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电池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26216发布日期:2020-09-15 19:2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电池包括第一引出端和第二引出端,所述第一引出端和所述第二引出端设于所述车载电池的同一侧壁面,所述第一引出端和所述第二引出端中的一个为正极引出端,所述第一引出端和所述第二引出端中的另一个为负极引出端,

所述车载电池包括偶数个第一单体电池和一个第二单体电池,所述第一单体电池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单体电池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电极设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电极设于所述第二端,

所述第二单体电池包括第三电极、第四电极和第五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一个被构造成所述第一引出端,所述第三电极、所述第四电极和所述第五电极中的一个被构造成所述第二引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为正极,偶数个所述第一电极中的一个被构造成所述第一引出端,

所述第五电极为负极,所述第五电极被构造成所述第二引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体电池具有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四电极和所述第五电极设于所述第三端,所述第三电极设于所述第四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电池还含有导电连接件,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单体电池通过所述导电连接件电连接;与所述第二单体电池相邻的所述第一单体电池和所述第二单体电池通过所述导电连接件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电池,其特征在于,偶数个所述第一单体电池层叠布置,且所述第二单体电池与相邻所述第一单体电池相连并层叠布置,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单体电池串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面和第二侧壁面,所述第二单体电池为一个,多个所述第一单体电池串联后与所述第二单体电池串联,其中一个所述第三电极为正极且设于所述第一侧壁面,多个所述第一单体电池和所述第二单体电池沿从右到左的方向排布,且多个所述第一单体电池沿从右到左的方向依次编号为1、2、3、4到n,n为偶数,编号为1的所述第一单体电池的正极设于所述第一侧壁面并被构造成所述第一引出端,编号为1的所述第一单体电池的负极与编号为2的所述第一单体电池的正极相连,编号为n的所述第一单体电池的负极与所述第二单体电池的设于所述第一侧壁面上的正极相连,编号为n的所述第一单体电池的正极与编号为n-1的所述第一单体电池的负极相连,编号在(1,n)区间内的所述第一单体电池中,编号为m的所述第一单体电池的正极与编号为m-1的所述第一单体电池的负极相连,编号为m的所述第一单体电池的负极与编号为m+1的所述第一单体电池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二单体电池的设于所述第一侧壁面上的负极构造成所述第二引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体电池包括:

壳体;

电芯,所述电芯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芯具有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

第一极柱,所述第一极柱贯穿所述壳体,所述第一极柱与所述第一极耳电连接以构造成所述第三电极;

第二极柱,所述第二极柱贯穿所述壳体,所述第二极柱与所述第二极耳电连接以构造成所述第五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导电部,

所述第三电极、所述第四电极与所述导电部均电连接,且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的极性相同,

所述第五电极与所述壳体绝缘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主体部、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主体部的两端均敞开,所述第一端盖设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以封闭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所述第二端盖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以封闭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电极和所述第五电极设于所述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第二端盖电导通并被构造成所述导电部,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一端盖电连接,所述第四电极与所述第二端盖电连接,所述第五电极与所述第二端盖绝缘连接。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电池。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电池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车载电池包括第一引出端和第二引出端,所述第一引出端和所述第二引出端设于所述车载电池的同一侧壁面,所述车载电池包括偶数个第一单体电池和一个第二单体电池,所述第一单体电池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设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电极设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单体电池包括第三电极、第四电极和第五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一个被构造成所述第一引出端,所述第三电极至所述第五电极中的一个被构造成所述第二引出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电池,避免使用过长的铜排,车载电池的安全性能较高,零部件较少,成本较低。

技术研发人员:朱燕;陈文会;谭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3.08
技术公布日:2020.09.1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