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腔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5233发布日期:2019-03-05 17:48阅读:1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密封腔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腔体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密封腔体结构。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注液机中,需要对电池进行注液,具体注液方式是将电池放入密闭容器中,注液过程中需要对整个容器进行抽真空、加气压等步骤,而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存放电池的密闭容器的密封性良好,同时生产过程中亦会引入电解液到密闭容器的结合处,一般靠密封圈本身弹性而起到密封作用。然而,随着使用次数及使用时间的增加,密封圈本身会发生硬质、老化形变、损坏等,不仅使得密封效果难以保证而且明显增加了设备停机以及更换密封圈的时间、次数,对设备的有效使用率存在严重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腔体结构,以解决密封效果不佳、频繁更换密封圈的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

一种密封腔体结构,包括下底板、腔体及密封圈,所述腔体安装在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上,所述下底板上设有密封槽及通孔,所述密封槽与所述密封圈匹配设置,所述密封圈放置在所述密封槽内,所述腔体的上底板与所述密封圈及所述下底板紧密接触,所述密封圈为倒U形密封圈,所述下底板下方设有通气管路,所述通孔下端与所述通气管路的出气口连通,所述通孔上端与所述密封槽底壁匹配连通。由于设有通气管路及倒U形密封圈,当密封圈安装在密封槽内,且腔体与下底板安装固定后,通过通气管路向密封槽内通入气体,使密封圈膨胀,从而将下底板与腔体紧密密封,密封效果较佳,且不需要利用橡胶密封圈本身的弹性变形进行密封作用,提高了密封圈的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快速接头,所述快速接头一端安装在所述通孔内,另一端与所述通气管路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气管路远离所述下底板的一端与压缩空气发生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底板的下表面为平面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底板上表面边缘设有定位销,所述上底板与所述定位销对应位置设有凹槽,通过所述定位销和所述凹槽将所述上底板与所述下底板匹配安装。由于设有定位销,可以方便准确地将腔体与下底板安装固定。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设有通气管路及倒U形密封圈,当密封圈安装在密封槽内,且腔体与下底板安装固定后,通过通气管路向密封槽内通入气体,使密封圈膨胀,从而将下底板与腔体紧密密封,密封效果较佳,且不需要利用橡胶密封圈本身的弹性变形进行密封作用,提高了密封圈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腔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底板与密封圈、通气管路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底板与密封圈、通气管路另一角度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主视图;

图6为图5的A-A截面图;

图中,1-下底板、11-密封槽、12-通孔、2-腔体、21-上底板、3-密封圈、31-U形腔、4-通气管路、5-快速接头、6-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6,一种密封腔体结构,包括下底板1、腔体2、密封圈3、快速接头5及通气管路4,腔体2安装在下底板1的上表面上,下底板1上设有密封槽11、通孔12及定位销6,密封槽11与密封圈3匹配设置,密封槽11的高度、宽度都与密封圈3匹配设置,密封圈3放置在密封槽11内,腔体2的上底板21与密封圈3及下底板1紧密接触,密封圈3为倒U形密封圈,下底板1下方设有通气管路4,通孔12上端与密封槽11底壁匹配连通,通孔12下端连通有快速接头5,快速接头5的另一端与通气管路4的出气口连通,通气管路4的进气口与压缩空气发生器连接;下底板1上表面边缘设有定位销6,定位销6与上底板21对应位置的凹槽匹配设置,通过定位销6及凹槽将上底板21与下底板1匹配定位,即可将腔体2和下底板1匹配安装。其中,定位销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定位销6分别位于下底板1上表面的两侧边边缘,上底板21上也设有两个凹槽,两个凹槽的位置分别与两个定位销6匹配设置。

其中,上底板21的下表面为平面结构。上底板21位于腔体2的下端外围边缘,密封圈3位于密封槽11内,且密封圈3上部与上底板21接触。

上述密封腔体结构的工作过程为:将倒U形密封圈放置于密封槽11内,且使密封圈3的U形腔31位于靠近密封槽11底壁的位置,后通过定位销6,将腔体2安装在下底板1上,并用紧固件固定,密封圈3的U形腔31和密封槽11形成密闭空间,后打开压缩空气发生器,使压缩空气通过通气管路4及快速接头5进入密封槽11内,使密封圈3发生膨胀,使密封圈3与密封槽11及上底板21的接触更紧密,形成密封效果,当充入预定量的压缩空气至密封槽11内后,关闭压缩空气发生器,完成密封过程,上述密封过程,可以避免密封圈3因电解液腐蚀老化硬质、密闭容器结合平面不均匀等导致的密封效果差的问题,保证电池注液过程的顺利进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