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SBTYPEC插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7432发布日期:2018-09-25 20:49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USB TYPE C插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USB TYPE C是最新出来的一种小型接口,支持正反插入,其数据传输速度可提升至10Gbps。对于USB TYPE C接口,其插孔可承受达到连接器产品水平的1万次插拔。但是,现有的USB TYPE C插头连接器的EMI弹片均是采用弹勾正向式结构,在插拔作用时,EMI弹片强度弱,在与USB TYPE C插座对插时会存在EMI弹片不回弹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SB TYPE C插头连接器,其能降低USB TYPE C插头连接器与插座对插时EMI弹片不回弹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USB TYPE C插头连接器,包括:上端子、下端子、胶芯主体、EMI弹片、卡勾和外壳;所述外壳包覆在所述胶芯主体的外部,所述胶芯主体的内腔具有顶壁、底壁以及连接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的两个侧壁,所述上端子安装在所述胶芯主体的所述顶壁上,所述下端子安装在所述胶芯主体的所述底壁上,所述上端子包括上绝缘载体和与所述上绝缘载体一体成型的上排导电端子,所述下端子包括下绝缘载体和与所述下绝缘载体一体成型的下排导电端子,所述卡勾安装在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和所述下排导电端子之间,所述胶芯主体的前端还具有类椭圆形的对接端口,所述EMI弹片设置在所述胶芯主体的所述对接端口处,所述EMI弹片的前端设有反向式弹勾,所述EMI弹片为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卡勾包括后端主体部和连接在所述后端主体部的两个前端侧臂,所述前端侧臂分别安装在所述胶芯主体的所述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后端主体部的两侧的边缘处具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外壳弹性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卡勾在与所述凸台相邻的位置上设有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胶芯主体内腔设有上引脚收纳孔和下引脚收纳孔,所述上端子的头部挂靠在所述上引脚收纳孔内,所述下端子的头部挂靠在所述下引脚收纳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胶芯主体的所述对接端口处设有收容腔,所述上排导电端子中的每一导电端子均具有向下凸伸至所述收容腔内的上接触部,所述上接触部用于和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子导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排导电端子中的每一导电端子均具有向上凸伸至所述收容腔的下接触部,所述下接触部用于和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子导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排导电端子的每一导电端子均具有向后延伸超出所述胶芯主体的上安装部。

进一步地,所述下排导电端子的每一导电端子均具有向后延伸超出所述胶芯主体的下安装部。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USB TYPE C插头连接器采用反向的一体式EMI弹片结构,使得EMI弹片的组装更为简易,并且降低了EMI弹片在与USB TYPE C插座对插时不回弹的风险;还通过在卡勾的后端主体部的边缘处设置了凸台和相应的凹槽,使得凸台与外壳弹性接触,使得卡勾与外壳的接触性更加稳定可靠;此外,采取了在端子头部设置挂台式结构,使端子的弹高不受端子的插入角度以及插入长度的影响,避免出现高低PIN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USB TYPE C插头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USB TYPE C插头连接器的竖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USB TYPE C插头连接器的横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USB TYPE C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USB TYPE C插头连接器的EMI弹片的弹勾结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USB TYPE C插头连接器的EMI弹片的弹勾在与插座对插时产生的力矩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端子;2、下端子;3、胶芯主体;4、EMI弹片;401、第一折弯段;402、第二折弯段;403、第三折弯段;5、卡勾;501、后端主体部;502、前端侧臂;503、凸台;504、凹槽;6、外壳;A、第一力臂;B、第二力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6,一种USB TYPE C插头连接器,包括:上端子1、下端子2、胶芯主体3、EMI弹片4、卡勾5和外壳6;外壳6包覆在胶芯主体3的外部,胶芯主体3的内腔具有顶壁、底壁以及连接顶壁和底壁的两个侧壁,上端子1安装在胶芯主体3的顶壁上,下端子2安装在胶芯主体3的底壁上,上端子1包括上绝缘载体和与上绝缘载体一体成型的上排导电端子,下端子2包括下绝缘载体和与下绝缘载体一体成型的下排导电端子,卡勾5安装在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导电端子之间,胶芯主体3的前端还具有类椭圆形的对接端口,EMI弹片4设置在胶芯主体3的对接端口处,EMI弹片4的前端设有反向式弹勾。

通过在EMI弹片4的前端设置反向式弹勾且弹勾处共有3道折弯:第一折弯段401、第二折弯段402和第三折弯段403(详见图5),这种设计可降低模具的折弯难度,并且插入插座时弹片会产生弹性变形,具有第一力臂A与第二力臂B两处力臂(详见图6),弹勾由于变形而产生相应的弹力,从而使弹片的弹力更换,在与插座对插时不易产生不回弹的现象。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卡勾5包括后端主体部501和连接在后端主体部501的两个前端侧臂502,前端侧臂502分别安装在胶芯主体3的侧壁上。通过两个前端侧臂502固定在胶芯主体3两边的侧壁上,使得卡勾5更稳固地固定在胶芯主体3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后端主体部501的两侧的边缘处具有凸台503,凸台503与外壳6弹性接触。卡勾5的后端主体部501的两侧的边缘处设置凸台503,实现卡勾5与外壳6的弹性接触,使其接触性更加稳定可靠。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卡勾5在与所述凸台503相邻的位置上设有凹槽504。在凸台503相邻的位置上设置凹槽504,增大凸台503的可形变空间,又不置于使得外壳6与卡勾5之间存在太大的空隙,并且更易于组装。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胶芯主体3的内腔设有上引脚收纳孔和下引脚收纳孔,收纳孔与端子接触的挂靠胶芯壁设计成与外壳6表面相互平行,上端子1的头部挂靠在上引脚收纳孔的胶芯壁上,下端子2的头部挂靠在下引脚收纳孔的胶芯壁上。端子头部材料在模具上冲压变薄,把端子头部挂在胶芯主体3的引脚收纳孔(PIN孔)胶芯壁上,采用此种结构可使端子的弹高在同一平面上,不会出现高低PIN现象。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EMI弹片4为一体式结构。由常规的两片式改成一体式结构,可一次性组装EMI弹片4,组装更简易方便。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胶芯主体3的对接端口处设有收容腔,上排导电端子中的每一导电端子靠近其头部的一端均具有向下凸伸至收容腔内的上接触部,上接触部用于和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子导电连接;下排导电端子中的每一导电端子靠近其头部的一端均具有向上凸伸至收容腔的下接触部,下接触部用于和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子导电连接。当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子插入收容腔内,对接端子即会与上接触部以及下接触部接触并导通电路。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排导电端子的每一导电端子均具有向后延伸超出胶芯主体3的上安装部;下排导电端子的每一导电端子均具有向后延伸超出胶芯主体3的下安装部。上安装部与下安装部用于插入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口内以进行导电连接。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