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配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5681发布日期:2019-02-15 20:10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适配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配器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易于收纳线材且具防尘效果的适配器结构。



背景技术:

适配器(Dongle)用于搭配各式电子产品,以供应电子产品稳定的电力与数据讯号输送,而熟知的适配器最大的缺点在于收线的问题。例如,在中国台湾专利证书第M350899号的「具单位卷线之电源适配器」,在该前案中,适配器的上盖与下盖之间除设有电路组件以外,更设置一卷线器,包含卷线盘、回旋簧等,以将该适配器的导线拉回收纳。

适配器虽可将导线拉回收纳(例如,透过内建卷线器),使外表达到整洁、美观的效果,然而,适配器内部的空间十分狭窄,且须要散热的空间,装设卷线设备(如卷线器)则会阻碍内部空气流的流动而降低适配器散热的能力,且因卷线机构作动一段时日后,易形成材质硬化或表面磨耗,摩擦力增加,而造成恼人的卡线问题。

为了让该卷线器不占用适配器内部空间阻碍空气流动,另有前案将卷线器装设于适配器的外部,如中国台湾专利证书第M299946号的「具隐藏伸缩之电源适配器插头结构」。该卷线器虽不占用适配器内部空间,却也因设置于适配器外部而无法与适配器表面进行有效地固定,导致挂在适配器外的卷线器容易产生晃动与拉扯情形,造成收纳上的不便。

无论卷线器设置于适配器的内部或外部,插接部均为开放式设计,不具有防尘效果。除此之外,前述的适配器的电源线皆是采用圆线,除不容易整理外,小半径弯折时电源线内部的芯线易有相互干扰拉挤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配器结构,该适配器的电源线采用扁平电缆线,除容易整理外,小半径弯折时不会有电源线内部的芯线相互干扰拉挤问题,且扁平电缆线适当的环绕设置能够将插接孔遮蔽,提供防尘效果。

本实用新型适配器结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线材无须透过卷线器即可直接固定于该适配器外部收纳,同时收纳时能够遮蔽外部的插接孔及插接头,达到收纳便利以及防尘的效果。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适配器结构,包括:一绝缘壳体,具有顶板、底板、及二相对且位于所述顶板、底板之间的前侧壁与后侧壁,以及周面,所述顶板、底板、前侧壁与后侧壁以及周面围绕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电子组件,所述前侧壁具有第一开口,所述底板具有第二开口,所述后壁板设有与所述电子组件相接之一插接孔,且将连接所述前壁板、顶板、后壁板及底板中央的带状区域定义为拉线路径;以及一线材,为扁平电缆线与所述电子组件电性相接,其一端设于所述绝缘壳体的前壁板的第一开口,沿着所述拉线路径延伸以遮蔽所述后壁板的插接孔,并将另一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底板的第二开口。

依据上述,所述线材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设置卡接柱,所述第一开口内缘设置与所述卡接柱吻合的卡接槽,以将所述线材牢靠地固定于所述第一开口。

依据上述,所述线材相对于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具有插接头,所述第二开口内缘对应地设置对接头,所述对接头略大于所述插接头,以将所述线材活动地固定于所述第二开口。

依据上述,该适配器结构还包括导引件,所述导引件包含升高台面及导斜面,所述升高台面一体设置于所述顶板表面,并位于所述拉线路径上,以使所述线材准确地导向所述后壁板并遮蔽所述插接孔,达定位之效果;所述导斜面位于所述拉线路径上,并由所述底板表面朝向所述第二开口倾斜设置,以将所述线材导向所述第二开口进行固定,达定位之效果。

依据上述,所述适配器结构还包括导引件,所述导引件包含沟面及导斜面,所述沟面设置于所述顶板,并位于所述拉线路径上,使所述线材准确地导向所述后壁板并遮蔽所述插接孔,达定位之效果,所述导斜面位于所述拉线路径,并由所述底板表面朝向所述第二开口倾斜设置,以将所述线材导向所述第二开口进行固定,达定位之效果,其中所述沟面之深度与所述线材之厚度相当,以使所述线材置入后,所述线材与所述顶板之外表面齐平,使轮廓更加平整,不仅利于携带且更为美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适配器结构,包括一绝缘壳体,具有顶板、底板、及二相对且位于所述顶板、底板之间的前侧壁与后侧壁,以及周面,所述顶板、底板、前侧壁与后侧壁以及周面围绕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电子组件,所述电子组件至少包含电路板,所述前侧壁具有第一开口,所述底板具有第二开口,且所述第二开口内缘设置对接头,所述后壁板及周面设有与所述电子组件相接之复数插接孔,且将连接所述前壁板、后壁板及周面的带状区域定义为拉线路径;以及一线材,为扁平电缆线与所述电子组件电性相接,其一端设于所述绝缘壳体的前壁板的第一开口,相对于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具有插接头,能够沿着所述拉线路径延伸以遮蔽所述后壁板及周面的插接孔,并将所述插接头定位于所述底板的第二开口的所述对接头内。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适配器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电源线采用扁平电缆线,除容易整理外,小半径弯折时不会有电源线内部的芯线相互干扰拉挤问题,且扁平电缆线适当的环绕设置能够将插接孔遮蔽,提供防尘效果;线材无须透过卷线器即可直接固定于该适配器外部收纳,同时收纳时能够遮蔽外部的插接孔及插接头,达到收纳便利以及防尘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适配器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图。

图2为图1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收纳状态之示意图。

图4至图9为图3不同视角之外部结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适配器结构之第二实施例之立体图。

图11为图10之收纳状态之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适配器结构之第三实施例之立体图。

图13至图15为图12不同视角的示意图。

图16为图12之收纳状态之立体图。

附图标记:

适配器结构 1,1’ 绝缘壳体 2,2’

线材 3,3’ 导引件 4

周面 20,20’

顶板 21,21’ 底板 22,22’

前壁板 23,23’ 后壁板 24,24’

容置空间 25 电子组件 26

卡接柱 31 插接头 32

升高台面 41 导斜面 42

沟面 43 第二开口 220,220’

第一开口 230,230’ 插接孔 240,240’

电路板 260 对接头 2201

卡接槽 2301 拉线路径 P,P’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适配器结构1 包括:绝缘壳体2、线材3及导引件4。

该绝缘壳体2,具有顶板21、底板22、及二相对且位于该顶板21、底板 22之间的前壁板23与后壁板24,以及周面20,其中该顶板21、底板22、前壁板23与后壁板24以及周面20围绕形成容置空间25,该容置空间25内设有电子组件26,该电子组件26至少包含电路板260,可提供电力、数据讯号转换以及充电使用。该前壁板23具有第一开口230,该底板22具有第二开口220,该后壁板24设有与该电子组件26相接之一插接孔240,且将连接该前壁板23、顶板21、后壁板24及底板22中央的带状区域定义为拉线路径 P(图1所示)。该第一开口230与该容置空间25相通,该第二开口220不与该容置空间25相通。

该线材3采用扁平电缆线(flat cable)与该电子组件26电性相接,其一端设于该绝缘壳体2的前壁板23的第一开口230,沿着该拉线路径P延伸以遮蔽该后壁板24的插接孔240,并将另一端活动地设置于该底板22的第二开口220。该线材3相对于该第一开口230的一端设置卡接柱31,该第一开口 230内缘设置与该卡接柱31吻合的卡接槽2301,以将该线材3牢靠地固定于该第一开口230。该线材3相对于该第二开口220的一端具有插接头32,该第二开口220内缘对应地设置对接头2201,该对接头2201略大于该插接头 32,以将该线材3活动地固定于该第二开口220。

该导引件4,包含升高台面41及导斜面42,该升高台面41一体设置于该顶板21表面,并位于该拉线路径P上,以使该线材3准确地导向该后壁板24并遮蔽该插接孔240,达定位之效果。该导斜面42位于该拉线路径P,并由该底板22表面朝向该第二开口220倾斜设置,以将该线材3导向该第二开口220进行固定,达定位之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将线材3收纳于适配器1的外部而不占用内部的容置空间25,该绝缘壳体2之第一开口230及第二开口220将该线材3的两端分别固定,使收纳后线材3位于该拉线路径P上不易晃动,该线材3沿着该拉线路径P延伸,使位于绝缘壳体2之后壁板24的插接孔240得以遮蔽,配合位于该线材3末端的插接头32亦可收纳于该对接头2201内,且该导引件4之设置,能够导引该线材3沿着该拉线路径P延伸,达到收纳便利以及防尘的效果。

请进一步配合图4至图8参阅,本实用新型适配器结构1于使用时如图 1。当欲进行收纳时,将该线材3由前壁板23之第一开口230处向上拖曳(图 4),并依该拉线路径P沿着该升高台面41延伸(图5),于该升高台面41末端向下拖曳以顺势遮蔽该后壁板24的插接孔240(图6),最后将该线材3末端的插接头32固定于该底板22之第二开口220处(图7),即可快速地完成本实用新型适配器结构1之收纳。本实用新型适配器结构1于收纳后(图8及图 9)具较小体积且轮廓平整,亦利于携带。

请参阅图10及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差别在于本实施例该导引件不使用第一实施例的升高台面41,而以沟面43取代,该沟面43设置于该顶板21,并位于该拉线路径P上,使该线材3准确地导向该后壁板24并遮蔽该插接孔240,且该沟面43之深度与该线材3之厚度相当,提供该线材3置入后,该线材3与该顶板21之外表面齐平,使轮廓更加平整,不仅利于携带且更为美观。

请参阅图12至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适配器结构1’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包括绝缘壳体2’及线材3’。该绝缘壳体2’具有顶板21’、底板22’、及二相对且位于该顶板21’、底板22’之间的前壁板 23’与后壁板24’,以及周面20’。该前壁板23’具有第一开口230’,该底板22’具有第二开口220’;该线材3’为扁平电缆线(flat cable),其一端设于该绝缘壳体2’的前壁板23’的第一开口230’,另一端活动设于该底板22’的第二开口220’,该后壁板24’及周面20’设有三个插接孔240’。差别在于,本实施例适配器结构为横向摆置,且其拉线路径P’不经由顶板21’,而是直接由前壁板23’横向地绕到后壁板24’,再由该后壁板24’及周面 20’到底板22’的该对接头2201’内(图14)。该线材3’经由该拉线路径P’延伸,同样可遮蔽位于该后壁板24’及周面20’之该等插接孔240’而达到防尘效果(图16),且透过该线材3’以两端进行固定方式,收纳不易晃动。除了收纳上便利外,体积小、轮廓平整亦相当利于携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适配器结构确能达到创作之目的,符合专利要件,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所为之各种修饰与变化仍应包含于本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