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阻燃数据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23617发布日期:2018-11-30 23:29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数据电缆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阻燃数据电缆。

背景技术

数据电缆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美洲推行的100ω电缆,主要是针对非屏蔽类双绞线;另一种是欧洲推行的150ω电缆,主要是针对屏蔽类双绞线。随着光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有线通信网的骨干网和局间中继线路已普遍使用光缆,光纤进入接入网已成为必然趋势。但光缆敷设费用太高,接头费用和终端光-电转换费用昂贵,因此,在光纤化普及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接入网的用户线仍将以金属缆为主。金属缆主要包括全塑电缆、同轴电缆和数据电缆三种。其中,数据电缆是目前比较理想的宽带接入网的传输媒体,它具有制造成本较低、结构简单、可扩充性好、便于网络升级的优点,主要用于大楼综合布线、小区计算机综合布线等。

然而,现有的数据电缆在遇到火灾时,数据电缆内部容易被烧毁,从而引起更严重的火灾,并且,现有的电缆内部通信组件被燃烧后,也容易产生大量的烟雾,还有可能伴随着毒性气体,这些毒性气体如果被人体吸入的话,则会使得人出现窒息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高阻燃数据电缆,通过设置阻燃层,确保遇到火灾时电缆内部通信组件不被燃烧,确保在遇到火情时外皮层具有良好的阻燃性,产生烟雾量小并且毒性较弱,确保在人员密集时提升火情区域的能见度,减少因烟雾过大导致窒息而亡的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高阻燃数据电缆,包括:

阻燃防护外套,所述阻燃防护外套包括外皮层、阻燃层、隔离层及编织层,所述外皮层套置于所述阻燃层上,所述阻燃层套置于所述隔离层上,所述隔离层套置于所述编织层上,所述编织层内具有一收纳腔体;

电缆组件,所述电缆组件包括多个数据传输线缆,多个所述数据传输线缆分别容置于所述收纳腔体内,在一个所述数据传输线缆中,所述数据传输线缆包括绝缘层、屏蔽管套、泡沫胶、接地线、电源正极线、第一数据电缆和第二数据电缆,所述绝缘层套置于所述屏蔽管套上,所述接地线、所述电源正极线、所述第一数据电缆和所述第二数据电缆分别间隔设置于所述屏蔽管套内,并且,所述泡沫胶容置于所述屏蔽管套内,所述接地线、所述电源正极线、所述第一数据电缆和所述第二数据电缆设置于所述泡沫胶内,所述第一数据电缆包括第一胶层及两根第一传输线,所述第一胶层套置于两根所述第一传输线上,所述第二数据电缆包括第二胶层及两根第二传输线,所述第二胶层套置于两根所述第二传输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填充油膏,所述填充油膏填充于所述收纳腔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地线包括第一外被及多根第一金属导体,所述第一外被套置于多根所述第一导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正极线包括第二外被及多根第二金属导体,所述第二外被套置于多根所述第二导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数据电缆还包括第一填充棉,所述第一填充棉设置于所述第一胶层和两根所述第一传输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数据电缆还包括第二填充棉,所述第二填充棉设置于所述第二胶层和两根所述第二传输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传输线缆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数据传输线缆分别容置于所述收纳腔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管套为金属铝箔屏蔽管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铝箔屏蔽管套为双面铝箔屏蔽管套或单面铝箔屏蔽管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传输线缆还包括胶粘层,所述胶粘层套置于所述绝缘层上。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为一种高阻燃数据电缆,在阻燃防护外套设置阻燃层,确保遇到火灾时电缆内部通信组件不被燃烧,确保在遇到火情时外皮层具有良好的阻燃性,产生烟雾量小并且毒性较弱,确保在人员密集时提升火情区域的能见度,减少因烟雾过大导致窒息而亡的情况。并且,本发明的数据电缆结构阻燃,火情无法燃烧到电缆内部,信号传输不间断,外皮层材料高阻燃,在源头防止火势蔓延,减少烟雾产生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高阻燃数据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数据电缆的电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数据电缆收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数据电缆收纳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绕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的数据电缆收纳机构放置在办公台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一种高阻燃数据电缆10,包括:阻燃防护外套100及电缆组件200,所述阻燃防护外套100用于起到防护防火作用,防止火势燃烧到数据电缆内部;所述电缆组件200用于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

请参阅图1,所述阻燃防护外套100包括外皮层110、阻燃层120、隔离层130及编织层140,所述外皮层110套置于所述阻燃层120上,所述阻燃层120套置于所述隔离层130上,所述隔离层130套置于所述编织层140上,所述编织层140内具有一收纳腔体;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外皮层110用于起到保护作用,一般来说,所述外皮层都是塑胶材料,具体地还可能是透明的塑胶材料;所述阻燃层120具有耐高温的特性,可以防止火情蔓延,所述阻燃层又可以称之为防火套,是以高膨松性玻璃纤维之套管所制成,并覆以厚实的氧化铁红硅胶,能阻挡熔铁喷溅,且不受高温和火焰所损坏;所述隔离层用于阻止气体、液体或固体污染物从其发生地向周围环境扩散;所述编织层140用于屏蔽外界的信号,提高抗干扰能力,所述编织层为金属网状编织层。通过设置外皮层110、阻燃层120、隔离层130及编织层140,确保遇到火灾时电缆内部通信组件不被燃烧,确保在遇到火情时外皮层具有良好的阻燃性,产生烟雾量小并且毒性较弱,确保在人员密集时提升火情区域的能见度,减少因烟雾过大导致窒息而亡的情况。并且,本发明的数据电缆结构阻燃,火情无法燃烧到电缆内部,信号传输不间断,外皮层材料高阻燃,在源头防止火势蔓延,减少烟雾产生量。

请参阅图2,所述电缆组件200包括多个数据传输线缆,多个所述数据传输线缆分别容置于所述收纳腔体内,在一个所述数据传输线缆中,所述数据传输线缆包括绝缘层210、屏蔽管套220、泡沫胶230、接地线240、电源正极线250、第一数据电缆260和第二数据电缆270,所述绝缘层210套置于所述屏蔽管套220上,所述接地线240、所述电源正极线250、所述第一数据电缆260和所述第二数据电缆270分别间隔设置于所述屏蔽管套220内,并且,所述泡沫胶230容置于所述屏蔽管套220内所述接地线240、所述电源正极线250、所述第一数据电缆260和所述第二数据电缆270设置于所述泡沫胶230内;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绝缘层210用于防止相互发生导电现象;所述屏蔽管套220用于进一步屏蔽两根数据电缆之间的信号干扰;所述泡沫胶230用于防止接地线240、电源正极线250、第一数据电缆260和第二数据电缆270随意的移动,或者说可以固定接地线240、电源正极线250、第一数据电缆260和第二数据电缆270的位置关系,保证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降低相互干扰的问题,并且泡沫胶还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提高数据电缆的柔韧性;所述接地线240用于接地;所述电源正极线250用于连接电源正极;所述第一数据电缆260用于作为数据正极线,即数据电缆data+;所述第二数据电缆270用于作为数据负极线,即数据电缆data-。如此,通过设置绝缘层210、屏蔽管套220和泡沫胶230,可以增加对数据电缆的保护,提高数据电缆的防护能力,而且还提高了数据电缆的柔韧性和抗干扰能力。

具体地,所述第一数据电缆260和所述第二数据电缆270以所述电源正极线250的中轴线为对称轴相互对称设置,如此,可以最大程度的增加两个数据电缆之间的距离,提高抗干扰能力。

请参阅图2,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以及数据转换的速度,在一实施方式中,例如,所述第一数据电缆260包括第一胶层261及两根第一传输线262,所述第一胶层261套置于两根所述第一传输线262上,所述第二数据电缆270包括第二胶层271及两根第二传输线272,所述第二胶层271套置于两根所述第二传输线272上。如此,通过设置两根第一传输线262可以提高对第一数据电缆260中数据的传输速度,以及提高数据转换的速度;通过设置两根第二传输线272,可以提高对第二数据电缆270中数据的传输速度,以及提高数据转换的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数据电缆260还包括第一填充棉263,所述第一填充棉263设置于所述第一胶层261和两根所述第一传输线262之间。如此,可以使得两根第一传输线262之间具有间隔,提高其抗干扰能力。所述第二数据电缆270还包括第二填充棉273,所述第二填充棉273设置于所述第二胶层271和两根所述第二传输线272之间。如此,可以使得两根第二传输线272之间具有间隔,提高其抗干扰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1,数据电缆还包括填充油膏150,所述填充油膏300填充于所述收纳腔体内。通过设置填充油膏150,具有防水的作用,而且还具有润滑、防腐、防裂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2,所述接地线240包括第一外被241及多根第一金属导体242,所述第一外被241套置于多根所述第一导体242上。所述电源正极线250包括第二外被251及多根第二金属导体252,所述第二外被251套置于多根所述第二导体252上。如此,可以提高接地线240和电源正极线250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屏蔽管套为金属铝箔屏蔽管套。所述金属铝箔屏蔽管套为双面铝箔屏蔽管套或单面铝箔屏蔽管套。如此,可以提高屏蔽管套的屏蔽效果。

请参阅图1,为了提高传输效率,以进一步增加对数据电缆的功能的多样性,一实施方式中,例如,所述数据传输线缆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数据传输线缆分别容置于所述收纳腔体内。如此,通过设置三个所述数据传输线缆,那么三个所述数据传输线缆可以分别连接不同的数据接头,比如可以分别连接苹果接头lightning、type-c接头和micro-usb接头等,从而可以实现增加对数据电缆的功能的多样性的目的,并且通过设置三个数据传输线缆,还可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请参阅图2,为了使得数据传输线缆可以更方便进行包装及捆绑,一实施方式中,例如,所述数据传输线缆还包括胶粘层280,所述胶粘层280套置于所述绝缘层上。如此,可以使得数据传输线缆可以更方便进行包装及捆绑。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为一种高阻燃数据电缆,在阻燃防护外套设置阻燃层,确保遇到火灾时电缆内部通信组件不被燃烧,确保在遇到火情时外皮层具有良好的阻燃性,产生烟雾量小并且毒性较弱,确保在人员密集时提升火情区域的能见度,减少因烟雾过大导致窒息而亡的情况。并且,本发明的数据电缆结构阻燃,火情无法燃烧到电缆内部,信号传输不间断,外皮层材料高阻燃,在源头防止火势蔓延,减少烟雾产生量。

可以理解,数据电缆常常放置在办公桌面或者床头柜上,从而可以方便用户进行充电或者进行数据传输,然而,现有的数据电缆一般来说都比较长,而且办公的桌子又比较低,使得充电接头都下垂到地上,使得充电接头容易进入灰尘,如果长时间将充电接头放置在地上,则充电接头上的灰尘会越来越多,这就容易导致充电接头插入手机后,出现接触不了的情况,不能为手机充电或者不能进行数据的传输;而且,即使数据电缆没有下垂到地上,则会悬挂在桌子上;如果数据电缆长时间的悬挂在桌子上,由于重力的原因,使得数据电缆长时间处于拉紧的状态,久而久之,也容易出现数据电缆线芯中局部的连接线被扯断的风险,降低数据电缆的充电效率和传输效率,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数据电缆不能使用的问题,从而降低了数据电缆的使用寿命;因此,为了使得充电接头不会下垂到地板上,减少充电接头进入灰尘的情况,避免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进而避免出现不能为手机供电或者数据传输的情况;同时,为了避免数据电缆长时间处于拉紧的状态,降低出现数据电缆线芯中局部的连接线被扯断的风险,提高数据电缆的充电效率和传输效率,进而提高数据电缆的使用寿命;一实施方式中,例如,高阻燃数据电缆还包括数据电缆收纳机构,所述数据电缆收纳机构包括安装底座、升降移动组件、旋转驱动组件、绕线组件及移动检测组件,所述升降移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上,所述旋转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升降移动组件上,所述绕线组件设置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上,所述高阻燃数据电缆缠绕于所述绕线组件上,所述移动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上;所述安装底座包括底板、固定板、导轨及多个粘接块,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导轨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多个所述粘接块设置于所述底板,且所述底板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粘接块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粘接块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四个端角上;所述升降移动组件包括升降驱动器、升降杆、升降安装块及升降滑动块,所述升降驱动器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升降杆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升降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升降杆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升降安装块上,所述升降滑动块安装于所述升降安装块上,所述升降滑动块上开设有滑槽,所述导轨限位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旋转电机、旋转丝杆及旋转固定块,所述旋转电机设置于所述升降安装块上,所述旋转丝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旋转电机和所述旋转固定块连接,所述绕线组件设置于所述旋转固定块上;所述绕线组件包括螺纹杆、限位板、第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所述螺纹杆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旋转固定块上,所述螺纹杆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限位板上,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于所述螺纹杆的第一端上,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于所述螺纹杆的第一端上,且所述螺纹杆具有螺纹槽,所述高阻燃数据电缆限位于所述螺纹槽内;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第一卡接杆、第一固定杆、第一连接杆及第一避位杆,所述第一卡接杆和所述第一固定杆分别设置于所述螺纹杆的第一端上,且所述第一卡接杆和所述第一固定杆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隔,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杆和所述第一避位杆连接,所述第一避位杆和所述第一卡接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入线通道;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第二卡接杆、第二固定杆、第二连接杆及第二避位杆,所述第二卡接杆和所述第二固定杆分别设置于所述螺纹杆的第二端上,且所述第二卡接杆和所述第二固定杆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隔,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固定杆和所述第二避位杆连接,所述第二避位杆和所述第二卡接杆之间设置有第二入线通道;所述移动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感应器、第一检测安装块、第二感应器、第二检测安装块及控制器,所述第一检测安装块、所述第二检测安装块和控制器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第一感应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安装块上,所述第二感应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检测安装块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感应器和所述第二感应器电连接,所述第一感应器为红外感应器,所述第二感应器为红外感应器;如此,可以使得充电接头不会下垂到地板上,减少充电接头进入灰尘的情况,避免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进而避免出现不能为手机供电或者数据传输的情况;同时,可以避免数据电缆长时间处于拉紧的状态,降低出现数据电缆线芯中局部的连接线被扯断的风险,提高数据电缆的充电效率和传输效率,进而提高数据电缆的使用寿命。

为了进一步对上述的数据电缆收纳机构进行说明,为了提高数据电缆的使用寿命;例如,请参阅图3,高阻燃数据电缆还包括数据电缆收纳机构600,所述数据电缆收纳机构600包括安装底座610、升降移动组件620、旋转驱动组件630、绕线组件640及移动检测组件650,所述升降移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上,所述旋转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升降移动组件上,所述绕线组件设置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上,所述高阻燃数据电缆缠绕于所述绕线组件上,所述移动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数据电缆收纳机构600用于将数据传输线缠绕起来,防止因为数据电缆束过长,而使得充电接头悬挂在半空中或直接与地面接触,避免地面的灰尘直接进入充电接头内;所述安装底座610用于将数据电缆收纳机构固定在办公桌上;所述升降移动组件620用于驱动所述旋转驱动组件630;所述旋转驱动组件630用于驱动所述绕线组件640旋转,进而使得数据电缆缠绕在绕线组件640上;所述绕线组件640用于缠绕数据电缆,进而使得过长的数据电缆缠绕收纳起来;所述移动检测组件650用于检测数据电缆收纳的长度,从而判断是否继续进行缠绕操作。具体地,当发现数据电缆过长的时候,将数据电缆放置在绕线组件640上,由旋转驱动组件630驱动所述绕线组件640旋转,并且,与此同时,升降移动组件620驱动所述旋转驱动组件630移动,当移动检测组件650检测到升降移动组件620移动到指定的位置的时候,则让所述升降移动组件620和所述旋转驱动组件630停止移动和旋转,从而可以保证数据电缆可以缠绕在绕线组件640上,可以使得充电接头不会下垂到地板上,减少充电接头进入灰尘的情况,避免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进而避免出现不能为手机供电或者数据传输的情况;同时,可以避免数据电缆长时间处于拉紧的状态,降低出现数据电缆线芯中局部的连接线被扯断的风险,提高数据电缆的充电效率和传输效率,进而提高数据电缆的使用寿命。

为了提高数据电缆收纳机构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数据电缆的使用寿命;例如,请参阅图4,所述安装底座610包括底板611、固定板612、导轨613及多个粘接块614,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导轨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多个所述粘接块设置于所述底板,且所述底板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粘接块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粘接块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四个端角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底板611用于安装升降移动组件;所述固定板612用于移动所述旋转驱动组件630并固定移动检测组件650;所述导轨613用于作为限位结构,使得旋转驱动组件630移动的时候,可以提高其移动的稳定性;所述粘接块614用于将底板611粘接在办公桌面上,从而可以提高数据电缆收纳机构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数据电缆的使用寿命。

为了提高升降时的有效性,进一步确保数据电缆收纳机构可以实现提高数据电缆的使用寿命;例如,请参阅图4,所述升降移动组件620包括升降驱动器621、升降杆622、升降安装块623及升降滑动块624,所述升降驱动器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升降杆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升降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升降杆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升降安装块上,所述升降滑动块安装于所述升降安装块上,所述升降滑动块上开设有滑槽,所述导轨限位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升降驱动器为气缸或电机;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升降驱动器621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杆升降,进而带动所述升降安装块进行移动;所述升降杆622用于连接并固定所述升降安装块623;所述升降安装块623用于安装升降滑动块624,并且还固定所述旋转驱动组件;从而可以提高旋转驱动组件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升降的效率;所述升降滑动块624设置有滑槽,并滑动于所述导轨上。工作时,所述升降驱动器621驱动所述升降杆622升降,进而带动所述升降安装块623移动,从而使得升降滑动块624在导轨上滑动,同时,旋转驱动组件跟随着所述升降安装块623升降,从而可以实现绕线组件640的升降。通过设置导轨和升降滑动块配合,则可以进一步提高升降安装块623滑动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升降时的有效性,进一步确保数据电缆收纳机构可以实现提高数据电缆的使用寿命。

为了使得较长的数据电缆可以缠绕在缠绕组件上,减少数据电缆的长度,使得充电接头不会悬挂在办公桌或者直接与地面接触;同时,可以避免数据电缆长时间处于拉紧的状态,降低出现数据电缆线芯中局部的连接线被扯断的风险,提高数据电缆的充电效率和传输效率,进而提高数据电缆的使用寿命。例如,请参阅图4,所述旋转驱动组件630包括旋转电机631、旋转丝杆632及旋转固定块633,所述旋转电机设置于所述升降安装块上,所述旋转丝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旋转电机和所述旋转固定块连接,所述绕线组件设置于所述旋转固定块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旋转电机631用于驱动所述旋转丝杆632旋转,进而带动所述旋转固定块旋转;所述旋转丝杆632用于连接旋转电机和所述旋转固定块;所述旋转固定块633用于安装绕线组件,并且带动所述绕线组件旋转,进而可以实现对数据电缆的绕线。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所述绕线组件640包括螺纹杆641、限位板642、第一限位件643及第二限位件644,所述螺纹杆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旋转固定块上,所述螺纹杆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限位板上,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于所述螺纹杆的第一端上,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于所述螺纹杆的第一端上,且所述螺纹杆具有螺纹槽,所述高阻燃数据电缆限位于所述螺纹槽内;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螺纹杆641用于实现对数据电缆的缠绕;所述限位板642用于对数据电缆进行限位;所述第一限位件643用于对数据电缆进行限位,防止在缠绕的时候出现落线的情况;所述第一限位件643用于在螺纹杆的第一端卡接数据电缆,进而可以实现数据电缆的逆时针的缠绕;所述第二限位件644用于在螺纹杆的第二端卡接数据电缆,进而可以实现数据电缆的顺时针的缠绕。如此,可以使得较长的数据电缆可以缠绕在缠绕组件上,减少数据电缆的长度,使得充电接头不会悬挂在办公桌或者直接与地面接触;同时,可以避免数据电缆长时间处于拉紧的状态,降低出现数据电缆线芯中局部的连接线被扯断的风险,提高数据电缆的充电效率和传输效率,进而提高数据电缆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将数据电缆卡接在所述螺纹杆的第一端上,实现逆时针的旋转,提高数据电缆缠绕时的效率,进一步提高数据电缆的使用寿命;例如,请参阅图5,所述第一限位件643包括第一卡接杆643a、第一固定杆643b、第一连接杆643c及第一避位杆643d,所述第一卡接杆和所述第一固定杆分别设置于所述螺纹杆的第一端上,且所述第一卡接杆和所述第一固定杆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隔,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杆和所述第一避位杆连接,所述第一避位杆和所述第一卡接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入线通道;所述第一卡接杆、所述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一避位杆共同围成第一数据电缆固定腔体,所述第一数据电缆固定腔体和所述第一入线通道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卡接杆643a用于卡接数据电缆,避免数据电缆弹出卡接区域;所述第一固定杆643b、第一连接杆643c和第一避位杆643d用于限位数据电缆,并与所述第一卡接杆643a共同围成数据电缆固定区,即第一数据电缆固定腔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入线通道可以将数据电缆从第一入线通道中进入到所述第一数据电缆固定腔体内,从而可以将数据电缆卡接在第一数据电缆固定腔体内;所述第一数据电缆固定腔体用于固定数据电缆,并且第一数据电缆固定腔体所构成的大小要小于充电接头的大小,即要保证充电接头要可以卡接在第一卡接杆、所述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一避位杆上。需要对数据电缆进行缠绕的时候,先将数据电缆从第一入线通道进入第一数据电缆固定腔体内,从而可以将数据电缆卡接在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一避位杆上,然后旋转电机驱动所述旋转丝杆逆时针旋转,进而带动所述螺纹杆逆时针转动;在转动的同时,升降驱动器驱动所述升降杆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所述升降安装块沿着所述导轨向下滑动,从而使得旋转驱动组件向下移动,最终,数据电缆则可以沿着螺纹杆上的螺纹槽进行缠绕;如此,实现将数据电缆卡接在所述螺纹杆的第一端上,实现逆时针的旋转,提高数据电缆缠绕时的效率,进一步提高数据电缆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将数据电缆卡接在所述螺纹杆的第二端上,实现顺时针的旋转,提高数据电缆缠绕时的效率,进一步提高数据电缆的使用寿命;例如,请参阅图5,所述第二限位件644包括第二卡接杆644a、第二固定杆644b、第二连接杆644c及第二避位杆644d,所述第二卡接杆和所述第二固定杆分别设置于所述螺纹杆的第二端上,且所述第二卡接杆和所述第二固定杆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隔,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固定杆和所述第二避位杆连接,所述第二避位杆和所述第二卡接杆之间设置有第二入线通道;所述第二卡接杆、所述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和所述第二避位杆共同围成第二数据电缆固定腔体,所述第二数据电缆固定腔体和所述第二入线通道连通。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卡接杆644a用于卡接数据电缆,避免数据电缆弹出卡接区域;所述第二固定杆644b、所述第二连接杆644c和所述第二避位杆644d,用于限位数据电缆,并与所述第二卡接杆共同围成数据电缆固定区,即第二数据电缆固定腔体;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入线通道可以将数据电缆从第二入线通道中进入到所述第二数据电缆固定腔体内,从而可以将数据电缆卡接在第二数据电缆固定腔体内;所述第二数据电缆固定腔体用于固定数据电缆,并且第二数据电缆固定腔体所构成的大小要小于充电接头的大小,即要保证充电接头要可以卡接在第二卡接杆、所述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和所述第二避位杆上。需要对数据电缆进行缠绕的时候,先将数据电缆从第二入线通道进入第二数据电缆固定腔体内,从而可以将数据电缆卡接在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和所述第二避位杆上,然后旋转电机驱动所述旋转丝杆顺时针旋转,进而带动所述螺纹杆顺时针转动;在转动的同时,升降驱动器驱动所述升降杆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所述升降安装块沿着所述导轨向上滑动,从而使得旋转驱动组件向上移动,最终,数据电缆则可以沿着螺纹杆上的螺纹槽进行缠绕;如此,实现将数据电缆卡接在所述螺纹杆的第二端上,实现顺时针的旋转,提高数据电缆缠绕时的效率,进一步提高数据电缆的使用寿命。

为了保证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数据电缆处于绷紧的状态,亦或是出现数据电缆阻挡到用户的正常工作,进而可以提高数据电缆的使用寿命;例如,请再次参阅图3,所述移动检测组件650包括第一感应器651、第一检测安装块652、第二感应器653、第二检测安装块654及控制器,所述第一检测安装块、所述第二检测安装块和控制器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第一感应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安装块上,所述第二感应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检测安装块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感应器和所述第二感应器电连接,所述第一感应器为红外感应器,所述第二感应器为红外感应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检测安装块位于所述固定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上,所述第二检测安装块位于所述固定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感应器651用于检测逆时针旋转时,升降滑动块是否移动到第一感应器651的位置,若是,则停止旋转电机的工作;所述第二感应器653用于检测顺时针旋转时,升降滑动块是否超过了第二感应器653的位置,若是,则停止旋转电机的工作;所述第一检测安装块652用于固定第一感应器;所述第二检测安装块654用于固定第二感应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的信号,进而控制升降驱动器和旋转电机的工作,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控制器为市面上常用的mcu单元,这里只是保护其位置关系、连接关系和结构关系,对于涉及方法类的工作原理,请参阅现有技术。工作时,当第一感应器651检测到升降滑动块时,则说明已经数据电缆已经在螺纹杆上旋转很多圈,此时,已经基本处于绷紧的状态,所以需要发送停止信号给到控制器,所以控制器则控制升降驱动器和旋转电机停止工作;同理,当第二感应器653检测到升降滑动块超过了感应的位置的时候,则说明已经数据电缆已经在螺纹杆上旋转很多圈,此时,已经基本处于绷紧的状态,所以需要发送停止信号给到控制器,所以控制器则控制升降驱动器和旋转电机停止工作;如此,可以保证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数据电缆处于绷紧的状态,亦或是出现数据电缆阻挡到用户的正常工作,进而可以提高数据电缆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6,图6中数据电缆收纳机构600安装在办公台700上,即可以方便将高阻燃数据电缆放置在数据电缆收纳机构600上,又可以保证充电接头不会下垂到地板上,提高数据电缆的使用寿命。

以上实施方式,可以使得充电接头不会下垂到地板上,减少充电接头进入灰尘的情况,避免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进而避免出现不能为手机供电或者数据传输的情况;同时,可以避免数据电缆长时间处于拉紧的状态,降低出现数据电缆线芯中局部的连接线被扯断的风险,提高数据电缆的充电效率和传输效率,进而提高数据电缆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