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发滤波环行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67369发布日期:2020-01-21 23:36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收发滤波环行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个腔体滤波器与铁氧体环行器形成的组件,采用一体化整腔结构,实现收发为一体的多功能组件模块。



背景技术:

环行器的突出特点是:由于采用了铁氧体旋磁材料,这种材料在外加微波场与恒定直流磁场共同作用下,产生旋磁特性,这种特性使在铁氧体中传播的电磁波发生极化旋转(法拉第效应),以及电磁波能量强烈吸收(铁磁共振)。使其信号只能从输入端口流进,从输出端口流出,控制电磁波沿某一环行方向传输信号。

腔体滤波器的特点是:采用同轴谐振腔结构的微波滤波器;每个腔体能够等效成电感电容,从而形成谐振级,实现微波滤波功能:选其需要的信号通过,滤掉不需要的频率,该结构牢固,性能稳定可靠,体积更小,q值高,高端寄生通带较远,其散热性好。

根据以往的技术工艺,用户在使用这两种不同功能的器件时均采用分体式各自连接到系统电路中,这种方式缺点如下:

1),两种器件所占体积面积较大,结构处理上较复杂。

2),两种器件在电路中均采用嵌入式连接,需要解决信号泄漏及信号辐射问题。

3),两种器件采用嵌入式连接在电路中匹配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收发滤波环行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收发滤波环行组件,包括滤波器、环行器、第一天线端口、第二天线端口、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接收端和第二接收端;

滤波器包括滤波器谐振杆、第一发射频率滤波器、第一接收频率滤波器、第二发射频率滤波器和第二接收频率滤波器;

环行器设置两个,分别是第一环行器和第二环行器;

环行器包括环行器内导体、铁氧体旋磁片、铁氧体永磁片、环行器盖板;环行器盖板包括环行器上盖板和环行器下盖板;

第一发射频率滤波器、第一接收频率滤波器分别与第一环行器通过微带线连接;第二发射频率滤波器、第二接收频率滤波器分别与第二环行器通过微带线连接;

第一发射频率滤波器通过第二天线端口连接天线,第二发射频率滤波器通过第一天线端口连接天线;第一环行器与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环行器与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一接收频率滤波器与第一接收端连接,第二接收频率滤波器与第二接收端连接。

作为优选方式,它还包括组件壳体,组件壳体包括本体和组件外盖板,滤波器和环行器设置在本体内,第一天线端口、第二天线端口、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接收端和第二接收端安装在本体上。

作为优选方式,组件壳体的本体上设置有组件模块腔体,组件模块腔体用于安装滤波器和环行器。

作为优选方式,组件模块腔体内设置滤波器谐振杆,组件外盖板与滤波器谐振杆通过螺钉连接。

作为优选方式,本体采用一体化腔体铣加工成型。

作为优选方式,环行器下盖板与本体固定,环行器下盖板上依次安装铁氧体永磁片、铁氧体旋磁片、环行器内导体、铁氧体旋磁片和环行器上盖板。

作为优选方式,组件壳体为u形,本体与组件外盖板通过螺丝固定。

作为优选方式,组件壳体的两支脚端部设置第一接收端和第二接收端,组件壳体的凹陷壁上设置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组件壳体的u形底部设置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两种器件采用一体化结构,结构合理且所占体积减小;

2)两种器件采用一体化结构,有效解决了信号泄漏以及接地问题;

3)两种器件采用一体化结构,使其匹配效果最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产品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产品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天线端口,2-滤波器谐振杆,3-第二天线端口,4-环行器内导体,5-组件外盖板,6-环行器上盖板,7-铁氧体旋磁片,8-第一输入端,9-第二输入端,10-第一接收端,11-第二接收端,12-环行器下盖板,13-铁氧体永磁片,14-组件模块腔体,15-滤波器谐振腔,16-第一发射频率滤波器,17-第一接收频率滤波器,18-第二发射频率滤波器,19-第二接收频率滤波器,20-端口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图5所示,收发滤波环行组件,包括滤波器、环行器、第一天线端口1、第二天线端口3、第一输入端8、第二输入端9、第一接收端10和第二接收端11;

滤波器包括滤波器谐振杆2、第一发射频率滤波器16、第一接收频率滤波器17、第二发射频率滤波器18和第二接收频率滤波器19;

环行器设置两个,分别是第一环行器和第二环行器;

环行器包括环行器内导体4、铁氧体旋磁片7、铁氧体永磁片13、环行器盖板;环行器盖板包括环行器上盖板6和环行器下盖板12;

第一发射频率滤波器16、第一接收频率滤波器17分别与第一环行器(环行器内导体4)通过微带线连接(焊接,如图3中的端口连接线20);第二发射频率滤波器18、第二接收频率滤波器19分别与第二环行器(环行器内导体4)通过微带线连接(焊接,如图3中的端口连接线20);

第一发射频率滤波器16通过第二天线端口3连接天线,第二发射频率滤波器18通过第一天线端口1连接天线;第一环行器与第一输入端8连接,第二环行器与第二输入端9连接;第一接收频率滤波器17与第一接收端10连接,第二接收频率滤波器19与第二接收端11连接。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组件壳体,组件壳体包括本体和组件外盖板5,滤波器和环行器设置在本体内,第一天线端口1、第二天线端口3、第一输入端8、第二输入端9、第一接收端10和第二接收端11安装在本体上。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组件壳体的本体上设置有组件模块腔体14(如图3中的滤波器谐振腔15),组件模块腔体14用于安装滤波器和环行器。组件模块腔体14设置为长方体形状,腔体的四周边缘设置安装孔,腔体边缘与组件外盖板5通过螺钉连接。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组件模块腔体14内设置滤波器谐振杆2,组件外盖板5与滤波器谐振杆2通过螺钉连接。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本体采用一体化腔体铣加工成型。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环行器下盖板12与本体固定,环行器下盖板12上依次安装铁氧体永磁片13、铁氧体旋磁片7、环行器内导体4、铁氧体旋磁片7和环行器上盖板6。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组件壳体为u形,本体与组件外盖板5通过螺丝固定。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组件壳体的两支脚端部设置第一接收端10和第二接收端11,组件壳体的凹陷壁上设置第一输入端8和第二输入端9,组件壳体的u形底部设置第一天线端口1和第二天线端口3。6个信号端平行而出,且各个功能端口设置的位置区别明显,便于安装、拆卸。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可靠性高,体积更小,指标更好,弥补了以往的分体嵌入式工艺结构的体积大,接地不好,匹配效果超差,电性能指标差的短板。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化结构结合在一起,实现两种功能,指标性能更优,相对比单独使用两个器件,其体积更小型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