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光电缆及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8586发布日期:2019-08-07 01:30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自发光电缆及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发光电缆及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电动汽车本身无污染,不排放二氧化碳,没有尾气污染,具有节能环保等优势,使得电动汽车的越来越普及,其中为车辆充电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提条件。各级政府为了加速推广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部分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要求新停车站,必须配足一定数量的电动充电桩才可以验收,一时间各停车车场均配备了大量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供新能源汽车充电使用。由于建设的范围广,使用的人员多,且很多充电设施是属于室内的住宅小区,使用区域人员活动频繁,由此充电连接设施的使用安全尤为重要,连接线因使用或车辆碾压等致损后产生巨大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自发光电缆以解决上述问题,进而满足市场使用发展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发光电缆及充电系统,旨在提供一种在充电时自动发光的电缆以提醒用户电缆正在充电,避免了人为对正在充电的电缆的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自发光电缆,其包括:组合芯线和包覆在所述组合芯线的透明外包层;

所述组合芯线,包括:保护接地芯线、控制确认芯线和四根充电电源芯线,四根所述充电电源芯线和所述保护接地芯线环绕所述控制确认芯线排列;

其中,所述充电电源芯线包括导体、包覆在所述导体上的发光层和设置在发光层上的导电塑胶层;当使用所述自发光电缆充电时,充电电流经过所述导体与所述导电塑胶层形成电场使得所述发光层在所述电场的作用下自动发光。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缆中,所述控制确认芯线包括两根信号导线、屏蔽层和外护套层;所述屏蔽层设置所述信号导线上,所述外护套层包覆在所述屏蔽层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缆中,所述屏蔽层包括金属丝编织屏蔽网或金属铠装套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缆中,两个所述信号导线按照正向或逆向绞合,所述屏蔽层缠绕在绞合的信号导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缆中,所述发光层和所述导电塑胶层以双层挤出包覆在所述导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缆中,所述导电塑胶层为透明导电塑胶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缆中,所述导电塑胶层的表面电阻率为106Ω.m。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缆中,所述保护接地芯线包括绝缘层和导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缆中,所述充电电源芯线和所述保护接地芯线的截面直径相同。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系统,其包括充电桩和与所述充电桩电性连接的充电枪,所述充电枪的电缆为上述任意一种自发光电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发光电缆及充电系统,其中该自发光电缆包括:组合芯线和包覆在所述组合芯线的透明外包层;所述组合芯线,包括:保护接地芯线、控制确认芯线和四根充电电源芯线,四根所述充电电源芯线和所述保护接地芯线环绕所述控制确认芯线排列;所述充电电源芯线包括导体、包覆在所述导体上的发光层和设置在发光层上的导电塑胶层;当使用所述自发光电缆充电时,充电电流经过所述导体与所述导电塑胶层形成电场使得所述发光层在所述电场的作用下自动发光。因此,该自发光电缆在室内或阴暗处充电时,可给区域内活动的用户很好的提示,让用户提高安全警惕,由此提高了自发光电缆及充电系统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发光电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源芯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护接地芯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确认芯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发光电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该自发光电缆可以自动发光,如图1所示,该自发光电缆10包括:组合芯线11和包覆在组合芯线11的透明外包层12。

其中,组合芯线11包括:充电电源芯线111、保护接地芯112和控制确认芯线113,充电电源芯线111的数量为四根。四根充电电源芯线111和保护接地芯线112环绕控制确认芯线113排列,形成组合线排列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四根充电电源芯线111中两两相互抵接,保护接地芯线112与其相近的充电电源芯线111抵接。控制确认芯线113位于组合线排列结构的中心,且与四根充电电源芯线111和保护接地芯线112均抵接。

其中,如图2所示,充电电源芯线111包括导体1111、发光层1112和导电塑胶层1113。发光层1112包覆在导体1111上,导电塑胶层1113设置在发光层1112上。

当使用自发光电缆10充电时,充电电流经过导体1111,并与导电塑胶层1113形成电场,在该电场的作用下发光层1112自动发光,并透过透明外包层12。

其中,该导体1111为采用高纯度无氧细铜丝通过束绞或束绞-合绞而成,并且根据充电过载最大电流的大小而选定该导体的标称截面积。发光层1112为绝缘发光层,导电塑胶层1113包覆在发光层1112上。

在一实施例中,发光层1112和导电塑胶层1113以双层挤出包覆在导体1111上,可提高了电缆的稳定性。

其中,导电塑胶层1113为透明导电塑胶层,是一种在塑胶中增加感光增塑剂制成的,可均匀的包覆在导体1111的周围,不同于并优于现有的在电缆中采用涂覆荧光材料。导电塑胶层1113的表面电阻率为10e6Ω.m。

其中,透明外包层12为一层透明的防腐蚀耐磨耐碾压的塑胶,当然该透明外包层12也可以为多层结构,以确保组合芯线的稳定和电缆的抗拉性。

由此可见,该自发光电缆在室内或阴暗处充电时,可给区域内活动的用户提供很好的提示作用,让用户提高安全警惕,避免碰触或踩踏该自发光电缆,由此提高了自发光电缆在充电时的安全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保护接地芯线112包括导体1121和绝缘层1122,该导体1121。该导体1121为采用高纯度无氧细铜丝通过束绞或束绞-合绞而成,并且根据充电过载最大电流的大小而选定该导体的标称截面积。绝缘层1122同样绝缘塑胶包覆该导体1121而形成。

其中,保护接地芯线112和充电电源芯线111的截面直径相同,进而保证电缆组合芯线的结构对称稳定。当然两者的截面直径也可以不相同。此外,接地保护芯线112的绝缘层1122采用常规的黄绿双色线为绝缘层,易于区分。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该控制确认芯线113包括两根信号导线1131、屏蔽层1132和外护套层1133。屏蔽层1132设置两根信号导线1131上,外护套层1133包覆在屏蔽层1132上。

具体地,两根信号导线1131通过绞合以后采用屏蔽层包覆,进而防止信号干扰。该屏蔽层1132包括金属丝编织屏蔽网。

当然,屏蔽层1132也可以选择金属铠装套管,两根信号导线1131通过绞合后穿设在金属铠装套管中,进而提高了控制确认芯线113的抗拉力。

具体地,两个信号导线1131均包括导体和包覆在该导体上的绝缘层,该信号导线1131可按照正向或逆向绞合,屏蔽层1132缠绕在绞合的两根信号导线上。

在控制确认芯线113制作完后,将四根充电电源芯线111和保护接地芯线112环绕控制确认芯线113排列以形成组合芯线。在组合芯线成型后,再通过绞合成型,绞合成缆时需综合考虑电缆的排列结构和绞合张力,保证每根芯线受力均匀,以及所述绞合成缆的电缆外会包覆一层透明的防腐蚀耐磨耐碾压的塑胶,进而形成该自发光电缆。

该自发光电缆不仅可以在充电时,自动发光以提示用户注意,同时还可以增强电缆的抗拉力和稳定性,进而提供自发光电缆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其中,四根充电电源芯线111可以作为单相或三相充电共用,由此可以提供多种充电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该自发光电缆是根据电场作用自动发光的,因此当充电系统的充电电流改变时,其发光亮度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可以出现闪烁发光,且可以根据充电过载电流的大小而变动发光频率。由此,可通过闪烁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提示作用。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充电系统用于给电动汽车和混合电动汽车充电。可以理解的是,该充电系统也可以为其他电器设备进行充电。

如图5所示,该充电系统20具体用于给电动汽车充电,其包括:充电桩21、充电枪22和电动汽车200。

充电枪22通过电缆221与充电桩22电性连接,通过充电头222与电动汽车200连接用于给电动汽车200充电。其中,充电枪22的电缆221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自发光电缆。该自发光电缆可以给区域内活动的用户提供很好的提示作用,让用户提高安全警惕,由此增强了充电系统的使用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