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便携式开关柜的遥控式分合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38249发布日期:2018-11-07 08:07阅读:1010来源:国知局
用于便携式开关柜的遥控式分合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力领域,特别涉及用于便携式开关柜的遥控式分合闸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以往的运行经验,发生过多起开关柜停送电断路器分合闸时产生高电压短路、放电现象,而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现今变电站设备已基本全面实现远方操作,为了保证运行人员人身安全,要求禁止在35、10千伏开关柜上进行就地停送电的分合闸操作,而当开关柜断路器需要分合闸操作时遇到保护、测控装置通讯中断,则远方操作已无法实现,这种情况下一般需要由运维人员向领导汇报后实施就地操作,此种方法风险系数极大,无紧急情况一般不使用,因为,在对高压开关柜进行操作时,往往需要运行人员站在开关柜前手动进行“分闸”、“合闸”。而在“分合闸”时有可能产生的弧光甚至爆炸,对于站在开关柜近处操作的运行人员而言是致命的威胁,电网每年时有此类事故的发生。为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保证运行人员的健康安全,如何使通讯中断、或者开关机械故障时35、10千伏开关柜的分合闸操作即方便、简单,又能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降低风险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上述问题亟需解决。

而以往的紧急分合闸装置,虽然能紧急分闸,但是存在处理故障单一性,只能针对某一型号开关手车。存在不通用的问题。其二,场地及人员制约因数太多,需要外力进行控制及其他的辅助设备,操作及使用繁琐,过程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提供了用于便携式开关柜的遥控式分合闸装置,借助遥控操作方式提高分合闸操作的安全性。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用于便携式开关柜的遥控式分合闸装置,所述遥控式分合闸装置,包括:

支撑底座,在所述支撑底座上设有滑轨,在所述滑轨上安装有沿滑轨移动的电动推杆组件,所述电动推杆组件中设有伸缩移动的蜗杆,所述电动推杆组件通电后所述蜗杆从所述电动推杆组件内伸出与分合闸按钮抵触,按压分合闸按钮完成分合闸操作;

还包括对所述电动推杆组件进行供电的电源组件,以及对所述电动推杆组件通断电进行控制的遥控组件。

可选的,所述滑轨,包括:

用于对所述电动滑轨组件进行限位的至少两根轨道,以及与所述轨道平行的牵引索。

可选的,所述电动推杆组件,包括:

电动推杆本体,以及用于将所述电动推杆固定在所述滑轨上的固定器。

可选的,所述固定器,包括:

贯穿于固定器的滑轨限位孔,以及用于对所述牵引索进缠绕的牵引电机。

可选的,所述支撑底座,还包括用于将所述遥控式分合闸装置进行固定的吸盘组件。

可选的,所述吸盘组件,包括:

吸盘本体,以及连接在所述吸盘本体上用于实现吸盘角度变换的铰接件。

可选的,所述电源组件,还包括:

用于给所述电动推杆组件供电的锂电池。

可选的,所述锂电池固定安装在所述电动推杆组件上。

可选的,所述轨道为伸缩杆。

可选的,所述遥控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电动推杆组件上的接收器,以及与所述接收器进行匹配的双通道遥控器。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使用遥控装置对电动推杆组件进行远程控制,令电动推杆组件中的蜗杆按压分合闸按钮完成分合闸操作。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完成开合闸的操作,使用本实施例提出的遥控式分合闸装置能够实现远程操作,降低分合闸操作带来的危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用于便携式开关柜的遥控式分合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吸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遥控式分合闸装置的另一形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结构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作进一步地描述。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便携式开关柜的遥控式分合闸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遥控式分合闸装置,包括:

支撑底座1,在所述支撑底座1上设有滑轨2,在所述滑轨2上安装有沿滑轨2移动的电动推杆组件3,所述电动推杆组件3中设有伸缩移动的蜗杆31,所述电动推杆组件3通电后所述蜗杆31从所述电动推杆组件3内伸出与分合闸按钮抵触,按压分合闸按钮完成分合闸操作;

还包括对所述电动推杆组件进行供电的电源组件,以及对所述电动推杆组件通断电进行控制的遥控组件。

在实施中,为了实现对开关柜的远程分合闸操作,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便携式开关柜的遥控式分合闸装置。

实现遥控式分合闸的关键在于安装在支撑底座1上的电动推杆组件3,通过将电动推杆组件3在滑轨2上滑动,使得电动推杆组件3中的蜗杆31相对于电动推杆组件3伸出,进而压到相对的分合闸按钮,使得分合闸按钮被压下,并在一段时间后令蜗杆31缩回,完成分合闸操作。

为了适应开关柜内位于不同位置的分合闸按钮,这里特地将电动推杆组件3安装在滑轨2上,在使用时可以用手将电动推杆组件3推至分合闸按钮对应的位置,便于进行后续的分合闸操作。

可选的,所述滑轨,包括:

用于对所述电动滑轨组件进行限位的至少两根轨道,以及与所述轨道平行的牵引索。

在实施中,如图2所示,为了保证电动推杆组件3能够沿滑轨2稳定滑动,这里的滑轨2典型的采用两根轨道21平行设置的方案,并且每根轨道21均采用图2中所示的三棱柱的设计,这样能够增加电动推杆组件3在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在滑轨中还设有与每根轨道21平行的牵引索22,这里的牵引索22是与后文提出的电动推杆组件3中固定器上的牵引电机相配合,实现电动推杆组件3在滑轨2上的自行移动,进而实现蜗杆31姿态控制在内的电动推杆组件3的全遥控控制。

可选的,所述电动推杆组件,包括:

电动推杆本体,以及用于将所述电动推杆固定在所述滑轨上的固定器。其中固定器,包括贯穿于固定器的滑轨限位孔,以及用于对所述牵引索进缠绕的牵引电机。

在实施中,电动推杆组件3包括电动推杆本体,以及将电动推杆本体固定在滑轨2上的固定器31。电动推杆本体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扭矩电机搭配蜗杆31的方案,用于将扭矩电机的轴向运动转换为蜗杆的径向伸缩运动,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出的固定器31的结构如图3所示,固定器31的横截面呈类梯形设计,其中包括两个贯穿与固定器31的滑轨限位孔311,滑轨限位孔311的形状与前文提出的图2中轨道的截面形状相同,用于对轨道21的位置进行限定,防止轨道21发生轴向旋转,进而导致电动推杆组件3无法沿滑轨正常运动。

另外在固定块上还设有用于前文提及的牵引索穿过的牵引索限位孔322,为了使得牵引索实现牵引电动推杆组件3的效果,在固定器31的顶面安装有牵引电机323,在牵引电机323前方开设有用于牵引索绕过牵引电机323转轴的通孔,具体效果如图3所示。这样牵引索经固定器31前面的牵引索限位孔322后,从通孔穿出,绕经牵引电机323转轴后经通孔从牵引索经固定器31背面的牵引索限位孔穿出,当牵引电机323旋转时,整个固定器31可以在牵引索的牵引下完成相对于轨道的移动。

可选的,所述支撑底座,还包括用于将所述遥控式分合闸装置进行固定的吸盘组件。所述吸盘组件,包括:

吸盘本体,以及连接在所述吸盘本体上用于实现吸盘角度变换的铰接件。

在实施中,为了将整个遥控式分合闸装置固定在开关柜表面或分合闸操作面板上,在支撑底座1上还设有吸盘组件11,吸盘组件11的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吸盘本体111,以及铰接件112。

当铰接件112转动时,可以令整个遥控式分合闸装置实现图1与图5中固定方式的切换,以便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

可选的,所述电源组件,还包括:

用于给所述电动推杆组件供电的锂电池,锂电池固定安装在所述电动推杆组件上。

在实施中,电源组件优选使用锂电池,由于锂电池的容量大、充放电次数多,对遥控式分合闸装置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可选的,所述轨道为伸缩杆。

在实施中,由于本实施例提出的遥控式分合闸装置的使用环境较为多变,可能是开关柜表面这种较为宽松的环境,亦或是开关柜内部操作面板这种非常狭窄的操作环境,因此图2中使用的轨道优选的采用伸缩杆,能够根据实际的使用环境对轨道长度进行调节,进一步提高遥控式分合闸装置的适用性。

可选的,所述遥控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电动推杆组件上的接收器,以及与所述接收器进行匹配的双通道遥控器。

在实施中,为了实现分合闸装置的远程遥控效果,这里使用的遥控组件包括安装在电动推杆组件3上的接收器以及配套的遥控器,由于实际遥控的维度包括牵引电机正反转实现电动推杆组件2沿滑轨移动、以及电动推杆本体内蜗杆伸缩两个维度,因此这里的遥控器优选使用双通道遥控器。

该类遥控器和配套的接收器属于非常成熟的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再对遥控装置的具体原理和型号进行限定。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便携式开关柜的遥控式分合闸装置,遥控式分合闸装置,包括支撑底座,在支撑底座上设有滑轨,在滑轨上安装有沿滑轨移动的电动推杆组件,电动推杆组件中设有伸缩移动的蜗杆,电动推杆组件通电后蜗杆从电动推杆组件内伸出与分合闸按钮抵触,按压分合闸按钮完成分合闸操作,还包括对电动推杆组件进行供电的电源组件,以及对电动推杆组件通断电进行控制的遥控组件。通过使用遥控装置对电动推杆组件进行远程控制,令电动推杆组件中的蜗杆按压分合闸按钮完成分合闸操作。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完成开合闸的操作,使用本实施例提出的遥控式分合闸装置能够实现远程操作,降低分合闸操作带来的危险性。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各部件的组装或使用过程中的先后顺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