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易剥线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14947发布日期:2019-07-31 20:57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易剥线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结构,具体涉及了一种新型易剥线缆。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线缆主要是由多股芯线、以及将多股芯线包裹在内的绝缘护套等结构构成,当线缆需要进行接线时,例如多芯线缆或普通的导体线缆在进行接线时,都需要将最外层的绝缘护套剥离,现有的做法是利用普通的剥线工具进行辅助,但在剥线时往往会用力过猛而导致剥线工具割破绝缘护套,进而伤到内部芯线或割断内部导体,故不但剥线过程麻烦、费时、费力,而且也容易弄伤线缆并影响其正常使用;同时,借助剥线工具剥下的护套皮经常会裹缠在一起,给后期清理也带来极大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剥线过程简单、快捷、省力,既不会弄伤线缆,又能将绝缘护套完整剥除干净而避免后期清理的新型易剥线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易剥线缆,包括多股芯线、以及将多股芯线包裹在内的绝缘护套,所述的绝缘护套上设有若干条沿线缆长度方向延伸的易撕槽,该易撕槽为分别设置在绝缘护套外表面和绝缘护套内表面的双槽,且双槽的内、外位置正对。

所述的若干条易撕槽互相平行,任意两条易撕槽之间形成易剥护套皮。

所述的易撕槽为V型槽。

所述的易撕槽随同绝缘护套一体生产挤出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包裹多股芯线的绝缘护套上设有若干条沿线缆长度方向延伸的易撕槽,并且还将该易撕槽创造性的设计为分别设置在绝缘护套外表面和绝缘护套内表面的双槽,且双槽的内、外位置正对;当需要剥除绝缘护套时,无需借助任何工具或在线缆内增设用于辅助撕裂的撕裂条等部件,只需将任意两条易撕槽之间形成的易剥护套皮沿着线缆长度方向撕下,则剩余护套皮就能快速脱离;因此,通过上述改进后的线缆,不但剥线过程简单、快捷、省力,而且也不会弄伤线缆,特别是绝缘护套的剥除非常干净,不会出现护套皮裹缠现象,避免了后期清理的麻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易剥护套皮撕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绝缘护套完整剥除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多芯线缆的截面图。

图5为导体线缆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按上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再作详细说明。

如图1~图5所示,1.多股芯线、2.绝缘护套、3.易撕槽、4.易剥护套皮

一种新型易剥线缆,如图1~图5所示,涉及一种便于将绝缘护套简单、快捷、省力进行剥除的线缆,其结构包括多股芯线1、以及将多股芯线包裹在内的绝缘护套2,本实施例主要选用了两种芯线的线缆进行详细描述,即图4所示的多芯线缆和图5所示的导体线缆。

所述的绝缘护套2上设有若干条沿线缆长度方向延伸的易撕槽3,并且若干条易撕槽3互相平行,则任意两条易撕槽3之间就会形成易剥护套皮4,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设置了两条互相平行、并沿线缆长度方向延伸的易撕槽3,该易撕槽最好能够与线缆的轴心线平行,则两条易撕槽之间形成的易剥护套皮4就能如图2所示先撕下,无需借助任何工具,剩余护套皮就能如图3所示快速脱离,故整个剥除过程非常干净,不会出现剥离护套皮相互裹缠的现象,也避免了后期清理的麻烦。

同时,易撕槽3主要采用了V型槽,它是随同绝缘护套2一体生产挤出成型的,该易撕槽3还创造性的设计为分别设置在绝缘护套2外表面和绝缘护套2内表面的双槽,并且双槽的内、外位置正对,故采用这种结构设计的易撕槽3既能保证绝缘护套2的标准绝缘厚度,又非常容易撕开,剥线过程简单、快捷、省力。

另外,设计内、外正对双槽的结构目的还包括:如果仅在绝缘护套2外表面设计单层槽,则有可能会出现单凭手指力量而无法撕裂的情况,这样就必须要在线缆内部增设撕裂条等部件用于辅助撕裂,不但增加线缆结构的复杂性,而且容易增加生产成本,特别是一旦撕裂条在撕裂过程中断掉,反而给剥皮增加麻烦。

本实用新型的易撕槽3结构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线缆,且线缆的外形也不限于圆形,如椭圆形或矩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线缆,在绝缘护套2上都可设计易撕槽;另外,只要具有漆包线结构形态的导线需要进行绝缘护套的剥离时,都可以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结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任何与该实施例等同的结构设计,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