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组点焊金属片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5404发布日期:2019-04-03 00:16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组点焊金属片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组点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组点焊金属片工装。



背景技术:

18只及18只以下的电池组串联组合,电池组组合后形状为环形,电池组单体电池之间有间隙,相邻单体电池之间无法固定,电池组在加工过程中操作困难,电池组组合后形状偏差大,不能装在指定的电池仓内,成为电池组加工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因此,亟需一种工装解决上述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池组点焊金属片工装,保证电池组产品的质量,保证电池组组合后的形状,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池组点焊金属片工装,包括准备工装、上工装和下工装;

所述准备工装具有底座,底座上设有n个用于摆放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安装孔位,所述安装孔位的个数与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个数相对应;n个安装孔位在底座上围成与电池组形状相匹配的环形,相邻安装孔位用于放置单体电池的电极性相反;

所述上工装用于固定单体电池,为套筒状结构,在套筒的外型面上沿套筒的长度方向开有紧密排列的、与单体电池的个数相对应的n个弧面凹槽,所述弧面凹槽的弧面直径与单体电池的直径相匹配,保证每个弧面凹槽与单体电池紧密结合,每个弧面凹槽中均镶嵌有第一磁铁用于吸附并固定单体电池;

所述下工装为待点焊加工电池组提供底部支撑,具有支撑座,支撑座上设有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的外径与上工装套筒状结构的内径相匹配,用于定位上工装。

所述的一种电池组点焊金属片工装,用于放置负极的安装孔位为第一开口凹槽,所述第一开口凹槽的形状及大小与单体电池负极端的形状及大小相匹配;用于放置正极的安装孔位为中心部具有圆柱型通孔的第二开口凹槽,所述中心部具有圆柱型通孔的第二开口凹槽的形状及大小与单体电池正极端的形状及大小相匹配,

所述的一种电池组点焊金属片工装,所述圆柱型通孔与单体电池正极帽相匹配。

所述的一种电池组点焊金属片工装,用于放置单体电池负极的第一开口凹槽和用于放置单体电池正极的第二开口凹槽的深度差为单体电池正极帽的高度,保证在单体电池装入准备工装24后单体电池的顶端面平齐。

所述的一种电池组点焊金属片工装,所述上工装的底部端面镶嵌有第二磁铁;在每个弧面凹槽的底部端面均镶嵌有第二磁铁,用于吸附下工装。

所述的一种电池组点焊金属片工装,所述支撑座上位于凸台的外围镶嵌有与上工装底部第二磁铁相对应的第三磁铁,用于吸附上工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电池组快速成型;

2、防止电池组中单体电池正极与负极颠倒;

3、点焊金属片操作方便;

4、点焊金属片后方便装入电池仓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准备工装24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工装19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工装22示意图。

图4.1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下工装组合装配图。

图4.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下工装组合装配后示意图。

图5为电池组与准备工装24装配后的示意图。

图6.1为电池组,准备工装24和上工装19的装配图。

图6.2为电池组,准备工装24和上工装19的装配后示意图。

图7.1为电池组,上工装19和下工装22的装配图。

图7.2为电池组,上工装19和下工装22的装配后示意图。

图8为电池组和上工装19、下工装22分离装入电池仓示意图。

其中1-9为电池组负极安装孔位,10-18为电池组正极安装孔位,19-上工装,20-第一磁铁,21-第二磁铁,22-下工装,23-第三磁铁,24-准备工装,25-金属片,26-弧面凹槽,27-底座,28-支撑座,29-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电池组点焊金属片工装,包括准备工装24、上工装19和下工装22三部分;所述准备工装24用于是摆放单体电池成指定形状,防止单体电池正极和负极颠倒,避免出错;如图1所示准备工装24具有底座27,底座27上设有18个用于摆放电池组中18个单体电池的安装孔位,该18个安装孔位在底座27上围成与电池组形状相匹配的环形,相邻安装孔位正负极颠倒,其中,用于放置负极的安装孔位为第一开口凹槽,所述第一开口凹槽的形状及大小与单体电池负极端的形状及大小相匹配;用于放置正极的安装孔位为中心部具有圆柱型通孔的第二开口凹槽,所述中心部具有圆柱型通孔的第二开口凹槽的形状及大小与单体电池正极端的形状及大小相匹配,所述圆柱型通孔与单体电池正极帽相匹配;如图1所示,标号1-9是电池组中单体电池负极安装孔位,单体电池负极向下放在底座27的安装孔位内,单体电池可以稳定的放在准备工装24上,如果单体电池正极向下放在准备工装24上,由于单体电池正极帽与第一开口凹槽不匹配,单体电池会晃动,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来;标号10-18为电池组中单体电池正极安装孔位,用于放置正极的安装孔位中有圆柱形通孔,用于固定单体电池正极帽,单体电池正极向下装入第二开口凹槽中,单体电池可以稳定的放在准备工装24内。用于放置单体电池负极的第一开口凹槽即图中标号1-9的第一开口凹槽和用于放置单体电池正极的第二开口凹槽即图中标号10-18的第二开口凹槽深度不一样,保证在单体电池装入准备工装24后单体电池的顶端面平齐,如果不能平齐,说明安装有错误。

如图2所示上工装19用于将单体电池固定在上工装上,保持电池组的形状;所述上工装为套筒状结构,在套筒的外型面上沿套筒的长度方向开有紧密排列的18个弧面凹槽26,该弧面凹槽26的弧面直径与单体电池的直径相匹配,保证上工装19与单体电池紧密结合,从而保证电池组的形状。其中每个弧面凹槽26中均镶嵌有第一磁铁20用于吸附并固定单体电池,优选地,上工装的底部端面也镶嵌有第二磁铁21,如图2所示对应地,在每个弧面凹槽26的底部端面均镶嵌有第二磁铁21,用于吸附下工装22。

如图3所示下工装22为待点焊加工的电池组提供底部支撑,避免在点焊金属片25过程中电池组变形;该下工装22具有支撑座28,支撑座28上设有定位凸台29,该定位凸台29的外径与上工装套筒状结构的内径相匹配,用于定位上工装19,优选地,支撑座28上位于凸台29的外围镶嵌有与上工装19底部第二磁铁21相对应的第三磁铁23,用于吸附上工装19。如图4.1和4.2所示是上、下工装组合示意图,图4.1为爆炸图,图4.2为装配后示意图。

上述电池组点焊金属片工装的使用,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把准备工装24平放在操作台上,将单体电池按正负极顺序依次放入准备工装24的安装孔位内形成指定的电池组形状,进入安装孔位内的单体电池顶端平整,不会晃动,如图5所示为单体电池与准备工装24装配后的示意图。

2)然后把上工装19放入准备工装24内,在上工装19第一磁铁20的作用下,单体电池依次吸附在上工装19的弧面凹槽26上,使电池组与上工装装配为一体,保持电池组的形状如图6.1和6.2所示。

3)再然后将装配为一体的电池组和上工装一并从准备工装24上取下,与下工装组合装配在一起,如图7.1和7.2所示,通过下工装22凸台29与上工装的定位,快速将下工装22与装配为一体的电池组和上工装组合,通过下工装22上镶嵌的第三磁铁23与上工装19底端面的第二磁铁21作用,将下工装22与装配为一体的电池组和上工装固定为一体。

4)最后,把固定为一体的电池组、上工装和下工装22移送到点焊机上进行金属片25点焊,电池组点焊金属片25完成后,通过旋转将上工装19与下工装22分开,装入指定电池仓,如图8所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