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快速装配的高压直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80171发布日期:2020-11-27 10:23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快速装配的高压直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快速装配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直流继电器大多采用动簧片直动式(也称为螺线管直动式)结构,这种直流继电器的触头部分包括两个静触头(即负载端)和一个动组件,动组件包括动簧部分和推动杆组件,动簧部分由动簧片和动簧片两端的动触点构成,动簧片为直动式,当动簧片两端的动触点分别与两个静触头相接触时,电流由其中一个静触头流入,经过动簧片后从另一个静触头流出。现有技术的这种直流继电器为了实现监测等功能,还在直流继电器上装有辅助触点,现有技术的一种直流继电器将辅助引出端也设在陶瓷罩上,这种直流继电器在安装时,需要将负载端、辅助引出端和线圈引出端与外部实现电连接,常规的电连接方式,主要有螺纹连接,连接器连接,信号线连接,qc引出端方式连接,pcb引出端方式连接等等,但是这些电连接方式对于一些以装配线生产的大型企业来说,流水线式的生产效率提高并不明显,而且还存在着其它弊端,比如,辅助引出端和线圈引出端更多的是采用普通针脚式的引出脚结构,来与pcb板以焊接方式实现电连接,这种采用普通针脚式的引出脚结构的电连接方式,对引出脚的长度有要求,且占用空间,震动容易断裂,锡焊容易出现虚焊,从而影响继电器与外部电连接和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便于快速装配的高压直流继电器,通过对继电器的与外部电连接结构的改进,能够实现产品的快速焊接装配,实现组装、焊接生产效率最大化,并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电连接牢靠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快速装配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壳体、负载端、线圈引出端和辅助引出端;所述负载端、线圈引出端和辅助引出端分别设有用来与外部部件实现电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负载端、线圈引出端和辅助引出端的连接部分别露出于所述壳体,且所述负载端的连接部分布在所述壳体的顶端,所述线圈引出端和辅助引出端的连接部分布在所述壳体的底端;所述负载端、线圈引出端和辅助引出端的连接部分别具有通过快速焊接方式与对应的外部部件实现电连接的焊接平面,且所述负载端、线圈引出端和辅助引出端的连接部的焊接平面与水平面平行。

所述高压直流继电器还包括陶瓷罩和线圈架,所述陶瓷罩和所述线圈架分别容纳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陶瓷罩和所述线圈架呈上下分布;所述负载端装在所述陶瓷罩的顶部;所述线圈引出端装在所述线圈架的底部;辅助引出端的头部装在所述陶瓷罩的顶部,辅助引出端的尾部绕过所述陶瓷罩和所述线圈架的侧面外引至所述壳体的底端,所述辅助引出端的连接部处于所述辅助引出端的尾部。

所述辅助引出端包括固定端子和第一连接片;所述固定端子固定在所述陶瓷罩的顶部,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一端在所述陶瓷罩的顶端外与所述固定端子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中间段通过弯折后使第一连接片的另一端作为所述辅助引出端的尾部而处于所述壳体的底端。

所述辅助引出端的连接部由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另一端弯成u型形状构成。

进一步的,还包括将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处于陶瓷罩的顶端面之上的部分包覆于其中的第一注塑件和将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处于所述陶瓷罩和所述线圈架的侧面外的部分包覆于其中的第二注塑件。

所述第二注塑件还包覆所述辅助引出端的连接部的u型的两个u形侧壁的顶端。

所述第一连接片还包括露在第一注塑件和第二注塑件外面的且是处于第一注塑件与第二注塑件之间的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片的连接段弯折成圆弧形。

所述线圈引出端包括绕线柱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绕线柱与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一端一体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另一端弯成u型形状以构成所述线圈引出端的连接部;所述线圈架包覆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一端。

所述线圈引出端的连接部的u型的两个u形侧壁的外侧一个u形侧壁的顶部还延伸设有凸部,所述线圈架包覆所述凸部的末端。

所述壳体由外壳和底板构成;所述底板中,在对应于线圈引出端的连接部的露出位置处设有让位缺口,在对应于辅助引出端的连接部的露出位置处设有让位通孔。

所述底板的底面,在所述让位通孔的周边和让位缺口的周边还分别设有让位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将负载端、线圈引出端和辅助引出端的连接部分别设计成通过快速焊接方式与对应的外部部件实现电连接的焊接平面。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使得对继电器的高(负载)、低(线圈和辅助触点)压端都能使用快速焊接方式装配,有利于流水线生产,能够实现组装、焊接生产效率最大化,并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电连接牢靠的特点。

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将辅助引出端的连接部由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另一端弯成u型形状构成,线圈引出端的连接部由第二连接片的另一端弯成u型形状以构成,且u型的两侧壁或侧壁的延伸处和第二注塑件或线圈架注塑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能大大增加连接部的强度,使连接部与外部部件焊接时连接更牢靠。

3、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将第一连接片的一端在所述陶瓷罩的顶端外与所述固定端子相连接,第一连接片的中间段通过弯折后使第一连接片的另一端作为所述辅助引出端的尾部而处于所述壳体的底端,并且采用注塑方式将第一连接片的处于陶瓷罩的顶端面之上的部分包覆于其中的第一注塑件和将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处于所述陶瓷罩和所述线圈架的侧面外的部分包覆于其中的第二注塑件。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避免了低压走线紊乱,不美观的弊端。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快速装配的高压直流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立体形状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立体形状示意图(去除外壳);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主视图(去除外壳);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后视图(去除外壳);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仰视图(去除外壳且未装入线圈引出端和辅助引出端);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去除外壳);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去除外壳和第一注塑件);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线圈架与线圈引出端的配合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线圈引出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辅助引出端的第一连接片与第一注塑件、第二注塑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辅助引出端的第一连接片与第一注塑件、第二注塑件相配合的主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辅助引出端的第一连接片与第一注塑件、第二注塑件的配合示意图(第一连接片的连接段未弯折成圆弧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快速装配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壳体1、负载端2、线圈引出端3和辅助引出端4;负载端2、线圈引出端3和辅助引出端4均为两个;所述负载端2、线圈引出端3和辅助引出端4分别设有用来与外部部件(比如铜排)实现电连接的连接部21、31、41;所述负载端2、线圈引出端3和辅助引出端4的连接部21、31、41分别露出于所述壳体1,且所述负载端2的连接部21分布在所述壳体1的顶端,所述线圈引出端3和辅助引出端4的连接部31、41分布在所述壳体1的底端;本发明所限定的顶端和底端是指两个相对的位置,通常是指产品安装时的顶端和底端,而产品本身可以是上、下方向或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对于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通常在安装时会转成上、下方向,当然,也不排除安装时将产品的顶端朝前、底端朝后的情况;所述负载端2、线圈引出端3和辅助引出端4的连接部21、31、41分别具有能通过快速焊接方式与对应的外部部件(比如铜排)实现电连接的焊接平面211、311、411,且所述负载端2、线圈引出端3和辅助引出端4的连接部21、31、41的焊接平面211、311、411与水平面平行;快速焊接可以是激光焊、电子束焊、电阻焊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高压直流继电器还包括陶瓷罩5和线圈架6,所述陶瓷罩5和所述线圈架6分别容纳在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陶瓷罩5和所述线圈架6呈上下分布;所述负载端2装在所述陶瓷罩5的顶部;所述线圈引出端3装在所述线圈架6的底部;辅助引出端4的头部装在所述陶瓷罩5的顶部,辅助引出端4的尾部绕过所述陶瓷罩5和所述线圈架6的侧面外引至所述壳体1的底端,所述辅助引出端的连接部41处于所述辅助引出端的尾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引出端4包括固定端子42和第一连接片43;所述固定端子42固定在所述陶瓷罩5的顶部,所述第一连接片43的一端在所述陶瓷罩5的顶端外与所述固定端子42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43的中间段通过弯折后使第一连接片43的另一端作为所述辅助引出端的尾部而处于所述壳体1的底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引出端的连接部41由所述第一连接片43的另一端弯成u型形状构成。

进一步的,还包括将所述第一连接片43的处于陶瓷罩5的顶端面之上的部分44包覆于其中的第一注塑件45和将所述第一连接片43的处于所述陶瓷罩5和所述线圈架6的侧面外的部分包覆于其中的第二注塑件46。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注塑件46还包覆所述辅助引出端的连接部41的u型的两个u形侧壁的顶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片43还包括露在第一注塑件45和第二注塑件46外面的且是处于第一注塑件45与第二注塑件46之间的连接段47,所述第一连接片的连接段47弯折成圆弧形。在辅助引出端4靠近负载端2处设计圆弧角,可以避免焊接时辅助引出端4受力,直接作用在辅助触点上,起到一个缓冲作用。而负载端2可以通过把负载端2加高加大,来解决负载端2焊接时热膨胀产生的热应力,从而使陶瓷罩密封效果不好的弊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圈引出端3包括绕线柱32和第二连接片33,所述绕线柱32与所述第二连接片33的一端一体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33的另一端弯成u型形状以构成所述线圈引出端的连接部31;所述线圈架6包覆所述第二连接片33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圈引出端3的连接部31的u型的两个u形侧壁的外侧一个u形侧壁的顶部还延伸设有凸部312,所述线圈架6包覆所述凸部312的末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由外壳11和底板12构成;所述底板12中,在对应于线圈引出端3的连接部31的露出位置处设有让位缺口13,在对应于辅助引出端4的连接部41的露出位置处设有让位通孔14。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2的底面,在所述让位通孔14的周边还设有让位槽15;在所述让位缺口13的周边还设有让位槽16。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快速装配的高压直流继电器,采用了将负载端2、线圈引出端3和辅助引出端4的连接部21、31、41分别设计成通过快速焊接方式与对应的外部部件实现电连接的焊接平面211、311、411。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使得对继电器的高(负载)、低(线圈和辅助触点)压端都能使用快速焊接方式装配,有利于流水线生产,能够实现组装、焊接生产效率最大化,并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电连接牢靠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快速装配的高压直流继电器,采用了将辅助引出端4的连接部41由所述第一连接片43的另一端弯成u型形状构成,线圈引出端3的连接部31由第二连接片33的另一端弯成u型形状以构成,且u型的两侧壁或侧壁的延伸处和第二注塑件或线圈架注塑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能大大增加连接部的强度,使连接部与外部部件焊接时连接更牢靠。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快速装配的高压直流继电器,采用了将第一连接片43的一端在所述陶瓷罩5的顶端外与所述固定端子42相连接,第一连接片43的中间段通过弯折后使第一连接片的另一端作为所述辅助引出端的尾部而处于所述壳体1的底端,并且采用注塑方式将第一连接片43的处于陶瓷罩的顶端面之上的部分包覆于其中的第一注塑件45和将所述第一连接片43的处于所述陶瓷罩5和所述线圈架6的侧面外的部分包覆于其中的第二注塑件46。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避免了低压走线紊乱,不美观的弊端。

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