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转接通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56225发布日期:2020-03-06 06:24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导线转接通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工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导线转接通用装置。



背景技术:

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十分重要,一旦断电,面对的不仅是经济的损失,还有可能造成电网的安全问题,给人们带来很多困扰,甚至存在安全隐患,现有的连接电缆线夹用于夹持电缆裸导线的螺栓连接时间久了会发生松动,导致线夹夹持线缆不稳固设置松脱,造成线缆的电连接出现中断。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所要解决现有的连接电缆线夹用于夹持电缆裸导线的螺栓连接时间久了会发生松动,导致线夹夹持线缆不稳固设置松脱,造成线缆的电连接出现中断的技术问题,提供导线转接通用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线转接通用装置,包括:线夹,设置于所述线夹内的线缆固定凹槽,所述线缆固定凹槽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相对所述线夹滑动的活动夹头,与所述活动夹头相对的侧壁上设有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内设有多个用于保护所述防滑结构的防破坏结构。

所述线缆固定凹槽呈圆弧形。

所述线夹呈c字形结构。

所述线夹的顶面上设有多个与所述活动夹头螺纹连接的固定孔。

所述防破坏结构由对称设于所述防滑结构内的两个支撑台构成。

所述防滑结构由多道防滑螺纹构成。

所述活动夹头包括:

螺栓,设于所述固定孔内,可在所述固定孔内上下移动;

防滑压板,设于所述螺栓的下端,且所述防滑压板位于所述线缆固定凹槽内。

所述螺栓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固定部、螺纹部、第一螺栓头和第二螺栓头,所述第一螺栓头与第二螺栓头之间设有过紧断裂部;

其中,所述防滑压板上设有与所述固定部对应的防滑压板固定孔,所述螺纹部与所述固定孔螺纹连接;

所述过紧断裂部能够承受的最大扭矩小于螺栓其他部分能够承受的最大扭矩,当所述第二螺栓头承受的扭矩大于所述过紧断裂部能够承受的最大扭矩时,所述过紧断裂部会断裂从而使所述第二螺栓头从所述螺栓上脱离。

所述过紧断裂部为设置在所述螺栓外表面的环形凹槽和/或设置在所述螺栓内部的内孔。

所述活动夹头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环形凹槽外的胶套,所述防滑压板的底面上设有防滑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申请有如下优点: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线夹上设置线缆固定凹槽,将线缆放置在线缆固定凹槽内,并通过多个活动夹头的夹持,将线缆固定,并通过设于线缆固定凹槽内的防滑结构增加线缆固定凹槽与线缆之间的摩擦力,而且通过防滑结构上设置的防破坏结构,活动夹头向防破坏结构移动,并停止在防破坏结构内,避免了活动夹头破坏防滑结构,还可固定直径较小的线缆,当线缆的直径大于防破坏结构的高度时,线缆的周面收到活动夹头的压力后被挤入防破坏结构内固定,提高了稳固性,该夹锁工位避免了活动夹头继续下移压坏防滑结构,本申请解决了现有的连接电缆线夹用于夹持电缆裸导线的螺栓连接时间久了会发生松动,导致线夹夹持线缆不稳固设置松脱,造成线缆的电连接出现中断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导线转接通用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导线转接通用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本申请导线转接通用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5是本申请导线转接通用装置的另一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5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导线转接通用装置,包括:线夹10,设置于所述线夹10内的线缆固定凹槽110,设于线夹10上并可在所述线缆固定凹槽110内线性移动的多个活动夹头120,和设于所述线缆固定凹槽110内的防滑结构130;其中,所述防滑结构130上还设有多个防破坏结构140,所述多个防破坏结构140与所述多个活动夹头120位置对应,且在所述活动夹头120移动并接触到所述防破坏结构140后,使得所述活动夹头120保持静止状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所述线夹10上设置所述线缆固定凹槽110,将线缆放置在所述线缆固定凹槽110内,并通过所述多个活动夹头120的夹持,将线缆固定,并通过设于所述线缆固定凹槽110内的所述防滑结构130增加所述线线缆固定凹槽110与线缆之间的摩擦力,而且所述防滑结构130上设置所述防破坏结构140,所述活动夹头120向所述防破坏结构140移动,并停止在所述防破坏结构140内,避免了活动夹头120破坏防滑结构130,可固定直径较小的线缆,当线缆的直径大于防破坏结构的高度时,线缆的周面收到活动夹头的压力后被挤入所述防破坏结构140内固定,提高了稳固性,该夹锁工位避免了活动夹头继续下移压坏防滑结构130,本申请解决了现有的连接电缆线夹用于夹持电缆裸导线的螺栓连接时间久了会发生松动,导致线夹夹持线缆不稳固设置松脱,造成线缆的电连接出现中断的技术问题

所述线缆固定凹槽110为圆弧形。由于现有的线缆大多为圆弧形外表,呈圆弧面结构的所述线缆固定凹槽110便于容纳线缆。

所述线夹10呈c字形结构。所述线夹10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优点。

所述线夹10的顶面100上设有多个与所述活动夹头120螺纹连接的固定孔150。所述固定孔150方便固定所述活动夹头120,设有多个能够顾多段夹持,提高线夹10的稳固性。

所述防破坏结构140由对称设于所述防滑结构130内的两个支撑台141构成。所述防滑压板1220跟随所述螺栓1210下移至与所述两个支撑台141构成相接触时,产生一对相反的力,使得所述防滑压板1220静止于所述两个支撑台141上,现有的导线转接通用装置并未在防滑结构130内设置所述防破坏结构140,因此面对直径较小的线缆时,会存在一定的空隙,无法被压紧,当直径较大的线缆被压紧是,可卡部分卡进所述两个支撑台141上,提高了紧固的效果。

多个所述固定孔150呈等间距设置。避免相邻所述活动夹头120之间靠近,无法调节螺栓1210。

所述防滑结构130由多道防滑螺纹131构成。所述防滑螺纹131更容易贴合线缆的外侧面,且能够产生较大的摩擦力。

所述活动夹头120包括:螺栓1210,设于所述固定孔150内,可在所述固定孔150内上下移动;防滑压板1220,设于所述螺栓1210的下端,且所述防滑压板1220位于所述线缆固定凹槽110内。所述防滑压板1220与所述防滑结构130配合将线缆固定在所述线缆固定凹槽110内。

所述螺栓1210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固定部1211、螺纹部1212、第一螺栓头1213和第二螺栓头1214,所述第一螺栓头1213与第二螺栓头1214之间设有过紧断裂部1215;其中,所述防滑压板1220上设有与所述固定部1211对应的防滑压板固定孔,所述螺纹部1212与所述固定孔螺纹连接;所述过紧断裂部1215能够承受的最大扭矩小于螺栓其他部分能够承受的最大扭矩,当所述第二螺栓头1214承受的扭矩大于所述过紧断裂部1215能够承受的最大扭矩时,所述过紧断裂部1215会断裂从而使所述第二螺栓头1214从所述螺栓1210上脱离。可以根据需要预先设计过紧断裂部1215的最大承受扭矩,使用时,可以先通过第二螺栓头1214旋紧所述螺栓1210,在达到过紧断裂部1215的最大承受扭矩时,即从过紧断裂部1215处断裂而使所述第二螺栓头1214脱离,这样不会因旋紧扭矩过大而压坏线缆者线夹10,使得所述螺栓1210锁紧时的扭矩可控,又可以在需要拆卸所述螺栓1210时,可以通过第一螺栓头1213反向旋松所述防松螺栓1210,避免所述螺栓1210无法拆卸而导致维护不便。

所述过紧断裂部1215为设置在所述螺栓1210外表面的环形凹槽1216。过紧断裂部1215的结构为设置在所述螺栓1210外表面环形凹槽1216和设置在螺栓1210内部的内孔,从而使过紧断裂部114处的壁厚较小而在承受扭矩时最先断裂,当然,此处也可以在过紧断裂部114处设置不规则的凹孔、断裂纹路等,使得过紧断裂部114在承受扭矩时最先断裂。

所述活动夹头120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环形凹槽1216外的胶套1230,所述防滑压板1220的底面上设有防滑凹槽1222。所述环形凹槽1216压紧线缆时,部分线缆被挤入所述环形凹槽1216内固定,提高了固定的稳定性,所述胶套1230用于保护所述过紧断裂部114,避免了所述过紧断裂部114裸露。

综上所述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使其对本申请作出各种变化,则仍落入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