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控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6510发布日期:2018-09-25 20:40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特别涉及一种温控开关。



背景技术:

温控开关是汽车内用于控制汽车内部电器温度,防止其过热而造成损坏的控制装置。其主要由外壳及设于外壳内的温度采样元件,其温度采样元件为碟形双金属片,通过碟形双金属片在温度下产生变形,并在温度点暂态跳动的原理,配合机构的作用,使两触点迅速接通,从而启动风扇,对电器实施冷却。

然而,碟形双金属片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其弹性力会逐渐丧失,而且在高温的影响下,使用寿命较短,更换频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弹性力持久、维护成本低廉、使用寿命上的温控开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温控开关,包括有外壳、设于外壳内的静触片、可与静触片分离和触合的动触片及受温度感应驱动动触片与静触片分离和触合的温感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感驱动组件包括有与动触片连接的推动杆及驱动推动杆的推动件,该推动件包括有架设于外壳内的套筒,推动杆相对于与动触片连接一端的另一端插设于套筒内且可沿套筒轴向往复移动,套筒靠近动触头的轴向一端与该推动杆之间设有复位弹簧,套筒的轴向另一端处设有可受温度感应热胀冷缩并对推动杆实施驱动的水银介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温度升高时,套筒内的水银介质出现热涨的情况。此时水银介质处于套筒内膨胀,同时克服推动杆与套筒之间复位弹簧的弹簧力,推动杆朝向套筒外部移动,并对动触片实施推动,促使动触片与静触片贴合导电,对汽车内部的冷却物体(如风扇)实施驱动;当温度降低时,水银介质出现冷缩的情况,推动杆失去驱动力,复位弹簧促使推动杆复位,动触片受推动杆的拉力与动触片分离。水银介质可以持续使用,不会出现传统技术中弹性力丧失的情况,使用寿命长,而且结构简单,成本更为低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套筒内部具有驱动区域及推动杆安装区域,驱动区域与推动杆安装区域之间具有可处于套筒内往复移动并与推动杆抵触的密封推片,所述的水银介质处于驱动区域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可保持套筒驱动区域内的密封性,防止水银介质泄露。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设置为:外壳内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上具有供套筒安装的安装筒,安装筒侧部设有延伸至其内部并与套筒锁紧的锁紧螺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结构简单,而且紧凑。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温控开关,包括有外壳1、设于外壳1内的静触片2、可与静触片2分离和触合的动触片3及受温度感应驱动动触片3与静触片2分离和触合的温感驱动组件4,温感驱动组件4包括有与动触片3连接的推动杆41及驱动推动杆41的推动件42,该推动件42包括有架设于外壳1内的套筒421,推动杆41相对于与动触片3连接一端的另一端插设于套筒421内且可沿套筒421轴向往复移动,套筒421靠近动触头3的轴向一端与该推动杆41之间设有复位弹簧5,套筒421的轴向另一端处设有可受温度感应热胀冷缩并对推动杆41实施驱动的水银介质43。上述方案中,当温度升高时,套筒421内的水银介质43出现热涨的情况。此时水银介质43处于套筒421内膨胀,同时克服推动杆41与套筒421之间复位弹簧5的弹簧力,推动杆41朝向套筒421外部移动,并对动触片3实施推动,促使动触片3与静触片2贴合导电,对汽车内部的冷却物体(如风扇)实施驱动;当温度降低时,水银介质43出现冷缩的情况,推动杆41失去驱动力,复位弹簧5促使推动杆41复位,动触片3受推动杆41的拉力与动触片3分离。水银介质43可以持续使用,不会出现传统技术中弹性力丧失的情况,使用寿命长,而且结构简单,成本更为低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套筒421内部具有驱动区域4211及推动杆安装区域4212,驱动区域4211与推动杆安装区域4212之间具有可处于套筒421内往复移动并与推动杆41抵触的密封推片6,水银介质43处于驱动区域4211内。上述设置可保持套筒421驱动区域4211内的密封性,防止水银介质43泄露。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更为简单,更为紧凑。外壳1内设有支撑架7,支撑架7上具有供套筒421安装的安装筒71,安装筒71侧部设有延伸至其内部并与套筒421锁紧的锁紧螺杆71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