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7453发布日期:2018-09-25 20:50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使用越来越多,对插座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现有的电源插座一般包括上盖和下盖,插孔基座固定在下盖上,这种结构的插座内部结构不是很牢固,在长期的拔插过程中容易造成松动,给使用安全留下隐患,因此需要连接结构更合理更牢固的插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插座,它内部结构稳定性更高,抗冲击能力更强。

本实用新型解决以上问题所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插座,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底盖,所述上盖与底盖连接后内部形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至少一个两孔插孔组件、至少一个五孔插孔组件和一体式的导电片,所述上盖上设有供两孔插孔组件露出的第一开口和供五孔插孔组件露出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形状与两孔插孔组件外壁形状一致,所述第二开口的形状与五孔插孔组件外壁形状一致,所述两孔插孔组件外壁卡接在第一开口上,所述五孔插孔组件外壁卡接在第二开口上,所述上盖近第一开口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两个对称的第一倒扣,所述上盖近第二开口的下端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对称的第二倒扣,所述两孔插孔组件上设有与第一倒扣配合的扣位,所述五孔插孔组件上设有与第二倒扣配合的扣位。

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品插座在上盖与插孔组件之间设有扣位,使插座内部结构稳定性更高,抗冲击能力更强。

作为优选,所述两孔插孔组件包括两孔基座与两孔面板,所述两孔面板盖合在两孔基座的上端,所述五孔插孔组件包括五孔基座与五孔面板,所述五孔面板盖合在五孔基座的上端;所述第一倒扣扣在两孔基座侧壁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二倒扣扣在五孔基座侧壁的下端面上。这样的设置后,将上盖与两孔插孔组件和五孔插孔组件扣合,形成对两孔插孔组件和五孔插孔组件的下限位。

所述导电片包括L极导电片、N极导电片和E极导电片,所述L极导电片包括L极导电铜条、至少一个第一插套、至少一个第二插套和至少一个第三插套,所述第一插套、第二插套和第三插套分别通过折弯的连接铜片连接在L极导电铜条上,所述N极导电片包括N极导电铜条、至少一个第四插套、至少一个第五插套和至少一个第六插套,所述第四插套和第五插套分别通过折弯的连接铜片连接在N极导电铜条上,所述第六插套与第五插套通过折弯的连接铜片相连,所述E极导电片包括E极导电铜条和至少一个第七插套,所述第七插套通过折弯的连接铜片连接在E极导电铜条上;所述第一插套与第四插套组成独立两极插孔,所述第二插套与第六插套组成两极插孔,所述第三插套、第五插套与第七插套组成三极插孔。

所述两孔基座和五孔基座上设有放置导电片的插槽,所述第一插套与第四插套位于两孔基座的插槽内,所述第二插套、第三插套、第五插套、第六插套和第七插套位于五孔基座的插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上盖内壁上第一开口处和第二开口处均设有凸起,凸起沿开口边缘延伸,所述两孔面板的上端和五孔面板的上端分别卡接在第一开口处凸起围成的空间内和第二开口处凸起围成的空间内。所述两孔面板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凸筋,所述第一凸筋沿两孔面板外壁周向延伸;所述五孔面板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凸筋,所述第二凸筋沿五孔面板外壁周向延伸。这样的设置后,凸起围成的空间形成了对两孔面板和五孔面板水平移动限位的作用,第一凸筋与第二凸筋抵在了凸起的下端面上,形成对两孔面板和五孔面板上限位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两孔面板上设有至少两个对称的第三倒扣,所述两孔基座上设有与第三倒扣配合的第一扣孔;所述五孔面板上设有至少两个对称的第四倒扣,所述五孔基座上设有与第四倒扣配合的第二扣孔。

作为优选,所述至少两个对称的第二倒扣包括大小不一致的第五倒扣和第六倒扣,所述第五倒扣的宽度小于第六倒扣的宽度。

作为优选,五孔基座下端面设有防错凸起,所述防错凸起的高度高于五孔基座侧壁的高度,防错凸起位于五孔基座下端面近第五倒扣处。这样的设置后可避免在装配时将五孔插孔组件反方向误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插座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两孔基座和五孔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L极导电片、N极导电片和E极导电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带有三个五孔插孔组件和两个两孔插孔组件的一种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带有两个五孔插孔组件和两个两孔插孔组件的一种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带有两个五孔插孔组件和一个两孔插孔组件的一种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带有一个五孔插孔组件和一个两孔插孔组件的一种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上盖,11、第一开口,111、第一倒扣,12、第二开口,121、第二倒扣, 1211、第五倒扣,1212、第六倒扣,13、凸起,2、底盖,3、两孔插孔组件,31、两孔基座, 311、第一扣孔,32、两孔面板,321、第一凸筋,322、第三倒扣,4、五孔插孔组件,41、五孔基座,411、第二扣孔,412、防错凸起,42、五孔面板,421、第二凸筋,422、第四倒扣,5、L极导电片,51、L极导电铜条,52、第一插套,53、第二插套,54、第三插套,6、 N极导电片,61、N极导电铜条,62、第四插套,63、第五插套,64、第六插套,7、E极导电片,71、E极导电铜条,72、第七插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插座,它包括壳体,壳体包括上盖1和底盖2,上盖1与底盖2连接后内部形成容置腔,本例的插座在容置腔内设有两个两孔插孔组件3、三个五孔插孔组件4和一体式的导电片,上盖1上设有两个供两孔插孔组件3露出的第一开口11和三个供五孔插孔组件4露出的第二开口12,第一开口11的形状与两孔插孔组件3外壁形状一致,第二开口12的形状与五孔插孔组件4外壁形状一致,本例为方形的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

两孔插孔组件3包括两孔基座31与两孔面板32,两孔面板32盖合在两孔基座31的上端,五孔插孔组件4包括五孔基座41与五孔面板42,五孔面板42盖合在五孔基座41的上端;上盖1内壁上第一开口11处和第二开口12处均设有凸起13,凸起13沿开口边缘延伸,两孔面板32的上端和五孔面板42的上端分别卡接在第一开口11处凸起13围成的空间内和第二开口12处凸起13围成的空间内,这样卡接后对两孔面板32和五孔面板42形成水平限位。

两孔面板32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凸筋321,第一凸筋321沿两孔面板32外壁周向延伸;五孔面板42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凸筋421,第二凸筋421沿五孔面板42外壁周向延伸。第一凸筋321抵合在第一开口11处凸起13的下端面,第二凸筋421抵合在第二开口12处凸起 13的下端面,形成了对两孔面板32和五孔面板42的向上限位。

上盖1近第一开口11的内壁上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一倒扣111,上盖1近第二开口12的下端面上设有四个两两对称的第二倒扣121。第一倒扣111扣在两孔基座31侧壁的下端面上,第二倒扣121扣在五孔基座41侧壁的下端面上,形成了对两孔基座31和五孔基座41的向下限位。

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对两孔面板32、五孔面板42、两孔基座31和五孔基座41的上下左右移动都进行了很好的限位,使得插座内部结构稳定性更高,抗冲击能力更强。

两孔面板32上设有四个两两对称的第三倒扣322,两孔基座31上设有与第三倒扣322 配合的第一扣孔311,第三倒扣322设在两孔面板32侧壁的下端,第一扣孔311设在两孔基座31近外壁位置上,两孔基座31的外径大于两孔面板32的外径,第三倒扣322穿过第一扣孔311扣在两孔基座31侧壁的下端面上;同样的,五孔面板42上设有四个两两对称的第四倒扣422,五孔基座41上设有与第四倒扣422配合的第二扣孔411,第四倒扣422设在五孔面板42侧壁的下端,第二扣孔411设在五孔基座41近外壁的位置上,五孔基座41的外径大于五孔面板42的外径,第四倒扣422穿过第二扣孔411扣在两孔基座41侧壁的下端面上。

第二倒扣121的大小不一致,如图2所示包括左侧的第五倒扣1211和右侧的第六倒扣 1212,其中左侧的第五倒扣1211的宽度小于第六倒扣1212的宽度。

五孔基座41下端面设有防错凸起412,防错凸起412的高度高于五孔基座41侧壁的高度,防错凸起412位于五孔基座41下端面近第五倒扣1211处。在装配时,若五孔插孔组件 4左右方向弄错了插进第二开口12时,防错凸起412就会顶住宽度较大的第六倒扣1212,起到防错作用。

导电片包括L极导电片5、N极导电片6和E极导电片7,本例的L极导电片5包括L 极导电铜条51、两个第一插套52、三个第二插套53和三个第三插套54,第一插套52、第二插套53和第三插套54分别通过折弯的连接铜片连接在L极导电铜条51上,本例的N极导电片6包括N极导电铜条61、两个第四插套62、三个第五插套63和三个第六插套64,第四插套62和第五插套63分别通过折弯的连接铜片连接在N极导电铜条61上,第六插套64通过折弯的连接铜片与第五插套63相连,本例的E极导电片7包括E极导电铜条71和两个第七插套72,第七插套72通过折弯的连接铜片连接在E极导电铜条71上;第一插套52与第四插套62组成独立两极插孔,第二插套53与第六插套64组成两极插孔,第三插套54、第五插套63与第七插套72组成三极插孔。

两孔基座31和五孔基座41上设有放置导电片的插槽,第一插套52与第四插套62位于两孔基座31的插槽内,第二插套53、第三插套54、第五插套63、第六插套64和第七插套 72位于五孔基座41的插槽内。

底盖2内壁上设有对导电片限位用的定位柱,上盖1与底盖2连接后,定位柱的处由端抵住导电片。

以上实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允许有其它结构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要求范围内变化的,均属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