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显示屏及显示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4304发布日期:2019-03-19 20:37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显示屏及显示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面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终端的快速发展,用户对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显示终端的全面屏显示收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的显示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由于需要集成诸如前置摄像头、听筒以及红外感应元件等,故而可通过在显示屏上开槽(Notch),并在开槽区域设置透明显示屏的方式来实现显示终端的全面屏显示。但是,发明人发现,将摄像头等感光元件设置在显示面板下方时,拍照得到的图像经常出现很大程度的模糊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显示终端将摄像头设置在显示面板下方时,拍照得到的图像经常出现很大程度的模糊的问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

形成于所述基板上的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电极层、导电走线层、像素定义层和发光结构层中的至少一层;所述功能层中的每一层均包括多个功能图形;每一层的多个功能图形之间形成有间隙;以及

至少一层折射率调整层,位于所述功能层和所述衬底之间或者位于所述功能层上方;同一折射率调整层对应调整一层功能层的折射率差异;所述折射率差异是指同一功能层上,多个功能图形之间的间隙与功能图形之间的折射率差异。

上述显示面板中设置有至少一层折射率调整层。每一折射率调整层对应调整一层功能层的折射率差异,也即调整同一功能层上多个功能图形之间的间隙和功能图形之间的折射率差异,从而减弱由该功能层所引起的衍射效应,进而确保摄像头设置在该显示面板下方时,拍照得到的图形具有较高的清晰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层所述折射率调整层的厚度均在0.1纳米~10000纳米以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层折射率调整层的折射率与对应调整的功能层的折射率相同;和/或

每一层折射率调整层的材料与对应调整的功能层的材料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层包括阳极层;所述折射率调整层包括第一调整层;所述第一调整层为阳极层的调整层;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形成于所述阳极层和所述第一调整层之间的绝缘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整层形成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绝缘层形成于所述基板上且覆盖所述第一调整层;所述阳极层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或者

所述功能层还包括阴极层;所述绝缘层形成于所述阴极层上;所述第一调整层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为PMOLED显示面板,所述功能层包括阳极层、像素定义层、发光结构层中和阴极层中的至少一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为AMOLED显示面板,所述功能层包括阳极层、导电走线层、像素定义层和发光结构层中的至少一层。

一种显示屏,具有至少一个显示区;所述至少一个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下方可设置感光器件;

其中,在所述第一显示区设置有如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至少一个显示区中各显示区均用于显示动态或静态画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显示区还包括第二显示区;在所述第一显示区设置的显示面板为PMOLED显示面板或AMOLED显示面板,在所述第二显示区设置的显示面板为AMOLED显示面板。

一种显示终端,包括:

设备本体,具有器件区;

如前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显示屏,覆盖在所述设备本体上;

其中,所述器件区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下方,且所述器件区中设置有透过所述第一显示区进行光线采集的感光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2为另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的显示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的设备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以及“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形成在另一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者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将摄像头等感光器件设置在透明显示面板下方时,拍照得到的照片模糊。发明人研究发现,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由于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体内存在导电走线,外部光线经过这些导电走线时会造成较为复杂的衍射强度分布,从而出现衍射条纹,进而会影响摄像头等感光器件的正常工作。例如,位于透明显示区域之下的摄像头工作时,外部光线经过显示屏内的导线材料走线后会发生较为明显的衍射,从而使得摄像头拍摄到的画面出现失真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能够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形成于基板上的功能层和至少一层的折射率调整层。功能层包括电极层、导电走线层、像素定义层和发光结构层中的至少一层。每一功能层均包括多个功能图形,且多个功能图形之间形成有间隙。至少一层的折射率调整层位于功能层和基板之间,或者位于功能层上方。同一折射率调整层对应调整一层功能层的折射率差异。该折射率差异是指同一功能层上,多个功能图形之间的间隙与功能图形之间的折射率差异。

上述显示面板中设置有至少一层折射率调整层。每一折射率调整层对应调整一层功能层的折射率差异,也即调整同一功能层上多个功能图形之间的间隙和功能图形之间的折射率差异,从而减弱由该功能层所引起的衍射效应,进而确保摄像头设置在该显示面板下方时,拍照得到的图形具有较高的清晰度。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层折射率调整层的折射率与对应调整的功能层的折射率相同。例如,当调整的功能层为阳极层时,对应的折射率调整层为第一调整层,其折射率与阳极层的折射率相同。在本案中,折射率相同是指折射率实质相同,也即在允许偏差范围内的折射率均可以认为是相同的。在另一实施例中,每一层折射率调整层的材料均与对应调整的功能层的折射率相同。例如,当调整的功能层为阳极层时,对应的折射率调整层为第一调整层,其材料与阳极层的材料相同。为了提高显示面板的透光率,第一调整层和阳极层均可以采用ITO(氧化铟锡)或氧化铟锌(IZ0)制成。进一步的,为了在保证高透光率的基础上,减小各导电走线的电阻,第一调整层和阳极层均可以采用铝掺杂氧化锌、掺杂银的ITO或者掺杂银的IZ0等材料制成。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层折射率调整层的厚度均在0.1纳米~10000纳米以内。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每一层折射率调整层的厚度与对应调整的功能层的厚度相同。例如,当调整的功能层为阳极层时,对应的折射率调整层为第一调整层,其厚度与阳极层的厚度相同。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令折射率调整层具有与对应调整层相同的材料和厚度。

在一实施例中,折射率调整层并不与其他元件进行电连接。因此当功能层由导电材料制备得到时,还需要形成有绝缘层。绝缘层形成在功能层和折射率调整层之间,以实现折射率调整层和功能层之间的电绝缘。绝缘层的厚度需要确保折射率调整层与电极层之间的电绝缘,并在保证绝缘性的同时确保整个绝缘层具有一定的透光率。当绝缘层太厚,则光线的折射路径较大,不利于实现对衍射效果的改善。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层较薄,从而尽量使得折射率调整层和电极层看起来像在一个平面上,具有较好的整面效果,以达到改善衍射效果的目的。在一实施例中,绝缘层的厚度为0.1纳米~10000纳米。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绝缘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00纳米,例如可以为10纳米、50纳米或者80纳米等。为了提高显示面板的透光率,绝缘层材料优选SiO2,SiNx以及Al2O3等。可以理解,绝缘层130还可以采用其他透明绝缘材料制备而成。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的板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110、折射率调整层120、绝缘层130、阳极层140、有机发光层150、阴极层160以及第二基板170。

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70具有相同的材质,可以为刚性基板或柔性基板,如刚性基板可选择玻璃基板、石英基板或者塑料基板等透明基板,柔性基板可选择柔性PI基板等。

阳极层140和阴极层160二者至少有一个电极层上具有图形化的功能图形。具体地,当显示面板为PMOLED显示面板时,阳极层140和阴极层160均为具有图形化的功能图形,功能图形之间存在间隙,从而使得间隙区域和功能图形区域会存在折射率差异。当显示面板为AMOLED显示面板时,阳极层具有图形化的功能图形。在本实施例中,功能层以阳极层140为例,对应的折射率调整层120用于调整阳极层140。

在本实施例中,折射率调整层120与电极层140一样,具有相同的折射率。例如,二者均采用ITO材料制备而成。但是折射率调整层120并不作为导电电极与其他元件进行电连接。折射率调整层是在传统的显示面板的基板以及电极层之间额外附加的一个电极层。因此,外部光线经过显示面板时,所经过的路径基本相同,从而可以减弱电极层上功能图形之间的间隙与功能图形之间的折射率差异,减弱电极层引起的衍射效应,达到改善衍射的效果。

图2为另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的板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210、阳极层220、有机发光层230、阴极层240、绝缘层250、折射率调整层260以及第二基板270。

其中,第一基板210和第二基板270具有相同的材质,可以为刚性基板或柔性基板,如刚性基板可选择玻璃基板、石英基板或者塑料基板等透明基板,柔性基板可选择柔性PI基板等。

阳极层240和阴极层260二者至少有一个电极层上具有图形化的功能图形。具体地,当显示面板为PMOLED显示面板时,阳极层240和阴极层260均为具有图形化的功能图形,功能图形之间存在间隙,从而使得间隙区域和功能图形区域会存在折射率差异。当显示面板为AMOLED显示面板时,阳极层具有图形化的功能图形。在本实施例中,功能层以阳极层240为例,对应的折射率调整层260用于调整阳极层240。

在本实施例中,折射率调整层260与电极层240一样,具有相同的折射率。例如,二者均采用ITO材料制备而成。但是折射率调整层220并不作为导电电极与其他元件进行电连接。折射率调整层是在传统的显示面板的基板以及电极层之间额外附加的一个电极层。因此,外部光线经过显示面板时,所经过的路径基本相同,从而可以减弱电极层上功能图形之间的间隙与功能图形=之间的折射率差异,减弱电极层引起的衍射效应,达到改善衍射的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显示面板可以为透明或者半透半反式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透明可以通过采用透光率较好的各层材料来实现。例如,各层均采用透光率大于90%的材料,从而使得整个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可以在70%以上。进一步的,各功能层均采用透光率大于95%的材料,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透光率,甚至使得整个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在80%以上。具体地,可以将导电走线如阴极和阳极等设置为ITO、IZO、Ag+ITO或者Ag+IZO等,绝缘层材料优选SiO2,SiNx以及Al2O3等,像素定义层140则采用高透明材料。

可以理解,显示面板的透明还可以采用其他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显示面板的结构均可以适用。透明或者半透半反式的显示面板处于工作状态时能够正常显示画面,而当显示面板处于其他功能需求状态时,外部光线可以透过该显示面板照射到置于该显示面板之下的感光器件等。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屏。该显示屏具有至少一个显示区。各显示区均用于显示动态或者静态画面。至少一个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第一显示区设置有如前述任一实施例中所提及的显示面板。第一显示区下方可以设置感光器件。由于第一显示区采用了前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因此当光线经过该显示区域时,不会产生较为明显的衍射效应,从而能够确保位于该第一显示区下方的感光器件能够正常工作。可以理解,第一显示区在感光器件不工作时,可以正常进行动态或者静态画面显示,而在感光器件工作时,可以处于不显示状态,从而确保感光器件能够透过该显示面板正常进行光线采集。

图3为一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区910和第二显示区920。可以理解,第一显示区910和第二显示区920并不是只只有一个显示区,只是两种类型的显示区的区分。其中,第一显示区910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920的透光率。第一显示区910的下方可设置感光器件930。第一显示区910设置有如前述任一实施例中所提及的显示面板。第一显示区910和第二显示区920均用于显示静态或者动态画面。由于第一显示区910采用了前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因此当光线经过该显示区域时,不会产生较为明显的衍射效应,从而能够确保位于该第一显示区910下方的感光器件930能够正常工作。可以理解,第一显示区910在感光器件930不工作时,可以正常进行动态或者静态画面显示,而在感光器件930工作时,可以处于不显示状态,从而确保感光器件930能够透过该显示面板正常进行光线采集。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910和第二显示区920的透光率也可以相同,从而使得整个显示面板具有较好的透光均一性,确保显示面板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910设置的显示面板为PMOLED显示面板或AMOLED显示面板,在第二显示区920设置的显示面板为AMOLED显示面板,从而形成由PMOLED显示面板和MOLED显示面板构成的全面屏。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终端。图4为一实施例中的显示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终端包括设备本体810和显示屏820。显示屏820设置在设备本体810上,且与该设备本体810相互连接。其中,显示屏820可以采用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用以显示静态或者动态画面。

图5为一实施例中的设备本体810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设备本体810上可设有开槽区812和非开槽区814。在开槽区812中可设置有诸如摄像头930以及光传感器等感光器件。此时,显示屏820的第一显示区的显示面板对应于开槽区814贴合在一起,以使得上述的诸如摄像头930及光传感器等感光器件能够透过该第一显示区对外部光线进行采集等操作。由于第一显示区中的显示面板能够有效改善外部光线透射该第一显示区所产生的衍射现象,从而可有效提升显示设备上摄像头930所拍摄图像的质量,避免因衍射而导致所拍摄的图像失真,同时也能提升光传感器感测外部光线的精准度和敏感度。

上述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掌上电脑、ipod等数码设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