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尘器电池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0907发布日期:2018-12-21 20:02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尘器电池插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座,特别涉及一种吸尘器电池插座。



背景技术:

在吸尘器行业,电池插座有两种应用方式,一种是吸尘器电池与吸尘器之间的对接,另外一种是用于吸尘器电池与充电座之间的对接。

而传统的吸尘器电池座接线方式均采用PCB板连接固定外加焊接电线的方式,工艺复杂、效率低下,且焊接电线的质量难以控制,给返工返修也造成很大程度的麻烦,另外PCB板的造价成本以及焊接的成本也非常高,导致整个电池座组件的成本也相对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尘器电池插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尘器电池插座,包括座体,其特征在于,座体的底部设有若干个供插片安装的安装槽,插片在安装槽内限位固定,包括与插片适配的端子,座体内的插片插入端子内实现电连接。

所述安装槽内设有限位凸块,插片上设有与限位凸块适配的止退弹片,插片还具有挡接部,插片通过止退弹片和挡接部与安装槽的配合实现在安装槽内的限位。

所述插片挡接部的下投影面与安装槽的上表面相重合。

所述端子包括两个与插片挡接部配合限位且对称设置的第一弹片。

所述端子包括配合第一弹片与端子电连接的第二弹片,第二弹片由下往上且往第一弹片处倾斜设置,第二弹片具有贴合第一弹片方向的弹性恢复力。

所述第二弹片上且与插片电连接的一面设有限位卡点,插片上设有与限位卡点适配的孔,第二弹片与插片通过限位卡点和孔的配合实现限位固定。

所述端子第一弹片的下投影面与插片挡接部的上挡接面相重合。

所述座体的内壁对应插片挡接部的位置对称设有与挡接部适配的导向槽。

所述插片规则排列,且相邻两个插片的中心间距为9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端子插接的方式取代传统的PCB板以及焊接工艺,端子压接好后直接与插片进行插接即可,操作方便,效率高,节省了成本,相比焊接工艺而言,端子插接后可以拔出,而普通的焊接型PCB板拆装导电体却很麻烦;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式不仅应用于9.0间距的吸尘器电池座,其他应用场景也可以采用此方案,应用广泛,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和装配容易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与导电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插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吸尘器电池插座,包括座体1,座体1的底部设有若干个供插片2安装的安装槽3,插片2在安装槽3内限位固定,包括与插片2适配的端子4,座体1内的插片2插入端子4内实现电连接,端子4的顶部具有与导电体6适配的压接部44,端子4通过压接部44与导电体6电连接。

所述安装槽3内设有限位凸块31,插片2上设有与限位凸块31适配的止退弹片21,插片2还具有挡接部22,插片2通过止退弹片21和挡接部22与安装槽3的配合实现在安装槽3内的限位,插片2从上往下插入到安装槽3时,止退弹片21与凸块的配合使插片2不能向上拔出安装槽3,挡接部22与安装槽3的配合又限制插片2不能继续进入安装槽3,插片2从而实现在安装槽3内的限位,按压止退弹片21可从安装槽3内拆除插片2。

所述插片2挡接部22的下投影面与安装槽3的上表面相重合,挡接部22的底部完全抵接安装槽3的上表面,让插片2完全锁在了安装槽3内。

所述端子4包括两个与插片2挡接部22配合限位且对称设置的第一弹片41,第一弹片41具有向第二弹片42方向压迫的弹性恢复力。

所述端子4包括配合第一弹片41与端子4电连接的第二弹片42,第二弹片42由下往上且往第一弹片41处倾斜设置,第二弹片42具有贴合第一弹片41方向的弹性恢复力,第二弹片42具有配合第一弹片41用于夹紧插片2的弹性恢复力,按压第二弹片42可从插片2上拆除端子4。

所述第二弹片42上且与插片2电连接的一面设有限位卡点43,插片2上设有与限位卡点43适配的孔23,第二弹片42与插片2通过限位卡点43和孔23的配合实现限位固定,限位卡点43可设计成倒刺结构,方便插接限位。

所述端子4第一弹片41的下投影面与插片2挡接部22的上挡接面相重合,让端子4完全与插片2限位固定。

所述座体1的内壁对应插片2挡接部22的位置对称设有与挡接部22适配的导向槽5,导向槽5方便插片2插入安装槽3,同时也增强了插片2的横向支撑力。

所述插片2规则排列,且相邻两个插片2的中心间距为9mm,插片2按线性规律排列,每个插片2的中心间距为9mm,应用广泛。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领域内普通的技术人员的简单更改和替换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