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段位手动转换开关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53438发布日期:2019-03-19 23:41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段位手动转换开关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机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两段位手动转换开关电器。



背景技术:

因当前市场上通行的手动转换开关电器,大多数为利用双刀双掷的结构实现手动转换开关电器的功能,操作非常麻烦,不方便,都存在结构形式复杂、制作成本较高、开关驱动件易磨损、模块间组装牢固度较差、占用体积大、重量较重、安装及调试较麻烦、互换性及通用性强较差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实现两回路可供选择接通分断的两段位手动转换开关电器,且两回路有强制性的一通一断互锁关系功能。

一种两段位手动转换开关电器,其由手柄组件、安装螺母、操作机构组件、中间件组件、隔板、短接排组件、底座组件组成;所述安装螺母设置在手柄组件与操作机构组件之间;中间件组件位于操作机构组件与底座组件之间;隔板设置中间件组件的电源i进线端与电源ii进线端之间,用于隔离电源i进线端与电源ii进线端;短接排组件设置在中间组件上;底座组件设置在整个手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最底部,用于承载手柄组件、安装螺母、操作机构组件、中间件组件、隔板;

所述操作机构组件包括上盖、安装基座、转轴二、储能弹簧、转盘、联动结构、复位弹簧;所述上盖套装在转轴二上,转轴二的一端部为六角形;转盘安装在安装基座中,并可在安装基座中转动;所述联动结构、复位弹簧安装在转盘中,联动结构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与安装基座相配合,实现操作机构的脱扣和再扣;

所述中间件组件由2~4个电极组成;每个电极结构相同,依次由下向上位于操作机构组件与底座组件之间;每个电极组件均包括中间件、灭弧室组件、静触头一、动触头组件、静触头二、转轴一、静触头三、静触头四;所述静触头一、静触头二、静触头三和静触头四分别安装在中间件上,使静触头一与静触头四、静触头二与静触头三成对角分布;转轴一安装在中间件的圆形凹槽中,同时动触头组件安装在转轴一上,动触头组件的矩形孔与转轴一的矩形柱相配合,转轴一转动带动动触头组件在中间件中旋转运动,使动触头组件分别与静触头一与静触头四、静触头二与静触头三接触和脱离,实现电源i进线端与负载端、电源ii进线端与负载端两个回路的分别通断,通过灭弧室组件消除动触头组件分闸时所产生的电弧,从而两个回路的通断可供选择,通过操作机构组件提供动触头组件旋转运动的驱动力,从而实现两个回路通断,且一定是一通一断的逻辑关系;

所述手动转换开关电器在工作时,转盘装在安装基座的转轴安装槽内并能在转轴安装槽内转动,储能弹簧装在转盘内腔的凹槽中,转轴二转动过程中能够压缩储能弹簧使其储能,转轴二通过驱动联动结构进行脱扣,通过复位弹簧进行再扣,在储能弹簧作用下驱动带动转盘正转或反转,同时带动转轴一和动触头组件转动,实现与具有对角分布的静触头一与静触头四、静触头二与静触头三接触和脱离,通过灭弧室组件消除动触头组件脱离时所产生的电弧,从而实现两个回路的接通和分断。

所述短接排组件由2~4块短接排组成,短接排的数量与电极数量相同,每块短接排分别位于静触头一、静触头二之间;所述静触头一与静触头二通过短接排并接负载端,可分别实现电源i进线端与负载、电源ii进线端与负载的供给电。

所述静触头一、静触头二、静触头三和静触头四安装在中间件上,并在中间件上成对角分布,通过动触头组件的正反旋转运动,从而使回路对角断点实现接通及分断。

所述灭弧室组件由2个灭弧室组成,对称设置在中间件的相对两端。

所述静触头一、静触头二、静触头三和静触头四分别与动触头组件相接触的锐角边均设有倒角,使动触头组件正、反旋转运动时顺利插入相应静触头结构内。

本发明手动转换开关电器,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可通过单刀双掷实现两回路接通分断,且两回路有强制性的一通一断互锁关系的功能,应用场景适用性广,应用灵活。

本发明所述手动开关转换开关电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两个回路的通断可供选择,并实现两个回路必定是一通一断的逻辑关系。(2)输出端并接时可实现负载在两路电源间转换。(3).实现回路的对角分布,增加断点的开距。

(4)开关的转换动作无关人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转换开关电器的整体2d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转换开关电器的整体3d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转换开关电器的操作机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转换开关电器的中间件组件电路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转换开关电器的中间件组件回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转换开关电器的中间件组件3d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转换开关电器的中间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转换开关电器的静触头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转换开关电器的动触头组件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转换开关电器的转轴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转换开关电器的灭弧室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转换开关电器的安装基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转换开关电器的转盘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转换开关电器的操作机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中:1-手柄组件2-安装螺母3-操作机构组件4-中间件组件5-隔板6-短接排7-底座组件8-中间件9-灭弧室组件10-静触头一11-动触头组件12-静触头二13-转轴一14-上盖15-安装基座16-转轴二17-储能弹簧18-转盘19-静触头三20-静触头四21-联动结构22-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述。

如图1~14所示,一种新型两段位手动转换开关电器,由手柄组件1、安装螺母2、操作机构组件3、中间件组件4、隔板5、短接排组件6、底座组件7组成。所述安装螺母2设置在手柄组件1与操作机构组件3之间;中间件组件4位于操作机构组件3与底座组件7之间;隔板5设置在中间件组件4的电源i进线端与电源ii进线端之间,用于隔离电源i进线端与电源ii进线端,以增大爬电距离及电气间隙。短接排组件6设置在中间组件4上;底座组件7设置在整个手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最底部,用于承载手柄组件1、安装螺母2、操作机构组件3、中间件组件4、隔板5以及提供整个开关电器的安装方式。

如图3所示,操作机构组件3包括上盖14、安装基座15、转轴二16、储能弹簧17和转盘18、联动结构21、复位弹簧22。上盖14套装在转轴二16上,转轴二16的一端部为六角形;转盘18安装在安装基座15中,并可在安装基座15中转动;所述联动结构21、复位弹簧22安装在转盘18中,联动结构21在复位弹簧22的作用下,与安装基座15相配合,实现操作机构的脱扣和再扣。

如图2、图4、图5、图6、图7所示,中间件组件4由[e1]个电极组成;每个电极结构相同,依次由下向上位于操作机构组件3与底座组件7之间。每个电极组件均包括中间件8、灭弧室组件9、静触头一10、动触头组件11、静触头二12、转轴一13、静触头三19、静触头四20。静触头一10、静触头二12、静触头三19和静触头四20分别安装在中间件8上,使静触头一10与静触头四20、静触头二12与静触头三19成对角分布,转轴一13安装在中间件8的圆形凹槽8a中,同时动触头组件11安装在转轴一13上,动触头组件11的矩形孔11a与转轴一13的矩形柱13a相配合,转轴一13转动带动动触头组件11在中间件8中旋转运动,使动触头组件11分别与静触头一10与静触头四20、静触头二12与静触头三19接触和脱离,实现电源i进线端与负载端、电源ii进线端与负载端两个回路的分别通断,通过灭弧室组件9消除动触头组件11分闸时所产生的电弧,从而两个回路的通断可供选择,通过操作机构组件3提供动触头组件11旋转运动的驱动力,从而实现两个回路通断,且一定是一通一断的逻辑关系。短接排组件6由2-4块短接排组成,短接排的数量与电极数量相同,每块短接排分别位于静触头一10、静触头二12之间。

如图5所示,静触头一10、静触头二12、静触头三19和静触头四20安装在中间件8上,并在中间件8上成对角分布,通过动触头组件11的正反旋转运动,从而使回路对角断点实现接通及分断功能。

如图6所示,灭弧室组件9由2个灭弧室组成,对称设置在中间件8的相对两端,灭弧室组对称设置,有利于电弧熄灭。

如图8所示,静触头一10、静触头二12、静触头三19和静触头四20分别与动触头组件11相接触的锐角边均设有倒角,方便动触头组件11正反旋转运动时顺利插入相应静触头结构内,使转换更加顺畅。

如图5所示,静触头一10与静触头二12通过短接排6并接负载端,可分别实现电源i进线端与负载、电源ii进线端与负载的供给电。

本发明专利的转换由操作机构完成,即:转盘18装在安装基座15的转轴安装槽15a内并能在转轴安装槽内转动,储能弹簧17装在转盘18内腔的凹槽18a中,转轴二16转动过程中能够压缩储能弹簧17使其储能,转轴二16通过驱动联动结构21进行脱扣,通过复位弹簧22进行再扣,在储能弹簧17作用下驱动带动转盘18正转或反转,同时带动转轴一13和动触头组件11转动,实现与具有对角分布的静触头一10与静触头四20、静触头二12与静触头三19接触和脱离,通过灭弧室组件9消除动触头组件11脱离时所产生的电弧,从而实现两个回路的接通和分断可供选择。操作机构组件3带动转轴一13转动,从而带动动触头组件11正反向旋转运动,使开关的转换动作实现无关人力。

本发明所述的新型两段位手动转换开关电器,转换操作组件结构为弹簧作为动力源。

本发明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可靠,手动操作无关人力,易实现两回路可供选择接通分断的功能。

此处应该是1-3,底座应该算1极,加上就是2-4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