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灯管电源连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0414发布日期:2019-06-21 23:18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灯管电源连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ED灯管电源连接头。



背景技术:

LED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随着LED照明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LED产品受到人们的追捧,如商业超市、办公场所、家庭等地方都用到LED照明。

现有技术中的LED灯管电源连接头,通常情况下只设置了一个公头和一个母头,一个LED灯管电源连接头就只能用于一个LED灯管,使用不方便,同时,其安全性能不佳,易触电。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LED灯管电源连接头,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LED灯管电源连接头只能用于连接一个LED灯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LED灯管电源连接头,包括:

连接座体,所述连接座体的前侧、左侧皆设置有一母头接头本体,所述连接座体的右侧设置有一公头接头本体;

两个所述母头接头本体皆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套管、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之间设置有一连接凸起,所述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内皆设置有一插针;

所述公头接头本体包括绝缘外壳,设置在绝缘外壳内的两个铜管,所述绝缘外壳的内表面对称设置有一对限位凸起。

优选地,两个所述插针之间的距离为8.5mm,两个所述铜管之间的距离为8.5mm。

优选地,所述母头接头本体和公头接头本体的宽度为16mm,所述母头接头本体和公头接头本体的高度为10.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LED灯管电源连接头,包括:连接座体,所述连接座体的前侧、左侧皆设置有一母头接头本体,所述连接座体的右侧设置有一公头接头本体;两个所述母头接头本体皆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套管、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之间设置有一连接凸起,所述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内皆设置有一插针;所述公头接头本体包括绝缘外壳,设置在绝缘外壳内的两个铜管,所述绝缘外壳的内表面对称设置有一对限位凸起,使得能够连接两个LED灯管,使用非常方便,同时,不易触电,安全性能佳,导电性能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管电源连接头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管电源连接头较佳实施例中的公头接头本体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管电源连接头较佳实施例中的母头接头本体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ED灯管电源连接头,如图1至图3所示,其包括:连接座体100,所述连接座体100的前侧、左侧皆设置有一母头接头本体200,所述连接座体100的右侧设置有一公头接头本体300;两个所述母头接头本体200皆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套管201、第二套管202,所述第一套管201与第二套管202之间设置有一连接凸起203,所述第一套管201、第二套管202内皆设置有一插针204;所述公头接头本体300包括绝缘外壳301,设置在绝缘外壳301内的两个铜管302,所述绝缘外壳301的内表面对称设置有一对限位凸起303。

具体实施时,由于设置了两个母头接头本体200,因此可以连接两个LED灯,使用非常方便。此外,由于在母头接头本体200内的插针204及公头接头本体300内的铜管302,两者的接触面积大,电流电压稳定性好,由于第一套管201、第二套管202和绝缘外壳301的作用,使得其不易触电,安全性能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插针204之间的距离为8.5mm,两个所述铜管302之间的距离为8.5mm。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母头接头本体200和公头接头本体300的宽度为16mm,所述母头接头本体200和公头接头本体300的高度为10.5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LED灯管电源连接头,包括:连接座体,所述连接座体的前侧、左侧皆设置有一母头接头本体,所述连接座体的右侧设置有一公头接头本体;两个所述母头接头本体皆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套管、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之间设置有一连接凸起,所述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内皆设置有一插针;所述公头接头本体包括绝缘外壳,设置在绝缘外壳内的两个铜管,所述绝缘外壳的内表面对称设置有一对限位凸起,使得能够连接两个LED灯管,使用非常方便,同时,不易触电,安全性能佳,导电性能稳定。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