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双钩联动保护的微型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5899发布日期:2019-03-30 09:20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双钩联动保护的微型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型断路器,特别的,是一种带有双钩联动保护的微型断路器。



背景技术:

微型断路器被广泛使用在家庭用电以及各类电控单元的总电控制上,一旦设备发生过载以及短路的情况内部检测原件就会使扣环脱扣然后使内部的触点断开,但是由于断路器老化后没有及时更换就可能造成一定的问题:

断路器内部装有灭弧室进行灭弧,以消除内部的隐患,由于老化触点间接触变小电流增大,容易造成内部的塑料发生变形导致把手部分恢复而内部仍旧存在接触从而出现断路器烧毁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双钩联动保护的微型断路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带有双钩联动保护的微型断路器,其结构包括:二端保护器、控制把手、连接卡扣、紧固螺栓、控制机壳、固定背端,所述二端保护器嵌套固定在控制机壳的两侧并与控制把手的轴心相固定,所述连接卡扣通过熔接安设在控制机壳凹槽的顶部,所述固定背端嵌套安设在控制机壳左侧的卡座内,所述紧固螺栓呈45°角与控制机壳内部紧固螺柱的内螺纹相咬合,所述二端保护器其内部结构包括:断离旋腔、调节支架、防脱底环、嵌套外壳、联动胶条、同步环,所述断离旋腔垂直固定在嵌套外壳圆槽的顶部,所述调节支架安设在嵌套外壳的活动轴处,且底端与防脱底环紧密扣合,所述联动胶条水平固定在同步环与断离旋腔之间,所述同步环的内轴与控制把手的内轴一致,且二者相互嵌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断离旋腔由辅助底圈、滑动底板、环槽腔、较中绝缘槽、内旋器、分离内腔组成,所述辅助底圈嵌套固定在滑动底板的顶部且边缘通过密封胶加固,所述分离内腔垂直垂直安设在滑动底板的轴心上端,所述较中绝缘槽安设在环槽腔的顶部并且与底端的滑动底板相互平行,所述内旋器垂直固定在分离内腔的顶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离内腔由防弧垫板、回位弹簧、电爪、保护外壳、调节外杆组成,所述防弧垫板扣合在保护外壳内槽的孔位内,并且与回位弹簧紧密贴合,所述电爪设有两个并且相互交错固定,所述调节外杆贯穿保护外壳两侧的中心,且与内部的电爪焊接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脱底环由转换杆、二号弹簧、动作臂、固定臂、支架组成,所述转换杆侧边的环槽与二号弹簧相互嵌套,所述动作臂设有两个并且安设在转换杆的左侧,所固定臂安设在动作臂的左侧并且二者相互对称,所述支架的套环与转换杆的表壁相互贴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臂与动作臂接触表面设有横向的防滑纹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爪与铜丝接触部分为带有弧形槽的表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槽腔内腔设有对称式的凸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较中绝缘槽中部设有圆槽,圆槽边缘为倾斜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针对内部触点老化出现粘粘的情况进行优化,将断离旋腔与把手进行连接,在把手一旦脱离的情况下就是主电端与内端触点脱离,避免由于内部触点粘粘造成的持续高温造成二次事故的危险。

综上所述,本发明改进后利用二端保护器在发生断闸反应后立即切断内部主线与控制端的连接,减少由于大电流以及内部触点老化所造成的无法脱扣的情况,分离内腔联动电爪进行快速响应,避免发生二次损失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带有双钩联动保护的微型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二端保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断离旋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分离内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防脱底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动作臂与调节外杆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环槽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断离旋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二端保护器-1、控制把手-2、连接卡扣-3、紧固螺栓-4、控制机壳-5、固定背端-6、断离旋腔-11、调节支架-12、防脱底环-13、嵌套外壳-14、联动胶条-15、同步环-16、辅助底圈-111、滑动底板-112、环槽腔-113、较中绝缘槽-114、内旋器-115、分离内腔-116、防弧垫板-1161、回位弹簧-1162、电爪-1163、保护外壳-1164、调节外杆-1165、转换杆-131、二号弹簧-132、动作臂-133、固定臂-134、支架-13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图1~图8示意性的显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二端保护器的结构,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

如图1-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双钩联动保护的微型断路器,其结构包括:二端保护器1、控制把手2、连接卡扣3、紧固螺栓4、控制机壳5、固定背端6,所述二端保护器1嵌套固定在控制机壳5的两侧并与控制把手2的轴心相固定,所述连接卡扣3通过熔接安设在控制机壳5凹槽的顶部,所述固定背端6嵌套安设在控制机壳5左侧的卡座内,所述紧固螺栓4呈45°角与控制机壳5内部紧固螺柱的内螺纹相咬合,所述二端保护器1其内部结构包括:断离旋腔11、调节支架12、防脱底环13、嵌套外壳14、联动胶条15、同步环16,所述断离旋腔11垂直固定在嵌套外壳14圆槽的顶部,所述调节支架12安设在嵌套外壳14的活动轴处,且底端与防脱底环13紧密扣合,所述联动胶条15水平固定在同步环16与断离旋腔11之间,所述同步环16的内轴与控制把手2的内轴一致,且二者相互嵌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断离旋腔11由辅助底圈111、滑动底板112、环槽腔113、较中绝缘槽114、内旋器115、分离内腔116组成,所述辅助底圈111嵌套固定在滑动底板112的顶部且边缘通过密封胶加固,所述分离内腔116垂直垂直安设在滑动底板112的轴心上端,所述较中绝缘槽114安设在环槽腔113的顶部并且与底端的滑动底板112相互平行,所述内旋器115垂直固定在分离内腔116的顶端,上述辅助底圈111与较中绝缘槽114呈一直线,避免弯折的同时带有一定的接触面积的散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离内腔116由防弧垫板1161、回位弹簧1162、电爪1163、保护外壳1164、调节外杆1165组成,所述防弧垫板1161扣合在保护外壳1164内槽的孔位内,并且与回位弹簧1162紧密贴合,所述电爪1163设有两个并且相互交错固定,所述调节外杆1165贯穿保护外壳1164两侧的中心,且与内部的电爪1163焊接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脱底环13由转换杆131、二号弹簧132、动作臂133、固定臂134、支架135组成,所述转换杆131侧边的环槽与二号弹簧132相互嵌套,所述动作臂133设有两个并且安设在转换杆131的左侧,所固定臂134安设在动作臂133的左侧并且二者相互对称,所述支架135的套环与转换杆131的表壁相互贴合,上述两侧的动作臂133同时紧扣能够在分离与固定的过程中更加的便捷,提高安装的灵活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臂134与动作臂133接触表面设有横向的防滑纹路,由于线缆接入动作为上下,因此防滑纹路适宜设计为横向来避免其脱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爪1163与铜丝接触部分为弧形槽的表面,能够最大面积与接入的铜线进行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槽腔113内腔设有对称式的凸起,在顶部的控制把手2动作后才能使分离内腔116旋转内部的电爪发生位移进行电路的通断,且两端对称式设计有效较少接触中的大电流,接触更加稳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较中绝缘槽114中部设有圆槽,圆槽边缘为倾斜状,有利于铜线在固定的时候快速嵌入较中绝缘槽114的内部。

工作原理:

安装过程中二端保护器1通过连接卡扣3安设在控制机壳5两侧,一旦中部的控制把手2有动作,二端保护器1内部的导线与控制机壳5的通断就会发生改变。

导线从底部的防脱底环13穿入,为了避免在拉拽中脱落,需要将转换杆131往右侧拉拽使动作臂133与固定臂134的间距扩大,一旦固定好在弹环的作用下动作臂133与固定臂134就会将导线表皮紧紧扣住。

导线顶部的铜柱穿入电爪1163的中心然后与顶部的较中绝缘槽114相互扣合使二者存在一定的间隙,在顶部的同步环16拉动联动胶条15的时候环槽腔113发生旋转使电爪1163与铜柱间紧密的扣合,由于电爪1163交替式摆放散热效果更好,同时同样拥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保持良好的导电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