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及防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91850发布日期:2019-10-15 22:00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及防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及防水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如下防水连接器:其具备能相互嵌合的一对连接器,两个连接器的嵌合部由密封环密封。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防水连接器具备:阳连接器,其保持阳端子零件;和阴连接器,其保持能与阳端子零件连接的阴端子零件。阳连接器具有将阳端子零件的顶端包围的罩部,阴连接器具有与罩部的内侧嵌合的端子保持部、及与罩部的外侧嵌合的外筒部。在阳连接器和阴连接器的正规嵌合状态下,密封环紧贴端子保持部的外周面和罩部的内周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0076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如上述的构成中,在一对连接器的正规嵌合状态下,在罩部与端子保持部之间、或者罩部与外筒部之间形成有余隙,因此有时两个连接器由于振动而晃动。为了防止端子零件的接触部分由于滑动导致的磨损,防止连接器的晃动较重要,因此期望对策。

本发明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以提高能够防止晃动的连接器及防水连接器为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连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的罩部嵌合,所述连接器具有收纳于所述罩部的内侧的端子保持部和嵌入到所述罩部的外侧的外筒部,所述端子保持部具有在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的正规嵌合状态下与所述罩部的内周面接触的内侧接触部,所述外筒部具有在所述正规嵌合状态下与所述罩部的外周面接触的外侧接触部。

本发明的防水连接器具备:对方侧连接器,其具有保持对方侧端子零件并将所述对方侧端子零件包围的罩部;和所述连接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对方侧连接器和连接器的正规嵌合状态下,设置于端子保持部的内侧接触部与罩部的内表面接触,设置于外筒部的外侧接触部与罩部的外表面接触,所以能够防止连接器的晃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的防水连接器,是示出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的正规嵌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第1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第1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4是示出第2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第2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6是示出第2连接器的俯视剖视图。

图7是示出第2连接器的剖视图,是相当于图5的a-a位置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第2连接器的剖视图,是相当于图5的b-b位置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密封环的主视图。

图10是示出密封环的侧视图。

图11是示出密封环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示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

本发明的连接器也可以为,具有密封环,该密封环紧贴所述罩部的内周面和所述端子保持部的外周面,所述内侧接触部在所述端子保持部的外周面突出地形成,所述外侧接触部在所述外筒部的内周面突出地形成,从所述端子保持部的外周面中所述密封环紧贴的面算起的所述内侧接触部的高度尺寸大于从所述外筒部的内周面算起的所述外侧接触部的高度尺寸。在此,在密封环紧贴罩部的内周面和端子保持部的外周面的结构中,罩部的内周面和端子保持部的外周面的间隔与罩部的外周面和外筒部的内周面的间隔相比容易变大,但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使内侧接触部与罩部的内周面接触。

另外,本发明的连接器也可以为,所述内侧接触部设置于在所述端子保持部的外周面突出地形成的台基部。根据这样的构成,因为利用台基部使高度尺寸增大,所以能够相应地将内侧接触部的高度尺寸减小,从而在强度上有利。

另外,本发明的连接器也可以为,所述密封环位于所述台基部的前侧,在所述密封环的后端部设置有所述台基部嵌合的嵌合凹部。根据这样的构成,与将密封环整体配置于比台基部靠前方的情况相比,能够将连接器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减小。

另外,本发明的连接器也可以为,所述台基部在所述端子保持部的上下设置有一对或者在左右设置有一对,一对所述台基部在所述端子保持部的周向上的尺寸相等。根据这样的构成,因为能够使密封环的上下或者左右的嵌合凹部的形状相同,所以能够将密封环以上下反向或者左右反向的方式使用。

另外,本发明的防水连接器也可以为,所述对方侧连接器为比所述连接器硬的合成树脂制。根据这样的构成,即使反复进行防水连接器的嵌合及脱离,也能够防止内侧接触部或者外侧接触部损伤罩部。

<实施例>

以下,参照图1~图11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个实施例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防水连接器c具有能相互嵌合的第1连接器(对方侧连接器)10和第2连接器(连接器)30,第1连接器10和第2连接器30的嵌合部由密封环50密封。第1连接器10构成阳型的连接器,该阳型的连接器具备呈突片状的阳型的第1端子零件(对方侧端子零件)11,第2连接器30构成阴型的连接器,该阴型的连接器具备能与第1端子零件11电连接的阴型的第2端子零件31。

以下,在各构成构件中,将两个连接器10、30的嵌合面侧(第1连接器10为图1的右侧,第2连接器30为图1的左侧)分别作为前方,另外,将图1的上侧作为上方,将下侧作为下方进行说明。

第1连接器10一体设置于例如在内部收纳电路板的ecu的框体。

第1连接器10为比第2连接器30硬的合成树脂制,为含有玻璃纤维等加强纤维的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sps(间规聚苯乙烯)等。第1连接器10具有将第1端子零件11包围的罩部12。第1端子零件11从罩部12的里壁13向前方突出。在本实施例中,第1端子零件11在左右方向以等间隔配置有三根。

罩部12呈在前方开口的筒状。从正面观看罩部12时,如图3所示,呈在横向长的形状。在罩部12的内周面的顶端部遍及全周形成有锥面14。锥面14以从罩部12的顶端朝向后方向径向内侧延伸的方式倾斜。

在罩部12的内周面与锥面14连续地形成有密封环50紧贴的第1密封面15(参照图1)。第1密封面15遍及罩部12的内周面整周而形成,对置的面相互平行,且为平坦面。

在罩部12的内周面与第1密封面15的后侧连续地形成有台阶面16。台阶面16位于罩部12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以朝向后方逐渐向径向内侧延伸的方式倾斜。台阶面16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与锁定突起18、第1端子零件11的顶端大致相同的位置。

在罩部12的内周面与台阶面16连续地形成有里周面17。里周面17位于比第1密封面15进一步靠罩部12的内侧,形成为与第1密封面15大致平行的面。

在罩部12的上表面设置有第2连接器30的锁定臂38能卡止的锁定突起18。锁定突起18在罩部12的上表面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突出地形成(参照图3)。另外,在锁定突起18的左右两侧以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有一对上表面肋19。

在罩部12的左右两个侧面遍及罩部12的全长设置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侧面肋21。左右一对侧面肋21位于比上下方向的中央稍微靠下侧。侧面肋21的截面(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截面)呈方形。侧面肋21的上下两个表面沿前后方向呈大致平行。

第2连接器3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1所示,具有:端子保持部32,其保持第2端子零件31,收纳于罩部12的内侧;和外筒部33,其与罩部12的外侧嵌合。

在端子保持部32以在左右方向并列地方式设置有三个收纳第2端子零件31的腔34。在各腔34能弹性挠曲地设置有呈悬臂状的矛状部35,从而可进行第2端子零件31的防脱。在端子保持部32的前端部嵌合有盖子36,从而可进行第2端子零件31的前止动。密封用的橡胶栓g在将第2端子零件31和电线紧固的同时安装于电线。

外筒部33以与端子保持部32之间具有供罩部12嵌合的嵌合空间s的方式设置。外筒部33将端子保持部32的大致前半部分包围。外筒部33的上表面为在上方开放的开放部37。在开放部37设置有能向上下方向挠曲的锁定臂38。锁定臂38当第1连接器10和第2连接器30达到正规的嵌合状态时卡止于第1连接器10的锁定突起18,从而使两个连接器10、30为嵌合状态。

在外筒部33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侧面槽39,第1连接器10的侧面肋21能够从前方插入到侧面槽39(参照图5)。侧面槽39在外筒部33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一对。侧面槽39呈与侧面肋21的外形对应的形状,凹设于外筒部33的内周面。侧面槽39配置于比外筒部33的上下方向的中央稍微靠下侧。

端子保持部32具有与罩部12的内周面接触的内侧接触部41,外筒部33具有与罩部12的外周面接触的外侧接触部42。关于内侧接触部41及外侧接触部42,将在后面详细地说明。

如图1所示,密封环50紧贴罩部12的内周面和端子保持部32的外周面。密封环50与端子保持部32的外周面中盖子36的后侧、且后述的台基部43的前侧嵌合。后面将端子保持部32的外周面中密封环50紧贴的面称为第2密封面46。

密封环50具有呈将端子保持部32的外周包围的筒状的主体部51。在主体部51的外周面设置有与罩部12的第1密封面15紧贴的外侧唇52,在主体部51的内周面设置有与端子保持部32的外周面紧贴的内侧唇53。在密封环50的后端部设置有供台基部43嵌合的嵌合凹部54。关于嵌合凹部54,将在后面详细地说明。

台基部43在端子保持部32的外周面突出地形成。如图5所示,台基部43在端子保持部32的上下设置有一对,并在左右设置有一对。如图7及图8所示,台基部43位于嵌合空间s的后端部。台基部43的突出面44配置于比外侧唇52的突出端低的位置。在台基部43的前端设置有突出尺寸朝向后方逐渐增加的倾斜。

台基部43中设置于端子保持部32的上下两侧的一对第1台基部43f如图5所示,设置于端子保持部32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中除左右两端角部的圆角部之外的平坦部分的大致整个宽度。一对第1台基部43f的高度尺寸(上下方向的尺寸)及宽度尺寸(左右方向的尺寸)相等。

台基部43中设置于端子保持部32的左右两侧的一对第2台基部43s如图5所示,设置于端子保持部32的左表面及右表面中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一对第2台基部43s的高度尺寸(左右方向的尺寸)及宽度尺寸(上下方向的尺寸)相等。

内侧接触部41设置于台基部43的突出面44。内侧接触部41的前后方向的尺寸为遍及台基部43的前后方向整体的尺寸。内侧接触部41呈前后方向的尺寸比宽度尺寸(端子保持部32的周向的尺寸)大的壁状。内侧接触部41从正面观看时呈大致方形。内侧接触部41与罩部12的内周面中第1密封面15的前端部接触。

内侧接触部41具备位于端子保持部32的上表面侧的上表面内侧接触部41u、位于下表面侧的下表面内侧接触部41s、以及位于左表面及右表面的侧面内侧接触部41l。内侧接触部41以端子保持部32的左右方向的中心为基准呈对称。

上表面内侧接触部41u在端子保持部32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设置有一个。上表面内侧接触部41u位于第1台基部43f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下表面内侧接触部41s在端子保持部32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附近设置有一对。下表面内侧接触部41s位于第1台基部43f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即,上表面内侧接触部41u和下表面内侧接触部41s的数量不同。

侧面内侧接触部41l在端子保持部32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设置有各一个。侧面内侧接触部41l位于第2台基部43s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

外侧接触部42在外筒部33的内周面突出地形成。外侧接触部42与罩部12的外周面中的顶端部(与从锥面14到第1密封面15的前端部对应的部分)接触。如图7及图8所示,外侧接触部42的从外筒部33的内周面算起的高度尺寸h1小于内侧接触部41的从第2密封面46算起的高度尺寸h2。另外,内侧接触部41的从第2密封面46算起的高度尺寸h2是加上台基部43的高度尺寸得到的尺寸。

如图5所示,外侧接触部42从正面侧观看时呈大致三角形。在外侧接触部42的前端设置有突出尺寸朝向后方逐渐增大的倾斜。

如图5所示,外侧接触部42与内侧接触部41对应地设置。即,外侧接触部42具备与上表面内侧接触部41u对应的上表面外侧接触部42u、与下表面内侧接触部41s对应的下表面外侧接触部42s、以及与侧面内侧接触部41l对应的侧面外侧接触部42l。

上表面外侧接触部42u设置于外筒部33的左右两侧。上表面外侧接触部42u在侧面槽39的上表面突出地形成。

下表面外侧接触部42s在外筒部33的下表面设置有一对。下表面外侧接触部42s与下表面内侧接触部41s成对。一对下表面外侧接触部42s配置于与一对下表面内侧接触部41s在左右方向对齐的位置。

侧面外侧接触部42l设置于外筒部33的左右两侧。侧面外侧接触部42l与侧面内侧接触部41l成对。侧面外侧接触部42l配置于与侧面内侧接触部41l在上下方向大致对齐的位置。侧面外侧接触部42l位于侧面槽39的上方。

如图5所示,上表面外侧接触部42u及下表面外侧接触部42s为相同形状。侧面外侧接触部42l的突出尺寸小于上表面外侧接触部42u及下表面外侧接触部42s的突出尺寸。

在密封环50的后端部设置有嵌入到台基部43的嵌合凹部54。嵌合凹部54呈从主体部51的后表面向前方切口的形态。嵌合凹部54设置于主体部51的上下两侧及左右两侧。

如图11所示,嵌入到第1台基部43f的第1嵌合凹部54f呈在主体部51的周向长的方形。如图10所示,第2台基部43s能嵌合的第2嵌合凹部54s呈在前后方向长的方形。

在第2嵌合凹部54s的上下两侧设置有突出片部55,突出片部55为从主体部51的侧面向外方突出并且从主体部51的后表面向后方突出的形态。突出片部55嵌入到第2连接器30的形成嵌合空间s的后表面的凹陷部45(参照图8)。

密封环50以主体部51的中心轴为基准在上下及左右对称。通过嵌合凹部54与台基部43嵌合,从而防止密封环50的错位。

接着,对如上所述构成的实施例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第2连接器30是能与第1连接器10的罩部12嵌合的连接器,具有:端子保持部32,其保持能与第1端子零件11连接的第2端子零件31,与罩部12的内侧嵌合;和外筒部33,其与罩部12的外侧嵌合,端子保持部32具有在与第1连接器10的正规嵌合状态下与罩部12的内周面接触的内侧接触部41,外筒部33具有在正规嵌合状态下与罩部12的外周面接触的外侧接触部42。

根据该构成,在第1连接器10和第2连接器30的正规嵌合状态下,设置于端子保持部32的内侧接触部41与罩部12的内表面接触,设置于外筒部33的外侧接触部42与罩部12的外表面接触,所以能够防止第1连接器10和第2连接器30的晃动。

另外,密封环50紧贴罩部12的内周面和端子保持部32的外周面,内侧接触部41在端子保持部32的外周面突出地形成,外侧接触部42在外筒部33的内周面突出地形成,从端子保持部32的外周面中密封环50紧贴的第2密封面46算起的内侧接触部41的高度尺寸为大于从外筒部33的内周面算起的外侧接触部42的高度尺寸的尺寸。在此,在密封环50紧贴罩部12的内周面和端子保持部32的外周面的结构中,罩部12的内周面和端子保持部32的外周面的间隔与罩部12的外周面和外筒部33的内周面的间隔相比容易变大,但根据该构成,能够使内侧接触部41与罩部12的内周面接触。

另外,内侧接触部41设置于在端子保持部32的外周面突出地形成的台基部43的突出面44。根据该构成,能够利用台基部43使高度尺寸增大,所以能够相应地减小内侧接触部41的高度尺寸,从而强度优良。

另外,密封环50配置于台基部43的前侧,在密封环50的后端部设置有供台基部43嵌合的嵌合凹部54。根据该构成,与将密封环50整体配置于比台基部43靠前方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第2连接器30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减小,所以能够使防水连接器c小型化。

另外,台基部43在端子保持部32的上下具有一对第1台基部43f,在左右具有一对第2台基部43s,一对第1台基部43f及一对第2台基部43s在端子保持部32的周向上的尺寸分别相等。根据该构成,能够使设置于密封环50的上下的第1嵌合凹部54f及设置于左右的第2嵌合凹部54s的尺寸相等,所以能够以上下反向或者左右反向的方式使用,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第2连接器30的组装作业。

另外,第1连接器10为比第2连接器30硬的合成树脂制。根据该构成,在防水连接器c嵌合及脱离时,能够防止内侧接触部41或者外侧接触部42损伤罩部12。特别是,因为内侧接触部41不损伤罩部12的第1密封面15,所以能够防止由于嵌合、脱离而使防水性降低。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下面的实施例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在上述实施例中,密封环50紧贴罩部12的内周面和端子保持部32的外周面,但是不限于此,密封环也可以是紧贴罩部的前端面和嵌合空间的后表面的密封环、或紧贴罩部的外周面和外筒部的内周面的密封环。

(2)在上述实施例中,嵌合凹部54以从密封环50的后表面向前方切口的方式设置,但是不限于此,嵌合凹部也可以是例如全周封闭的方式的孔。

(3)在上述实施例中,内侧接触部41设置于台基部43的突出面44,但是不限于此,内侧接触部也可以在不设置台基部的情况下设置于端子保持部的外周面。

(4)在上述实施例中,上下一对第1台基部43f及左右一对第2台基部43s的宽度尺寸分别相等,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对应的一对台基部的宽度尺寸设为不同的尺寸。

(5)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内侧接触部41及外侧接触部42的数量、位置,但是不限于此,内侧接触部及外侧接触部的数量、位置也可以变更。

(6)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将本发明适用于第1连接器10的罩部12标准化的结构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第1连接器的罩部不是标准化的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c:防水连接器

h1:外侧接触部的高度尺寸

h2:内侧接触部的高度尺寸

10:第1连接器(对方侧连接器)

11:第1端子零件(对方侧端子零件)

12:罩部

30:第2连接器(连接器)

31:第2端子零件(端子零件)

32:端子保持部

33:外筒部

41:内侧接触部

42:外侧接触部

43:台基部

44:突出面

46:第2密封面(端子保持部的外周面中密封环紧贴的面)

50:密封环

54:嵌合凹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