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60470发布日期:2018-08-24 21:3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汽车内部散热结构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的电池一般安装在四轮中间的底盘上或后备箱力,由于电池工作时间长、且需要反复充电,因此极易发热;这样,使得电池的散热变得尤为重要。

电动汽车(bev)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当前技术尚不成熟。

现有的电动汽车中的电池外壳采用普通的材质,透气散热性不好,结构设计不合理,无法快速排出电池散发的热量,导致局部高温,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来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

现有技术电动汽车使用制冷器为电池散热,制冷器在工作后极易在电池表面及箱体的内外壁上形成水露,进而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其结构包括汽车壳体、发电机、逆变器、电池、电池散热装置,所述的汽车壳体内腔底部上靠近汽车尾端的一侧上固定安装有电池,所述的电池散热装置将电池包覆,所述的电池散热装置与电池固定连接,所述的发电机与逆变器均安装在汽车壳体内腔底部面板上,所述的发电机通过逆变器与电池电连接;

所述的电池散热装置由第一散热机构、制冷装置、加速制冷机构、机械驱动加速机构、压差驱动机构、驱动控制装置、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组成;

所述的第一散热机构安装在电池散热装置内腔左侧,所述的第一散热机构与驱动控制装置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一散热机构通过驱动控制装置与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机械配合,所述的制冷装置设于电池正南方向上,所述的制冷装置固定安装在电池散热装置内腔底部面板上,所述的制冷装置与加速制冷机构机械连接,所述的加速制冷机构通过机械驱动加速机构与压差驱动机构机械配合,所述的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与电池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第一散热机构由电机转轴、第一转轴、一号锥形轮、风轮、电机、电机固定块、热风出口组成,所述的电机固定安装在电机固定块与电池散热装置内壁之间,所述的电机转轴与电机电连接,所述的电机转轴远离电机的一端与驱动控制装置机械配合,所述的电机转轴上设有一号锥形轮,所述的电机转轴通过一号锥形轮与第一转轴机械配合,所述的第一转轴与风轮机械连接,所述的风轮与热风出口分别设于电池西面与东面上,所述的热风出口贯穿电池散热装置外壁,电机通电后通过电机转轴以及一号锥形轮驱动第一转轴转动,使得第一转轴带动风轮高速转动产生风力将电池工作产生的热量从热风出口吹出,从而达到对电池降温散热的效果。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制冷装置由梯形制冷腔、干冰、喷水头、干冰转动轴、吸水头、出水管道组成,所述的梯形制冷腔固定安装在电池正南方向上,所述的干冰安装在梯形制冷腔中,所述的干冰与干冰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的干冰转动轴与加速制冷机构机械连接,所述的出水管道与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相通,所述的出水管道与喷水头固定连接,所述的吸水头设于梯形制冷腔内底部,所述的吸水头与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相通,出水管道将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中温度较高的水输送到喷水头中并通过喷水头喷出,在加速制冷机构的作用下,干冰转动轴带动干冰转动,从而使得通过喷水头喷出发的水迅速并且完全与干冰反应,并散发冷气,使得水从新变为冷却水,并通过吸水头输送到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中。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加速制冷机构由第一固定轴、第二固定轴、第一驱动杆、第一滑块、限位杆、第二驱动杆、第三固定轴、转盘、旋转杆、l型驱动杆、旋转块、第三驱动杆组成,所述的第一固定轴贯穿第三驱动杆并将第三驱动杆固定,所述的第三驱动杆的一端与驱动控制装置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二固定轴贯穿第一驱动杆的一端并将器固定,所述的第一驱动杆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滑块上,所述的第一滑块设于第三驱动杆上并与第三驱动杆滑动配合,所述的第三驱动杆远离驱动控制装置的一端上固定设有限位杆,所述的限位杆与第三驱动杆机械焊接为一体结构,所述的第二驱动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滑块、旋转杆上,所述的旋转杆的一端固定在转盘上,所述的转盘中央被第三固定轴贯穿并固定,所述的旋转杆的另一端与l型驱动杆机械连接,所述的旋转块与干冰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的l型驱动杆与旋转块机械连接,在驱动控制装置的作用下,第三驱动杆绕第一固定轴转动,从而第一驱动杆推动第一驱动杆在第一驱动杆上滑动,使得第二驱动杆带动旋转杆在转盘上转动,从而带动l型驱动杆运动,l型驱动杆驱动旋转块旋转,在旋转块的作用下,干冰转动轴随之转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机械驱动加速机构由气缸驱动杆、u型密封腔、压块、第一固定杆、一号连接杆、二号连接杆、第二固定杆、气缸组成,所述的气缸驱动杆与气缸机械连接,所述的气缸驱动杆远离气缸的一端与压块固定连接,所述的压块设有两个并且分别设于u型密封腔中两个端口处,所述的第二固定杆与远离气缸驱动杆的压块机械焊接,所述的第二固定杆与二号连接杆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一固定杆与u型密封腔外壁垂直焊接,所述的一号连接杆与第一固定杆机械连接,所述的一号连接杆的另一端贯穿二号连接杆中央并固定在二号连接杆上,所述的二号连接杆远离第二固定杆的一端与压差驱动机构相连接,在气缸的作用下,与气缸驱动杆相连接的压块随气缸驱动杆做活塞运动,即为,压块在u型密封腔做升降运动,当与气缸驱动杆相连接的压块向上运动,压差的作用下,另一压块推动第二固定杆向下运动,从而牵动二号连接杆与压差驱动机构相连接的一端向上运动,使得压差驱动机构工作。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压差驱动机构由固定轮、轮座、连接线、第一环形扣、第二滑块、滑动腔组成,所述的轮座上固定设有固定轮,所述的连接线的一端与二号连接杆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固定轮与第一环形扣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环形扣固定在第二滑块上,所述的第二滑块安装在滑动腔中并与滑动腔滑动配合,所述的第二滑块与第三驱动杆机械连接,当二号连接杆与连接线相连接的一端向上运动时,连接线松动,从而使得第二滑块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三驱动杆随之向下运动,使得第三驱动杆远离第二滑块的一端反向运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由导向块、二号锥形轮、半齿轮、第二转轴、l型杆、三号锥形轮、内齿边框、推杆、导向块固定座、第三转轴、四号锥形轮组成,所述的导向块与导向块固定座均设有两个,并且两个导向块分别设于内齿边框两侧上并固定在两个导向块固定座上,所述的推杆设于内齿边框靠近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的一端上并与内齿边框固定连接,所述的l型杆设于内齿边框的另一端上,所述的推杆与l型杆分别贯穿两个导向块并与之滑动配合,所述的推杆与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的四号锥形轮设于电机转轴远离电机的一端上并与电机转轴机械配合,所述的第三转轴与电机转轴互相垂直设立,所述的第三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三号锥形轮、四号锥形轮机械配合,所述的第三转轴通过三号锥形轮与第二转轴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二转轴的另一端与二号锥形轮机械配合,所述的二号锥形轮安装在半齿轮中,所述的半齿轮设于内齿边框中并与内齿边框相啮合,在四号锥形轮的作用下,第三转轴转动并通过三号锥形轮改变机械传动方向,第二转轴并通过二号锥形轮使得半齿轮随之转动,由于半齿轮设于内齿边框中并与内齿边框相啮合,在半齿轮的作用下,内齿边框带动推杆与l型杆随之同向运动感,当推杆向左运动时,推动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关闭。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由矩形内嵌块、环形推块、循环管、连接管、槽座、环形槽、输送管道组成,所述的矩形内嵌块固定在环形推块中,所述的推杆与矩形内嵌块机械焊接,所述的环形推块与环形槽相配合,所述的环形槽固定安装在槽座上,所述的循环管将电池外壁包覆,所述的循环管与连接管相通,所述的循环管设于环形推块与环形槽之间,所述的循环管与出水管道相通,在推杆的作用下,环形推块向环形槽所在的方向运动,使得循环管处于关闭的状态,停止对电池的降温散热,当环形推块与环形槽分离时,循环管处于通的状态,吸水头将冷却液通过输送管道输送到循环管中,从而实现电池的降温散热效果。

有益效果

本发明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当需要对电池工作时,产生热量,在气缸的作用下,与气缸驱动杆相连接的压块随气缸驱动杆做活塞运动,即为,压块在u型密封腔做升降运动,当与气缸驱动杆相连接的压块向上运动,压差的作用下,另一压块推动第二固定杆向下运动,从而牵动二号连接杆与压差驱动机构相连接的一端向上运动,使得压差驱动机构工作,当二号连接杆与连接线相连接的一端向上运动时,连接线松动,从而使得第二滑块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三驱动杆随之向下运动,使得第三驱动杆远离第二滑块的一端反向运动,在驱动控制装置的作用下,第三驱动杆绕第一固定轴转动,从而第一驱动杆推动第一驱动杆在第一驱动杆上滑动,使得第二驱动杆带动旋转杆在转盘上转动,从而带动l型驱动杆运动,l型驱动杆驱动旋转块旋转,在旋转块的作用下,干冰转动轴随之转动,在加速制冷机构的作用下,干冰转动轴带动干冰转动,从而使得通过喷水头喷出发的水迅速并且完全与干冰反应,并散发冷气,使得水从新变为冷却水,并通过吸水头输送到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中,电机通电后通过电机转轴以及一号锥形轮驱动第一转轴转动,使得第一转轴带动风轮高速转动产生风力将电池工作产生的热量从热风出口吹出,从而达到对电池降温散热的效果,在四号锥形轮的作用下,第三转轴转动并通过三号锥形轮改变机械传动方向,第二转轴并通过二号锥形轮使得半齿轮随之转动,由于半齿轮设于内齿边框中并与内齿边框相啮合,在半齿轮的作用下,内齿边框带动推杆与l型杆随之同向运动感,当推杆向左运动时,推动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关闭,在推杆的作用下,环形推块向环形槽所在的方向运动,使得循环管处于关闭的状态,停止对电池的降温散热,当环形推块与环形槽分离时,循环管处于通的状态,吸水头将冷却液通过输送管道输送到循环管中,从而实现电池的降温散热效果。

基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通过第一散热机构、制冷装置、加速制冷机构、机械驱动加速机构、压差驱动机构、驱动控制装置、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共同作下,可以实现将电池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并且风轮在降温的同时可以将循环管外壁的水珠吹干,或者水珠直接掉落到梯形制冷腔中,从而消除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

图2为本发明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的第一种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的第二种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的第三种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的第四种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的加速制冷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汽车壳体-1、发电机-2、逆变器-3、电池-4、电池散热装置-5、第一散热机构-501、制冷装置-502、加速制冷机构-503、机械驱动加速机构-504、压差驱动机构-505、驱动控制装置-506、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电机转轴-5011、第一转轴-5012、一号锥形轮-5013、风轮-5014、电机-5015、电机固定块-5016、热风出口-5017、梯形制冷腔-5021、干冰-5022、喷水头-5023、干冰转动轴-5024、吸水头-5025、出水管道-5026、第一固定轴-5031、第二固定轴-5032、第一驱动杆-5033、第一滑块-5034、限位杆-5035、第二驱动杆-5036、第三固定轴-5037、转盘-5038、旋转杆-5039、l型驱动杆-50310、旋转块-50311、第三驱动杆-50312、气缸驱动杆-5041、u型密封腔-5042、压块-5043、第一固定杆-5044、一号连接杆-5045、二号连接杆-5046、第二固定杆-5047、气缸-5048、固定轮-5051、轮座-5052、连接线-5053、第一环形扣-5054、第二滑块-5055、滑动腔-5056、导向块-5061、二号锥形轮-5062、半齿轮-5063、第二转轴-5064、l型杆-5065、三号锥形轮-5066、内齿边框-5067、推杆-5068、导向块固定座-5069、第三转轴-50610、四号锥形轮-50611、矩形内嵌块-5071、环形推块-5072、循环管-5073、连接管-5074、槽座-5075、环形槽-5076、输送管道-507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6,本发明提供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装置,其结构包括汽车壳体1、发电机2、逆变器3、电池4、电池散热装置5,所述的汽车壳体1内腔底部上靠近汽车尾端的一侧上固定安装有电池4,所述的电池散热装置5将电池4包覆,所述的电池散热装置5与电池4固定连接,所述的发电机2与逆变器3均安装在汽车壳体1内腔底部面板上,所述的发电机2通过逆变器3与电池4电连接;

所述的电池散热装置5由第一散热机构501、制冷装置502、加速制冷机构503、机械驱动加速机构504、压差驱动机构505、驱动控制装置506、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组成;

所述的第一散热机构501安装在电池散热装置5内腔左侧,所述的第一散热机构501与驱动控制装置506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一散热机构501通过驱动控制装置506与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机械配合,所述的制冷装置502设于电池4正南方向上,所述的制冷装置502固定安装在电池散热装置5内腔底部面板上,所述的制冷装置502与加速制冷机构503机械连接,所述的加速制冷机构503通过机械驱动加速机构504与压差驱动机构505机械配合,所述的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与电池4相连接。

所述的第一散热机构501由电机转轴5011、第一转轴5012、一号锥形轮5013、风轮5014、电机5015、电机固定块5016、热风出口5017组成,所述的电机5015固定安装在电机固定块5016与电池散热装置5内壁之间,所述的电机转轴5011与电机5015电连接,所述的电机转轴5011远离电机5015的一端与驱动控制装置506机械配合,所述的电机转轴5011上设有一号锥形轮5013,所述的电机转轴5011通过一号锥形轮5013与第一转轴5012机械配合,所述的第一转轴5012与风轮5014机械连接,所述的风轮5014与热风出口5017分别设于电池4西面与东面上,所述的热风出口5017贯穿电池散热装置5外壁,电机5015通电后通过电机转轴5011以及一号锥形轮5013驱动第一转轴5012转动,使得第一转轴5012带动风轮5014高速转动产生风力将电池4工作产生的热量从热风出口5017吹出,从而达到对电池4降温散热的效果。

所述的制冷装置502由梯形制冷腔5021、干冰5022、喷水头5023、干冰转动轴5024、吸水头5025、出水管道5026组成,所述的梯形制冷腔5021固定安装在电池4正南方向上,所述的干冰5022安装在梯形制冷腔5021中,所述的干冰5022与干冰转动轴5024固定连接,所述的干冰转动轴5024与加速制冷机构503机械连接,所述的出水管道5026与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相通,所述的出水管道5026与喷水头5023固定连接,所述的吸水头5025设于梯形制冷腔5021内底部,所述的吸水头5025与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相通,出水管道5026将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中温度较高的水输送到喷水头5023中并通过喷水头5023喷出,在加速制冷机构503的作用下,干冰转动轴5024带动干冰5022转动,从而使得通过喷水头5023喷出发的水迅速并且完全与干冰5022反应,并散发冷气,使得水从新变为冷却水,并通过吸水头5025输送到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中。

所述的加速制冷机构503由第一固定轴5031、第二固定轴5032、第一驱动杆5033、第一滑块5034、限位杆5035、第二驱动杆5036、第三固定轴5037、转盘5038、旋转杆5039、l型驱动杆50310、旋转块50311、第三驱动杆50312组成,所述的第一固定轴5031贯穿第三驱动杆50312并将第三驱动杆50312固定,所述的第三驱动杆50312的一端与驱动控制装置506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二固定轴5032贯穿第一驱动杆5033的一端并将器固定,所述的第一驱动杆5033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滑块5034上,所述的第一滑块5034设于第三驱动杆50312上并与第三驱动杆50312滑动配合,所述的第三驱动杆50312远离驱动控制装置506的一端上固定设有限位杆5035,所述的限位杆5035与第三驱动杆50312机械焊接为一体结构,所述的第二驱动杆503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滑块5034、旋转杆5039上,所述的旋转杆5039的一端固定在转盘5038上,所述的转盘5038中央被第三固定轴5037贯穿并固定,所述的旋转杆5039的另一端与l型驱动杆50310机械连接,所述的旋转块50311与干冰转动轴5024固定连接,所述的l型驱动杆50310与旋转块50311机械连接,在驱动控制装置506的作用下,第三驱动杆50312绕第一固定轴5031转动,从而第一驱动杆5033推动第一驱动杆5033在第一驱动杆5033上滑动,使得第二驱动杆5036带动旋转杆5039在转盘5038上转动,从而带动l型驱动杆50310运动,l型驱动杆50310驱动旋转块50311旋转,在旋转块50311的作用下,干冰转动轴5024随之转动。

所述的机械驱动加速机构504由气缸驱动杆5041、u型密封腔5042、压块5043、第一固定杆5044、一号连接杆5045、二号连接杆5046、第二固定杆5047、气缸5048组成,所述的气缸驱动杆5041与气缸5048机械连接,所述的气缸驱动杆5041远离气缸5048的一端与压块5043固定连接,所述的压块5043设有两个并且分别设于u型密封腔5042中两个端口处,所述的第二固定杆5047与远离气缸驱动杆5041的压块5043机械焊接,所述的第二固定杆5047与二号连接杆5046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一固定杆5044与u型密封腔5042外壁垂直焊接,所述的一号连接杆5045与第一固定杆5044机械连接,所述的一号连接杆5045的另一端贯穿二号连接杆5046中央并固定在二号连接杆5046上,所述的二号连接杆5046远离第二固定杆5047的一端与压差驱动机构505相连接,在气缸5048的作用下,与气缸驱动杆5041相连接的压块5043随气缸驱动杆5041做活塞运动,即为,压块5043在u型密封腔5042做升降运动,当与气缸驱动杆5041相连接的压块5043向上运动,压差的作用下,另一压块5043推动第二固定杆5047向下运动,从而牵动二号连接杆5046与压差驱动机构505相连接的一端向上运动,使得压差驱动机构505工作。

所述的压差驱动机构505由固定轮5051、轮座5052、连接线5053、第一环形扣5054、第二滑块5055、滑动腔5056组成,所述的轮座5052上固定设有固定轮5051,所述的连接线5053的一端与二号连接杆5046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固定轮5051与第一环形扣5054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环形扣5054固定在第二滑块5055上,所述的第二滑块5055安装在滑动腔5056中并与滑动腔5056滑动配合,所述的第二滑块5055与第三驱动杆50312机械连接,当二号连接杆5046与连接线5053相连接的一端向上运动时,连接线5053松动,从而使得第二滑块5055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三驱动杆50312随之向下运动,使得第三驱动杆50312远离第二滑块5055的一端反向运动。

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506由导向块5061、二号锥形轮5062、半齿轮5063、第二转轴5064、l型杆5065、三号锥形轮5066、内齿边框5067、推杆5068、导向块固定座5069、第三转轴50610、四号锥形轮50611组成,所述的导向块5061与导向块固定座5069均设有两个,并且两个导向块5061分别设于内齿边框5067两侧上并固定在两个导向块固定座5069上,所述的推杆5068设于内齿边框5067靠近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的一端上并与内齿边框5067固定连接,所述的l型杆5065设于内齿边框5067的另一端上,所述的推杆5068与l型杆5065分别贯穿两个导向块5061并与之滑动配合,所述的推杆5068与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固定连接,所述的四号锥形轮50611设于电机转轴5011远离电机5015的一端上并与电机转轴5011机械配合,所述的第三转轴50610与电机转轴5011互相垂直设立,所述的第三转轴50610的两端分别与三号锥形轮5066、四号锥形轮50611机械配合,所述的第三转轴50610通过三号锥形轮5066与第二转轴5064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二转轴5064的另一端与二号锥形轮5062机械配合,所述的二号锥形轮5062安装在半齿轮5063中,所述的半齿轮5063设于内齿边框5067中并与内齿边框5067相啮合,在四号锥形轮50611的作用下,第三转轴50610转动并通过三号锥形轮5066改变机械传动方向,第二转轴5064并通过二号锥形轮5062使得半齿轮5063随之转动,由于半齿轮5063设于内齿边框5067中并与内齿边框5067相啮合,在半齿轮5063的作用下,内齿边框5067带动推杆5068与l型杆5065随之同向运动感,当推杆5068向左运动时,推动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关闭。

所述的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由矩形内嵌块5071、环形推块5072、循环管5073、连接管5074、槽座5075、环形槽5076、输送管道5077组成,所述的矩形内嵌块5071固定在环形推块5072中,所述的推杆5068与矩形内嵌块5071机械焊接,所述的环形推块5072与环形槽5076相配合,所述的环形槽5076固定安装在槽座5075上,所述的循环管5073将电池4外壁包覆,所述的循环管5073与连接管5074相通,所述的循环管5073设于环形推块5072与环形槽5076之间,所述的循环管5073与出水管道5023相通,在推杆5068的作用下,环形推块5072向环形槽5076所在的方向运动,使得循环管5073处于关闭的状态,停止对电池4的降温散热,当环形推块5072与环形槽5076分离时,循环管5073处于通的状态,吸水头5025将冷却液通过输送管道5077输送到循环管5073中,从而实现电池4的降温散热效果。

当需要对电池4工作时,产生热量,在气缸5048的作用下,与气缸驱动杆5041相连接的压块5043随气缸驱动杆5041做活塞运动,即为,压块5043在u型密封腔5042做升降运动,当与气缸驱动杆5041相连接的压块5043向上运动,压差的作用下,另一压块5043推动第二固定杆5047向下运动,从而牵动二号连接杆5046与压差驱动机构505相连接的一端向上运动,使得压差驱动机构505工作,当二号连接杆5046与连接线5053相连接的一端向上运动时,连接线5053松动,从而使得第二滑块5055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三驱动杆50312随之向下运动,使得第三驱动杆50312远离第二滑块5055的一端反向运动,在驱动控制装置506的作用下,第三驱动杆50312绕第一固定轴5031转动,从而第一驱动杆5033推动第一驱动杆5033在第一驱动杆5033上滑动,使得第二驱动杆5036带动旋转杆5039在转盘5038上转动,从而带动l型驱动杆50310运动,l型驱动杆50310驱动旋转块50311旋转,在旋转块50311的作用下,干冰转动轴5024随之转动,在加速制冷机构503的作用下,干冰转动轴5024带动干冰5022转动,从而使得通过喷水头5023喷出发的水迅速并且完全与干冰5022反应,并散发冷气,使得水从新变为冷却水,并通过吸水头5025输送到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中,电机5015通电后通过电机转轴5011以及一号锥形轮5013驱动第一转轴5012转动,使得第一转轴5012带动风轮5014高速转动产生风力将电池4工作产生的热量从热风出口5017吹出,从而达到对电池4降温散热的效果,在四号锥形轮50611的作用下,第三转轴50610转动并通过三号锥形轮5066改变机械传动方向,第二转轴5064并通过二号锥形轮5062使得半齿轮5063随之转动,由于半齿轮5063设于内齿边框5067中并与内齿边框5067相啮合,在半齿轮5063的作用下,内齿边框5067带动推杆5068与l型杆5065随之同向运动感,当推杆5068向左运动时,推动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关闭,在推杆5068的作用下,环形推块5072向环形槽5076所在的方向运动,使得循环管5073处于关闭的状态,停止对电池4的降温散热,当环形推块5072与环形槽5076分离时,循环管5073处于通的状态,吸水头5025将冷却液通过输送管道5077输送到循环管5073中,从而实现电池4的降温散热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电机5015由正反转电路控制。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电动汽车使用制冷器为电池散热,制冷器在工作后极易在电池表面及箱体的内外壁上形成水露,进而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第一散热机构501、制冷装置502、加速制冷机构503、机械驱动加速机构504、压差驱动机构505、驱动控制装置506、循环冷却开关控制装置507共同作下,可以实现将电池4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并且风轮5014在降温的同时可以将循环管5073外壁的水珠吹干,或者水珠直接掉落到梯形制冷腔5021中,从而消除了安全隐患。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或基本特征的前提下,不仅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因此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