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金属片和脱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7158发布日期:2018-11-13 22:25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小电流开关器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双金属片和脱扣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小电流(一般指6A及以下)开关器件使用整片的直条双金属片作为过载保护的驱动力元件,双金属片的加热要满足加热功率的要求,故其加热需采用复合加热(加热电流流过双金属片和缠绕在其上面的电阻丝)或间接加热(加热电流只流过缠绕在其上面的电阻丝)的方式,则其加热组件一般由6个零件组成:双金属片、电阻丝、绝缘套管、附加铜片、软连接线和双金属片支架,制作工艺包括:①在直条双金属片上加装绝缘套管;②在绝缘套管上绕制电阻丝;③压平整形绕制的电阻丝;④电阻丝加装附加铜片焊接软连接线。其存在的缺陷如下:1.双金属片加热的热效率低:间接加热的热量通过辐射传给双金属片,热量的利用效率低;2.双金属片加热组件的工艺过程复杂;3.双金属片弯曲受阻:由于在其上面加装了绝缘套管并绕制了电阻丝,捆绑了双金属片,限制并阻碍了双金属片受热弯曲的变形量;4.双金属加热组件焊接质量不易保证:受加热功率要求的限制,电阻丝的直径较小,焊接难度大,电阻丝断开的风险大;5.综合成本高:零件数量多,工艺过程复杂导致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金属片和脱扣装置用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金属片,包括多个条形状的子双金属片,多个子双金属片沿其宽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子双金属片的首端相互连接或尾端相互连接,使得多个子双金属片沿其长度方向依次串联构成一电流通路,连接后的多个子双金属片的两个未连接端分别为电流输入端和电流输出端。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子双金属片等间距排列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子双金属片的数量、长度和宽度根据电流规格大小设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子双金属片的数量为奇数个或偶数个。

进一步的,电流规格越小,子双金属片的数量越多,子双金属片的宽度越小。

进一步的,连接后的多个子双金属片为一体成型件。

进一步的,所述电流输入端与位于同一端的其它子双金属片不在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与多个子双金属片的自由端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杆上还设有定位柱,用于保证不同子双金属片之间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脱扣装置,包括上述的双金属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小电流的开关器件,双金属片串在回路中直接加热即可满足加热功率的要求,无需电阻丝、绝缘套和附加铜片等辅助器件,具有以下优点:1.与现有辐射加热相比,热效率高,节约能源;2.双金属片的焊接工艺简单;3.双金属片受热弯曲不受任何影响;4.双金属片焊接位置有足够的面积,焊接容易且焊接质量有保障;5.综合成本低,与现有的装置相比,省略了繁杂的绕制电阻丝工艺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双金属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双金属片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双金属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双金属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双金属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双金属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双金属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双金属片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双金属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的双金属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九的双金属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一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双金属片1,包括多个条形状的子双金属片11,多个子双金属片11沿其宽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子双金属片11的首端(图1中的下端)相互连接或尾端(图1中的上端)相互连接,具体的,第一个子双金属片11与第二个子双金属片11的尾端相互连接,第二个子双金属片11与第三个子双金属片11的首端相互连接,第三个子双金属片11与第四个子双金属片11的尾端相互连接,第四个子双金属片11与第五个子双金属片11的首端相互连接,依次类推,使得多个子双金属片11沿其长度方向依次串联构成一电流通路,连接后的多个子双金属片11的两个未连接端111和112分别为电流输入端和电流输出端。

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子双金属片11等间距排列设置,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多个子双金属片11也可以不等间距设置,相邻的子双金属片11可以平行设置,也可以不平行设置,只要保证之间有间距即可。

所述子双金属片11的材料、数量、长度,厚度和宽度根据电流规格大小进行选择,电流规格越小,子双金属片11的数量越多,子双金属片11的宽度越小,子双金属片11的数量可以是奇数个,也可以是偶数个,当为奇数个时,电流输入端111和电流输出端112不在同一端,如图1所示,分别位于上下端,当为偶数个时,电流输入端111和电流输出端112在同一端。

本具体实施例中,子双金属片11的数量为9条,宽度较细,适用于电流规格为1A。

本具体实施例中,连接后的多个子双金属片11为一体成型件,可以通过片状的双金属片直接冲切成型,便于制造。

进一步的,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电流输入端111与位于同一端的其它子双金属片11的端部不在同一平面内,如图2所示,电流输入端111与其它子双金属片11的下端不在同一平面内,相互错开,从而增加绝缘距离,便于电流输入端111焊接软连接线,而无需再增加额外的绝缘件。

使用时,将双金属片1的电流输入端111与软连接线焊接在一起,并固定在底座的固定槽内;双金属片1的电流输出端112与双金属片支架焊接在一起,双金属片支架固定在底座的固定槽内,形成由软连接线,双金属片1和双金属片支架组成的双金属片导电回路。双金属片1串在回路中直接加热即可满足加热功率的要求,无需电阻丝、绝缘套和附加铜片等辅助器件,具有以下优点:1.与现有辐射加热相比,热效率高,节约能源;2.双金属片的焊接工艺简单;3.双金属片受热弯曲不受任何影响;4.双金属片焊接位置有足够的面积,焊接容易且焊接质量有保障;5.综合成本低,与现有的装置相比,省略了繁杂的绕制电阻丝工艺过程。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一的区别在于子双金属片11的数量为6个,宽度比实施例一的宽,适用于电流规格为2A的。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二的区别在于子双金属片11的数量为4个,宽度比实施例二的宽,适用于电流规格为3A的。

实施例四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三的区别在于子双金属片11的数量为3个,宽度比实施例三的宽,适用于电流规格为4A的。

实施例五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与实施四的区别在于子双金属片11的数量为6个,宽度比实施例一至四的宽,长度比实施例一至四的短,适用于电流规格为6A的。

实施例六

如图7-9所示,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一的区别在于:还包连杆2,连杆2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连杆2与多个子双金属片11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可以采用粘接进行固定。保证多个子双金属片11在自由端同步弯曲变形,增加了双金属片自由端的强度,同时叠加了多个子双金属片11弯曲变形产生的推力,保证双金属片获得足够的推力。本具体实施例中,连杆2上还设有卡扣21,子双金属片11的自由端设有卡孔,通过卡扣21与卡孔配合,增加牢固度。

本具体实施例中,连杆2上还设有定位柱22,定位柱22穿设在两个子双金属片11自由端之间的间隙或子双金属片11的自由端上,用于保证不同子双金属片11之间的间隙,避免接触短路,提高可靠性。

实施例七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六的区别在于子双金属片11的数量为6个,宽度比实施例六的宽,适用于电流规格为2A的。

实施例八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七的区别在于子双金属片11的数量为4个,宽度比实施例七的宽,适用于电流规格为3A的。

实施例九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八的区别在于子双金属片11的数量为3个,宽度比实施例八的宽,适用于电流规格为4A的。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脱扣装置,包括上述的双金属片1。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