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91869发布日期:2019-10-15 22:00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是电子电气装置中不可缺少的元件。随着电子电气装置的更新换代,电连接器已发展成相当成熟的产品。对于电连接器提而言,能够接触稳定并且可靠、高速的传输信号或者电流是必须的。一般而言,电连接器组件通常包括相互配对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传统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在插接后,两者之间的锁附力不够,容易导致电性接触不良;尤其是在高压状态下需要较大的锁附力来防止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松脱而造成的电性接触不良。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组件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强锁附力的电连接器组件。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相互配对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端子及可转动装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外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包括相对设置并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转动连接的一对转动臂及将一对所述转动臂相连的握持臂,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顶壁上的弹性锁扣臂,当所述第二连接器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器时,所述第二连接器两侧的凸块插入所述转动臂内侧设置的对应导引槽内;当所述转动件的握持臂向上抬起时,带动所述凸块向后运动以使所述第二连接器向后运动,直至所述握持臂挂靠于所述锁扣臂的上侧以使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完成插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转动臂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握持臂连接于所述一对转动臂的第一端,所述导引槽设置于所述转动臂的第二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转动臂还具有位于所述导引槽与所述第一端之间的转动部,所述转动部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侧部形成的对应枢转部相配合以实现所述转动臂的转动及所述握持臂的抬起或落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至少其中一个所述转动臂还具有向内突伸的弹性卡扣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还具有立起于所述锁扣臂于横向方向上至少其中一侧的耳部,在初始未对接状态下,所述卡扣部抵接于对应耳部的下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接器还具有位于其两侧的一对突伸臂,所述凸块设置于对应的突伸臂的自由末端且沿横向方向向外突出形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转动件转动以使所述握持臂抬起或落下时,所述凸块被形成所述导引槽的槽壁抵压而运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接器还具有位于所述突伸臂上侧的一对插入臂,所述插入臂自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第二基部朝向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方向延伸,并且延伸超出所述突伸臂的自由末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立起于所述锁扣臂于横向方向上两侧的一对耳部,所述一对插入臂插入对应的耳部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转动臂具有一开槽及位于所述开槽内的弹性臂,所述开槽与所述转动槽相连通,每一所述弹性臂的自由末端向内侧突伸形成所述卡扣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部具有转动槽、与所述转动槽相连通的卡位槽以及位于所述转动槽内的台阶面,所述枢转部突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侧表面,当所述插入臂插入到对应的耳部内时,所述插入臂向外推挤所述卡扣部以使其向外张开并解除对所述耳部的抵挡,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完成对接后,所述枢转部外侧突伸形成的卡位部卡入所述卡位槽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在其第一、第二连接器对接后能够有效锁定,增强第一、第二连接器之间电性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未对接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在部分插接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在完成对接及锁定之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一连接器将线缆组件移除后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4所示第一连接器的转动件的立体图。

图6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二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

图7是图6所示第二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8是图6所示第二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9是图6所示第二连接器将线缆组件移除后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组件将线缆组件移除后的侧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电连接器组件的剖视图。

图12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组件将线缆组件移除后的侧视图。

图13是图12所示电连接器组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图1至图13所示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配对的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为了便于说明,下文在介绍电连接器组件时,均以第一连接器100的对接端为前端、接线端为后端的方向进行说明。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100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1、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的第一端子12、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外的锁紧机构及与所述第一端子12电性连接的线缆组件14。

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具有两排端子槽1101、与所述端子槽1101相连通的对接空间1102及位于所述对接空间1102前侧的收容空间1103,所述对接空间1102夹置于两排端子槽1101之间,所述收容空间1103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的前侧且沿前后方向与所述对接空间1102相连通。

在本发明中,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可转动装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外的转动件13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的顶壁上的弹性锁扣臂113,所述锁紧机构具有将转动件13与所述锁扣臂113相扣合的第一状态以及将转动件13与所述锁扣臂113之间解除锁扣的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连接器200与所述第一连接器100可自由地插接或分离;在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器100与所述第二连接器200之间锁定以避免松脱及分离。

具体地,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具有第一基部111、自所述第一基部111的顶面向上立起形成的支撑柱112及自所述支撑柱112的顶端向后延伸形成的所述锁扣臂113,所述锁扣臂113呈悬臂状。

进一步地,所述锁扣臂113具有凸起于其顶面1130上的按压部1131及位于其自由末端的承接部1132,所述承接部1132向下拱出且末端部向上翘起以在其上侧形成开口向上的承接槽1133。

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还具有突设于其两侧的一对枢转部114及自对应枢转部114一体地向前延伸形成的卡位部115,每一所述枢转部114呈圆柱状,每一所述卡位部115靠近对应枢转部114的外侧面设置,如此以使所述卡位部115与所述第一基部111的侧面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且所述卡位部115的外侧面与对应枢转部114的外侧面共面。

所述第一端子12分成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排,每一所述第一端子12具有位于其前侧的弹性接触臂121。每一所述第一端子12的接触臂121具有朝向另一排第一端子12弯曲突伸的接触部1212,所述接触臂121呈悬臂状且所述接触部1212突露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的对接空间1102内。

另外,每一所述第一端子12的接触臂121还具有位于所述接触部1212的前侧的头部1213,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内设置有挡壁117,于高度方向上,所述挡壁117位于所述头部1213与所述接触部1212之间以在所述头部1213的内侧对其进行抵挡。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具有沿横向方向延伸的一对所述挡壁117,每排所述端子槽1101对应设置有一个所述挡壁117,且该挡壁117将所述端子槽1101的前段遮盖。

同时,所述转动件13包括相对设置并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转动连接的一对转动臂131及将一对所述转动臂131相连的握持臂132。

当所述第二连接器200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器100时,所述第二连接器200两侧的凸块2131插入所述转动臂131内侧设置的对应导引槽1312内;当所述转动件13的握持臂132向上抬起时,带动所述凸块2131向后运动以使所述第二连接器200向后运动,直至所述握持臂132挂靠于所述锁扣臂113的上侧以使所述第一连接器100与所述第二连接器200完成插接。

每一所述转动臂13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握持臂132连接于所述一对转动臂131的第一端,所述导引槽1312设置于所述转动臂131的第二端且向外开放设置。

每一所述转动臂131还具有位于所述导引槽1312与所述第一端之间的转动部1313,所述转动部1313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侧部形成的对应枢转部114相配合以实现所述转动臂131的转动及所述握持臂的抬起或落下。

至少其中一个所述转动臂131还具有向内突伸的弹性卡扣部1314,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还具有立起于所述锁扣臂113于横向方向上至少其中一侧的耳部116;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具有立起于所述锁扣臂113于横向方向上两侧的一对所述耳部116,在初始未对接状态下,所述卡扣部1314抵接于对应耳部116的下侧,所述导引槽1312的开口向下开放且朝向前侧开放,以供所述第二连接器200的相应部位插入。

请参图6至图13所示,所述第二连接器200包括第二绝缘本体21及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1的第二端子22,每一所述第二端子22具有平板状的对接部2201,两排所述第二端子22的对接部2201分别暴露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1的上、下表面,且夹置于两排第一端子12的对应接触臂121之间并与其抵压接触。

同时,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器100的线缆组件14包括线缆141及成型于线缆141与第一端子12的连接部位的应力释放件142;如图1至图3及图6至图8可看到,所述第二连接器200也具有与所述第二端子22相连的线缆组件24,且所述第二连接器200的线缆组件24的构型与所述第一连接器100的线缆组件相同。

请参图6至图9并结合图11及图13所示,两排所述第二端子22为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排第二端子221和第二排第二端子223,其中所述第一排第二端子221用于传输电源,第二排第二端子223用以传输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排第二端子223包括一对信号传送端子223a、一对信号接收端子223b及位于所述一对信号传送端子223a和一对信号接收端子223b之间的接地端子223c。

所述第二排第二端子223还具有一对侦测端子223d、位于所述一对侦测端子223d和所述一对信号接收端子223b之间的另一根接地端子223c、位于所述一对信号传送端子223a外侧的第三根接地端子223c。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连接器100还具有组装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内的第一、第二绝缘件15、16,所述两排第一端子12分别镶埋成型于第一、第二绝缘件15、16内以构成第一、第二端子组件,所述第二连接器200还具有组装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1内的第三、第四绝缘件25、26,两排所述第二端子22分别镶埋成型于第三、第四绝缘件25、26内以构成第三、第四端子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绝缘件25具有位于其底部以收容所述第四绝缘件26的安装槽251及突设于所述安装槽251内的定位块252,所述第四绝缘件26沿前后方向组装入所述安装槽251内,所述定位块252固定收容于所述第四绝缘件26的对应定位槽261内并在所述第四绝缘件26的下侧对其进行限位;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251也可设置在第四绝缘件26的顶部以收容所述第三绝缘件25。

所述第三、第四绝缘件25、26突露出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1以形成位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1外侧的舌板部210,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1具有第二基部211及自所述第二基部211突伸形成的延伸部212,所述舌板部210突露于所述延伸部212的外侧,所述延伸部212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器100前侧形成的收容空间1103内,所述舌板部210插入第一连接器100的所述对接空间1102内。

所述第二连接器200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1两侧的一对突伸臂213,所述凸块2131设置于对应的突伸臂213的自由末端且沿横向方向向外突出形成。

当所述转动件13转动以使所述握持臂132抬起或落下时,所述凸块2131被形成所述导引槽1312的槽壁13121抵压而运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连接器200运动。

所述第二连接器200的第二绝缘本体21还具有位于所述突伸臂213上侧的一对插入臂214,所述插入臂214自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1的第二基部211朝向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器100的方向延伸,并且延伸超出所述突伸臂213的自由末端。当第二连接器200与第一连接器100对接时,所述一对插入臂214插入对应的耳部116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突伸臂213向前延伸但并未超过舌板部210的前端,所述插入臂214向前延伸并使其前端部位于所述舌板部210的前侧。另外,每一所述插入臂214具有向外侧突伸形成的肩部2141,每一所述耳部116呈n形且具有位于外侧的外侧壁1161及位于内侧的连接壁1162,所述连接壁1162与所述第一基部111相连,当所述插入臂214插入到对应的耳部116内后,所述外侧壁1161搁置于所述肩部2141上。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转动臂131具有一开槽1315及位于所述开槽1315内的弹性臂1316,每一所述弹性臂1316的自由末端向内侧突伸形成所述卡扣部1314。

所述转动部1313具有转动槽13132、与所述转动槽13132相连通的卡位槽13133以及位于所述转动槽13132内的台阶面13134,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槽1315与所述转动槽13132相连通。

另外,每一所述转动臂131还具有位于其内侧的缺部1317及与所述缺部1317相邻接的活动部1318,所述缺部1317与所述导引槽1312相连通,所述活动部1318呈圆弧状,所述转动槽13132将所述活动部1318贯穿。每一所述突伸臂213具有凹设于上侧的活动区2132,所述活动部1318收容于所述活动区2132内并可在所述活动区2132内转动。

所述枢转部114突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的第一基部111的侧表面,当所述插入臂214插入到对应的耳部116内时,所述插入臂214的肩部2141向外推挤所述卡扣部1314,使得所述弹性臂1316的自由末端向外张开并解除所述耳部116对所述卡扣部1314的抵挡,进而使得所述转动件13的握持臂132可向上抬起。

在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完成对接后,所述枢转部114外侧突伸形成的卡位部1141卡入所述卡位槽13133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器200还具有套设于其第二绝缘本体21外的密封圈23,当所述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完成对接后,所述第一连绝缘本体11抵压于所述密封圈23的外侧,以将所述密封圈23挤压夹置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与第二绝缘本体21之间。如图11及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23沿竖直方向的截面呈l形,所述延伸部212的外周面上凹设形成有收容所述密封圈23的容置槽2121。

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特征相对于另一个特征的关系。可以理解,根据产品摆放位置的不同,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并不应当理解为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另外,本文使用的描述词“水平”并非完全等同于沿着垂直于重力方向,允许有一定角度的倾斜。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