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95217发布日期:2019-04-23 21:13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传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机驱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传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电机运动部件正常运转时,特别是在进行周期性中心运转时,在有限空间里,在产品运行过程中,连接线与端子在做周期运转线端子容易被拉扯,影响连接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动结构,解决了连接线与端子在做周期运转时线端子容易被拉扯,影响连接线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动结构,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设置有电子元件;运动部件,所述运动部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主体上,且所述运动部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子元件电连接、所述连接线的第二端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连接线依次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运动部件电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活动连接,以防止在所述运动部件运动时拉扯所述连接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可相互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运动部件转动的轴线共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为插头或插座,所述第一连接件为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匹配的插座或插头。

进一步地,所述插座具有供所述插头转动的转动槽,所述插头可进行转动地插设在所述转动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插座的转动槽内设置有导电块,所述插头为导电材质,所述插座与所述插头进行转动配合时,所述插头与所述导电块抵顶连接并通电,所述连接线通过导电块以及插头与运动部件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运动部件包括:部件外壳,所述部件外壳具有连接部和容纳腔,所述连接部插设在所述主体上,且所述连接部具有朝向所述主体内部的连接口,所述容纳腔通过所述连接口与所述主体内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运动部件还包括:驱动主板,所述驱动主板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设在所述连接口内,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驱动主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结构还包括: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设置在所述部件外壳上,从动齿轮与所述连接部驱动连接以用于带动所述运动部件转动,所述从动齿轮上沿其转动轴线方向设置有贯通的过孔,所述过孔与所述连接口相对应,所述第二连接件同时穿设在所述连接口和所述过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用于抵接在所述从动齿轮的表面,以防止所述第二连接件完全穿过所述过孔。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结构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上设置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主体连接处设置有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结构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且位于所述运动部件安装位置处,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所述连接线,所述固定部将所述连接线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线包括随动段,所述随动段位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运动部件之间,所述随动段可跟随运动部件移动或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包括: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具有内设置有连接线。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还包括:卡扣,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限位槽上并将所述连接线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限位槽的第一端上设置有卡扣,所述限位槽的第二端与所述运动部件相邻设置。

本发明通过设置活动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并使连接线依次通过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运动部件电连接,在运动部件运动时,连接线只与第二连接件连接,取消了端子,因此,不会用跟随运动部件一同运动,从而有效避免连接线与端子在做周期运转线端子容易被拉扯,提高连接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传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装配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传动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例:10、主体;20、运动部件;21、部件外壳;211、连接部;212、容纳腔;213、连接口;22、驱动主板;221、接线端;30、连接线;31、限位段;32、随动段;40、固定部;41、限位槽;42、卡扣;50、从动齿轮;51、过孔;70、驱动齿轮;80、轴承;91、第一连接件;92、第二连接件;921、限位凸起;93、导电块;94、转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动结构,包括主体10、运动部件20、连接线30、第一连接件91和第二连接件92,运动部件20可转动地安装在主体10上,且运动部件2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91,连接件的第一端与电子元件电连接、连接线30的第二端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92,连接线30依次通过第二连接件92、第一连接件91与运动部件20电连接,且第二连接件92与第一连接件91活动连接,以防止在运动部件20运动时拉扯连接线30。本发明通过设置活动连接的第一连接件91和第二连接件92,并使连接线30依次通过第二连接件92、第一连接件91与运动部件20电连接,在运动部件20运动时,连接线30只与第二连接件92连接,取消了端子,因此,不会用跟随运动部件20一同运动,从而有效避免连接线30与端子在做周期运转线端子容易被拉扯,提高连接线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92与第一连接件91之间可相互转动。由于第二连接件92与第一连接件91之间可相互转动在运动部件20转动时,第一连接件91跟随运动部件20转动,但第二连接件92不跟随运动部件20转动,只会小范围移动,而且连接线30依然可以通过第二连接件92、第一连接件91与运动部件20电连接,从而有效避免连接线30与端子在做周期运转线端子容易被拉扯,同时也避免了连接线30直接与运动部件20接触而产生的磨线问题以及噪音问题、以及连接线30跟随运动部件20周期运转时被扭转而导致连接线30表皮损坏的问题,提高产品的可行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91的转动轴线与运动部件20转动的轴线共线。由于第一连接件91的转动轴线与运动部件20转动的轴线共线,在运动部件20转动时,第一连接件91跟随运动部件20原地转动,再加之第二连接件92与第一连接件91之间可相互转动,因此,第二连接件92既不会跟随运动部件20转动,也不会移动,从而保持静止状态,而连接线30依然可以通过第二连接件92、第一连接件91与运动部件20电连接,从而彻底解决了连接线30与运动部件20间的连接问题,有效避免连接线30与端子在做周期运转线端子容易被拉扯,同时也避免了连接线30直接与运动部件20接触而产生的磨线问题以及噪音问题、以及连接线30跟随运动部件20周期运转时被扭转而导致连接线30表皮损坏的问题,提高产品的可行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92为插头或插座,第一连接件91为与第二连接件92相匹配的插座或插头,其中,插座具有供插头转动的转动槽94,插头可进行转动地插设在转动槽94内。为了插头与插座更好的配合,可以在转动槽94内设置内螺纹,插头外边面设置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从而进一步增加连接的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插座的转动槽94内设置有导电块93,插头为导电材质,插座与插头进行转动配合时,插头与导电块93抵顶连接并通电,连接线30通过导电块93以及插头与运动部件20电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导电块93以及导电材质的插头,从而实现了连接线30与运动部件20间即转动又导通的结构。具体以第二连接件92为插座、第一连接件91为插头为例,连接线30与第二连接件92固定连接同时与导电块93电连接,第一连接件91固定连接在运动部件20上,并与运动部件20电连接,当第一连接件91与第二连接件92插接配合使,第一连接件91可以在第二连接件92的转动槽94内转动,同时,第一连接件91还抵顶在导电块93上,从而使连接线30通过导电块93以及第一连接件91与运动部件20电连接。在运动部件20运动时,第二连接件92既不会跟随运动部件20转动,也不会移动,从而保持静止状态,从而彻底解决了连接线30与运动部件20间的连接问题,有效避免连接线30与端子在做周期运转线端子容易被拉扯,同时也避免了连接线30直接与运动部件20接触而产生的磨线问题以及噪音问题、以及连接线30跟随运动部件20周期运转时被扭转而导致连接线30表皮损坏的问题,提高产品的可行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运动部件20包括部件外壳21和驱动主板22,部件外壳21具有连接部211和容纳腔212,连接部211插设在主体10上,且连接部211具有朝向主体10内部的连接口213,容纳腔212通过连接口213与主体10内部连通,驱动主板22设置在容纳腔212内;第二连接件92穿设在连接口213内,第一连接件91与驱动主板22电连接,具体的,驱动主板22上设置有接线端221,接线端221延伸出的导线与第一连接件91电连接。本发明通过在连接部211上设置于容纳腔212连通的连接口213,使容纳腔212与主体10内部连通,再通过设置第二连接件92和第一连接件91,在运动部件20运动时,第二连接件92既不会跟随运动部件20转动,也不会移动,从而保持静止状态,从而彻底解决了连接线30与运动部件20间的连接问题,有效避免连接线30与端子在做周期运转线端子容易被拉扯以及连接线30端子与驱动主板22连接容易松脱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连接线30直接与运动部件20接触而产生的磨线问题以及噪音问题、以及连接线30跟随运动部件20周期运转时被扭转而导致连接线30表皮损坏的问题,提高产品的可行性,更提高了连接线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中,传动结构还包括从动齿轮50,从动齿轮50设置在部件外壳21上,从动齿轮50与连接部211驱动连接以用于带动运动部件20转动,从动齿轮50上沿其转动轴线方向设置有贯通的过孔51,过孔51与连接口213相对应,第二连接件92同时穿设在连接口213和过孔51内。本发明通过在从动齿轮50上设置有贯通的过孔51,使容纳腔212与主体10内部连通,第二连接件92可以同时穿过从动齿轮50和连接口213,再与固定在驱动主板上的第一连接件91转动配合,避免了运动部件20在运转时,连接线30与从动齿轮50、部件外壳21接触而被磨线,另外,再配合将连接线30的扭转点由连接线30端与驱动主板22的连接处转移到折弯处,通过调整连接线30的扭转点,解决连接线30端子与驱动主板22连接容易松脱的问题,还解决了连接线30与从动齿轮50、部件外壳21因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噪音问题,提高了连接线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92上设置有限位凸起921,限位凸起921用于抵接在从动齿轮50的表面,以防止第二连接件92完全穿过过孔51,从而提高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传动结构还包括电机,电机上设置有驱动齿轮70,驱动齿轮70与从动齿轮50驱动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部211与主体10连接处设置有轴承80。本发明通过增加轴承紧固件,使运动部件20在轴承的中心部位周转,达到稳定重心的效果,解决运动部件与零件摩擦的问题,减小了磨损及噪音。

固定部40设置在主体10上且位于运动部件20安装位置处,固定部40上设置有连接线30,固定部40将连接线30进行固定。本发明通过将固定部40设置在主体10上且位于运动部件20安装位置处,并通过固定将固定部40将连接线30固定,使连接线固定部40大部分的连接线30不会随着运动部件20而运动,只有靠近运动部件20的部分连接线30会跟随运动部件20移动或转动,从而有效避免连接线30与端子在做周期运转线端子容易被拉扯,提高连接线的使用寿命。而且,通过固定部40与第一连接件91、第二连接件92相互配合,可以进一步提高连接线30的固定效果,彻底解决连接线30与端子在做周期运转线端子容易被拉扯的问题,大大提高连接线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线30包括限位段31和随动段32,限位段31为电子元件至固定部40部分对应的连接线30,随动段32位于固定部40与运动部件20之间,随动段32可跟随运动部件20移动或转动。本发明通过将固定部40将连接线30分为限位段31和随动段32,使连接线30的限位段31部分不会随着运动部件20而运动,只有靠近运动部件20的随动段32会跟随运动部件20移动或转动,从而有效避免连接线30与端子在做周期运转线端子容易被拉扯,提高连接线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中,固定部40包括限位槽41,限位槽41具有内设置有连接线30。通过设置限位槽41可以限制限位槽41内的连接线30位移,从而避免连接线与运动零件因接触而产生的磨线问题以及噪音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中,固定部40还包括卡扣42,卡扣42设置在限位槽41上并将连接线30固定。本发明通过将卡扣42设置在限位槽41内,可以更牢固地限制限位槽41内的连接线30位移,从而避免连接线与运动零件因接触而产生的磨线问题以及噪音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中,限位槽4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限位槽41的第一端上设置有卡扣42,限位槽41的第二端与运动部件20相邻设置。本发明通过将限位槽41的第二端与运动部件20相邻设置,利用限位槽41的空间位置,能够使连接线的扭转点由线端与运动部件20的连接处转移到与限位槽41相对应的折弯处,有效避免了连接线与其他部件的接触,解决了连接线与其他部件因接触而产生的磨线问题以及噪音问题,而且由于避免了连接线30与其他部件接触,可以避免连接线被拉扯,有效防止连接线端子与运动部件20连接松脱,提高可靠性。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