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器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28029发布日期:2019-01-25 17:19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保护器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护器及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过热保护的保护器及电池。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池结构中,通常会将电芯与保护器串联,以在电芯的温度异常升高时,通过保护器切断或大幅降低电芯的充放电电流,从而起到保护电芯的作用。然而,当电芯与保护器之间的传热效率较低时,会导致保护器触发保护的动作存在延迟,不能及时保护电芯。也就是说,在电芯温度已经异常升高或温度已达热失控危险区时,由于传热效率较低而使得保护器受热的温度仍未达到启动保护动作的温度,等到保护器受热的温度达到触发保护动作的温度时,电芯已经热失控。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增加传热效率以提高触发保护动作的灵敏度的保护器。本实用新型保护器,用于保护电芯;所述保护器包含:绝缘壳,具有容置空间;第一端子,设于所述绝缘壳,且具有本体部;第二端子,设于所述绝缘壳,并与所述第一端子可分离地接触;弹片,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位于所述本体部上方,当所述弹片的温度大于等于预设温度时,所述弹片形变使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一端子分离;及传导件,用于与所述电芯的极耳电耦接,所述传导件与所述第一端子电耦接,且延伸至所述本体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保护器,所述绝缘壳还具有底壁,所述底壁具有开口,所述本体部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从所述开口露出,所述传导件与所述本体部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保护器,所述保护器还包括正温度系数元件,所述正温度系数元件设于所述本体部与所述弹片之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保护器,所述传导件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本体部的宽度的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保护器,所述传导件完全覆盖所述本体部露出所述开口的表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保护器,所述第一端子还具有伸出所述绝缘壳外的导接部,所述传导件与所述导接部及所述本体部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保护器,当所述弹片的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温度时,所述弹片与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中的至少一个电耦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保护器,当所述弹片的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温度时,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电耦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保护器,当所述弹片的温度大于等于所述预设温度时,所述弹片与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通过所述弹片电耦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保护器,当所述弹片的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温度时,所述弹片与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均电耦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保护器,当所述弹片的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温度时,所述弹片与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其中一者电耦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保护器,所述电芯包括密封边,所述保护器设置在所述密封边上。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含电芯及前述保护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传导件延伸至邻近弹片的位置,可以增加传导效率,提高保护器的触发灵敏度,从而能及时保护电芯。附图说明图1是一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电池的第一实施例;图2是一截面示意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保护器在常态的状态;图3是一截面示意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保护器在触发的状态;图4是一截面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电池的第二实施例的保护器;图5是一截面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电池的第三实施例的保护器;图6是一截面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电池的第四实施例的保护器;及图7是一截面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电池的第五实施例的保护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电池的第一实施例,包含一电芯1及一保护器2,保护器2与电芯1串联以用于保护电芯1。在本实施例中,电芯1是以软包电池的电芯1为例说明,包括两个为正、负极的极耳11及一密封边12。在变化的实施例中,电池也可以是由金属壳封装的电池。保护器2包含绝缘壳21、第一端子22、第二端子23、弹片24、正温度系数(PTC,PositiveTemperatureCoefficient)元件25、两个传导件26、27及一盖板28。绝缘壳21具有一容置空间211及一底壁212。第一端子22设于绝缘壳21,并具有设于底壁212的本体部221,及一伸出绝缘壳21外的导接部222。绝缘壳21的底壁212具有一开口213,且第一端子22的本体部221位于容置空间211内且从开口213露出。第二端子23设于绝缘壳21,并具有与第一端子22可分离地接触的弹臂231,及一伸出绝缘壳21外的导接部232。弹片24位于容置空间内且位于本体部221上方,在弹片24的温度大于等于预设温度时会形变。弹片24具体可例如双金属片,因双金属的膨胀系数不同,在其温度大于等于预设温度时双金属产生不同的伸长量而弯曲形变,预设温度即为使弹片24产生形变的温度。两个传导件26、27定义为第一传导件26与第二传导件27,其中第一传导件26与第一端子22电耦接,第二传导件27与第二端子23电耦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导件26与第一端子22的导接部222焊接且延伸至本体部221。而且第一传导件26与本体部221接触,其可为自由状态接触,或可通过焊接、双面胶粘结、或导热胶(膏)粘结形成连接状态接触。第二传导件27与第二端子23的导接部232焊接。传导件26、27的材质,可例如镍、镍铝合金、镀镍铜片、镀镍铝片或铜铝合金等。第一传导件26的宽度以大于等于所述本体部221的宽度的1/2较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导件26完全覆盖本体部221露出开口的表面,但是在变化的实施例,第一传导件26可以只覆盖本体部221的一部份,例如图4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第一传导件26未完全覆盖本体部221露出开口的表面。盖板28设于绝缘壳21内且遮盖于第一端子22与第二端子23上方,用于支撑以抵抗外部压力,从而保护第一端子22与第二端子23之间的耦接电路。再参阅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电芯1的两个极耳11用以连接外部电器件(未图示),保护器2设于密封边12且第一传导件26与其中一极耳11(可以为正极或负极)电耦接,第二传导件27用以连接外部电器件,使保护器2与外部电器件串联在两个极耳11之间形成一条电流通路,该电流通路即为电芯1的充放电电路。通过第一传导件26与极耳11电耦接可将电芯1上的热能经过第一端子26传导至弹片24,而且第一传导件26除了与导接部222连接之外,还进一步与本体部221连接,而能使热能较为快速、有效地传导至弹片24,有利于弹片24及时触发动作切断或大幅降低电芯1的充放电电流。如图2所示,在常态时,即当弹片24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第二端子23的弹臂231与第一端子22直接接触形成电耦接,使电流通路的电流直接经由第一端子22与第二端子23流通。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弹片24受第一传导件26传递的热能加热升温到达预设温度或超过预设温度时,弹片24产生形变而带动第二端子23的弹臂231与第一端子22分离,这时,第一端子22和第二端子23之间通过弹片24及正温度系数元件25电耦接,由于正温度系数元件25的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大幅度增加,从而使充放电电路中的电阻大幅度增加,进而使充放电电流大幅度减小,甚至接近为零,从而达到保护电芯1的作用。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电池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其差异在于,在第二实施例中,保护器2的第一传导件26未完全覆盖第一端子22的本体部221露出开口213的表面。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电池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其差异在于,在第三实施例中,当弹片24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弹片24与第一端子22和第二端子23均连接。也就是说,弹片24在常态时与第一端子22和第二端子23均连接,且正温度系数元件25表面的弧度与弹片24的弯曲弧度相配合而互相接触,从而通过第一端子22、第二端子23和正温度系数元件25直接将热能传导至弹片24,更能增加传热效率。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电池的第四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当弹片24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弹片24与第一端子22连接但未与第二端子23连接,通过第一端子22和正温度系数元件25直接将热能传导至弹片24,也能增加传热效率。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电池的第五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当弹片24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弹片24与第二端子23连接但未与第一端子22连接,通过第二端子23和正温度系数元件25直接将热能传导至弹片24,也能增加传热效率。以下实验例1、2、3是以第一实施例为基础,其中实验例1是第一传导件与本体部为自由状态接触、实验例2是第一传导件与本体部为激光焊接接触、实验例3是第一传导件与本体部为双面胶粘结接触;实验例4是以第二实施例为基础,即第一传导件与本体部为自由状态接触,但是第一传导件未完全覆盖本体部露出开口的表面;对比例是第一传导件未延伸至本体部;实验例和对比例采用相同型号及容量的电芯进行过充测试,每一实验例和对比例各测试10次,测试通过率的结果表列于下表1,保护器的触发温度表列于下表2。表1实验例1实验例2实验例3实验例4对比例过充通过率10/10pass10/10pass10/10pass9/10pass5/10pass表2由表1与表2所示的测试结果可知,将传导件延伸至邻近弹片的位置,例如与第一端子的本体部接触,可以增加传导效率,提高保护器的触发灵敏度,从而能及时保护电芯。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