时,所述第二滑臂32与所述连动孔17在同一竖直线上。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连动孔17背向所述通透槽251的端壁到所述插腔12背向所述通透腔18的端壁的距离与所述磁石31的长度相等。

本发明装置中的充电端部10在初始状态时,所述滑块29右端面与所述滑腔25右端壁相抵,所述固定臂11右端面与所述充电端部10右端面齐平,所述电联块28不与所述送电块26接触,在所述第二弹性件35 的作用下,所述第二导滑块34被朝向所述槽孔33顶压而使所述磁石31探入所述槽孔33中,并使所述第二滑臂32背向所述磁石31的端面与所述插腔12背向所述通透腔18的端面平齐,在所述第一弹性件39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导滑块40被朝向所述第一滑槽20顶压而使所述转轮210探入所述第一滑槽20中,所述送电片收缩在所述第二滑槽37中而未探入所述插腔12中,所述滑架16在所述第三弹力件13的作用下被向右拉伸而与所述通透腔18右端壁相抵,从而所述斜滑面190未作用于所述转轮210。

充电时,将所述插柱410对准所述插腔12并向左推进,当所述充电端头41左端面与所述固定臂11右端面相抵时,所述第二滑臂32与所述锁孔411对准,且所述插柱410与所述开合器22接触,所述开合器22控制所述马达24正向运行并控制所述磁性装置30通电,所述磁性装置30通电后可驱动所述磁石31朝向所述插腔12滑动,所述磁石31可带动所述第三滑臂32朝向所述插腔12滑动,由此,所述第三滑臂32可穿过到所述锁孔411并插入到所述连动孔17中,而所述马达24正向运行时,所述马达24可通过所述螺杆23驱动所述滑块29向左滑动,所述滑块29可通过所述第三滑臂32带动所述插柱410和滑架16向左滑动,所述滑架16向左滑动时,所述斜滑面190可作用于所述转轮210,从而可驱动所述第一滑臂21朝向所述插腔12滑动,所述第一滑臂21可带动所述送电片211朝向所述插腔12滑动,当所述滑块29滑动到所述滑腔25最左端时,所述马达24停止运行,且所述磁性装置30下电,此时所述电联块28与所述送电块26相抵,所述送电片211与所述插柱411相抵,由此,所送电块26可通过所述电联块28将市电传导到所述送电片211上,从而可实现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

充电结束后,驱动所述马达24反向运转,所述马达24可通过所述螺杆23驱动所述滑块29向右滑动,所述滑块29向右平滑地过程中,所述电联块28先与所述送电块26脱离接触,由此,可使新能源汽车断电,而所述滑块29还可通过所述第三滑臂36带动所述插柱410和所述滑架16向右滑动,当所述滑块29右端面与所述滑腔25右端壁相抵时,在所述第二弹性件35 的作用下,所述第二导滑块34被朝向所述槽孔33顶压而使所述磁石31探入所述槽孔33中,并使所述第二滑臂32背向所述磁石31的端面与所述插腔12背向所述通透腔18的端面平齐,由此可允许所述插柱410向右拔出,而在所述第一弹性件39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导滑块40被朝向所述第一滑槽20顶压而使所述转轮210探入所述第一滑槽20中,所述送电片收缩在所述第二滑槽37中而未探入所述插腔12中,所述滑架16在所述第三弹力件13的作用下被向右拉伸而与所述通透腔18右端壁相抵,从而所述斜滑面190未作用于所述转轮2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发明装置中的充电端部在初始状态时,所述滑块右端面与所述滑腔右端壁相抵,所述固定臂右端面与所述充电端部右端面齐平,且所述电联块不与所述送电块接触,由此,所述送电片不带电,且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导滑块被朝向所述第一滑槽顶压而使所述转轮探入所述第一滑槽中,所述送电片收缩在所述第二滑槽中而未探入所述插腔中,由此可大大增加了充电安全性;

由于本发明装置中的充电端部在初始状态时,在所述第二弹性件 的作用下,所述第二导滑块被朝向所述槽孔顶压而使所述磁石探入所述槽孔中,并使所述第二滑臂背向所述磁石的端面与所述插腔背向所述通透腔的端面平齐,从而允许插柱插入到所述插腔中;

本发明装置在充电时,将所述插柱对准所述插腔并向左推进,当所述充电端头左端面与所述固定臂右端面相抵时,所述第二滑臂与所述锁孔对准,且所述插柱与所述开合器接触,所述开合器控制所述马达正向运行并控制所述磁性装置通电,所述磁性装置通电后可驱动所述磁石朝向所述插腔滑动,所述磁石可带动所述第三滑臂朝向所述插腔滑动,由此,所述第三滑臂可穿过到所述锁孔并插入到所述连动孔中,而所述马达正向运行时,所述马达可通过所述螺杆驱动所述滑块向左滑动,所述滑块可通过所述第三滑臂带动所述插柱和滑架向左滑动,所述滑架向左滑动时,所述斜滑面可作用于所述转轮,从而可驱动所述第一滑臂朝向所述插腔滑动,所述第一滑臂可带动所述送电片朝向所述插腔滑动,当所述滑块滑动到所述滑腔最左端时,所述马达停止运行,且所述磁性装置下电,此时所述电联块与所述送电块相抵,所述送电片与所述插柱相抵,由此,所送电块可通过所述电联块将市电传导到所述送电片上,从而可实现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

由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时,所述插柱被所述第三滑臂与所述滑块相固定,且由于所述螺杆与所述螺丝槽的配合连接,因此所述插柱被锁定在所插腔中,从而可避免因不小心对充电端头发生碰撞时造成断电现象,可大大增加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连接时稳定性;

由于本发明装置在普通杆件插入到所述插腔中时,所述第三滑臂无法插入到所述连动孔中,因此,所述滑块无法向左滑动,故所述电联块不会与所述送电块接触,所述送电片无法探入插腔中并且不带电,故可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大大减小了安全隐患。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