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变电站用便于移动的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50334发布日期:2020-03-03 04:35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变电站用便于移动的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力变电站用便于移动的变压器。



背景技术:

变压器(transformer)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磁芯)。主要功能有: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磁饱和变压器)等。按用途可以分为:电力变压器和特殊变压器(电炉变、整流变、工频试验变压器、调压器、矿用变、音频变压器、中频变压器、高频变压器、冲击变压器、仪用变压器、电子变压器、电抗器、互感器等)。变压器一般比较沉重,移动和安装很不方便,而且变压器一般安装在空旷的室外,在变压器出现故障时,工作人员不能及时知道那个地方的变压器出现故障,需要一一排查,影响电力维修速度。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8589326u,公告日:2019.03.08)公开了一种电力变电站用便于移动的变压器,包括散热部分、移动部分、高度调节部分和减震部分;设置散热管道,并通过循环管道和水泵与外界冷水源形成水冷循环系统,可十分高效的对变压器进行散热,利用减震弹簧连接安装框架和框架,并利用导位板进行导位,防止减震过程中,安装框架发生偏斜,支撑板下方连接有液压升降柱,可用于调节高度,移动部分是可拆卸连接,当需要移动的时候将液压升降柱升高,然后将移动部分安装在连接板上,再控制液压升降柱降低,移动部分着地,实现移动的过程,拆卸移动部分原理相同。但是该变压器减震结构只能进行竖直方向的力进行减震,水平方向的震动力无法进行减震,减震效果差,不便于推广实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变电站用便于移动的变压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力变电站用便于移动的变压器,包括变压器主体、上框架和底框架。变压器主体固定安装在上框架的上表面,变压器主体的两侧设置有若干散热片,散热片的设置增大了变压器主体的散热面积,加快了散热速率。变压器主体的两侧在上框架上设置有风扇组件,在风扇组件的作用下,气流将变压器主体产生色热量带走,提高了散热效率。散热片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可以感应散热片的温度,温度传感器与风扇组件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感应温度过高时,风扇组件启动对变压器主体进行降温。

上框架的底部通过第二弹簧弹性连接在底框架的上表面。上框架的面积大于底框架的面积,上框架的四周固定有侧挡板,侧挡板将底框架的四周卡住,底框架可以在侧挡板内上下滑动。侧挡板通过第一弹簧连接在底框架的侧壁上,在第二弹簧和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可以对底框架进行全方位减震。底框架的下表面四角固定设置有万向轮,万向轮上设置有刹车装置,刹车装置对万向轮有制动作用,万向轮的设置方便变压器的移动与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升降板的下表面黏贴有垫片,垫片的设置可以使升降板与地面很好的接触的同时,还起到缓冲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风扇组件包括安装架和风扇,安装架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四个固定块,固定块内端嵌套有螺栓,螺栓的两端嵌套在风扇的四角。固定块和风扇之间的螺栓上嵌套有第四弹簧,风扇和固定块可以相对滑动,从而挤压第四弹簧,以此起到减震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固定块的内部在螺栓上设置有橡胶圈,橡胶圈的设置对纵向力进行减震,从而实现全方位减震。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万向轮内侧在底框架下表面四角固定连接在第三弹簧的顶部,第三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升降板的上表面,升降板上安装有液压杆,液压杆顶部固定连接在底框架的下表面。在液压杆的驱动下,升降板升高或者降低,升降板升高与地面脱离,变压器可以自由移动。升降板下降与地面接触,可以使变压器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底框架和升降板通过伸缩杆连接,伸缩杆嵌套在第三弹簧的内部,伸缩杆的设置使升降板更加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二弹簧和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可以实现水平和竖直方向力的缓冲,对底框架进行全方位减震。升降板的设置使变电器的移动与固定十分的方便。温度传感器的设置提高了变电器的自动化能力。橡胶圈的设置对纵向力进行减震,从而实现全方位减震。垫片的设置可以使升降板与地面很好的接触的同时,还起到缓冲作用。本实用新型优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减震效果好,便于推广实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电力变电站用便于移动的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电力变电站用便于移动的变压器中底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电力变电站用便于移动的变压器中风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变压器主体1,散热片2,风扇组件3,温度传感器4,上框架5,侧挡板6,第一弹簧7,第二弹簧8,底框架9,第三弹簧10,万向轮11,伸缩杆12,液压杆13,升降板14,安装架15,固定块16,风扇17,第四弹簧18,橡胶圈19,螺栓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2,一种电力变电站用便于移动的变压器,包括变压器主体1、上框架5和底框架9。变压器主体1固定安装在上框架5的上表面,变压器主体1的两侧设置有若干散热片2,散热片2的设置增大了变压器主体1的散热面积,加快了散热速率。变压器主体1的两侧在上框架5上设置有风扇组件3,在风扇组件3的作用下,气流将变压器主体1产生色热量带走,提高了散热效率。散热片2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4,温度传感器4可以感应散热片2的温度,温度传感器4与风扇组件3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4感应温度过高时,风扇组件3启动对变压器主体1进行降温。

上框架5的底部通过第二弹簧8弹性连接在底框架9的上表面。上框架5的面积大于底框架9的面积,上框架5的四周固定有侧挡板6,侧挡板6将底框架9的四周卡住,底框架9可以在侧挡板6内上下滑动。侧挡板6通过第一弹簧7连接在底框架9的侧壁上,在第二弹簧8和第一弹簧7的作用下,可以对底框架9进行全方位减震。底框架9的下表面四角固定设置有万向轮11,万向轮11上设置有刹车装置,刹车装置对万向轮11有制动作用,万向轮11的设置方便变压器的移动与固定。万向轮11内侧在底框架9下表面四角固定连接在第三弹簧10的顶部,第三弹簧10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升降板14的上表面,升降板14上安装有液压杆13,液压杆13顶部固定连接在底框架9的下表面。在液压杆13的驱动下,升降板14升高或者降低,升降板14升高与地面脱离,变压器可以自由移动。升降板14下降与地面接触,可以使变压器固定。升降板14的下表面黏贴有垫片,垫片的设置可以使升降板14与地面很好的接触的同时,还起到缓冲作用。底框架9和升降板14通过伸缩杆12连接,伸缩杆12嵌套在第三弹簧10的内部,伸缩杆12的设置使升降板14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液压杆13的驱动下,使升降板14升高或者降低,升降板14升高与地面脱离,变压器可以自由移动。升降板14下降与地面接触,可以使变压器固定。在第二弹簧8和第一弹簧7的作用下,可以对底框架9进行全方位减震。在风扇组件3的作用下,气流将变压器主体1产生色热量带走,提高了散热效率。

实施例2

请参阅图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风扇组件3包括安装架15和风扇17,安装架15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四个固定块16,固定块16内端嵌套有螺栓20,螺栓20的两端嵌套在风扇17的四角。固定块16和风扇17之间的螺栓20上嵌套有第四弹簧18,风扇17和固定块16可以相对滑动,从而挤压第四弹簧18,以此起到减震作用。固定块16的内部在螺栓20上设置有橡胶圈19,橡胶圈19的设置对纵向力进行减震,从而实现全方位减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