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强度高且带有磁吸功能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9641发布日期:2020-09-29 09:36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构强度高且带有磁吸功能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结构强度高且带有磁吸功能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其对于电子设备如同血管对于人类一样重要,尤其是用来传输电源信号的电连接器,其工作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电子设备能否正常运行。现有技术中专利申请号为201721111602.x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包覆所述绝缘本体外侧的屏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向前开口的对接腔,所述屏蔽壳体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贴覆在所述绝缘本体外侧的第一主体部及自所述第一主体部反折且贴覆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外侧的反折部,所述反折部设有第一弹片,所述第一弹片用于与对接机壳接触,所述反折部设有向前延伸的固持部,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供所述固持部插入的固持槽。该结构连接器的壳体的连接强度较低,且中间的绝缘本体在进行插接时,长时间后容易脱离屏蔽壳体,造成损坏或连接不稳定。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结构强度高且带有磁吸功能的连接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且带有磁吸功能的连接器,整体性好,结构强度高,且带有磁吸功能,具有更大的插接结合力。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结构强度高且带有磁吸功能的连接器,其包括塑胶端子组件、分别包裹在所述塑胶端子组件上表面与下表面的上壳体、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左右两侧向下翻折形成有包覆所述塑胶端子组件两侧部分表面的第一包覆片,所述下壳体左右两侧向上翻折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包覆片围绕形成两个收纳腔的c型包覆片,所述c型包覆片的自由端焊接于所述上壳体的上表面,所述收纳腔中固定设置有磁铁。

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的左右两侧弯折设置有下沉式的第一连接耳板,所述下壳体左右两侧弯折设置有上抬式的且与所述第一连接耳板贴合的第二连接耳板,所述第一连接耳板与所述第二连接耳板上设置有对应的第一安装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塑胶端子组件包括第一塑胶件与塑胶组件,所述塑胶组件包括第二塑胶件、埋射成型在所述第二塑胶件内的导电端子组,所述第一塑胶件包括将所述导电端子组包裹在内的且开口朝前的插接腔、位于两侧表面向外延伸的连接支撑板;两个所述磁铁位于所述插接腔的左右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端子组包括上排金属端子与下排金属端子;所述第二塑胶件内还埋射成型有介于所述上排金属端子与所述下排金属端子之间的一金属隔离片;所述金属隔离片的两侧设置有第三连接耳板,所述第三连接耳板安置在所述连接支撑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耳板、所述第一连接耳板、所述第三连接耳板、所述连接支撑板以及所述下壳体主体自上而下形成一个叠层结构,且该叠层结构上设置有一上下贯通的安装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支撑板上设置有限定所述第三连接耳板位置的限位凹槽,所述第三连接耳板固定在所述限位凹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左右两侧向下翻折形成有包覆所述塑胶端子组件两侧部分表面的第二包覆片,所述第二包覆片的下端弯折延伸有一水平连接片,所述水平连接片与所述第三连接耳板贴合焊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左右两侧向上翻折形成有一压紧所述水平连接片的压紧片,所述压紧片与所述水平连接片焊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c型包覆片的后端向下翻折形成有围挡所述收纳腔的第三包覆片,所述第一塑胶件的两侧在插接方向上设置有一台阶阻挡面,所述台阶阻挡面与所述第三包覆片抵持相贴互相形成限位阻挡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磁铁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横向分布的内凹槽,所述下壳体设置有卡入对应所述内凹槽的卡位弹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强度高且带有磁吸功能的连接器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包覆搭接结构,并在搭接位置进行点焊连接,将上壳体与下壳体形成一个整体;将塑胶端子组件中的塑胶件两侧设置水平连接片,并在金属隔离片的两侧设置连接耳板,将连接耳板搭接设置在水平连接片中,并与上壳体、下壳体对应的连接耳板形成叠层结构,最后通过点焊实现叠层结构的焊接连接,使得上壳体、下壳体、以及设置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塑胶端子组件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提高了产品的整体性和结构连接强度,可有效防止松脱导致连接不稳定的现象发生;配合在插接腔的两侧设置磁铁结构,配合公插/母座上的磁铁实现强大的磁吸作用,提高插接后的插接结合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塑胶端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上壳体与下壳体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上壳体与下壳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塑胶端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上壳体与下壳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00、200结构强度高且带有磁吸功能的连接器;

1塑胶端子组件,11第一塑胶件,111插接腔,112连接支撑板,1121限位凹槽,1122第三安装通孔,113定位凸起部,114台阶阻挡面,12塑胶组件,121第二塑胶件,122上排金属端子,123下排金属端子,124金属隔离片,1241第三连接耳板;

2上壳体,21第一包覆片,22第一连接耳板,23第一安装通孔,24第二包覆片,25水平连接片,26开口;

3下壳体,31c型包覆片,32第二连接耳板,33压紧片,34第三包覆片,35卡槽,36卡位弹片,37第二安装通孔;

4收纳腔;5磁铁,51内凹槽;6排线压平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图8,本实施例为一种结构强度高且带有磁吸功能的连接器100,其包括塑胶端子组件1、分别包裹在塑胶端子组件1上表面与下表面的上壳体2、下壳体3,上壳体2左右两侧向下翻折形成有包覆塑胶端子组件1两侧部分表面的第一包覆片21,下壳体3的两侧向上翻折形成有与第一包覆片21围绕形成两个收纳腔4的c型包覆片31,c型包覆片31的自由端搭接在上壳体2的上表面且焊接在一起,收纳腔4中固定设置有磁铁5。

上壳体2的两侧弯折设置有下沉式的第一连接耳板22,下壳体3的两侧弯折设置有上抬式的且与第一连接耳板22贴合的第二连接耳板32,第一连接耳板22与第二连接耳板3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通孔23。

塑胶端子组件1包括第一塑胶件11与塑胶组件12,塑胶组件12包括第二塑胶件121、埋射成型在第二塑胶件121内的导电端子组,第一塑胶件11前端设置有开口朝前的插接腔111,第一塑胶件11的左右两侧向外延伸设置有连接支撑板112。两个磁铁5位于插接腔111的两侧。

所述导电端子组包括上排金属端子122与下排金属端子123。第二塑胶件121内还埋射成型有介于隔离上排金属端子122与下排金属端子123之间的金属隔离片124。金属隔离片124的两侧设置有第三连接耳板1241,第三连接耳板1241搭接在第一塑胶件11中的连接支撑板112上。连接支撑板112上设置有固定第三连接耳板1241位置的限位凹槽1121,限位凹槽1121可有效的提供一个阻挡面,在塑胶端子组件1发生插接动作时防止金属隔离片124在插接方向上发生松脱现象,提高整体结构性。

上壳体2左右两侧向下翻折形成有包覆塑胶端子组件1两侧部分表面的第二包覆片24,第二包覆片24的自由端水平向外翻折形成有水平连接片25,第一连接耳板22位于水平连接片25的外侧自由侧。水平连接片25与第三连接耳板1241贴合设置且焊接在一起。

下壳体3的两侧向上翻折形成有一压紧水平连接片25的压紧片33,压紧片33与水平连接片25焊接在一起。

第一塑胶件11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定位凸起部113,上壳体2表面设置有一开口26,定位凸起部113穿过开口26实现第一塑胶件11与上壳体2的位置限定组装,有效的防止第一塑胶件11在进行插接动作中与上壳体2发生松脱现象。

c型包覆片31的尾部向下翻折形成有围挡收纳腔4的第三包覆片34,第一塑胶件11的两侧在插接方向上设置有一台阶阻挡面114,台阶阻挡面114与第三包覆片34抵持相贴互相形成限位阻挡结构;保障在插接方向上第一塑胶件11与下壳体3之间不会发生松脱现象,提高了整体的结构性和连接强度。

下壳体3表面对应于第一包覆片21位置设置有一卡槽35,第一包覆片21的底部部分卡入卡槽35内实现横向位置定位固定。

磁铁5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横向分布的内凹槽51,下壳体3对应于磁铁5的上下表面位置设置有卡入内凹槽51的卡位弹片36,通过卡位弹片36可加强磁铁5在收纳腔4内的位置稳定性,防止磁铁5在插接过程中脱离出收纳腔4。磁铁5通过胶粘附固定在收纳腔4内壁表面上。

本实施例一种结构强度高且带有磁吸功能的连接器100,通过设置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包覆搭接结构,并在搭接位置进行点焊连接,将上壳体与下壳体形成一个整体;将塑胶端子组件中的塑胶件两侧设置水平连接片,并在金属隔离片的两侧设置连接耳板,将连接耳板搭接设置在水平连接片中,并与上壳体、下壳体对应的连接耳板形成叠层结构,最后通过点焊实现叠层结构的焊接连接,使得上壳体、下壳体、以及设置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塑胶端子组件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提高了产品的整体性和结构连接强度,可有效防止松脱导致连接不稳定的现象发生;配合在插接腔的两侧设置磁铁结构,配合公插/母座上的磁铁实现强大的磁吸作用,提高插接后的插接结合稳定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一种结构强度高且带有磁吸功能的连接器200,其结构与实施例一中连接器100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

在上壳体2中,第一连接耳板22与水平连接片25形成一体设计,两者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实施例一中,第一连接耳板22是自水平连接片25向两侧外扩设置,而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耳板22是自水平连接片25向尾部延伸设置。

在下壳体3中,第二连接耳板32与压紧片33形成一体设计,第二连接耳板32是自下壳体3两侧向内水平翻折而成;而在实施例一中,第二连接耳板32是自下壳体3两侧向外水平翻折而成;且下壳体3表面对应于第一安装通孔23位置设置有第二安装通孔37。

第三连接耳板1241与连接支撑板112上均设置有与第一安装通孔23位置对应的第三安装通孔1122。

实施例一中,第一连接耳板22是压接在第二连接耳板32上,而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耳板32是从底部向上翻折压紧在第一连接耳板22上。

本实施例还包括一限定塑胶端子组件1尾端连接排线高度的排线压平板6,排线压平板6的两端分别搭接在连接支撑板112上且位于第三连接耳板1241与连接支撑板112形成的一高低差空间中,排线压平板6的两端设置有与第三安装通孔1122位置对应的第四安装通孔。排线压平板6的两端与第三连接耳板1241焊接在一起。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