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层粘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3515发布日期:2019-02-15 19:59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胶层粘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粘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胶层粘贴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组件能够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其包括:太阳能芯片、分别设置于太阳能芯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两个起保护作用的板件(例如玻璃板)。为了避免外界的液体、灰尘等杂质进入两个板件之间,需要在两个板件的周缘之间设置绝缘胶层。其中,利用胶层粘贴装置来提高胶层与板件的粘结力。

相关技术中一边撕下离型膜,一边将胶层压紧在板件上。但是,在撕下离型膜时,容易将粘贴于板件上的胶层带起,导致胶层与板件分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胶层粘贴装置,可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胶层粘贴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将粘接覆盖层粘接于粘接基底的压紧机构和用于驱动所述压紧机构移动的驱动机构;其中,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初压段和复压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压紧机构包括:沿所述压紧机构的移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滚压件;其中,

第一指定数量的所述滚压件作为所述初压段;

第二指定数量的所述滚压件作为所述复压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复压段对应的所述滚压件的直径大于所述初压段对应的所述滚压件的直径;和/或,

所述复压段对应的所述滚压件的重量大于所述初压段对应的所述滚压件的重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复压段中,先提供再次压力对应的所述滚压件的直径小于后提供再次压力对应的所述滚压件的直径;和/或,

先提供再次压力对应的所述滚压件的重量小于后提供再次压力对应的所述滚压件的重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多个驱动单元;

每个所述驱动单元与每个所述滚压件一一对应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多个所述滚压件通过传动件连接;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个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与任一个所述滚压件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压板;

所述压板中具有第一设定长度的板体作为所述初压段;

所述压板中具有第二设定长度的板体作为所述复压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压板中所述复压段的重量大于所述压板中所述初压段的重量;和/或,

所述压板中所述复压段的厚度大于所述压板中所述初压段的厚度;和/或,

所述压板中所述复压段与所述粘接覆盖层之间的接触面积大于所述压板中所述初压段与所述粘接覆盖层之间的接触面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齿牙,沿所述压紧机构的移动方向,设置于所述压板上;

适于与所述齿牙啮合的齿轮;

用于驱动所述齿轮转动的第一动力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压紧机构包括:沿所述压紧机构的移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压块;其中,

第一指定数量的所述压块作为所述初压段;

第二指定数量的所述压块作为所述复压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复压段对应的所述压块的厚度大于所述初压段对应的所述压块的厚度;和/或,

所述复压段对应的所述压块的重量大于所述初压段对应的所述压块的重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传动通孔,设置于所述压块内;

适于与所述传动通孔连接传动的传动杠;

用于驱动所述传动杠运动的第二动力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压紧机构上与所述粘接覆盖层接触的接触面设置有防粘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防粘层上与所述压紧机构的接触面设置为粗糙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加热机构,用于对所述粘接覆盖层上用于与所述粘接基底接合的粘接面进行加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热风供给件和/或辐射加热件;

所述热风供给件用于向所述粘接覆盖层和所述粘接基底之间提供热风;

所述辐射加热件用于透过所述粘接基底对所述粘接覆盖层加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胶层粘贴装置及方法,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压紧机构的初压段对粘接覆盖层提供首次压力,并且,通过复压段对粘接覆盖层提供再次压力,避免了在撕拉离型膜时,离型膜给予粘接覆盖层的拉力将粘接覆盖层带离粘接基底,以使粘接覆盖层牢固地粘结于粘接基底上。并且,该胶层粘贴装置的结构简单,胶层粘贴方法简单,可控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胶层粘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胶层粘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压紧机构与驱动机构的第一连接关系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压紧机构与驱动机构的第二连接关系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压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压紧机构与驱动机构的连接关系图。

其中,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L-滚轮,

M-粘接覆盖层,

N-离型膜,

S-粘接基底,

1-压紧机构,11-滚压件,12-传动件,13-压板,14-压块,

2-驱动机构,21-驱动单元,22-齿牙,23-齿轮,24-传动杠,25-第二动力件,

3-加热机构,31-热风供给件,32-辐射加热件。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在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之前,对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些术语给出定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粘贴面”和“第二粘贴面”为粘接覆盖层M中相对的两个粘贴面。

粘接覆盖层M的第一粘贴面上设置有离型膜N,粘接覆盖层M卷在一起时,离型膜N将粘接覆盖层M的第一粘贴面和第二粘贴面隔离开。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胶层粘贴装置,如附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用于将粘接覆盖层M粘接于粘接基底S的压紧机构1和用于驱动压紧机构1移动的驱动机构2,参见附图3。其中,该压紧机构1包括:初压段和复压段。

相关技术提供了一种胶层粘贴装置,如附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一个滚轮L和驱动滚轮L滚动的电机(未示出)。在应用时,将粘接覆盖层M的第一粘贴面置于下层粘接基底S上,将粘接覆盖层M的第二粘贴面上的部分离型膜N撕下,使部分第二粘贴面露出。将滚轮L置于粘接覆盖层M的第二粘贴面上,然后一边将粘接覆盖层M上的离型膜N撕下,一边通过电机驱动滚轮L在粘接覆盖层M上滚压,以提高粘接覆盖层M与下层粘接基底S之间的粘结力。随后,将上层粘接基底粘贴于粘接覆盖层M的第二粘贴面上即可。

但是,相关技术中在撕下离型膜N时,由于粘接覆盖层M与粘接基底S之间的粘接力较小,并且,在撕拉离型膜N时,给予粘接覆盖层M背离粘接基底S的拉力,所以,容易将粘贴于粘接基底S上的粘接覆盖层M带起,导致粘接覆盖层M与粘接基底S分离。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如附图1所示的胶层粘贴装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初压段对粘接覆盖层M提供首次压力,以对粘接覆盖层M进行初次压紧,复压段对粘接覆盖层M提供再次压力,且,再次压力不限于一次,可以为多次,以对粘接覆盖层M进行再次压紧。并且,在撕拉离型膜N时,复压段对经过首次压力的粘接覆盖层M提供再次压力,避免离型膜N给予粘接覆盖层M的拉力将粘接覆盖层M带离粘接基底S,以使粘接覆盖层M牢固地粘结于粘接基底S上,粘接覆盖层M不会被离型膜N带离粘接基底S。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胶层粘贴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描述:

以将粘接覆盖层M粘贴于太阳能电池组件中位于下层的粘接基底S上为例,将粘接覆盖层M的第一粘贴面置于下层的粘接基底S上,将粘接覆盖层M的第二粘贴面上的部分离型膜N撕下,然后将驱动机构2置于粘接覆盖层M的第二粘贴面上。一边撕下离型膜N,一边通过驱动机构2驱动压紧机构1在粘接覆盖层M上沿离型膜N的脱离方向移动,则压紧机构1的初压段对粘接覆盖层M提供首次压力,使粘接覆盖层M的第一粘贴面粘贴于粘接基底S上,压紧机构1的复压段对粘接覆盖层M提供再次压力,避免了在撕拉离型膜N时,离型膜N给予粘接覆盖层M的拉力将粘接覆盖层M带离粘接基底S,以使粘接覆盖层M的第一粘贴面牢固地粘贴于粘接基底S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胶层粘贴装置,通过驱动机构2驱动压紧机构1的初压段对粘接覆盖层M提供首次压力,并且,通过复压段对粘接覆盖层M提供再次压力,避免了在撕拉离型膜N时,离型膜N给予粘接覆盖层M的拉力将粘接覆盖层M带离粘接基底S,以使粘接覆盖层M牢固地粘结于粘接基底S上。并且,该胶层粘贴装置的结构简单,使用方法简单,可控性好。

上述提及,压紧机构1能够为粘接覆盖层M提供首次压力和再次压力,在基于容易设置的前提下,以下给出三种示例:

(一)压紧机构1的第一种结构

如附图3所示,压紧机构1包括:沿压紧机构1的移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滚压件11;其中,第一指定数量的滚压件11作为初压段;第二指定数量的滚压件11作为复压段。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指定数量的滚压件11指的是:对粘接覆盖层M提供首次压力的滚压件11,即为初压段。初压段对应的滚压件11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二指定数量的滚压件11指的是:对粘接覆盖层M提供再次压力的滚压件11,即复压段。复压段对应的滚压件11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

驱动机构2驱动压紧机构1在粘接覆盖层M上移动时,第一指定数量的滚压件11首先滚压,并为粘接覆盖层M提供首次压力。在撕拉离型膜N时,离型膜N给予粘接覆盖层M向上的拉力,与此同时,第二指定数量的滚压件11给予粘接覆盖层M再次压力(即对已经滚压过的粘接覆盖层M进行再次滚压),避免了离型膜N将粘接覆盖层M带离粘接基底S,进而使粘接覆盖层M牢固地粘贴于粘接基底S上。

其中,滚压件11可以为滚轮或者滚筒。

该压紧机构1的结构简单,容易获取,且针对滚压件11为滚轮或者滚筒时,滚压件11的线与粘接覆盖层M的面之间相互挤压,压紧作用好,能够提高粘接覆盖层M与粘接基底S之间的粘结力,避免了离型膜N将粘接覆盖层M带离粘接基底S。

考虑到第二指定数量的滚压件11能够给予粘接覆盖层M较大的再次压力,复压段对应的滚压件11的直径可以大于初压段对应的滚压件11的直径;和/或,复压段对应的滚压件11的重量大于初压段对应的滚压件11的重量。

即,或者,仅复压段对应的滚压件11的直径大于初压段对应的滚压件11的直径,或者,仅复压段对应的滚压件11的重量大于初压段对应的滚压件11的重量,或者,复压段对应的滚压件11的直径和重量均大于初压段对应的滚压件11的直径和重量。

需要说明的是,当复压段对应的滚压件11的重量大于初压段对应的滚压件11的重量时,针对于复压段对应的滚压件11与粘接覆盖层M之间的接触面积,与初压段对应的滚压件11与粘接覆盖层M之间接触面积相同,进而使得复压段对应的滚压件11给予与其接触的接触面的再次压力,大于初压段对应的滚压件11给予与其接触的接触面的初次压力。

初压段对应的滚压件11滚压粘接覆盖层M后,由于复压段对应的滚压件11的直径大于初压段对应的滚压件11的直径,和/或,复压段对应的滚压件11的重量大于初压段对应的滚压件11的重量,所以,复压段对应的滚压件11对粘接覆盖层M的挤压程度更大,其给予粘接覆盖层M的再次压力大于首次压力,能够更好地避免离型膜N将粘接覆盖层M带离粘接基底S,使粘接覆盖层M更牢固地粘结于粘接基底S上。

其中,在复压段中,对应的多个滚压件11的直径可以相等,也可以为先提供再次压力对应的滚压件11的直径小于后提供再次压力对应的滚压件11的直径;和/或,先提供再次压力对应的滚压件11的重量小于后提供再次压力对应的滚压件11的重量,以使后提供的再次压力大于先提供的再次压力。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先提供再次压力对应的滚压件11的重量小于后提供再次压力对应的滚压件11的重量时,复压段对应的多个滚压件11分别与粘接覆盖层M之间的接触面积均相同,进而使得先提供的再次压力小于后提供的再次压力。

当压紧机构1为上述结构时,驱动机构2驱动该压紧机构1的方式有多种,在基于容易设置的前提下,给出以下两种示例:

作为第一种示例:如附图3所示,驱动机构2包括:多个驱动单元21;每个驱动单元21与每个滚压件11一一对应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驱动单元21同步驱动每个滚压件11,以使多个滚压件11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进而能够对粘接覆盖层M提供初次压力和再次压力。

通过每个驱动单元21分别驱动每个滚压件11在粘接覆盖层M上滚压,即可实现压紧机构1在粘接覆盖层M上的滚压作用。

其中,驱动单元21可以为电机,每个电机通过传动轴与滚压件11连接,以为滚压件11提供转动力。

在驱动机构2中,多个电机可固定于一个壳体上,以使多个电机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由于每个驱动单元21与每个滚压件11一一对应连接,所以,使多个滚压件11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作为第二种示例:如附图4所示,多个滚压件11通过传动件12连接;驱动机构2包括一个驱动单元21,驱动单元21与任一个滚压件11连接。

通过驱动单元21驱动任意一个滚压件11滚动时,该滚压件11通过传动件12将滚动力传递至其他滚压件11,使其他滚压件11滚动,进而使多个滚压件11在粘接覆盖层M上滚压。并且,设置传动件12还使多个滚压件11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以利于该压紧机构1对粘接覆盖层M提供首次压力和再次压力。

以附图4为例,滚压件11的数目为两个,驱动单元21为电机,传动件12为传动杆时,电机通过传动轴与右侧的滚压件11连接,左侧的滚压件11与一个传动轴连接,这两个传动轴可转动地穿过传动杆的两端。当电机驱动右侧的滚压件11滚动时,右侧的滚压件11带动左侧的滚压件11滚动。

(二)压紧机构1的第二种结构

如附图5所示,压紧机构1包括:压板13;压板13中具有第一设定长度的板体作为初压段;压板13中具有第二设定长度的板体作为复压段。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定长度和第二设定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当驱动机构2驱动压紧机构1的初压段向前移动时,给予该段粘接覆盖层M首次压力。当压紧机构1的复压段移动至该段粘接覆盖层M时,给予其再次压力,避免离型膜N将该段粘接覆盖层M带离粘接基底S,使该段粘接覆盖层M与粘接基底S之间牢固粘贴。

上述压紧机构1的结构简单,方便控制。

考虑到复压段能够给予粘接覆盖层M的再次压力大于初次压力,以更好地避免离型膜N将粘接覆盖层M带离粘接基底S,提高粘接覆盖层M与粘接基底S之间的粘结力,压板13中复压段的重量可以大于压板13中初压段的重量,和/或,压板13中复压段的厚度大于压板13中初压段的厚度;和/或,压板13中复压段与粘接覆盖层M之间的接触面积大于压板13中初压段与粘接覆盖层M之间的接触面积。

即,可以仅压板13中复压段的重量大于压板13中初压段的重量,或者,仅压板13中复压段的厚度大于压板13中初压段的厚度,或者,仅压板13中复压段与粘接覆盖层M之间的接触面积大于压板13中初压段与粘接覆盖层M之间的接触面积,或者,为上述任意两种的组合形式。

需要说明的是,压板13中复压段的重量大于压板13中初压段的重量时,针对复压段与粘接覆盖层M之间的接触面积,与初压段与粘接覆盖层M之间的接触面积相同,进而使得压板13中复压段给予接触面的再次压力大于压板13中初压段给予接触面的初次压力。

当压板13中复压段与粘接覆盖层M之间的接触面积大于压板13中初压段与粘接覆盖层M之间的接触面积时,针对初压段与复压段长度相同的情形,可以使复压段的宽度大于初压段的宽度。

当压紧机构1为压板13时,驱动机构2驱动该压紧机构1的方式有多种,在基于容易设置的前提下,给出以下示例:

如附图5所示,驱动机构2可以包括:齿牙22,沿压紧机构1的移动方向,设置于压板13上;适于与齿牙22啮合的齿轮23;用于驱动齿轮23转动的第一动力件。

通过第一动力件驱动齿轮23转动,由于齿轮23与齿牙22啮合,所以,齿轮23驱动压板13在粘接覆盖层M上移动。

上述驱动机构2的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可控地实现驱动压板13在粘接覆盖层M上移动。

其中,齿牙22可以设置于粘接基底S的上表面上,也可以设置于粘接基底S的侧壁上,齿轮23的位置对应设置。

第一动力件可以为电机,通过传动轴与齿轮23连接,以给予齿轮23转动力。

(三)压紧机构1的第三种结构

如附图6,压紧机构1包括:沿压紧机构1的移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压块14;其中,第一指定数量的压块14作为初压段;第二指定数量的压块14作为复压段。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指定数量的压块14指的是:为粘接覆盖层M提供首次压力的压块14,初压段对应的压块14的数目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二指定数量的压块14指的是:为粘接覆盖层M提供再次压力的压块14,复压段对应的压块14的数目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

驱动机构2驱动压紧机构1在粘接覆盖层M上移动时,第一指定数量的压块14首先移动,以为粘接覆盖层M提供首次压力。在撕拉离型膜N时,离型膜N给予粘接覆盖层M向上的拉力,与此同时,第二指定数量的压块14给予粘接覆盖层M再次压力(即对已经压紧过的粘接覆盖层M进行再次压紧),避免了离型膜N将粘接覆盖层M带离粘接基底S。

该压紧机构1的结构简单,容易获取,能够提高粘接覆盖层M与粘接基底S之间的粘结力。

考虑到复压段能够给予粘接覆盖层M的再次压力大于初次压力,以更好地避免离型膜N将粘接覆盖层M带离粘接基底S,提高粘接覆盖层M与粘接基底S之间的粘结力,针对初压段和复压段压块数量相同的情形,复压段对应的压块14的厚度大于初压段对应的压块14的厚度;和/或,复压段对应的压块14的重量大于初压段对应的压块14的重量。

需要说明的是,复压段对应的压块14的重量大于初压段对应的压块14的重量时,针对复压段对应的压块14与粘接覆盖层M之间的接触面积大于初压段对应的压块14与粘接覆盖层M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使得复压段对应的压块14给予接触面的再次压力大于初压段对应的压块14给予接触面的初次压力。

即,仅复压段对应的压块14的厚度大于初压段对应的压块14的厚度,或者,仅复压段对应的压块14的重量大于初压段对应的压块14的重量,或者,复压段对应的压块14的厚度和重量均大于初压段对应的压块14的厚度和重量。

当压紧机构1为多个压块14时,驱动机构2驱动该压紧机构1的方式有多种,在基于容易设置的前提下,给出以下示例:

如附图6所示,驱动机构2可以包括:传动通孔,设置于压块14内;适于与传动通孔连接传动的传动杠24;用于驱动传动杠24运动的第二动力件25。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传动指的是:通过连接传递运动。

通过第二动力件25驱动传动杠24运动,由于传动杠24与传动通孔连接传动,传动杠24将动力传递给多个传动通孔,使多个压块14运动,进而压紧粘接覆盖层M。

该驱动机构2的结构简单,能够容易地实现驱动上述压紧机构1在粘接覆盖层M上的压紧作用。

传动通孔与传动杠24连接传动的方式有多种,在基于简单、容易实现的前提下,给出以下示例:

作为第一种示例:传动通孔可以为螺纹孔,传动杠24可以为传动丝杠,第二动力件25可以为电机,通过传动轴与传动杠24的一端连接,以给予传动杠24转动力。当传动杠24转动时,多个压块14在传动杠24上滑动。

作为第二种示例:多个压块14间隔设置在传动杠24上,且传动通孔和传动杠24上设置有适配的花键,两者通过花键连接。第二动力件为电动推杆或液压杆,第二动力件的驱动端与传动杠24连接。第二动力件驱动传动杠24移动时,传动杠24带动多个压块14移动,以压紧粘接覆盖层M。

作为第三种示例:多个压块14的传动通孔固定套装在传动杠24上,第二动力件为曲柄滑块结构,第二动力件与传动杠24连接。第二动力件驱动传动杠24带动多个压块14在粘接覆盖层M上移动,以压紧粘接覆盖层M。

在上述三种或者其他压紧机构1中,针对一边将粘接覆盖层M上的离型膜N撕下,一边在粘接覆盖层M上进行压紧操作的情形,为了避免压紧机构1与粘接覆盖层M之间粘结而无法向前移动,压紧机构1上与粘接覆盖层M接触的接触面设置有防粘层。

其中,防粘层的材料可以为特氟龙(聚四氟乙烯)。特氟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不粘特性,耐200℃的高温等。可以将特氟龙涂覆在压紧机构1的壁上,以形成防粘层。

为了防止滚压件11或者压块14在粘接覆盖层M上打滑,防粘层上与压紧机构1的接触面设置为粗糙结构,例如在防粘层上设置多个凸起,以增加其与粘接覆盖层M之间的摩擦力。

考虑到在常温作用下,丁基胶、硅胶等粘接覆盖层M与粘接基底S之间不容易粘贴,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还包括:加热机构3,用于对粘接覆盖层M上用于与粘接基底S接合的粘接面进行加热。

在压紧机构1压紧粘接覆盖层M前,通过加热机构3对粘接覆盖层M进行加热,使粘接覆盖层M软化,增加粘接覆盖层M与粘接基底S之间的粘结速度和粘结力。

加热机构3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对粘接覆盖层M加热,其加热温度能够增强粘接覆盖层M的粘结性能,并且,不会使粘接覆盖层M老化。

作为一种示例,加热机构3包括热风供给件31和/或辐射加热件32;热风供给件31用于向粘接覆盖层M和粘接基底S之间提供热风;辐射加热件32用于透过粘接基底S对粘接覆盖层M加热。

即,加热机构3仅为热风供给件31,或者,加热机构3仅为辐射加热件32,或者,加热机构3同时包括热风供给件31和辐射加热件32。

热风供给件31和辐射加热件32容易获取,且加热效果好,利于粘接覆盖层M的粘贴作业。

其中,热风供给件31可以为供给热风的鼓风机。通过控制鼓风机在粘接覆盖层M与粘接基底S之间鼓热风,以对粘接覆盖层M加热。

辐射加热件32可以为红外线加热灯管。通过将红外线加热灯管置于粘接基底S下方,红外线穿透粘接基底S后,对粘接覆盖层M加热。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胶层粘贴方法,该方法使用上述提及的任一种胶层粘贴装置,该方法包括:

将粘接覆盖层M置于粘接基底S上;

通过驱动机构2驱动压紧机构1在粘接覆盖层M上进行移动以将粘接覆盖层M粘接于粘接基底S上,其中,压紧机构1中的初压段用于对粘接覆盖层M提供首次压力;压紧机构1中的复压段用于对粘接覆盖层M提供再次压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胶层粘贴方法,通过驱动机构2驱动压紧机构1的初压段对粘接覆盖层M提供首次压力,并且,通过复压段对粘接覆盖层M提供再次压力,避免了在撕拉离型膜N时,离型膜N给予粘接覆盖层M的拉力将粘接覆盖层M带离粘接基底S,以使粘接覆盖层M牢固地粘结于粘接基底S上。并且,该胶层粘贴方法简单,可控性好。

考虑到在常温作用下,丁基胶、硅胶等粘接覆盖层M与粘接基底S之间不容易粘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在初压段对粘接覆盖层M提供首次压力之前,通过加热机构3对粘接覆盖层M上用于与粘接基底S接合的粘接面进行加热。

作为一种示例,通过加热机构3对粘接覆盖层M进行加热包括:

通过热风供给件31向粘接覆盖层M和粘接基底S之间提供热风,和/或,通过辐射加热件32透过粘接基底S对粘接覆盖层M进行加热。

即,仅通过热风供给件31向粘接覆盖层M和粘接基底S之间提供热风,或者,仅通过辐射加热件32透过粘接基底S对粘接覆盖层M加热。或者,通过热风供给件31向粘接覆盖层M和粘接基底S之间提供热风,同时,通过辐射加热件32透过粘接基底S对粘接覆盖层M加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粘接覆盖层粘贴方法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时,粘接覆盖层M可以为丁基胶或者硅胶等绝缘粘接覆盖层M。在粘接覆盖层M的第一粘贴面粘结于粘接基底S后,将上层粘接基底粘贴于粘接覆盖层M的第二粘贴面上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